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目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自立自强的精神非常缺乏。,在成年以后,他们是难以独立于生活,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才的。课程标准的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部分强调:“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自尊自强”部分进一步强调:“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而《少年能自强》一课正是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培养自强的品质的一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生当自强》的第二框。在第一框中,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自强,自强对个人成功的重大意义,并通过自强和自弃的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强应从少年始。所以第二框少年能自强,少年怎样能自强就是水到渠成。 教学过程分析: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来教学,生生互动主要形式是合作学习,小组讨论。首先,是以残奥会开幕式上一曲《永不停跳的舞步》的主人公小李月自立自强的成长经历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认识到“少年能自强”。我觉得这一点做的比较好,因为小李月就是和学生一样的同龄人,她面对灾难的从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但是有一点没有考虑到,就是在谈过感受之后没有让学生引申到自己,人人都有理想,当自己遇到困难之后也应该向小李月那样走一条自立自强之路。这样主题就得到了升华。然后出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让学生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并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能自行解决,对于较难的问题,则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集思广益、各抒其见。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看法交融在一起,经过碰撞和讨论,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不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对于学生讨论之后还存在的疑惑,我再通过事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由于担心时间问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我把它去掉了,就是让学生说一说当他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应该怎样做,怎样才能自立自强。等上过课后,我才意识到这是最大的失误,因为这应该是整课的落脚点。
这节课我是以导学案的形式上课,导学案是一个新的课题,这次上课也是一次尝试探索。这样的方式,能真正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教师从紧
张繁重的说教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教学轻松化。另外导学案提倡小组讨论式学习。它要求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但是从学生的课堂反映来看,课堂气氛有点沉闷,我认为这主要是我的原因,上课时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欠缺激励性。
当然也存在许多困惑,比如:把学案和教案混为一谈;自主学习时的程度把握不准,容易让学生放任自流;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切入展开教学,把握不好就容易让课堂教学变成一问一答式的课堂等。这些问题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希望各位同行能和我共同探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