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3-06-26 来源:意榕旅游网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务工,导致农村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在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这导致他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从多方面入手对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应对策略

前言:随着城市务工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高达两千多万人。很多农村儿童都是父母外出务工,由祖父祖母照顾日常生活,或者寄住在亲戚家。这些长期在没有父母关爱和保护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大多缺乏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并要付诸实际行动去解决的教育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和亲人分离,缺乏关心和关爱,导致情绪比较消极、性格孤僻、自卑心理严重,同时对生活和学习也缺乏激情和热情,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觉性等。

1. 缺少父母陪伴,存在性格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缺少父母陪伴,导致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一些烦恼或压力时无人倾诉,只能积压在心里,没有人帮助他们排解烦恼,也没人引导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父母无法和他们及时沟通交流,长期的成长压力和失落感,让他们容易形成孤僻、寂寞和胆怯的心理,长此以往,使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愿敞开心扉。另外,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但他们的父母

在物质生活上都给予最大限度的满足,这样的生活习惯容易使他们形成自私、霸道、蛮横、逆反的极端性格,导致时常出现极端、不良的行为。

2. 负面情绪过多,使安全感缺失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在面对学习压力和人际交往问题时,心理上产生的烦恼及困惑无法得到及时解决,长期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导致他们出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以及害怕与人交往等心理问题,甚至对社会无法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存在心理障碍,如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以及社交恐惧等心理障碍。

3. 学习存在困难,易价值观错位

一些留守儿童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无法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这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都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中途辍学。还有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物质条件相对比较好,父母对物质的追求比较强烈,具有急切致富的心理,而对孩子的教育缺少关注,使得留守儿童在道德伦理、法治法规以及亲情关爱、养成教育等方面都比较缺乏,特别是长期在外的家长由于无法亲自照顾孩子而有负罪感,因此在物质上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使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不求上进、虚荣心强、好吃懒做等,还有的留守儿童只顾吃喝玩乐、厌学逃学等,这对他们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具有极大的影响,非常不利于守留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对策略 1.学校加强重视,营造关爱氛围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除了家庭以外,学校是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班主任和各科教师要积极响应。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校长的言行、态度及思想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工作都具有直接影响,只有校长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高重视,整个学校才能对留守儿童真正做到关注、关心及关爱。因此,

要在学校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才能使学校形成随时随处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校风。

另外,校领导还要制订相应的措施,不仅要联合政府及社会企业开展关怀救助活动,还要在学校内部以多种形式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学校内部首先要对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将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都记录备案,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根据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及管理。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对留守儿童多一些关爱,可以以学生之间组合结对的形式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同学结对开展学习,同学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教师根据掌握的情况适时给予心理辅导。学校还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和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并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加强他们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给他们及时正确的引导,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2.发扬奉献精神,给予关怀帮助

班主任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最了解学生情况,班主任也担任着班级的管理和教育任务,重点关注班级中的留守儿童,也是班主任教师更应高度重视的工作。首先,班主任教师要奉献出自己的爱,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关怀,还要提升自身能力,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改变教育方式,进行心理咨询以及说服指导等。其次,要和各科教师做好沟通和配合,针对留守儿童的上课情况和各科的学习情况和任课教师及时沟通,掌握每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情况,为他们提供基础保障。再次,协同班干部,更加及时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班主任教师要引导和带领好班干部,让班干部关注留守儿童,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学生和学生之间更容易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从而敞开心扉去交谈,因此,班主任教师要引导好班干部,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和关爱。最后,班主任教师还要和留守儿童的父母取得联系,针对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与家长做好沟通,并指导父母如何进行远程教育,如何鼓励孩子,让他们建立自信,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3.家长明确责任,离家不离责任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和陪伴的缺失所造成的,家长负有主要责任。“子不教,父之过”,家长要始终明确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不能把对孩子的教育推给政府和学校,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相关,社会各界和政府相关部门也都在实施帮助措施;虽然农村务工人员的外出可能是生活所迫,但是作为父母,养育、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家长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重视。

首先,家长要承担起对自己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责任,如果家庭条件一般,要响应国家“少生优生”的政策,为孩子尽可能地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条件。其次,家长要和学校及时联系,现代社会科技发达,通讯设备方便快捷,即使不在孩子身边,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微信、短信等各种方式和学校取得联系,因此,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及思想状况,并能配合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鼓励,让他们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另外,家长也要多和孩子通电话、视频等,让孩子能更多地听到父母的声音,通过视频看到父母,这样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通过电话和视频的方式纾解对父母的想念,从心理上得到慰藉,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学校和家长要做好配合,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小刚.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J].新农业,2021(14):70. [2]王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21(12):93-94.

[3]安雪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J].考试周刊,2021(47):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