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飞机装配过程和装配方法
第一节 飞机结构的分解
1.飞机的工艺分解及装配单元的划分
飞机装配过程一般是由零件先装配成比较简单的组合件和板件,然后逐步装配成比较复 杂的段件和部件,最后由部件对接成整架飞机。
即整架飞机-部件-段件-组合件-板件(构件)
为满足飞机的使用、维护以及生产工艺上的要求,整架飞机的机体可分解成许多大小不 同的装配单元,飞机的机体可分解成许多部件及可卸件。
例如某歼击机可分解为以下部件:视图
前机身、后机身(飞机机身的功用主要是装载人员、货物、燃油、武器、各种装备和其 他物资,它还可用于连接机翼、尾翼、起落架和其他有关的构件,并把它们连接成为一个整 体) 、机翼(机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安装在机身上。其最主要作用是产生升力,同时 也可以在机翼内布置弹药仓和油箱,在飞行中可以收藏) ) 、副翼(用于飞机横向操纵)、 襟翼(安装在机翼上,改善起飞和着陆性能)、起落架(实现飞机的起飞与着陆过程功能的 装置)等。
2.分离面的种类和选取原则
飞机机体结构划分成许多部件和可卸件之后, 部件和部件的对接结合处就形成了分离面。 2.1 设计分离面
是根据构造和使用的要求而确立的。设计分离面一般采用可卸连接(螺栓连接,铰链接 合等) ,以便于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迅速拆卸和重新安装。 2.2 工艺分离面
是由于生产(制造和装配)的需要,为了合理地满足工艺过程的要求,将部件进一步分 解为更小的装配单元,这种装配单元之间的分离面称为工艺分离面。由部件划分成的段件; 以及由部件、段件再进一步划分出来的板件、组合件,这些都属于工艺分离面。工艺分离面 一般都采用不可卸连接(铆接、胶接、焊接等)装配成部件后,这些分离面就消失了。
1
对工艺分离面的设计要求:飞机结构的可划分性首先取决于结构设计,即飞机结构上是 否存在相应的分离面,而且划分出来的装配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工艺刚度。使所设计的飞机 不仅能满足构造和使用上的要求, 还必须同时满足生产工艺上的要求。 即设计的工艺性要好。 **例如:北京的水立方。 3. 工艺分离面的划分原则
工艺分离面的划分,需要考虑两种装配原则:分散装配原则和集中装配原则,即装配工 作的分散和集中。
采用分散装配原则的效果主要是:增加平行工作地;结构开敞可达性好,改善了劳动条 件,并有利于装配连接工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装配周期,也 有利于提高装配质量。
采用集中装配的主要优点是:需要的专用装配工艺装备较少,协调关系比较简单。因此 可使生产准备周期缩短,也可减少工艺装配的费用。
分散装配和集中装配的优缺点是相对的,不能把他们看成一成不变,而与生产任务密切 相关,并决定于部件的具体结构。
总之,工艺分离面的划分方案,实质是合理处理装配工作的集中和分散的问题,它取决 于生产的技术经济效果,是拟定部件装配方案中应认真分析的重要问题。
2
第二节 飞机装配工艺基准
基准就是确定结构件之间相对位置的一些点、线、面。
飞机设计需要建立这样的基准,如飞机水平基准线、对称轴线、翼弦平面、弦线、梁 轴线、长桁轴线、框轴线、肋轴线等,统称为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一般不存在于结构上的点、线、面,在生产中往往无法直接利用,因此,在 装配过程中要建立装配工艺基准,它是存在于结构件上的点、线、面。可以用来确定结构件 的装配位置。
有时把不存在于结构上的设计基准, 用标识物标记在结构上, 不但在装配时可以利用, 而且还可以长期保存。 如飞机水平基准线, 飞机对称轴线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标记在结构上。 1、装配工艺基准的分类 按功能分
a)定位基准(用于确定结构件在设备或工艺装配上的相对位置) b)装配基准(用于确定结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c)测量基准(用于测量结构件装配位置尺寸起始位置) 2、保证部件装配中气动外形的装配基准
