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班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主要形式,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游戏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小班区域游戏水平,让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与其他活动形成有机结合,加强目标性、整体性、针对性等,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情况分析
优点:
(一)幼儿方面
1.幼儿对班级设置的区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初步形成进区取牌的好习惯。
2.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表现游戏,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幼儿在老师的提示下,能积极地整理游戏材料。
(二)教师方面
1.教师能根据班级幼儿的发展现状、结合季节、主题内容投放游戏材料。(2)老师在小空间区域环境的设置上,有想法,有变化。(3)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能做好观察记录,
1
积极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不足:
1.幼儿方面
(1)部分幼儿,只是对个别区域感兴趣,选择范围较小,缺乏坚持性。(2)幼儿发生矛盾时,往往会用动作去解决。(3)个别幼儿缺乏主见,游戏目的不强。
2.教师方面
(1)组织的区域之间联动性显现不足。(2)投放的游戏材料,层次性欠缺。(3)游戏评价环节中,教师评价方法较单一。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将整合多方面信息,提供适宜的材料,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集团的研究课题,加强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开发幼儿的游戏潜能,重视游戏规则的培养。(比如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区域的规则、适合几人玩,谁来做管理者等)
二、游戏预期目标
创设一个幼儿喜欢的、自由的、开放的环境,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活动,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促使幼儿乐意和他人交往,初步学习合作和分享,在活动中逐渐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预期目标为: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乐意扮演游戏中的角色,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交往能力的发展。
2
2.通过区域游戏,巩固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鼓励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能自始至终完成活动,不影响别人,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坚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4.在游戏中锻炼和丰富幼儿的语言,促进幼儿主动表述的欲望,有意识的引导幼儿渗透礼貌用语,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5.懂得材料的使用规则,能学会与同伴合作游戏,能和同伴一起使用物品,爱护物品,学习有序的整理物品。
三、实施措施
(一)环境创设方面
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以幼儿为主体,能与幼儿互动“对话”的游戏环境创设,能极大地提高孩子们游戏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以班级为单位创设环境有很多不足,幼儿的活动范围较小,幼儿接触交往的伙伴较少,而频繁的更换或增减环境材料;一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二是易造成资源浪费;如果创设全园性幼儿互动环境,则又会出现大龄幼儿对低龄幼儿游戏环境创设内容不感兴趣,低龄幼儿难以容入大龄幼儿班级环境创设内容现象。也就是说,过难过易的环境创设内容都会影响到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形成了创设平行班幼儿互动开放环境的思路。
1.继续完善公共区域
3
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我们充分考虑一楼小班年龄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孩子真正需要的环境。主要以社会性区域为主,主要培养小班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本学期,我们还将对走廊公共区域进行更好的预设和创设,逐渐使走廊的公共区域环境发挥最大的教育实效性。
2.深入班级结合实际进行区域环境的创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班级特色、主题教学设计了区域,根据活动区的特殊需要在教室内寻找最佳的位置,如美工区经常需要用水,就设置在离水源近一些,科学区、生活区需要光线,我们可以把它设置在光线较好的位置。然后根据区域设置原则:动静结合,区域联动需要,美工区和阅读区需要安静就离建构区远一些,区域之间看似划分,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互动。如:娃娃家与胖胖小吃之间有一个通道,娃娃家里的宝宝
可以去吃小吃等等,在空间及物体的充分利用,班级老师应根据班级格局合理设置。 (二)材料投放方面
1.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多样性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根据他们爱模仿的特点,主要以平行游戏为主,所以在材料的投放上注意量多一些,同时还要注意其难易度,如果在活动区内提供的材料难度相同,对于一部分幼儿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这样就会使其失去兴趣,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而对于另一些幼儿可能又太难,通过努力却达不到,这样也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个体和个性差异,在活动区内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有层次的操作材料,供幼儿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共同配合准备游戏活动材料
4
本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地利用家长资源,根据游戏需要发动各个家庭搜集废旧材料。比如废旧盒子、奶罐、挂历、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们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阅读区、美工区里的材料大多数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三)组织指导方面
游戏过程中教师的干预不能过多。游戏应该是幼儿自己的活动,如果教师干预过多,幼儿也会无所适从,失去兴趣。所以在游戏中教师要少干预,要以游戏的一员自然介入,介入时应亲切自然。
1.注重观察,适时介入
首先,静观其变。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注重观察,寻找契机。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变化多端,教师要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有效介入。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幼儿一般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使游戏进行下去。其次,学会抛砖引玉。在游戏中,一些幼儿会放弃游戏或游戏进行不下去的情况,这时老师要旁观,给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尝试中积累自已解决问题的经验。如果急需老师
5
解决的,教师要学接过幼儿抛的球,还要不着痕迹的抛还给有幼儿。让幼儿在了解问题的症结时,自己去探索解决。在游戏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对幼儿构成危险时,教师必须立即介入;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必须立即做出回应。
2.针对问题,逐步落实。 针对小班上学期出现的幼儿不会协商、坚持性差、目的性不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游戏中要能积极关注,进行集体要求、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幼儿慢慢地在活动中学会协商、友好相处。
(四)观察与反思方面
每天班级两位老师,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记录,针对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如:新投放的游戏幼儿是否感兴趣?投放的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吗?当幼儿游戏进行不下去我们应该如何介入语调整?如何指导幼儿更好的游戏等等.教师应针对问题,根据班级现有的实际情况,做出实际性的调整。
(五)跟进调整方面
针对本年级组的区域计划,如果教师在使用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我们会在集体活动中,讨论研究,做出整改计划,使之更完善
2019.2.20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