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 种 希 望,收 获 幸 福
调兵山市第三小学刘琳教师的事迹材料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这就是刘琳老师从教十几年来的真实写照,更是她多年来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
刘琳,是调兵山市第三小学的教师。2001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十几年中,她一直站在教育工作的前沿。“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她的自律信条。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曾多次获县、市“优秀教师”、“教学新秀”等荣誉称号,优质课和论文多次获省级、国家级奖项。
一、爱岗敬业,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在工作中,刘琳老师勤恳敬业,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领导对她的信任。教学上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她还虚心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有了很强的驾驭能力。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刘琳老师处处为学校大局着想,从不因为个人事情耽误学校正常工作。为了更专注地投入教学工作,孩子才九个月的时候就交给婆婆照顾,有时候忙起来几天甚至一个星期才与孩子见上一面。而自己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欣然承担了好几项教育教学比赛的任务,通过自己刻苦专研也取得
一
了一项项骄人的成绩。拿她自己的话来说:“我可以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我却很难成为一位出色的妈妈。”
就拿上个学年来说吧,刘琳老师担任六年五班的班主任工作。细小琐碎的事情格外多,再加上刚刚休完产假,工作又不熟悉,比起往年来显得忙多了。正在这时(2011年4月),她接到领导给她的“全国和谐杯说课标、说教材大赛”的入围通知,刘老师欣然接受了任务。回头一看,时间紧迫,月末就要到天津去参加比赛,她细细一想,这一边是代表全市,甚至是省教育系统去比赛,任务艰巨,不能轻视。另一边是四十几双求知的眼睛等待着老师精彩的教学,半点都不能马虎。还有一边是割舍不下的需要妈妈爱护的孩子。刘老师心潮澎湃,辗转难眠。终于在第二天的清晨,她拿起手机在大家和小家之间做出了选择:“妈,过两个星期我要代表学校去天津参加说课比赛,为了能准备好比赛,这段时间我就不能回家了„„”从这天起,为了不耽误正常的教学,刘老师白天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回到家里连夜上网查阅资料,设计说课稿件,准备参加比赛,连续两个星期加班到凌晨2、3点钟。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组内工作外,还要抽时间进行一次试讲,存在问题马上和同事们讨论解决。就这样,在学校领导,教科室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历时两个星期的准备终于尘埃落定。直到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刘老师才匆匆回家看看孩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刘老师奔赴天津参加比赛不负众望,以稳定的发挥,沉着的气质取得了国家级决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从天津回来后一个星期,学校再度接到市教师学校组织的教师基本功竞赛的通知,由于刘老师是我校的骨干力量,而且又一直致力于一线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相对于两周后就要去举行的赛课,时间也是相当紧迫,安排刘老师比较合适。领导再次找她来谈话,没想到她并没有因为刚参加了一个比赛太累
二
了为由推脱,二话没说就接受了任务。这次,刘老师再度备战基本功大赛,虚心听取领导和辅导老师的意见,反复修改,终于在比赛中再创佳绩!
听刘老师说,好久没看见自己的孩子,似乎与她生疏了许多,她有着太多太多的亏欠,但她相信,等到孩子渐渐懂事,一定会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出色的妈妈而感到骄傲。工作中,她就是这样对自己严格要求,本着一丝不苟的态度,教学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她深信只要踏实肯干,定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同。
二、言传身教,感化学生,健康成长
2011年9月,刘琳老师到调兵山十一小学支教,根据学校的安排接任六年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群陌生的孩子,刘老师有些担心,特别是听说这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差,平均分要比平行班低10分多,无形之中觉得压力很大,责任很重。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刘老师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来源广,学生受到的家庭影响各不相同,部分孩子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寄放在爷爷、奶奶家或跟着亲戚就读,还有一些孩子的家庭条件很差,父母都没有工作,靠养猪维持生活,无暇顾及孩子,所以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行为习惯差。面对这样一群孩子,身为人师的刘老师告诉自己: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要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决心一下,刘老师觉得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营造家一般的环境,让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如同在家一样幸福快乐。想好就做,刘老师每天早上来到班级主动和同学们打招呼,和大家一起值日;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真诚鼓励的话语常挂在嘴边,让同学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课间常与同学们触膝交谈,谈人生,谈梦想,教育他们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午间,她与同学们共尽午饭,一起游戏,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她们的忧愁。使同学们无时无刻不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对他们的爱。 要让学生成材,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
三
她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班上农村进城务工、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有八九个,在她细致、耐心地工作下,他们都能自强、愉快地在这个和谐的班级大家庭中生活、学习。还有一些班上的“留守孩”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的父母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就可以了,而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不良的改变。为此,她给学生分组,利用校信通、飞信等形式,让学生每星期一、三、五的课外活动和家长联系,进行交流,汇报他们在校的情况。她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短暂的时光里,她不但取得了家长的放心,学生也更有了学习的动力,她所带的班级也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
她班里有一位叫王航起的外地学生,由于家里做废品收购的生意,父母忙于赚钱,没有时间管他,他迷恋上了上网,彻夜不归。刘老师一次次地找他谈心,他当面表示改正,可一转脸,又进网吧了。
有一次下午,刘老师发现他又没来,叫他家长出去找找,五点钟家长回话说没有找到,刘老师推测他准是去了网吧,于是他便在网吧最集中的地方一个一个挨着去找!找到晚上八点多的时候,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网吧中找到了打游戏正入迷的他,又进行了苦口婆心地教育。可过了仅仅两个星期,他又开始逃课了。于是刘老师又是不厌其烦地开始一家网吧接一家网吧地去找他。他的父母对刘老师说:“刘老师,你别在他身上费心了。对他,我们都没信心了。”学生也劝她说:“刘老师,算了吧。都这么大了,应该什么都知道的。你已经尽
四
心了。”刘老师却说:“不,既然你们的父母把你们交给了学校,既然学校把你们交给了我,把你们带好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老师的感化下,这位学生终于稳下心来,在经历了一翻拼搏之后,这个学生也由班级最后几名进入中等水平。现在刘老师虽然没有教他了,但他还是经常到刘老师的学校去看望她。这次元旦节,刘老师还收到了他的新年贺卡,上面写到:刘老师,我不会忘记你对我的帮助。你在学校里与我谈心的场面,是我记忆中一道最美的风景!
