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届高考历史预测密卷(二)历史试题【新高考湖北地区专用】(含答案解析)

2021-07-22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23届高考历史预测密卷(二)历史试题【新高考湖北地区专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战国以前,黄河流域的各诸侯国与戎、狄、夷等民族交错杂居,中原“诸夏”经营的农耕区与各民族的狩猎、畜牧区杂错而处。从战国开始,黄河流域逐渐形成完整的农耕区,与北方草原地区形成了明显的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C.黄河流域生产力进步B.各诸侯兼并扩张领土D.土地私有制普遍确立2.汉初统治者建立了以五帝神为主的天神祭祀系统,试图通过五帝神的祭祀与天神建立联系。汉武帝时,建泰一祠坛于甘泉,祠坛最顶层为泰一神(泰皇),五帝坛环居其下,黄帝则放在该坛的西南角,最下层为醊(zhuì)食群神;形成以泰一神祭祀为核心、容摄五帝之祀和其他诸神的天神祭祀系统。汉代祭祀系统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封建社会等级固化B.巩固大一统格局的需要D.封建礼制观念备受重视,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3.曹魏士族钟会曾自述少时课业:“四岁授《孝经》十岁诵《尚书》……”;宋齐时人顾欢回忆幼时旁听乡村学校“诵《孝经》《诗》《论》”。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A.南北文化相互交融C.选官制度推动文化普及B.儒学常识化的趋势D.门阀政治受到庶族冲击4.荷据台湾时期,为增加税收,东印度公司允许大陆商人赴台经商,但规定不得与公司经营相同货物。大陆商人以台湾为据点,将大陆和台湾土货输往海外,把东南亚的香料及台湾出产的货物运回大陆,而这些商品是荷兰人开展贸易的重要商品。这说明大陆商人的商业活动()A.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环节C.冲击了荷兰人的殖民利益B.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D.依赖于荷兰人的贸易活动5.清朝前期区域性缺粮现象突出,为此,清政府一方面通过免税、借本、旌表、禁止地方截留、开放价格等方式扶植和鼓励私商进行区域间粮食贩运,另一方面则严查偷运出洋、居奇抬价等行为。清政府的这些措施()A.有利于粮食的合理调配B.促进了长途贸易的发展试卷第1页,共6页C.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废弛D.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6.张之洞抚鄂期间,湖北连年水灾,岁收歉薄,谷价昂贵,洋货充溢,商贾萧条,民生艰苦异常,因此张之洞主导开办了近代农务学堂,聘请美国农学教习前往各州县考察农情、传授种植之法、督促地方政府出资购买西式器具、引进技术与物产,号召绅商士庶子弟报名求学,减免学费。此举()A.增强了政府的赈灾能力C.有利于湖北农业近代化B.提振了农民抗灾的信心D.促进中美农业领域合作7.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清统治者力图通过立宪强化国族认同,如司法制度不仅废除了旗民分治(指旗人不入民籍,不受州县管理)的律令,还允许满汉通婚,地方官员不再区分满汉。这说明,清末立宪改革()A.旨在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C.照搬了西方近代宪政模式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利于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8.1937年3月,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联合准备委员会经理朱博泉感叹道:“回顾过去一年发生的事件,可以说每一件都使我们有理由说经济状况开始表现出明确的复苏迹象。中日关系的紧张等政治困难对金融活动的影响,在上海金融市场的水面上仅仅泛起了一阵涟漪,这主要是因为()A.国际金融秩序相对稳定C.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D.日本尚未实行经济掠夺9.1951年2月,工人们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多出一件产品就是增强一分杀敌力量,减少一件废品就是消灭一个敌人”的口号,不断刷新生产记录。这表明()A.爱国热情推动增产节约运动C.一五计划催生了工业化浪潮B.群众性爱国运动影响国际环境D.新中国初期工业领域发展迅速。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10.如表为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状况表(单位:亿元)期我国()年份1995年2001年出口交货值62359599直接出口值53947855自营出口值10514046B.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D.对外贸易结构趋向于合理A.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11.伯利克里设法在外国土地上建立穷苦雅典公民的殖民地,以减少人口压力。为了找试卷第2页,共6页工作给闲散的人做,他以希腊前所未有的规模使政府成为雇主,增加舰队的船只,设立兵工厂,并且在比雷埃夫斯设置玉米交易所。这()A.调和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C.利于稳固统治促进经济繁荣B.削弱了雅典军队的战斗力D.迟滞雅典黄金时代的到来12.这里是意大利歌剧的诞生地;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诗人但丁、科学家伽利略、天才艺术家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等都曾在这里生活过;这里的40多座博物馆、60多座宫殿以及众多大小教堂,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精品和精美文物。据此可推知,“这里”()A.颁布了近代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C.曾经在欧洲金融市场上举足轻重B.新航路开辟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D.曾经催生出两位现代物理学巨匠13.在伊丽莎白时代,国王和贵族对自己的服饰极度考究,装饰华丽,以此来维护王政的权威。但是在1752年,一名英国贵族说:“我平日在英格兰穿着宽松无领大衣,相当舒适和自由,那是我们英格兰快乐宪政的象征。”这一转变体现出()A.人文主义思潮传入英国C.政治革命带动观念变动B.贵族服饰风格趋向朴素D.工业革命引领社会潮流,在该法案的鼓励下,美国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14.1859年美国国会通过《鸟粪岛法》诸多无人小岛。此后,这些小岛成为美洲和亚洲之间航线上远洋蒸汽轮船的加煤站与跨太平洋电报电缆的重要节点。据此可知,占领太平洋鸟粪岛()A.便利了美国向海外的扩张C.推进工业革命向亚洲扩展B.标志着美国转向帝国主义D.保障美国自由贸易的发展15.