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意在言外指的是什么?
2、意在言外的具体表现形式多是怎样的? 3、意在言外的技巧如何应用? 一、导入
1、诵读陆游《卜算子·咏梅》
2、三分钟完成练习题,三个同学分别展示答案 3、展示答案,进行比对
发现:三个同学的答案在表达技巧和诗人思想情感活动上把握都很准确,但与展示答案相比,都少了“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这句话,那么什么是“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这就是我们学习和探究的问题。 二、学习目标
1、意在言外指的是什么?
2、意在言外的具体表现形式多是怎样的? 3、意在言外的技巧如何应用? 三、过程与方法 1、明确概念:
意在言外是关于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问题。 2、典型例题: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不说比说好---以景结情---意在言外
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与王维《杂诗》比较:少说比多说好---细节描写--意在言外 朱庆馀《近试呈张水部》:换种说法比直说好---(以女子)自喻---意在言外 3、技巧归纳:
运用以景结情/细节描写/自喻的手法,描绘……讲述……抒发……,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四、反馈练习
夏完淳《即事》展示答案--暴露问题--指导纠正 五、强化练习 吴伟业《古意》
学情分析
高三开学以来,先后进行了多次考试,在成绩统计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是大部分同学认为难度较高,得分较低的题目类型,甚至有不少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畏难心理。尤其是诗歌语言的凝练性给学生的阅读与鉴赏带来很大障碍,许多同学只能按表面意思做简单的连缀,使得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把握都只能停留在表层,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与讲解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张力,理解诗歌的“言外之意”,明确其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用必要的答题方法指导来引领思路,并进行具体答题步骤的规范。
效果分析
1. 学生通过例题感受诗歌语言的张力,并明确“意在言外”常见的技巧表现形式。 2. 能够运用课堂归纳的答题技巧进行诗歌的阅读、思考与解题。 3. 在针对性练习中答题步骤得到进一步规范。
教材分析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因此在选修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唐诗宋词》这一册。中国的古典诗歌不仅优美,而且拥有丰富的内涵,因此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了解语言凝练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表达技巧及想象联想等多种能力来体味诗歌语言的含蓄精妙,意在言外。鉴赏诗歌语言这一考点主要采用简答题型,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能从审美角度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张力与魅力,而且要形成完善的答题技巧和步骤,以便在考试当中寻求突破。 1、阅读并回答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请回答。
明确答案:作者以梅花自喻,托物言志,表现自己坚贞自守的品格以及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傲骨,可谓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2、针对性练习
即事
夏完淳 复楚情何急,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夏完淳:明末抗清英雄,著名诗人。 此诗尾联在表情达意上有何特色?
明确答案:作者“以景结情”,写惨淡的月色笼罩城池,营造了寂静悲凉的气氛,表达了深沉的亡国破家之痛,将诗人的家国之恨和复国之志糅合在一起,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诗境开阔,意在言外。
3、反馈性练习
古意 吴伟业
玉颜憔悴几经秋, 薄命无言只泪流。 手把定情金合子, 九原相见尚低头。
注:九原:息国国君九原。楚文王觊觎其夫人貌美,发动战争攻打息国,俘虏九原,息夫人为保九原性命,被迫改嫁。
中国诗歌具有富于暗示性的特征,请以本诗为例加以说明。
明确答案:诗人以息夫人自喻,运用息夫人被迫改嫁楚文王的典故,把明室官员无可奈何入仕清廷而无颜再见明代遗民的惭愧反映得淋漓尽致,可谓含蓄蕴藉,意在言外。
课后反思
我今天讲的是“诗歌鉴赏之语言”。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一是阅读陆游词一首,完成相关练习,请部分同学做出展示,并与正确答案相比对,发现问题,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关于“意在言外”的三个问题;
二是在讲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三个例题感知“意在言外”的艺术魅力并找出形成这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技巧;
三是归纳答题技巧;
四是反馈练习,展示答案,暴露问题,指导纠正; 五是强化练习。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学生每次考试得分率很低,不少人连诗歌的基本内容都无法读懂,只是瞎蒙乱写而已。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教会学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呢?
首先,要让学生由以前那种相对麻木混沌的状态转入饶有兴趣、积极明确的状态,为此,我在例题的选择上下了一番功夫。三种不同表达技巧所涉及的四道例题,有需要学生自己动手的,有比较阅读的,有理解角度存在较大反差的,让学生感到新奇而富于变化,从而产生浓厚兴趣,事实证明,是有效的
其次,因为是高三学段的复习课,学生对于基本技巧概念并不陌生,所以总结归纳的部分一定由学生自主完成,以形成深刻印象
三是练习题的选择让学生学以致用、有的放矢。充分展示暴露问题,然后及时指导纠正再进行强化练习,让落实做到踏实而扎实。
当然,这节课的很多细节与我的预设效果还有差距,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环节中只顾及到部分同学,无法兼顾全体。
2、在学生展示答案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心急,急于说出正确答案,使一些同学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3、时间把握不够精确,强化练习的完成稍显仓促。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继续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更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注重细节性指导,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为学生留下更清晰深刻的学习印记,帮助其提升语文素养。
课标分析
《唐诗宋词》虽然是选修文本,但是诗词鉴赏是必考题型。《大纲》中,对于“诗歌鉴赏”的考查表现为对诗歌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考查。其中语言是诗歌的载体,不论是评价诗歌主旨,还是鉴赏表达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离开语言,一切鉴赏都是空谈。而诗歌的语言是凝缩的艺术,贵在含蓄,那么如何读出“不写之写”就是鉴赏诗歌的难点。本课便引领学生感受文字之外的描写,从所给的文字去想象和联想与之相关联的东西,进而归纳规律性的答题技巧,帮助提高诗歌阅读能力。涉及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