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

2020-12-04 来源:意榕旅游网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愤怒情绪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

摘要:男生的内向怒和愤怒外控高于女生(P值均 2.3 愤怒及其表达对抑郁、焦虑、GHQ的逐步回归分析 表3显示,愤怒各因子都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相关性,除状态怒外,其他愤怒因子都反映的是个体倾向性,是较稳定的愤怒特质,即在愤怒情绪的表达上,男生较女生更不爱表露自己的情绪,一般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将其指向于内;而在愤怒控制方面,男生也会为防止愤怒表露在外而做出的认知努力更多一些,即对外向怒的控制较多一些,提示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时,可以进行愤怒管理教育,通过干预降低大学生的愤怒表达倾向、疏泄内向怒和增强愤怒自我控制能力等多个方面,来提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改善抑郁状态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愤怒情绪的性别差异及其对抑郁、焦虑以及总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修订的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STAXI-2)、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总体健康问卷(GHQ-28),对随机抽取的248名山东省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男生的内向怒和愤怒外控高于女生(P值均 2.3 愤怒及其表达对抑郁、焦虑、GHQ的逐步回归分析 表3显示,愤怒各因子都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相关性,除状态怒外,其他愤怒因子都反映的是个体倾向性,是较稳定的愤怒特质。因此将特质怒、内向怒、外向怒及愤怒控制一起纳入对抑郁、焦虑以及GHQ的逐步回归中,以考查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发现,特质怒、愤怒控制和内向怒依次进入抑郁的回归方程;只有特质怒对焦虑的回归显著;特质怒、内向怒以及愤怒控制依次进入GHQ的回归方程中。由于愤怒的内外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程度和愤怒控制的基本一致,因此只将愤怒控制纳入回归方程。 3 讨论 在愤怒特质及其表达的性别差异方面,目前的

.

研究结论不尽一致。Doster等[8]发现,在中层管理者中男性的内向怒和愤怒控制高于女性。而有的研究发现,大学男生的外向怒高于女生[9]。本研究显示,男、女生在状态怒和特质怒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愤怒的处理方式上却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男生的内向怒和愤怒外控均明显高于女生。即在愤怒情绪的表达上,男生较女生更不爱表露自己的情绪,一般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将其指向于内;而在愤怒控制方面,男生也会为防止愤怒表露在外而做出的认知努力更多一些,即对外向怒的控制较多一些。 有研究指出,愤怒特质是引起心理疾病的决定因素之一[10]。Deffenbacher等[11]发现,高特质怒个体体验愤怒的频率高,强度大,倾向使用不当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愤怒,从而影响其心身健康。有人曾提出焦虑是愤怒的后果,通过认知努力可以降低愤怒表达水平,从而降低焦虑水平[12]。而在愤怒的表达方式方面,早期精神分析曾指出内向怒或愤怒受到压抑,可引起抑郁[13]。国外不少有关愤怒表达方式的研究都支持压抑负性情绪的习惯可引发一些心身症状[14-15]的观点。另外,有关愤怒控制的相关研究发现,较差的愤怒管理会为个体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16]。本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愤怒指标与心理健康指标显著相关,证实了这种愤怒的特质、表达和控制对各项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这些较稳定的愤怒特质及处理方式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同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和抑郁主要与特质怒、内向怒和愤怒的控制有关,而焦虑则主要与特质怒有关。提示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时,可以进行愤怒管理教育,通过干预降低大学生的愤怒表达倾向、疏泄内向怒和增强愤怒自我控制能力等多个方面,来提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改善抑郁状态。而对大学生焦虑状况的改善则主要是降低其愤怒表达倾向。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愤怒控制是3种愤怒处理方式中唯一对心理健康有益的因素,是指个体在状态怒情境下,试图使用认知策略以处理或解决矛盾冲突,从而减少冲动行为。因此,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如宽恕干预等改善个体对愤怒情境的认知,提高大学生的愤怒控制能力,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另外,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也应该对男、女生的愤怒干预有所区别。男生

.

有较高的内向怒倾向,应对男生的干预要多关注于其内向怒的表达,及时发现其内在的愤怒情绪,引导他们合理疏泄,防止长期的内在怒的积累导致的情绪爆发以及由此引发的不良社会后果。 4 参考文献 [1] 邱鸿钟. 大学生心理卫生.2版.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18-119. [2] SPIELBERGER CD, JOHNSON EH, RUSSELL SF, et al. The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of anger: 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Anger Expression Scale//MA C,ROSENMAN RH.Anger and hostility in cardiovascular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Washington, DC: Hemisphere,1985:5-30. [3] HAZALEUS SL,DEFFENBACHER JL. Relaxation and cognitive treatments of anger. J Consult Clin Psychol, 1986, 54(2): 222-226. [4] SPIELBERGER CD. STAXI-2 State-Trait Anger Expression Inventory-2: Professional manual. Luts,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1999. [5] 舒良.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13(增刊): 194-196. [6] 吴文源.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13(增刊): 235-238. [7] GOLDBERG DP, HILLIER VF. A Scaled version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Psychol Med, 1979, 9(1): 131-145. [8] DOSTER JA, PURDUM MB, MARTIN LA. Gender differences, anger ex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J Nerv Ment Dis, 2009, 197(7): 552-554. [9] KOPPER BA, EPPERSON DL. The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of anger: Relationships with gender, gender role socialization, depression, and mental health functioning. J Couns Psychol, 1996, 43(2): 158-165. [10]LARA DR, AKISKAL HS. Toward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the spectrum of mood, behavioral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s based on fear and anger traits: II. Implications for neurobiology, genetics and psycho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J Affect Disord, 2006,94 (1-3): 89-103. [11]DEFFENBACHER JL, OETTING ER,

.

THWAITES GA, et al. State-trait anger theory and the utility of the Trait Anger Scale: Anger. J Couns Psychol, 1996, 43(2): 131-148.

[12]HAZALEUS

SL,DEFFENBACHER JL.Relaxation and cognitive treatments of anger. J Consult Clin Psychol,

1986,

54(2):

222-226.

[13]FREUD

S.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STRACHEY J.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London: Hogarth Press,1957:152-170. [14]KOH KB,KIM DK,KIM SY,et al. The relation between anger management style, mood and somatic symptoms in anxiety disorders and somatoform disorders. Psychiatry Res, 2008, 160(3):372-379. [15]QUARTANA PJ, YOON KL, BURNS JW. Anger suppression, ironic processes and pain. J Behav Med,2007,30(6):455-469. [16]PETKOVA M, NIKOLOV V, PANOV G.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of anger and aggression. Trakia J Scienc,2005,3(4):61-63. (收稿日期:2009-12-2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