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SCIENCE
运动科学
初中体育教学与学生体适能的提高探讨
阴屠鸿章渊保山市民族中学云南保山678000冤
摘要院初中阶段处于青少年袁该阶段养成的身体活动习惯通常可以持续到成年袁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青少年时期是健康体适能教育介入的最佳时段遥但根据相关研究袁我国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评估结果并不理想袁原因在于缺乏运动习惯与运动机会不足所致遥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初中生健康体适能的状况的基础上袁提出学校体育教育与初中生健康体适能的提升几点构思遥
关键词院初中体育教学体适能提高探讨中图分类号院G804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8902-渊2018冤-03-ZQ
挥其机能遥心理适能院不断学习与成长的能力袁于生活与经历中增进心理健康遥社会适能院人与人或人与社会的互动中有让人满意的人际关系遥精神适能院人们共有的一种信念袁它会因每人生活目的或追寻真理过程的不同而有差别遥
充足的健康体适能须靠有效的规律运动来维持袁虽然规律运动只是众多积极健康行为中的方式之一袁却拥有不可被取代的地位身体(或生理)健康是全人健康最根本且必要的元素袁身体(或生理)若无法维持于稳定的健康状态袁则势必直接影响其它的全人健康组成因子袁进而间接阻碍了达到全人健康的层次遥因此健康体适能虽然只占全人健康中身体适能部分的单一层面袁但却会影响其它层面袁也会受其它层面所影响遥当一个人借着规律运动在提升健康体适能之际袁于其它方面也会获得改善遥如:缓解压力与焦虑尧建立自尊自信尧改善身体形象尧和谐人际关系尧增加学习效率尧宁静身心发挥各种潜能与自我实现等遥所以健康体适能不仅仅只是全人健康的一部份袁却是最重要的部份袁因为健康体适能的好坏对于身体尧心理尧社会尧与精神各方面的健康扮演着如树根般重要的角色袁影响甚巨遥
健康是人们最重要的资产袁而健康体适能不仅可以直接反应一个人的健康状态袁亦是全人健康的重要决定因子遥根据相关研究袁我国中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评估结果袁比欧美尧日本差袁且国内中小学约有2成学生超过标准体重20%袁原因在于缺乏运动习惯与运动机会不足所致遥
健康体适能教育应着重于身体的认知与认知后的实践袁但或许因为教师自己对健康体适能的了解不够深入袁或许也因为它无特定动作形式而使之失焦袁往往只剩下纯认知部分和检测部分让学生产生刻板化的负面印象袁而个别差异的结果也使得教师欲追踪或评量实施结果时袁无法面面俱到袁让健康体适能教育最重要的实践部分往往无法落实袁加上其它的外在环境因素影响袁以致于健康体适能推行的效果至今仍不甚显著遥
3尧学校体育教育与初中生健康体适能的提升构思
目前世界体育教育的趋势袁十分强调培养学生获得动态生活型态的健康行为的重要性遥国内初中教育阶段遥健康与体育领域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分别为院医疗体系尧遗传尧环境尧与生活型态等四项袁其中生活型态为首要因素遥然而随着高科技时代的来临袁人们生活型态逐渐趋向坐式的生活方式(需要用心思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多袁而身体劳动的时间逐渐减少)袁身体机能也随之加速退化袁运动不足症即是因为身体缺乏活动而孕育出来的现代文明病袁包括肥胖症尧冠状心脏病尧高血压尧糖尿病尧下背痛等遥这些看似个人身体健康的问题袁其实已经造成庞大医疗资源浪费袁甚至影响国家整体竞争力遥因此袁健康体适能水平的促进已被先进国家的医疗体系列为预防医学之重要领域袁健康体适能的教学也相继成为学校正式体育课程遥中学时期是规律运动习惯形成的重要发展阶段袁青少年时期所学习的运动经验对成人期的规律运动有重大影响袁因此我们可以确定青少年时期是健康体适能教育介入的最佳时段遥
1尧体适能概述
体适能的定义是:身体除了能够负荷一整天的工作外袁尚可享受休闲活动尧与应付潜在紧急状况的身体能力遥简言之袁即是身体适应生活的能力遥学理上体适能分为健康体适能与竞技体适能两部份;竞技体适能是运动员追求的体能袁健康体适能是一般民众一生所追求的袁是希望具有较佳的细菌或病毒抵抗力而不易生病尧感冒袁且避免运动不足症之发生袁因而能拥有较好的工作或生活适应能力遥要改保持或善健康体适能所需要的训练量和强度袁比竞技体适能少很多袁训练过程当然也不像竞技体适能般的激烈尧辛苦尧酸累袁而可以享受正面尧愉悦尧舒畅的感受遥
一般我们若无特别限定体适能的特殊对象袁通常体适能所指的即是属性为一般大众的健康体适能袁而青少年的体适能主要是指青少年的身体除了能很好的负担学习之外还能享受快乐课外时间的身体能力袁而本文中的青少年主要指初中阶段的学生遥
2尧初中生健康体适能的状况
欲说明初中生健康体适能的重要性袁要由全人的健康谈起遥Greenberg(1997)认为全人健康应包括身体尧心理尧社会尧与精神适能等四个层面的健康遥要素与涵义如下院身体适能院身体的适应能力袁好的身体适能代表心脏尧血管尧肺脏尧与肌肉组织等皆能有效发
作者简介院屠鸿章渊1984-冤袁籍贯院云南保山袁学历院本科袁职称院中教二级袁研究方向院体育教学遥
177运动科学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年03月下SPORTSSCIENCE中袁不论从基本理念尧课程目标或分段能力指标袁也强调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适应能力遥
3.1尧课程设计的前提理论
