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琵琶行

2023-03-07 来源:意榕旅游网
《琵琶行》

概述:

《琵琶行》是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现在 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其实在几千年前诗人已经有了这种用文字去解读其他艺术的意识和高超技巧。《琵琶行》就是一篇音乐与文字,与作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的好文章。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使音乐欣赏与文本解读相发挥。

2.在课文的关键处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3.少分析,多体验,有机地穿插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

造力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提前预习,解决字词障碍以及作者背景

2)圈点自己认为优美的部分、加眉批,交流体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鉴赏并运用比喻描写音乐的手法

2.对主题的理解 教学活动设计流程:

导入——检测——作者背景-——讨论音乐描写——比较阅读——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 检查预习

2. 通过朗读感受诗歌

3. 鉴赏并学习音乐描写的手法

一.导入新课:古诗《古道从军行》有云: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王翰的《凉州词》也有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自来琵琶出现在诗中便有一中悲戚的感觉,琵琶代表的就是一种寂寞,一种伤感。那么,我们来看看白居易讲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伤感故事。(板书标题和作者) 二.检查预习:

1. 请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同桌互相对改.

明年——(第二年) 年长色衰——(女性面容) 遂命酒——(摆上酒宴) 使..快弹数曲——(畅快) 感斯人言——(被感动) 因为长句——(于是写下了) 歌.....以赠之——(作歌) 凡六百一十六言——(一共) 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 ) 银瓶乍破水浆迸------(突然) 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 ) 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坐下)

2. 学生上网查阅作家。背景资料及相关文体资料。小组代表发言。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 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 “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三。整体感知

指导诵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1、初读:扫清字词障碍,把文章读通,读顺。 2、纠正读音

铮(zhēng) 悯然(mǐng) 转徙(xǐ) 浔阳(xún) 枫叶(fēng) 瑟(s.....â)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ã) 整顿衣裳——(cháng)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

3、听配乐朗读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感情。 4学生自由发言,谈初步感受。(略) 5.教师小结:不管是景物描写,还是音乐描写抑或是琵琶女身世的叙述都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四.合作探究:(提高思维能力)

(分小组讨论,每组挑选一个问题,选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组与组之间可以相互补充,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

1. 欣赏第二段的音乐描写。听这段朗读录音,然后把其中描写音乐的诗句筛选出来。

2.放几段音乐,要求同学说出哪一段音乐,符合哪句诗所描写的特征。 3.要求学生看注解,说出这几句诗各写出了音乐什么特点。

明确:“大珠小珠落玉盘”描写音乐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音乐婉转流利;“幽咽泉流冰下难”“水泉冷涩弦凝绝”描写音乐冷涩凝结;“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描写音乐激越雄壮。

这段诗描绘了音乐的旋律变化。“低沉抑郁——清脆圆润——婉转流利——冷涩凝结——无声暂歇——激越雄壮——戛然而止。”

要求:学生以音乐变化旋律为记忆线索,课堂上品读熟读记牢这段描写音乐的诗句。

4.设问:这几句描写到底有何妙处?

明确:比喻用得好,非常形象生动。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小玉珠与玉盘相撞击

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珠”和“玉盘”,它的形和质都是圆润的,既写出了音乐的声,又写出了音乐的形,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的感觉。作者还把几种意象联系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例如:“莺语花底”,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作者善于联想,善用比喻,能让我们如闻其声,如入其境。

5.比喻是临时形容一件事物,可以用这样事物作喻,也可比人用另外一种事作喻。比如“间关莺语花底滑”,用“莺语花底”作喻,也可以用其他事物作喻,请学生再听一次流利婉转的音乐片断,然后也用一个比喻来形容。

6.除比喻外,还用了什么手法表现音乐的魅力? 明确:

1) 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2) 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3 ) 充满感情去描摹音乐 五.扩展延伸:

比较阅读 (感受音乐之美,学习写作方法)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思考其描写音乐的手法与《琵琶行》有何异同。(多媒体展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讨论后明确:相同点:都运用了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使音乐这种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了。

不同点:《琵琶行》主要运用了比喻和侧面烘托的手法,而《李凭箜篌引》则尽夸张想像之能事,尽写听众的感觉和音乐的艺术效果,这也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正是由于听众的感觉和艺术效果,才让人觉得李凭之演技高超绝伦。

小结,应用练习。(多媒体展示)(掌握写作方法,锻炼想像思维)

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我们平时写作常用的写作方法。有些话题很抽象,难状难摹,但我们若能化抽象为具体,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

请认真欣赏歌曲《青藏高原》,写一段话,要求用上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可仿照本节课所举的三种对音乐的描写手段。字数不少于200字。

(当堂写作,自由展示,选出佳作) 欣赏学生例文:

那声音粗犷豪放,有如天籁之音。起初便拔地而起,高入天际,如一枚火箭直冲云霄,打了一个回旋,略微低落后,再一次冲上了更高的天际。接着一声脆响,仿佛礼炮在轰鸣,又好像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光芒四射。只觉得自己站在珠穆朗玛峰上仰天长啸,浑身畅快无比。接着那声音渐渐低回,仿佛从遥远的天际传来,如青藏高原上的雪浪滚滚向前,延伸到天边;又仿佛雅鲁藏布江翻卷着波浪奔涌着向前,流到一片古老的土地,带去了一片庄严,一片神秘,一片苍凉,带给那里远古的呼唤,留下了千年的期盼。人的心潮在翻滚,血液在奔涌,激情在奔流,如雪浪滚滚,如海浪涛涛。涛声之后,声音忽又扬起,眼前出现了一座高山,又一座高山,一座胜似一座,紧紧相连,冰雪闪亮,苍鹰翱翔,古老神秘的青藏高原就在眼前。接着又是乐曲的低回,把我们带入一个庄严神秘的世界。歌唱的声音渐渐向上回环,如雪浪翻滚,直延伸到云端,与蓝天融为一体,天地合一,云雪合一,人也融合在其中。突然,又一次节节高起,如一架云梯,有数十个台阶,直升到云层上面;又如一只苍鹰拍动着双翅,飞到一个山巅又一个山巅,最后直冲云霄,飞到那蓝天白云之上„„” 范文:《永远的天使—KangTa》:

像夏日的冷饮,清凉得透人心底;像咖啡的香气,绕梁三日不绝;像浓浓的烈酒,嚣张狂野;像情人手中接过的牛奶,温馨柔和;像刚泡开的浓茶,沁人心脾。这,就是去年韩国超人气组合HOT的主唱安七炫----KangTa的嗓音。

(提示: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我们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评价练习(启迪思维,迁移训练)

白居易,后人在九江建有“琵琶亭”和“白居易祠”。亭有一联:“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既赞美了琵琶琴声的美妙,又盛赞了白居易诗的绝唱;祠有一联:“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滴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既包涵了诗中的故事,又表现了江州人民对白居易的深切怀念。请同学们课堂上也试作一联,内容与《琵琶行》有关,形式大致对偶即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