各部件的气动外形主要是在装配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的方法按定位方法和装配基准的 不同主要有以下两种。 1.1 以部件骨架表面为基准 1.1.1装配过程
首先把部件骨架在型架内装配定位,然后在骨架上装上蒙皮(或板件),再在蒙皮上施加 外力(利用型架卡板或橡皮绳),使蒙皮紧贴在骨架上,最后连接(铆接)骨架与蒙皮。 1.1.2结构特点
肋、隔板、框等骨架零件为整体式结构,无外形补偿件。 1.1.3装配误差
“由内向外”积累,误差反映在部件外形上。 1.1.4外形误差组成 a)骨架零件外形误差 b)骨架装配误差
3
c)蒙皮厚度误差 d)蒙皮与骨架贴合间隙 e)装配变形 1.1.5 特点
累计误差反映在部件外形,使其准确度降低。若提高准确度,需提高…. 1.1.6应用范围
外形准确度要求较低的部件。
翼型高度较小,不便于采用结构补偿的部件。 1.2 以蒙皮外表面为基准 1.2.1装配过程 1.2.1.1 无补偿件的结构
按卡板定位蒙皮,安装半肋施压紧力,并与蒙皮铆接,对合连接上、下半肋。 1.2.1.2 由补偿件的结构
定位翼肋腹板(或框),按卡板定位蒙皮并加力使其贴合卡板,安装补偿件与蒙皮合肋腹板 (或框)铆接。也可将补偿件带在壁板上,定位后补偿件与肋(或框)连接。 1.2.2结构特点
翼肋、隔板为上、下两半组成,用重叠补偿连接 翼面类部件采用弦平面分离面,上、下半肋一般不连接。 翼肋、隔板、框等与蒙皮之间无补偿件。 1.2.3装配误差
“由外向内”积累,误差通过结构补偿件消除。 1.2.4外形误差组成 a)卡板外形误差 b)蒙皮与卡板贴合间隙 c)装配变形 1.2.5 特点
利用补偿能获得较高的部件外形准确度。 1.2.6应用范围
外形准确度要求较高的部件,且结构布置合连接通路都能满足要求。 1.4 小结
4
上述部件装配过程中形成气动外形的不同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由部件结构特点所决定,如 果部件骨架与蒙皮之间没有补偿件结构,一般就不可能采用以蒙皮外表面为基准的方法。
5
第三节 飞机装配定位
装配定位就是要准确地确定被装配的零件、组合件、板件、段件之间的相互位置。被 装配的工件定位好以后,应加紧固定,然后再进行连接。 1. 飞机装配的定位要求
1.1 保证零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准确,装配后能满足规定的准确度要求。 1.2 被装配工件的定位和夹紧固定可靠,操作迅速、方便。 1.3 所用的工艺装备要简单,力求降低制造费用。 2 飞机装配定位的特点
任何一个工件,在空间都有 6 各自由度,定位的任务就是限制这 6 各自由度,对于一般工 件,要确定工件的空间位置,必须约束六个自由度,即“六点定位原则” 。
飞机装配中,由于工件刚度低,为防止变形,保证定位准确度要求;也为了使定位误差不 至于集中积累在某一个面上,以提高定位准确度;同时又为了便于在装配时检验零件(装配 工件)的制造准确度,常采用多定位面的“超六点定位原则” 。
过定位往往可能出现“定位干涉”现象。产生定位干涉的原因主要是工件和工件、或工件 和定位件之间的协调误差过大。 解决办法除了检查工件和定位件的准确度以外,还应分析装 配基准的选择是否合理,以求准确解决定位干涉问题。 2. 飞机装配定位方法和特点 3.1 划线定位法
方法:根据飞机图纸用通用量具划线定位。 (也可用专用样板划线,还可用明胶模线晒相的 方法)
特点:简便易行;装配准确度地;工作效率低;节省工装费用。
适用:新机研制;易于测量、准确度要求不高的零件定位;做为其它定位方法的辅助定位。 3.2 按基准工件定位
方法:以产品结构件上的某些点、线、面确定待装件的位置。
特点:简便易行、节省工装、装配开敞性和协调性好;基准件必须具有较好的刚性和位置准 确度。
适用:有配合关系的,或尺寸或形状相一致的零件之间的装配;与其它定位方法混合使用。 3.3 装配孔定位法
方法:在相互连接的零件(或组合件)上,按一定的协调路线分别制出孔,装配时零件以对
6
应的孔定位来确定零件(或组合件)的相互位置。
