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罗马美术发展史

2021-10-27 来源:意榕旅游网


古罗马美术发展史

古罗马历史线

罗马王政时代(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4世纪将前国王驱赶出境,建立起罗马共和国。

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1世纪,屋大维作为凯撒的接班人,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名,建立起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时代(公元前1世纪——公元4世纪),直到公元前4世纪,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西罗马帝国(公元4世纪末——公元5世纪),于公元5世纪灭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公元4世纪末——公元15世纪),一直到15世纪才灭亡,这段时间被称为中世纪。

伊特鲁利亚文明(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2世纪) 古罗马文明起源为伊特鲁利亚文明,受到古希腊古风时期艺术的影响,在公元6世纪达到辉煌的顶峰,后被罗马共和国侵占,对古罗马艺术产生深刻的影响。伊特鲁利亚的造型艺术逼真写实,注重细节刻画,更注重形式感,缺乏希腊艺术的理想主义的内涵,伊特鲁利亚艺术更世俗化,常为日常生活或娱乐服务,古罗马艺术就继承了这一点。

在赤陶土人像雕塑中可以看到伊特鲁利亚人高超的雕塑技巧,生动形象,虽面带“古风式微笑”,身体姿态却没有古风时期的僵硬感。而在青铜雕塑《母狼》中,又可以看到

伊特鲁利亚人将逼真的写实技巧和富有装饰感的图案纹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过带有一点拘谨,没有希腊艺术的浑然天成之感。

母狼(公元前6世纪)

豹之墓(公元前5世纪)

古罗马艺术是指从罗马共和国建立到罗马帝国一分为二的这十年的艺术(公元前4世纪——公元4世纪)。古罗马共和国时代的艺术与伊特鲁利亚艺术较为相近,直到公元前1世纪建立了罗马帝国,古罗马艺术才有了真正的辉煌。

罗马帝国时代(公元前1世纪——公元4世纪): 公元前1世纪,屋大维作为凯撒的接班人,被授予“奥古斯都”称名,建立起罗马帝国,从此迎来了罗马艺术的辉煌时代,在绘画、雕塑和建筑上都有着耀眼的成就。 古希腊美术追求理想主义的美感,对神灵有着宗教意味的崇拜,而伊特鲁利亚人在吸收古希腊艺术的同时改变了这一点,并影响了后来罗马艺术。与希腊美术不同,罗马美术更注重人的日常生活和娱乐,这是与希腊美术最大的区别。 建筑 希腊人为了神灵信仰而创造纪念性建筑,追求精神上的诉求,而罗马人更注重现实,作品也更加世俗化,他们开始为真实的人创造建筑或雕塑,来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这在古希腊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奥古斯都和平祭坛》就是为了纪念奥古斯都结束战争、带领罗马走向和平的,底下的植物旋涡状装饰图案代表着和平,上面则生动刻画了一些贵族和上层人士。

奥古斯都和平祭坛(公元前1世纪)

公共建筑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并出现了多种形式,加尔河桥是古罗马最早的公共建筑,有的权贵之士花大价钱在城市里建造“银婚宅”,乡村也出现了独特的“乡村别墅”。随着公共建筑的兴建,帝王开始下令建设大型公共建筑来建立自己的威信,历史上著名的罗马角斗场和万神庙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

加尔河桥(公元前1世纪)

罗马角斗场建于公元前1世纪,占地约2万平方米,用8万犹太奴役耗时8年完成,是为了纪念罗马征服耶路撒冷后国王的丰功伟绩,它对后代的体育场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万神庙同样建于公元前1世纪,为了纪念屋大维战争胜利而建造,被誉为古罗马最杰出的建筑之一。它们是罗马公共建筑最杰出的代表,在建筑史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罗马决斗场(公元1世纪)

万神庙(公元2世纪)