九年一贯教育体系下袁健康体适能推展方向应朝着多元化方式进行袁注重学生适性发展袁用启发与创造的乐趣化教学法袁让学生于成就感中享受运动的乐趣袁以养成运动习惯遥教育部健康与体育领域的教育目标在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适能袁于健康的环境中生活袁同时拥有支持的法规与人群袁并鼓励学生借着健康行为的养成尧运动行为的培养与训练来改善自己的健康袁进而推己及人地影响他人与小区袁以达全人健康的目的遥因此袁学校体育教育应涵盖健康体适能教育袁而健康体适能课程不等于体能训练袁应是运用教育的手段袁结合训练的功能袁强调认知(对健康体适能概念上的了解)与表现(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运用)合一遥
健康体适能课程的前提理论是院养成规律的身体活动习惯是达到理想中健康生活型态的一项必要条件曰健康体适能课程的逻辑观念为院规律运动是健康行为之一袁个体需先具备身体活动与健康之间的正向认知关系袁而后身体力行袁亲自体验与获得袁才算达到建立健康行为的理想与目标遥
3.2尧课程理念架构
由课程的前提理论与逻辑观念袁我们可以将健康体适能的课程理念架构设定成院以健康体适能因素的认知为基础袁进一步发展相关的身体活动袁再分别探讨它们对健康体适能因素的影响知识观念袁最后辅以相关措施袁促进规律运动习惯的养成袁以达到全人健康遥体育教学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藉由运动来维护身体健康;体育教学最终目的是透过身体活动来帮助学生养成规律运动习惯袁发展良好的全方位健康体适能袁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遥所以体育专业教师袁应透过有系统的课程计划袁达成健康体适能教学目标遥教师在设计健康体适能课程时需纳入以下原则院渊1冤课程计划以目标目的为导向曰渊2冤根据学生能力提供适当内容袁以促进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曰渊3冤健康体适能计划需列入课程设计中袁且具可变性尧正面性尧与教育性曰渊4冤要能增进认知与学习曰渊5冤提供学生成就与满足的学习经验曰渊6冤课程要能配合学校整体发展遥实际的做法建议有院①将认知的部分系统的分成小单元袁利用体育课热身后与主要活动之间的2-3分钟袁以有效方式让学生清楚了解健康体适能的知识概念曰②安排健康体适能的活动于体育课开始前十分钟袁或于主要活动中加重健康体适能活动的份量曰③健康体适能教材的认知与活动部分袁可每次或隔次穿插安排于正常体育教学中遥
3.3尧教学策略
要提升健康体适能需透过规律有效的身体活动来达成袁如果还能享受或专注于运动过程袁且有正面的人际互动与兼顾教育或保健功能袁其运动的价值与意义更高遥提升健康体适能的策略有院体育教学正常化尧建立共识尧创造有力的运动环境等三项袁在体育教学正常化中院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要让受教者能够不断的自我教育袁体育最主要的目标也是要学生能够终生不断的自我运动袁因
178此学校体育应以养成学生规律运动习惯为主要的导向袁且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目前和未来的健康体适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遥所以从事体育教学时袁应把握体育教学要兼顾趣味化尧体育课要讲解运动保健和健康体适能之知能尧体育课内容应重视终生运动的学习尧于课外或联课活动时间增加身体活动机会尧建立学生健康体适能检测数据等五原则袁使学生对健康体适能知识增长与规律运动养成能有正确的观念遥提升中学生的健康体适能要由学校体育需以养成学生规律运动习惯为导向和健康体适能促进应安全学校体育课中实施袁二者为首要实施目标来达成遥
3.4尧课外网络辅助教学
健康体适能教育的特性袁如果以应用多媒体于体育教学中的四渊动1个角冤参就与学生学度袁加上时间曰渊习角全球2冤就度信息知识袁可以网的整减合少特性袁似乎可以有合理的发展潜力院而言体育课袁可将一运动的般内容基教学础知识时间(袁如增院加活
运动与健康尧运动力学等等)和动作技能本身之间的关系袁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连结与整合袁达到知其然也知所以然的层次曰渊3冤就辅助教学角度袁可以达到院第一袁学习者依自己进度学习袁允许不限次数与时间的练习袁增加成功经验与减少失败经验院第二袁教师可从中观察尧纪录尧与调整学生进度等曰渊4冤因特网数据搜寻与越行普遍的便利性袁和其跨时空的沟通功能袁可让师生在此身分尧地位全都隐蔽的虚拟环境中袁无顾忌的进行多对多的问答沟通袁达到传统教学中无法提供的另一种高效率信息交流与回馈的效果遥
于是袁笔者认为结合网络与多媒体中袁对学习有利的部分特性袁建制一个健康体适能学习网站渊简称健康体适能虚拟教室冤袁用来辅助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遥一方面想以体育课程来增进其多样化身体活动的内容与技能袁另一方面借着多媒体因特网的优点内化学习者的认知袁再利用自发性运动登录的教学策略等来辅佐袁三管齐下袁预期能够因此增进学生健康体适能的认知与表现袁进而协助养成规律运动习惯的目标袁达成健康体适能教育重要使命遥
参考文献院
[1]贾洪洲,刘爱英.体适能解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2).
[2]姜庆军.初中体育教学体能练习的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12).
[3]武海潭,季浏.体育课不同运动强度和时间对初中生健康体适能及情绪状态影响的实验研究[C].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2016.
[4]冯瑞,王菊花.体适能价值观影响中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研究[J].运动精品,2015,34(9).
[5]李涵.健康体适能教育对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6]余淑君.提高中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对策探讨[J].才智,2017,(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