特点:定位迅速、方便;不用或仅用简易的工装;定位准确度比划线定位高,比工装定位低。 适用:单曲度、平滑双曲度壁板中蒙皮、长桁、框的装配;内部加强件的定位;平面组合件 非外形零件的定位;组合件与组合件之间的定位。 3.4 用坐标定位孔定位
方法:类似于用装配孔定位,区别在于装配孔是分别配制在相装配的两个零件上,而坐标定 位孔是分别配制在用于在型架上确定零件正确位置的型架上及零件上。 3.5 用基准定位孔定位
方法:类似于用装配孔定位,其区别在于装配孔是分别配置在相装配的两个零件上,而基准 孔是配置在相装配的两个组合件、板件或段件上。
用装配孔定位、用坐标孔定位和用基准孔定位的定位方法一般统称为安装孔定位法。 3.6 装配夹具定位法
方法:利用夹具(型架)定位件确定结构件的装配位置或加工位置(精加工台)。
特点:定位准确度高; 限制装配变形或强迫低刚性结构件符合工装; 能保证互换部位的协调; 生产准备周期长。
适用:应用广泛,能保证各类结构件的装配准确度要求。
说明:由于飞机制造中,零件、组合件尺寸大、刚度小,所以飞机装配中的装配夹具的功能 和一般机械产品装配夹具的功能有本质区别。 机械产品的装配夹具主要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 率;而飞机装配夹具是保证零组件在空间相对准确位置所必不可少的;另外飞机装配夹具除 了起定位作用外,还有校正零件形状和限制装配变形的作用,所以飞机装配夹具的定位件不 遵守“六点定位法” 。
通过零组件在型架内装配,可发现不协调的地方,检查或修正的依据就是型架定位器 的工作面,根据工艺规程对不协调部位或则敲修、或则施加垫片。另外,为减少装配变形, 铆接工作应在定位器打开最少的情况下进行。
成批生产中,为扩大装配工作面采用分散装配原则,故在夹具定位时存在大量二次定 位。二次定位时指装配过程中,某些外形及接头已经装配好,而下移个装配阶段又在另一个 夹具上再次定位,则称为二次定位。由于夹具的制造误差与产品的装配误差给二次定位带来 了困难,一般采用游动结构或较小尺寸的定位销来解决这个问题。
7
第四节 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飞机装配工艺过程设计是飞机生产中涉及面极广的基础性工作,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 影响飞机的生产准备与生产工作。为此,在装配工艺过程设计阶段,必须集中有经验的技术 人员,反复比较,推敲,以得到最为合理得工艺方案。
为保证装配工作顺利进行,工作时必须依据装配工艺规程进行。新机装配工艺过程是根 据产品结构、技术条件和生产规模制订的。首先按部件编制装配方案(部件装配工艺设计)。
部件装配方案包括部件的工艺分离面图表、部件装配图表、装配指令性工艺规程、工艺 装备协调图表和工艺装备品种表。
部件装配指令性工艺规程包括部件装配各阶段的内容。
在部件装配指令性工艺规程基础上,制订装配各阶段的工作工艺规程,工作工艺规程是 实现装配工作的依据。
1.部件装配工艺设计在飞机生产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虽然不同, 单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1 装配单元的划分和装配图表
根据飞机的结构工艺特征,合理地进行工艺分解,将部件划分为装配单元。
方案选择时应考虑机构上的可行性;工艺上的开敞性;装配单元的工艺刚度;是否有利 于形状和尺寸的协调; 是否有利于减少部件总装工作量以及在规定的生产规模下经济上是否 合理等。根据具体情况,权衡主次,求得合理解决。 1.2 确定装配基准和装配定位方法
1.3 选择保证准确度、互换性和装配协调的工艺方法
内容包括制订装配协调方案、确定协调路线、选择标准工艺装备、确定工装与工装之间 的协调关系、利用设计补偿和工艺补偿的措施等。 1.4 确定各装配元素的供应技术状态
供应技术状态是对装配单元中各组成元素在符合图样规定外而提出的其它要求,也就是 对零、组、部件提出的工艺状态要求。
1.5 确定装配过程中的工序、工步组成及各构造元素的装配顺序
装配过程中的工序、工步组成包括:装配前的准备工作;零、组件的定位、夹紧、连接; 系统、成品安装;互换部位的精加工;各种调整、试验、检查;清洗、称重和移交;以及工 序检验和总检。
8