如表为苏联赫鲁晓夫执政期间部分经济数据的统计,据此可知()农场总数国营农场播种面积面积占比类别项目平均收购价格谷物类农产品农产品收购价格畜牧业农产品经济作物产品基数1倍基数1倍提高4.6倍提高0.5倍4857个1515.5万公顷不到10%1952年基数1倍基数1倍8570个8667.8万公顷超过40%1959年提高2.0倍提高6.0倍试卷第3页,共6页A.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成就显著C.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全面B.改革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D.改革注重调动生产者积极性16.学者米什拉对于福利国家的功能曾有一段精辟的论断:“简单地说,福利国家背后的总原则是,政府既应该又必须承担起为所有公民提供过得去的最低生活水准责任……它意味着以这样一种方式规范市场,以能够维持较高而稳定的就业水平。”该学者意在强调福利国家是指()A.缓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C.国家广泛介入分配领域B.加大社会服务性的开支D.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平衡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列《关雎》为《诗三百》之首,汉人释《关雎》所言为“后妃之德”,对“妇言”和“妇容”的要求,都是在所谓贞顺“妇德”的基础上展开的。按照周代礼制要求,女子从10岁起,要“执麻枲,治丝茧”,日后还要“观于祭祀,纳酒浆”,因为祭祀有时、丝麻之事无疑是“妇功”的重心。南北朝的“乐府双璧”中,《木兰辞》中的木兰最初是“唧唧复唧唧”的剪影;《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不但“十三能织素”,而且能够胜任“三日断五匹”的劳作。宋代话本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花魁娘子王美娘“吹弹歌舞,无不尽善”,而且“写作俱高,求诗求字的,日不离门”。清代《镜花缘》以探花唐敖历险求仙及其女小山海外寻父为线索延展成书,书中称:“小山生成美貌端庄,天姿聪俊。到了四五岁,就喜读书,凡有书籍,一经过目,即能不忘。且喜家中书籍最富,又得父亲、叔叔指点,不上几年,文义早已清通。”材料二《诗大序》称,诗的作用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然而,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的中国文人,只要他不想被人视为“俗”,而想攀附“雅”,他可以不遵守某种伦理规范,但必须多少懂得一点审美。所以,他们的女性意识一定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无论人们对文学的产生有着怎样的认识,都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中国最初的文学都不是“为艺术”,而是“为人生”。中国不同时期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悄然间发生着从“妻子”到“爱人”的变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高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女性形象审美嬗变:从“德言容功”到“琴棋书画”》阐述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在秦汉魏晋、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宋和明清时的特征。(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从‘妻子’到试卷第4页,共6页‘爱人’变化”的含义并分析其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84年以前,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现收现付制”,工人退休费由企业行政支付。随着离休、退休退职职工人数激增以及养老负担在行业和地区间畸轻畸重现象出现,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198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试点在市(县)一级展开,随后,广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了社会统筹试点。到1991年底,全国基本上实行了国营企业职工退休费用市县级统筹,北京、上海等地实现了省级统筹。伴随着社会统筹试点启动,个人缴费改革也开始试点,企业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参加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的社会保险。与改革相配套,1985年起,各级政府建立了统一管理社会保险工作的事业机构。1993年,中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享受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和将享受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基数庞大等现实。此后,社会统筹范围不断扩大,实行省级统筹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断增加。以地区社会平均工资为基准,并与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挂钩的养老金缴发办法改革开始在江西、辽宁等地进行试点。由于各地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差距较大,不利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1997年,国务院对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缴费比例、养老金计发办法、省级统筹等进行了制度统一。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公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得以法律形式确立,标志着制度改革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性历史成就。——据冯维《1978—2010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与经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习俗往往会出现相应的变化,甚至可以将消费模式作为划分时代的一个基本标记。材料一步入近代后,新型工商业的发展与商业文化的形成,对传统消费观念的冲击与影响更加突出。人们对崇俭抑奢的传统消费观念发出质疑,并提出具有近代意义的新消费观念。假设一邦之富人食必糙米,服必布衣,用必粗恶之具,则营业工匠自食观其力之人,又何以自鬻其技能?安能各臻于富乎?民不能自富,国又何由富念一乎试卷第5页,共6页观念二(假)使上之人纵而禁之,则资而不流,则积而不散,而贫民之借贸易工作以日谋衣食者,将无所措手足矣时处今日,万国交通,民智大启,而欲阻之遏之,使返于上古淳朴之风,为政者势不能家喻户晓,又不能以武力强制。痛时之士,亦仅恃一口一笔,观长于讽刺,虽日日痛哭流涕长叹息,恐听者一二,而掩耳者什伯,俭者一二,念三而奢靡者千万也。