罗马角斗场和万神庙的建立,都暗含着皇帝展现自己威信的目的,而在这样的目的下,罗马发展出了直接用于建立君主威严的新建筑形式,凯旋门和纪念碑就是其中的代表。凯旋门分为单拱门(蒂图斯凯旋门)和三拱门(君士坦丁凯旋门),这种建筑外形巨大,气势宏伟,将拱券与柱式结合,建筑上的浮雕记录的历史事件展现着昨日帝王的辉煌。在凯旋门旁边竖立着纪念碑,从下到上盘旋着具有叙述性的浮雕,将丰功伟绩直接的记录下来。

蒂图斯凯旋门(公元1世纪)

君士坦丁凯旋门(公元4世纪)

图拉真纪功柱(公元2世纪)

雕塑 希腊美术对罗马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罗马人并没有将希腊美术的风格照搬过来,而是顺应着罗马社会,发展自己的风格。不过,你仍旧能看到希腊美术的影响,例如,著名的《奥古斯都像》,将屋大维塑造成理想化的神的形象,风格非常接近希腊美术。

奥古斯丁像(公元1世纪)

绘画 这副精美的壁画可能是西方最早的风景画之一,技法上能明显看到埃及壁画对其的深刻影响,但却又不同于埃及壁画那样的生硬别扭,平稳的构图、多层次的安排显得十分和谐,在模糊的景观描绘上能隐约感受到其高超的写实技巧,舒服的色调烘托出诗意的氛围。

园景(公元前1世纪)

第一幅画可能是西方最早的静物画之一,你能隐约看见画作里素描手法的运用,物体有着较为明显的明暗对比,立体感变强,物体的表现力增强了不少。而另一幅静物画中,明暗对比更加明显,层次分明色调鲜艳甚至有些大胆,构图非常饱满,甚至将玻璃器皿的边缘高光也勾勒了出来,为观者呈现一个逼真的三维场景。

静物(公元1世纪)

静物(公元1世纪)

这副人像虽然是绘制于公元2世纪,却已经显现出无比娴熟的技巧,脸部的明暗对比处理的非常细腻,观者甚至能从中判断出光源的位置,精准的五官,轮廓分明,眼睛里充满着灵动,嘴角略微上扬,有种似笑非笑的神秘感,十分逼真,令人震撼。

少年像(公元1世纪)

随着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不久后消解,罗马美术被延续到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美术之中,影响着后来中世纪美术的发展。

罗马角斗场

建于公元前1世纪,占地约2万平方米,用8万犹太奴役耗时8年完成,是为了纪念罗马征服耶路撒冷后国王的丰功伟绩,它对后代的体育场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建筑形式源于希腊的戏剧场——一面傍山,另一面呈半圆状,罗马角斗场的形态是把两个半圆结合在了一起。场内的座位区域按照尊卑等级划分,从下面到最上面分别是元老长官、贵族、富人、普通人和妇女。外围墙分为四层,第一层用多立克式柱式,如男性强健粗壮而朴素,第二层用爱奥尼柱式,如女性纤细精巧而细腻,第三层用的科林斯柱式则结合了

前两者的特点。每一层呈80个放射式筒形拱支撑着,内部结构更经过各种细密的计算,显现出罗马建筑的威严和浩大的气势。 万神庙

建于公元前1世纪,为了纪念屋大维战争胜利而建造,被誉为古罗马最杰出的建筑之一。整个神庙由巨大的穹顶覆盖,呈半圆球顶状,仅露出顶端一个圆洞作为唯一的入光口。神庙内的修饰建造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在单一空间下运用集中式构图,圆洞中投射进的一束光亮,将神庙的内部能量都集中于此,无疑显得肃穆而神圣、静谧而纯净。圆洞的设计,似乎是为人的世界与神的世界建立交集联系,同时可寓意着光明来自神灵,带有强烈的宗教意味。万神庙门外柱子采用科林斯柱式,门廊高大雄伟,同时华丽浮艳,是典型的罗马建筑风格,内部装饰精细超过外部造型,它的建造代表着古代穹顶技术的最高水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