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完整】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 ) A.pH=1.3的工业废水 C.pH=7.0的蒸馏水
B.pH=4.5的雨水 D.pH=7.3的矿泉水
2、在“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施中,代表中国智造的高铁走在了前列.高铁动车与电路连接的石墨电刷没有用到石墨的性质是( ) A.稳定性
B.滑腻感
C.还原性
D.导电性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4、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 A.Na2CO3和H2 C.NaOH和O2
B.Na2O和O2 D.Na2CO3和O2
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氮气约占总体积的21% B.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 7、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1 / 9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8、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成物质的粒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9、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10、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
B.8
C.14
D.20
11、《吕氏春秋》记载“金(即铜单质)柔锡(即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即坚硬)”。这句话说明合金具有的特性是( )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分低 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组分大 C.合金的抗腐蚀性一般比其组分强 D.合金的耐磨性一般比其组分好 1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13、已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92
D.96
14、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 9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15、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推测出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B.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16、“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使用火药 C.用泥土烧制陶瓷
B.指南针指引航海 D.冶炼金属
17、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 ) A.硫酸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烧碱溶液冲洗
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作为燃料电池燃料的H2 C.用于医疗急救的O2
B.手于生产氮肥的N2 D.用于飞艇的He 3 / 9
19、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
A.食盐水(pH≈7 ) B.牙膏(pH≈9) C.肥皂(pH≈10 )
D.米醋(pH≈3)
20、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 A.分子的质量变大 C.分子的数目减少
B.分子的体积变小 D.分子的间隙变小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 (5)可以用来收集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
2、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_____,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3、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4 / 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 _______ 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 (3)D中x= ________ ;
(4)A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 。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X,X为氢气、氧气或二氧化碳。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5 / 9
(1)若将A和C连接制取气体X,则X为:______。
(2)若将A和B或A和D连接都可制取气体X,则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药品为____________。
(3)若向锥形瓶中盛装大理石或石灰石,来制取气体X,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除选取上图部分装置外,还需补充大试管、单孔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铁架台(带铁夹)和_________(填一种仪器)。
(5)某小组将制取的O2和CO2(各一瓶)混淆了,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区分。 方案 方案1: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方案2: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滴入少量的______溶液,振荡 方案3: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倒入少量的水,振荡后再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若溶液变浑浊 则该瓶气体是CO2 现象 若带火星的木条______ 结论 则该瓶气体是O2 若紫色石蕊溶液变为______色 则该瓶气体是CO2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 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人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 g,烧杯内剩余固体27 g。请完成下列计算: (1)40 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________g 。
(2)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科学研究中,常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某未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从而推测该物质的分子式。某科研小组经反复实验,发现2A+3B=2C+4D中,3.2gA恰好和4.8gB完全反应,生成4.4gC。请问:
6 / 9
(1)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_____g;
(2)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求A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
7 /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A 2、C 3、B 4、D 5、C 6、B 7、B 8、B 9、B 10、A 11、B 12、D 13、B 14、B 15、C 16、B 17、A 18、A 19、D 20、D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g d c h e
CO2+3H催化剂2CH3OH+H2O2、
H2 3、3 B 8 MgCl2
8 / 9
温室效应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BD; 红色溶液变为无色; Cu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
2、氢气 过氧化氢溶液
CaCO32HCl=CaCl2+H2O+CO2
酒精灯 复燃 澄清石灰水 红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13g ;(2)19.6%
2、(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生成D质量=3.2g+4.8g-4.4g=3.6g; (2)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2A+3B=2C+4D2x3.2g418 3.6g2x3.2g= 解得x=32。 4183.6g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