更为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今世之奢靡”。否则虽节俭而难自振材料二在西方,节俭成为全社会生活实践的主流价值,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要归因于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因为节制物欲,钱才能转化为资本;反过来,投入可持续,工业生产和销售可扩大发展,才能保障更大利润的回报。节俭作为一种美德是辅助性的、相对的,这意味着,其一,恣意挥霍是错误,克己过度也不好;其二,节俭与别的更重要的美德搭配共存方显其善,否则,空有节俭,全无其他品德修养,它也就失去了价值。——摘编自萧莎《中西方的消费观》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表中所述消费观念的新视角。(2)请结合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对材料二中观点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在西方霸权登峰造极,众多文明存亡危殆时,“现代化”在全球展开,许多古老的文明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新生,恢复了信心,找到了自我,曾经被西方霸权扭曲的文明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重新被扭转。与西方历史学家亨廷顿所认为的这是“文明的冲突”不同,钱乘旦认为这是“文明的回归”。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文明的回归”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试卷第6页,共6页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到战国时期,黄河流域的农耕区扩展,相对游牧、狩猎来讲,这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C项正确;观念可能推动经济形态的变化,但不是根本原因,并且题干讲的是经济形态的变化而非民族关系,排除A项;领土扩张不等于农耕区扩张,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生产关系的变化,不能作为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汉武帝时期汉王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汉初以五帝神为主的天神祭祀系统模糊了至上神的观念,削弱了它的唯一性和权威性,已不能适应汉王朝大一统的趋势,也不能反映汉武帝时期皇权至上的政治特点;“泰”表示最高最早,“一”表示唯一,“泰一”包含着宇宙根本、万物之始的双重意义,以泰一神为核心的天神祭祀系统的建立,能够将皇权至上的特性、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加以突出,B项正确;汉初与汉武帝时的祭祀系统均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未体现其变化,排除A项;封建社会等级固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汉代祭祀系统的变化,而非对礼制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B项。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无论士族还是平民,南方还是北方,在儿童教育中都很重视儒学的教化作用,这反映出儒学常识化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北交融,排除A项;材料里没有选官制度,看不出选官制度对文化的作用,并且通过材料也无法得出文化普及,排除C项;材料没有讲到门阀政治与庶族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荷兰。根据材料可知,荷兰殖民者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不准大陆商人与其经营相同的货物,但事实情况是大陆商人却大量经营,这会冲击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利益,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陆商人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排除A项;材料侧答案第1页,共8页重强调的是大陆商人的商业活动与荷兰殖民者的关系,而非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排除B项错误;由材料看不出大陆商人依赖荷兰人,排除D项。故选C项。5.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所述的措施既能鼓励跨区域的粮食贩运,又能防止粮食外流,都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粮食的合理调配,A项正确;“促进了长途贸易的发展”说法过于宽泛,材料所述措施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的区域贸易,排除B项;清朝前中期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出现废弛,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区域性缺粮是因为人口增长,且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包括土地、粮食、物价、社会治安等多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依据题目信息“近代农务学堂”,“聘请美国农学教习传授种植之法”、“购买西式器具、引进技术与物产”,可知张之洞创办近代农务学堂、引进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物产,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湖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近代化,C项正确;这些是张之洞抚鄂期间防灾振灾的举措,多倾向于农民自救,且从材料不能看出最终是否起到了作用,故不能说增强了政府的赈灾能力,排除A项;参加农务学堂、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仅是有助于农民的抗灾信心得到提振,是倾向不是结果,排除B项;美国教习传授农业知识不能代表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材料“废除了旗民分治的律令”“允许满汉通婚”等说明立宪活动有利于民族平等和团结,“强化国族认同”符合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需要,这说明清末立宪改革有利于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D项正确;清末预备立宪虽然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但宗旨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官员权力的变化等,无法得出清末立宪改革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清末立宪借鉴了西方近代宪政模式,不是照搬,排除C项。