三、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刘琳老师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力求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平时,她积极地阅读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著作,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多年来,她以她的真诚、公平、温和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许多学生利用写日记的机会向她透露内心的烦闷与惆怅。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与老师之间的磨擦都愿意与她交谈。她明白了教师这个职业是“交心”的职业,“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她将一腔的真诚扑洒到了班主任工作上。
2010年刚休完产假,学校就让她接手六年五班班。之前,她听说过,这个班“纪律不好,成绩也不好”。第一次走进班级前,刘琳就做足了“准备”,她暗想,“见到这些孩子一定要不苟言笑,一定要压住他们”,因为她担心“我一笑,学生就大笑;我大笑,学生就狂笑;我狂笑,学生就疯了”。就这样,带班一个月,刘琳没有在学生面前流露过笑容。她看到,这一招儿对于班级纪律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学生在我面前都老老实实,纪律方面有了很大改观”。有的老教师碰到刘琳就夸:“这么一个乱班,你带的这么好!”刘琳隐约有一种成就感。但她也想,自己性格本来很开朗,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做一个“猫一样”的班主任,教育效果会好吗?“其实我期待的一种状态是,我喜欢孩子,孩子们也喜欢我!”刘琳说。
五
那年,刘琳参加了调兵山市“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二等奖。她兴奋地把这个号消息告诉了孩子们,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时表情木讷,没有任何反应。那一刻,刘琳觉得自己“太失败了”。这件事,深深出动了刘琳,也逼着她进一步反思:每天按部就班地进教室,传授知识,然后就是一些常规管理。只关心班级纪律,对孩子没有鼓励,没有互通交流,没有情感交流……. “这样的师生关系,虽然近在咫尺,心却相距千里.”刘琳真正意识到自己跟孩子们遥远的心理距离,“他们虽然嘴上喊‘老师’,但情感上是陌生的”。
“教育局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后,听了那么多专家的报考,每次都有触动,能让自己在纷繁忙乱的工作中沉淀、反思——无论如何得改变这样一种状态。”刘琳想。该怎么做呢?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刘琳在班上宣布:“老师送你们每人一个新年小礼物,这个小秘密,到时候在揭晓答案。”这一次,孩子们不在是漠不关心的样子了,“每个人脸上都是一种非常期待的表情”。刘琳买来一些小书签卡,利用3个晚上的时间,给没个学生写上她观察到的孩子有点,在写上期待和祝福的话。“卡片上的话是我从没对他们说过的话。有的卡片,写好一遍,觉得没有抓住这个孩子的最大特点,于是又进行修改,重写。”刘琳每天都熬到深夜,但一点都不觉得累。
元旦节前的最后一个下午,刘琳没有直接把卡片一一发给孩子,而是把卡片装在一个盒子里。班长张明第一个走上讲台,抽出一张卡片。她没有念同学的名字,只读卡上老师写的内容,让同学们猜猜,写的是谁?“你有爱因斯坦般的头脑,也有齐天大圣般搞笑的风格······”都是儿童的语言,孩子们听了很兴奋。班长还没念完,他们就争先恐后地喊道:“老师,我知道,是刘淑阳······”刘淑阳走上讲台,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原来您这么了解我?”说着再抽取下一张卡片······整整一节课时间,孩子们一直在开心地笑。这样的
六
热烈场面,刘琳自从上班以来,从未有过,“3天的辛苦和熬夜,此刻变成一种收获的喜悦”.
事后,刘琳接到一些家长的电话,“刘老师,您的卡片对孩子触动太大了,孩子回家就把卡片贴到墙上最显眼的位置”。
刘琳的微笑和对学生的亲近并没有带来她当初担心的“混乱”,班级反而更有凝聚力了,课堂上孩子们更专注了。刘琳和孩子们笑的更开心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重头越。这只是刘琳同志多年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但是每一个片段都凝聚着她的辛劳和汗水。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在以后的工作中,她更会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谱写三小教育人工作的新篇章。
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