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篮球体能训练方法的理论依据探讨

2024-03-04 来源:意榕旅游网
篮球体能训练方法的理论依据探讨

摘要: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而体能水平是篮球运动的技术基础和战术基础。依据篮球运动的项目特征和队员的实际情况,不断对各训练方法手段进行创新研究。至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就如何提高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训练理论做了分析。

关键词:篮球;体能训练;训练方法;训练创新

目前世界篮球发展的趋势是技术越来越全面,战术越来越灵活多变,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的要求非常高,运动员只有具备非常好的体能才能适应比赛的需要。传统的身体训练主要偏重于对某一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的追求,忽略整体机能潜力的提高和顽强拼搏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其中,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础,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看做运动素质训练或身体训练。

篮球运动发展到现在,从现代篮球的特点及比赛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队伍在比赛中想要取得主动权,特别是在比赛的最后阶段想要保持技术战术的稳定发挥,体能,是不可或缺

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我国篮球运动员的状况来看,在多次与欧美强队的比赛中,仅仅只能坚持25分钟左右的比赛就会出现状态的下滑,而一场篮球比赛,要求运动员必须和对手进行40分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的对抗,从某种方面来说,我国篮球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不高,因此,进一步重视体能的训练,注意加强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水平很有意义。 一、体能的概念

所谓“体能”,是指由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素质?(力量、耐力、灵敏、速度、柔韧等?)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两部分组成。运动员的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体能训练的概念:从体能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出所谓“体能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机能潜力和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是指人体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它突出对人体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体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挖掘机能潜力,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二二、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素质特点 1 针对性

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素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针对篮球专项运动特点,具有特定的要求。如:力量素质具有全面发展的特点。不仅要求上肢、下肢、腰背部肌群均衡发展,而且要求肌肉爆发力、耐久力和最大力量在整场四十分钟时间内跑跳、对抗的比赛中都有很强的能力。 2基础性

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五项素质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但结合篮球运动的专项特点,五项素质中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中的首要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提高篮球技术、战术水平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行进间跑跳过程力量的冲撞与对抗,对比赛争取主动、取得比赛胜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倾向性

篮球运动项目特点是有赖于项目整体功能和个体能力的综合表现力。所以,根据比赛要求、进攻位置与特点,运动员专项素质的发展应有所侧重。相对而言,内线高大队员要求有突出的对抗性力量和较高的跳跃能力,外线队员要求有良好的灵敏素质和较快的反应起动能力。 4 全面性

现代篮球运动竞赛,特别是世界顶尖高水平级别的比赛,技、战术应用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运动员在场上完成的一个个出人意料的,甚至已超出人体生理极限的高难动

作,不得不让人拍手叫绝。所以,对于篮球运动员而言,其专项体能素质的每一项都决不可偏废,并且必须有相当高的发展。 5连续性

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主要以糖酵解的供能形式为主。因此,在篮球专项耐力的训练安排中,是以最大乳酸产生能力和耐酸能力的训练为主。但随着现代篮球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不但要求队员具有这种较强的糖酵解供能能力,能保证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长时间快速的运动水平。而且,还要求队员提高有氧氧化能力,从而增强在比赛中的恢复能力。 三、体能训练的特征 1先进的科学理论做指导

篮球比赛越来越激烈,身体对抗程度越来越高,运动员的体能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这与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推导分不开的。

2高科技设备作保证

现代篮球体能训练是有科技含量很高的仪器设备和器械作保证的,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高科技成果不仅应用于训练过程的定量控制和定性控制,而且在制定训练计划中也用上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运用计算机监控运动员的身体指标的变化,运用新型材料制作合适的运动鞋,高科技含量的饮料和食谱等。

3现代篮球体能训练重视训练后的恢复

现在篮球体能训练的运动量一般都很大,科学表明只有在达到一定的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提高。大运动量后,运动员机体产生的疲劳也是很重的,因此这就对训练后的恢复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教练员在安排训练负荷的同时,要考虑到产生疲劳的程度,训练后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来恢复,怎样保证最佳超量恢复,使运动员的体能得以保持。