故选D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世界刚经历过1929-1933年经济危机,国际金融秩序还在动荡,中国面临日本局部侵华,而中国上海金融市场却比较稳定,这答案第2页,共8页主要得益于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C项正确;当时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秩序并不稳定,排除A项;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有限,并且主要针对洋货,与金融无关,排除B项;在此之前日本就已经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中国)。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此时为抗美援朝时期,工人们以不断刷新生产记录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爱国热情,A项正确;国际环境的范畴很大,当时主要是美苏两大阵营间的较量,而与材料最直接相关的事件是抗美援朝对国内工人生产的影响,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绪,排除B项;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1951年处于国民经济建设的恢复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0.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95-2001年我国乡镇企业出口贸易值增长明显,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B项正确;2001年中国才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排除A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基本确立,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乡镇企业,无法说明对外贸易结构,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雅典)。依据题目所给信息:“建立穷苦雅典公民的殖民地”,“以减少人口压力”。“政府成为雇主”,“设立兵工厂”,“设置玉米交易所”可知伯利克里的诸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社会矛盾,但最根本的是想通过这些措施使军事、经济得以发展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C项正确;调和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是这些措施实行后所起到的作用,题目信息不能呈现,排除A项;增加舰队的船只、设立兵工厂,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排除B项;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正处于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材料中描述的城市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根据所学在中世纪时期,佛罗伦萨是地中海的商业中心,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它在欧洲金融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项正确;颁布了近代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国家是法国,排除A项;意大利城市在新航路开辟后逐渐衰败,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现代物理学巨匠爱因斯坦和霍金均不是意大利人,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第3页,共8页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52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涉及两段时间线,一为光荣革命前的伊丽莎白时期,二为光荣革命后,通过服饰的简约平民化,体现立宪政治的发展对思想观念的影响,C项正确;人文主义思潮传入英国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B选项内容是这种转变现象本身,而不是转变体现的实质,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1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美国)。美国占据的鸟粪岛成了美洲和亚洲之间航线上远洋蒸汽轮船的加煤站与跨太平洋电报电缆的重要节点,结合时间19世纪后期可知,这将便利美国向亚洲的扩张,A项正确;美国转向帝国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且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而非鸟粪岛的占据,排除B项;美国占据鸟粪岛并且铺设电缆,不是为了向亚洲传播工业文明,排除C项;自由贸易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家实力,占据鸟粪岛是无法保障美国自由贸易的,排除D项。故选A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依据表格可知,赫鲁晓夫改革通过扩大国营农场规模、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刺激农业生产,注重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部分经济措施,没有涉及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成效,即经济措施不等同于经济效果,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只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排除B项;材料只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部分农业经济措施,“全面”一词表述过于夸张,排除C项。故选D项。1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欧洲。根据该学者的观点“政府既应该又必须承担起为所有公民提供过得去的最低生活水准责任……维持较高而稳定的就业水平”可知,福利国家在民众的社会财富的分配和再分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仅仅是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排除A项;“最低生活水准”不属于社会服务性开支,属于社会福利保障,排除B项;福利国家没有实现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答案第4页,共8页17.