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陈、曼”等8个生字,正确认识多音字“还”。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加深对爱心的认识,感受并学习赵一曼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重点难点 心情。加深对爱心的认识,感受并学习赵一曼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一个粗瓷大碗,它虽然外表普普通通,背后却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们一 二次备课 (5分钟) 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个碗背后的故事吧!(板书:一个粗瓷大碗)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 都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写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赵(10分钟) 第一部分(1)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一曼用过的粗瓷大碗,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第二部分(2~11):写与这个碗有关的感人故事。 4.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陈 曼 联 缸 还 粱 顿 侦 (2)自由读,指名读,纠正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陈、侦\" ,(10分钟) (3)纠正读音:前鼻音“曼”,后鼻音“缸、粱”,边音“联”。 多音字“还”在本课中读“huán”,组词为“归还”,它还有一个读音是“hái”,组词为“还有”。 (4)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陈一阵 曼一慢 粱一梁 换一换:“缺-夬+工=缸” “吨一口+页=顿” 加一加:“耳+关=联”“辶+不=还”“亻+贞=侦” 5.理解词语。 为难:感到难以应付。 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袭击:军事上指出其不意地打击。 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 感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引起同情或向慕。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课文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叙了赵一曼用碗的前后经过。) (2)“仅仅”“一次\"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这两个词说明了赵一曼用碗的次数极少,以此来强调用碗一事的不寻常,从而引出这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2.学习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 ~4自然段,思考:①这个碗是哪里来的? (这个碗是在战斗中找到的。) ②为什么要给赵一曼送碗?(因为赵一曼的碗早就被她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③赵一曼看到这个碗之后是怎么做的? (她以为这个碗是从老百姓那里拿来的,所以,她坚决要求退还。表现出她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高尚品质。) (2)学生自由默读第5~8自然段,思考:①小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慢盛满满一碗高粱米饭?(因为当时的日子非常艰苦,赵一曼已是多日未曾吃过饱饭了。) ②赵一曼吃这碗饭了吗?为什么? ③炊事员老李为什么“没吭声”?又为什么“眼里含着泪花”? (3)指名学生读第9~11自然段,讨论:赵一曼的碗是真的丢了吗?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5分钟) 本文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叙了赵一曼用碗的前后经过,赞扬了她关心同 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品质。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人?说一说。 教学板书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教学反思 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读音。接下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心情,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再指导学生朗读,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了一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