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门以实践性训练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教学⽬的和任务是: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深⼊了解合唱艺术和指挥艺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训练⽅法。理解并初步掌握合唱艺术的基本理念与常⽤的表现⼿法,切实提⾼演唱与指挥多声部歌曲及⾳乐作品的能⼒和鉴赏⽔平,达到能独⽴地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并设定演唱或指挥的基本原则。准确地完成中等或中等以上程度的合唱曲以及⼩型器乐曲的演唱排练与指挥⼯作。三、课程⽬标1、知识与技能⽬标:
a.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能够了解合唱艺术的发展沿⾰与基本脉络,学
习和了解合唱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训练⽅法;理解并初步掌握合唱艺术的基本理念与常⽤的表现⼿法;b.理解、掌握并能独⽴地运⽤这些基本知识与⽅法对合唱作品的曲式与结构
进⾏准确地分析;从⽽训练和培养学⽣运⽤课堂知识独⽴⾯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c.培养和训练学⽣能分别站在合唱队与合唱指挥这两个不同的⾓度去关注
和审视合唱与指挥艺术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运⽤⼆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去建⽴⼀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和思维⽅法,以达到最⼤程度地完善作品的艺术表现⼒之⽬的;
d.通过对多声部⼈声作品基本知识的学习,运⽤演唱各种风格构成的不同要素,学⽣应具备对不同的作品设定不同的演唱风格或原则的基本专业能⼒;
且应同时具备独⽴完成“案前⼯作”并对作品做出最佳的演唱设计⽅案及详尽的排练计划的专业能⼒;e.在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合唱的各项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学⽣还应具备在实践中灵活运⽤这些知识与⽅法去解决各种合唱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能⼒。2、过程与⽅法⽬标:
在学习并掌握上述知识要素的过程中,⽆论作为⼀名专业的合唱队员还是合
唱指挥,不容置疑的是必须⾸先强化⾃⾝的专业修养以及专业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对于《乐理》、《视唱练⽿》、《和声》、《曲式》、《复调》等基础知识理解⽆误,运⽤准确,使⽤熟练。同时,还要注意提⾼⾃⾝的综合修养,要善于从旁系学科或姊妹学科的知识中吸取营养,例如:⽂学、戏剧、戏曲、曲艺、话剧、诗歌等,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些各个不同时期的合唱作品进⾏演唱实训,以关注学⽣在实践中灵活运⽤这些知识与⽅法的能⼒⽅⾯的培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标:
该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本⾝就是充满着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的过程,每⼀位学⽣,在掌握知识与技能⽬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姊妹学科知识的学习,从中营养的吸取以及随着⾃⾝综合素质与修养的提升,⾃然能在⼈⽣态度、社会责任、美学观点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表现出积极的正⾯意义,从⽽达到本课程对选课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所设定的预期⽬标。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基本乐理》、《视唱练⽿》等先修课程的⾃然衔接课程,对后续的《基础和声》、《艺术实践》、《综合排练与实践》、《舞台实践》及《民族器乐演奏与实训》等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多声部和声性以及复调写作⼿法的听觉体验将产⽣直接的影响和作⽤。五、教材选⽤与参考书
1、选⽤教材:《合唱》——秋⾥编著《合唱与指挥》——于捷陈娟娟主编
2、参考书:《合唱与指挥教程》——周正松主编六、课程进度表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七、教学⽅法
《合唱与指挥》是⼀门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艺术课程,也是⼀门极富实⽤
性的专业必修课程。其构成元素的复杂性和长达五个学期的周期性在⾳乐学所有课程中都是绝⽆仅有的。理论与实践交融、教师与学⽣互动被始终贯穿于本课程开设的全过程,启发与探究结合、情境与合作并进是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式,通过针对具体的作品进⾏深⼊浅出的分析与讲解和常态性的课堂训练环节展现独特的教学理念,使该课程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和可接纳性。⼋、对学⽣学习的总体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
要全⾯认识并掌握《合唱与指挥》这门课程所包含的艺术内容和极其复杂的构成元素并⾮轻⽽易举,它涉及的⽅⾯多⽽复杂。但就课程对象的本⾝主体⽽⾔,学好该课程的前提则是相对简单⽽明确的,即:
a、有相对扎实的⾳乐知识基础。乐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乐史论等等,都是学习合唱指挥的同时必须努⼒去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因为它是在⾳乐理解过程中帮助你打开⾳乐“⼤门”的钥匙。b、良好的⾳乐感觉和丰富的⾳乐实践经验对学好该课程⾄关重要;
C、努⼒提升⾃⼰的⽂学、哲学、美学以及其他综合性的⽂化修养以增强对⾳乐作品的理解⼒也是⾮常重要的;加强⾃⾝对其他姊妹艺术,如:戏剧、影视、诗歌、曲艺的学习和了解以提⾼对⾳乐作品形象把握的准确性;培养和拓展⾃⾝的知识⾯以利于丰富创作的想象⼒。要想构成对⾳乐的深⼊理解与具有个⼈特征的⾳乐风格,没有这些修养是很难办到的。2、学⽣必须阅读与选读的课外教学材料
除课堂之外,学⽣还应该通过媒体、⽹络、电⼦图书资料等多途径频繁观摩专业的、⾼⽔平的⽰范演出或演唱,阅读有关合唱⽅⾯的国内外论著,以提⾼⾃⼰的艺术休养。3、学⽣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掌握本课程内容,学⽣在课内与课外每周所要花费的最少时间约计为4⾄6⼩时。
4、学⽣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的要求
该课程属实践性课程,其中的上课、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环节均以实际演唱的形式完成。5、学⽣参与教学评价要求。
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安排,通过⽹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