(1)特征:秦汉魏晋: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强调女性的德、言、容、功。唐宋:受社会风气开放的影响,女性形象富于才情,追求文艺气质。明清:受理学“三纲五常”思想约束,女性形象追求德、艺兼备。从“妻子”到“爱人”的变化可以理解为从强调女性维系家庭生活的作用转变为强调人(2)含义:性情感。原因: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女性可以从劳作中解放,学习才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接纳男女之情;文人附庸风雅的需求。(任答3点即可)【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秦汉魏晋:据材料“孔子列《关雎》为《诗三百》之首,汉人释《关雎》所言为‘后妃之德’,对‘妇言’和‘妇容’的要求,都是在所谓贞顺‘妇德’的基础上展开的。”可得出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强调女性的德、言、容、功。唐宋:据材料“吹弹歌舞,无不尽善”“写作俱高,求诗求字的,日不离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受社会风气开放的影响,女性形象富于才情,追求文艺气质。明清:据材料“喜读书”“文义早已清通”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受理学“三纲五常”思想约束,女性形象追求德、艺兼备。(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含义:据材料“对‘妇言’和‘妇容’的要求”“‘唧唧复唧唧’的剪影……‘三日断五匹’的劳作”可知秦汉魏晋时强调女性要遵从礼法,具备劳动技能,维系家庭生活运转。据材料“吹弹歌舞,无不尽善”“就喜读书”可知唐宋明清时强调女性具备琴棋书画等技艺,可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进而推知:传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强调“德言容功”的“妻子”,转变为作为情感对象的“爱人”,前者强调女性维系家庭生活的作用,后者强调人性情感。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女性自身、文学作品作者、社会思想等方面分析。据所学可知,女性自身方面,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女性可以从劳作中解放,学习才艺;社会思想方面,唐宋明清时期市民文化发展,出现了个性解放的思潮,接纳男女之情;作者方面,据材料“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的中国文人,只要他不想被人视为‘俗’,而想攀附‘雅’”可得出文人附庸风雅的需求。18.(1)原因: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内在要求;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养老需求。(任答3点即可)(2)特点:有效运用了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的有机互动;将公平与效率、保障基本生活与鼓励勤奋劳动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进行制度设计;制度改革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任答3点即可)答案第5页,共8页【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中1984、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此时中国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1993等年份和“国营企业”“改革”等信息,革,因此养老保险制度要与之配合;结合材料关于1984年、1993年这两个年份关于养老保险改革的背景介绍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发展与改革深入,养老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制度也要随之进行调整;根据材料“离休、退休退职职工人数激增以及养老负担在行业和地区间畸轻畸重现象出现”“享受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和将享受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基数庞大等现实”,结合本题的立意来看,可以得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内在要求。(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点:根据整段材料来看,养老保险改革始终是在试点——推广——立法的模式下进行的,可知有效运用了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的有机互动;根据材料“中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可知将公平与效率、保障基本生活与鼓励勤奋劳动结合起来;根据整个改革进程来看,改革始终是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可知从实际出发进行制度设计;结合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同时,中国也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可知制度改革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19.(1)观念一,从富民与富国的角度,肯定了奢侈消费的积极作用;观念二,从民众谋生的角度,对传统崇俭禁奢观念进行了大胆否定;观念三,主张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实业,振兴国民经济。(任答3点即可)(2)观点:多重因素推动消费观念的理性发展,同时理性节俭的消费观念又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史实说明:经济上,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拓市场、扩展原料、技术研发等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思想上,14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主张追求财富与黄金,提倡消费,16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新教派,提倡节俭,主张建立廉俭教会,17—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提倡理性主义,经历三场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有利于理性认识节俭和消费,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和个人需求的消费观念。