装配顺序是指装配单元中各构造元素的先后安装次序。 1.6 选定所需的工具、设备和工艺装备
工作内容包括: a)编制通用工具清单。
b)选择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
c)申请工艺装备的项目、数量,并对工艺装配的功用、结构、性能提出设计技术要求。 工艺装备包括以下几类:
a)标准工艺装备:包括标准样件、标准模型、标准平板、标准量规及制造标准工艺装备的过 渡工装。
b)装配工艺装备:包括装配夹具(型架)、对合型架、精加工型架、安装定位模型(量规、 样板)、补铆夹具、专用钻孔装置、钻孔样板(钻模)等。
c)检验试验工装:包括测量台、试验台、振动台、清洗台、检验型架、平衡夹具、试验夹具 等。
d)地面设备:包括吊挂、托架、推车、千斤顶、工作梯等。
e)专用刀量具:包括钻头、扩孔钻、铰(拉、镗)刀、锪钻、塞规(尺)及其它专用测量工 具等。
f)专用工具:包括拧紧、夹紧、密封、铆接、钻孔的工具等。 g)二类工具:顶把、冲头等。
**虽然多,但就象在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分配到医院后,就要具体到某专科。 1.7 零件、标准件、材料的配套 主要内容包括:
a)按工序对零件(含成品) 、标准件进行配套。 b)计算材料(基本材料、辅助材料)定额。 c)按部件汇总标准件、材料。 1.8 进行工作场地的工艺布置
包括:装配车间总面积的概算、原始资料准备、绘制车间平面工艺布置图。 2.部件装配工艺设计的主要工艺文件 2.1 工艺分离面图表
2.2 部件装配图表(装配流程图) 2.3 装配指令型工艺规程
9
2.4 工艺装备协调图表 2.5 和工艺装备品种表 2.1 装配协调方案 2.2 装配协调图表 2.3 指令性状态表 2.4 互换替换技术条件 2.5 外缘工艺容差分配表
2.6 工艺装备品种表(工装指令)
2.7 工艺装备设计技术条件(工艺装备订货技术要求单) 2.8 零件交接状态表 2.9 生产说明书 2.10典型工艺规程 内容与工艺规程相同。
性质和用途: 对装配中具有共性的某一类组件或具有共性的某一过程进行典型化的工艺 规程。属于基础性工艺文件。用途与工艺规程相同。 2.11操作程序
内容包括:操作方法、步骤、要点、主要事项、工具设备操作程序、设备性能、使用范围、 安全措施、维护方法等。
性质和用途:对装配中某一工作过程、施工方法、工具设备的使用等所规定的详细操作 方法、规则和程序。是指导工人实际操作的基础性工艺文件。 2.12装配工艺规程
内容包括:与工艺规程同时使用的文件(产品图样、技术条件、生产说明书、典型工艺规程、 操作程序等);装配基准、定位夹紧方法、装配连接顺序;加工试验方法、工艺参数;使用 的工艺装备、工具量具、设备、仪器及其使用方法,装配元件的技术状态;工序检验、总检 安排及其检验方法、内容、要求,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使用的零组件、成件、标准件、材 料等。
性质和用途:指导工人对一个指定的装配(或安装、加工、试验)过程进行实际操作的 生产性工艺文件。同时是检验人员进行工序检验、总检及验收产品的依据。 2.13装配指令
编制内容:除工艺规程编制的内容外增加了批、架次,工作日期,检验试验项目和检验
10
记录。
性质和用途:指导工人操作的生产性文件,同时也是实行装配过程质量控制、进行产品 质量追踪的质量文件。 2.14各种配套汇总文件 2.15装配顺序图表
编制内容:参加装配的主要零件、组件、部件以及装配中的主要工序,表示它们的装配关系 和顺序。用方框、箭头、连线表示,或用简图、箭头表示。 性质和用途:是车间编制计划和组织生产的指令性工艺文件。 2.16装配厂房平面工艺布置图 3.计算机扶助装配工艺过程设计
飞机结构复杂, 设计装配过程需要大量人力、 物力, 但在设计装配过程时有大量规律可循, 故国内外大力研究计算机辅助装配过程设计系统。 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对话方式补充和修改原 始资料,这样可把人得创造性和计算机快速查找、快速运算能力结合起来进行各种判断、决 策,直至完成工艺文件得编制为止。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