4现代篮球体能训练的国际化特征

现代篮球体能训练中,引进外国教练,借鉴别人先进的理论与方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从科技发达的国家引进高水平的体能教练是使运动员体能水平提高的捷径。如我国国家篮球队就从美国请来高水平的体能教练,几家篮球俱乐部也分别从国外引进体能教练员。 四、体能训练的方法 1力量训练方法

力量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提高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在这种训练中一般以运动员自身体重的100%~120%的重量,做提重、半蹲、挺举等,做4~6组。用间歇训练法、重复法进行;二是速度力量训练,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40%~60%,快推、抓举、负重高抬腿等,一般做6~8组;三是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的力量。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80%左右,抓举、挺举、负重高抬腿、卧推等直到身体精疲力竭。

2速度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中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频,因为篮球场只有28m,运动员一般都是在做变速跑,跑动的距离一般也只有十几米,而且大多是在作曲线跑,在篮球比赛中步长一般不能发挥出来,基本是步频在起作用,因此篮球运动速度训练时,主要采用爆发性的动力练习,如30m跑、跳台阶、负重高抬腿、立定跳、跨步跳等。 3?耐力训练方法

由于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一般在1~2h,因此,长跑是发展运动员耐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在训练中一般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法、持续法等。长跑有利于篮球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增加肌肉的耐力,使血乳酸的清除能力增强,使运动员的供能效率提高,并且能使运动员的赛后恢复能力得到提高。 五、体能训练的恢复措施 1什么是恢复

恢复是指人体机能和能源物质在负荷后的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回到并超过负荷前的水平的过程。在篮球运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运用恢复原理,对于保证训练质量、提高运动训练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2合理的营养搭配

由于篮球运动一般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消耗的能量较多,因此在日常的膳食中要有足够的营养,如及时补充糖、蛋白质、

维生素等。科学的营养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之一。 3积极性休息

在篮球训练和比赛结束后,用一些其他的活动练习进行积极性恢复,如慢跑、散步、做游戏、听音乐等。 4适当的心理恢复

心理恢复在高密度的比赛和训练中非常重要,在比赛和训练之后,运动员都要承受不同程度的心理负荷,这种负荷对运动员身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要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训练和比赛中的一些情况,使他们在思想和心理上逐渐发展成熟,提高自己的训练和比赛水平。 5良好的作息制度

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最好方式。 6其他恢复方法

按摩、温水浴等也是消除疲劳的一些简单方法。它们可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有利于机体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快速地补充营养,消除疲劳。 六、最新训练方法

1 软梯训练法是目前国际篮球训练最新前沿方法,在各国广泛的应用,在中国的国家的国家对也不例外,在体能教练的指导下开始各种协调性训练,教练在地上摆了两条软梯一

样的东西,而队员们就按照要求在“软梯”的格子间跳来跳去。这有点像小时候喜欢玩的“跳房子”,只不过队员们一双双大脚在小格子里还有点不适应。做完这项练习,教练又像变戏法一样拿出几个钢圈摆在地上,这一次要求队员们不但要在钢圈间来回跳,中间还要加上转体。软梯训练法能够提高队员的脚步能力和快速能力特别对大个非常有效。

2 国际篮球前沿训练方法―腹肌、背肌训练方法,收集了目前国际上篮球训练的最新方法,让人耳目一新,不但能够开拓我们的思维还能为我们的训练提供借鉴!

3 来自篮球王国的篮球体能训练之大球训练法,此练习能够提高全身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全身大小肌群的力量,国家队也经常采用此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欢.NBA体能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王保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报,2001,13(9):38-46 .

[3]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9):48-52 .

[4] 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03):38-46. [5]宋利强,贾传文.对篮球运动专项化体能训练的探析[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6):82-83.

[6]谢恩杰,李哲锋.浅谈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少年体育训练,2003,(06):29.

[7]何也明.试述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J].四川体育科学, 2003,(03):37-38.

[8]刘庆山.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