政治上,世俗王权的力量不断增加,要求摆脱教权的束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理性节俭的消费观念,有利于节制物欲,推动金钱转化为资本,扩大了工业生产能力和销售能力,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利润回报,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腾飞。【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观念一:根据材料“假设一邦之答案第6页,共8页富人食必糙米,服必布衣,用必粗恶之具,则营业工匠自食其力之人,又何以自鬻其技能?安能各臻于富乎?民不能自富,国又何由富乎”大意是:如果国家的富人都穿粗布衣服,吃糙米,那么就不会促进工业的发展,导致很多人失业,进而影响国家富强,由此可知,观念一是从富民与富国的角度,肯定了奢侈消费的积极作用;观念二:根据材料“而贫民之借贸易工作以日谋衣食者,将无所措手足矣”可知,如果没有奢侈消费,资本就不会流通,进而导致从事贸易工作的民众生活困难,由此可知,观念二是从从民众谋生的角度,对传统崇俭禁奢观念进行了大胆否定;观念三:根据材料“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今世之奢靡”可知,观念三认为,当今国家落后的原因不在于奢侈浪费,而是国家工业实力落后,因此主张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实业,振兴国民经济。(2)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含绘图说明类),时空是近代西方。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结合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对材料中观点进行说明。具体答题步骤如下:总体思路:要分析材料得出观点,然后结合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进行说明。第一步:明确观点,需要从理性节俭消费观念的成因及影响两个方面来理解材料观点。第二步:阐释说明,关于理性节俭消费观念的成因,根据材料“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因为节制物欲,钱才能转化为资本”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扩大资本来源;宗教改革中新教教义也提倡节俭;由材料信息“恣意挥霍是错误,克己过度也不好”“节俭与别的更重要的美德搭配共存方显其善”可得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但也导致私欲的膨胀,后来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结合所学知识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世俗王权崛起,资产阶级壮大等角度分析。关于理性节俭消费观念的影响,根据材料“反过来,投入可持续,工业生产和销售可扩大发展,才能保障更大利润的回报”可得出理性节俭的消费观念又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20.示例论题:现代化的道路是多样的。阐述:在人类文明早期,受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文明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各种文明基本上处于相互平等的状态,尽管有些文明相互间交往并不多,甚至没有交往,但总体上它们是共生共存的,没有高下之分。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开始抢夺殖民地,逐渐建立起西方霸权,文明间的平等关系被打破,众多文明面临着生死抉择。然而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化进程在全球展开,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经历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之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如拉丁美洲通过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实现工业化;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密集型产业,成为新型工业化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开辟了中答案第7页,共8页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对外推进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内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总之,人类文明从来就是百花齐放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现代世界容得下多种多样的现代文明,文明之间、国家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共存共荣。【详解】本题命题立意为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材料中钱乘旦先生“文明的回归”这一观点,是基于文明诞生之初到中古时期这段历史,世界文明一直保持着多元发展的特征,世界上各种文明基本上处于相互平等的状态,尽管有些文明相互间交往并不多、甚至没有交往,但总体上它们是共生共存的,并没有高下之分。但是当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整个世界时,西方的优势就越来越明显。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边远的文明被消灭,而人类古老的文明核心区,比如西亚、北非、印度和中国,则一一落入西方的手中。西方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输出自己的文明,文明间的平等关系被打破了,众多文明面临着生死抉择。众多文明存亡危殆时,一个全球性的运动形成,这个运动叫“现代化”。文明复兴的过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复兴的工具恰恰是“现代化”,在现代化过程中,文明的多样性没有消失,相反,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国家以不同的道路实现了现代化,也实现了文明的复兴,扭转了文明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因此,学生作答本题首先要能站在“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这一立意来选题和组织答案,论证过程既要兼顾“文明多元”的历史依据,又要有现实关怀,知道不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理应是基于不同的国情与历史传统而选择的。答案第8页,共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