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东西方哲学思想对教育影响的比较研究

2021-12-02 来源:意榕旅游网


古代东西方哲学思想对教育影响的比较研究

全文目录目录

前言

第一节 东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及其对象

一、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概况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第二节 东西方前哲学神话思维

一、神话是前哲学思维

二、创世神话和万物本原

三、宇宙的演化

四、灵魂

五、社会历史

第三节 东西方哲学的产生

一、西方哲学的产生

二、印度哲学的产生

三、中国哲学的产生

第四节 东西方哲学的交融

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印度佛教哲学的东渐

三、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

四、鸦片战争以来东西哲学的交融

第二章 第一哲学

第一节 对本体论与道论作比较研究的根据

第二节 本体论

一、本体论的定义

二、本体论的历程

第三节 道论

一、道论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第一哲学

二、道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中西哲学交往中的种种误解

第五节 第一哲学与语言

第六节 两种第一哲学的不同历史命运

第一章 导论

第三章 自然观

第一节 古代的素朴有机论

一、古代东方的有机论

二、古代西方的有机论

三、古代有机论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

第二节 有机论向机械论的屈服

一、基督教思想和机械论

二、近代的机械论和科学

三、对有机论向机械论“屈服”的评价

第三节 中国人对机械论的超越

一、“中体西用”

二、有机论和科学的现代化

三、对中国人的“超越”的评价

四、机械论的不可超越性

第四章 认识论

第一节 西方认识论的历程及其特征

一、古代:认识论和逻辑学同步形成及其和数学、自然科学相结合

二、中世纪:实在论和唯名论的争论及其为神学作论证

三、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及其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四、基本特征

第二节 中国认识论的历程及其特征

一、先秦:认识论和名实之辩相推移

二、秦汉—宋元明清:形神、体用、知行之辩及其同逻辑学分离

三、近代:认识论同逻辑学再结合及其为国家前途作论证

四、基本特征

第三节 印度认识论的历程及其特征

一、数论:从闻道到最终解脱

二、瑜伽学派:由无知、制止思想活动达到解脱

三、正理论学派:消灭无知以达到解脱

四、胜论学派:凭真知和瑜伽得到解脱

五、弥曼差学派:由“声常往”到走向天国

六、吠檀多学派:由高级知识走向解脱

七、顺世论学派:从感觉论到追求尘世快乐

八、佛教哲学:以“万法唯识”—涅??摆脱因果轮回

九、耆那学派:从或许说走向解脱

十、基本特征

第四节 思维模式

一、西方:形式分析思维模式

二、中国:整体有机思维模式

三、印度:中介型整体—形式思维模式

第五章 形式逻辑、墨辩和因明

第一节 三种逻辑形成过程的比较

一、哲学构架

二、原动力—功能目标

第二节 三种逻辑的推理规则系统的比较

一、形式逻辑

二、墨辩

三、因明

第三节 三种逻辑对相应民族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一、形式逻辑

二、墨辩

三、因明

第六章 方法论

第一节 方法论在哲学中的地位的比较

一、方法论产生的哲学背景

二、中西方法论观念的比较

三、方法论和哲学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方法论体系的比较

一、方法论的基本原理

二、方法论的体系结构

三、方法论的基本精神

第三节 方法论和科学的关系的比较

一、中西科学方法论的比较

二、科学方法论对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三、科学方法论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

第七章 科学论

第一节 中西自然哲学的比较

一、数术和毕达哥拉斯的“数字学”

二、五行学说和古希腊的四元素说

三、阴阳学说和西方的两极宇宙论

四、“天人感应”说和“大宇宙•小宇宙”论

五、元气论和原子论

第二节 中西医学的比较

一、两种相对独立的医学

二、两种医学科学思想的比较

三、两种医学比较的启示

第三节 科学观

一、科学始于事实,还是始于问题?

二、科学是无误的,还是可错的?

三、科学发展是连续的累加,还是不断的革命?

第八章 历史观

第一节 历史观形成的历程

一、西方

二、中国

第二节 史学的特征和功能

一、独特的重视修史的传统

二、共通的追求实录的目标

三、同样强调经世致用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历史观

一、杂义纷呈的循环论

二、神学史观和天人史观

三、变易、倒退和进化

四、穷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九章 人论

第一节 中国传统人论:从儒道对立到儒道互补

一、“人贵于物”——儒家的入世观

二、“物无贵贱”——道家的出世观

三、儒道互补的理想人格

第二节 古印度文明的人生理想及佛教对中国传统人论的影响

一、《吠陀》和《奥义书》:从入世到出世的过渡

二、佛教:印度人生哲学之一面

三、儒道佛三家会通——出世与入世的统一

第三节 西方人论重视人的本质探讨

一、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以自由为人生理想

二、西方近现代人论: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

第四节 对西方人论的超越

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人论

二、中国近现代的人论

第十章 伦理价值观

第一节 伦理比较的代表观点和类型比较法

第二节 周人的德和奥菲斯教的人类观

一、周人的德

二、奥菲斯教的人类观

第三节 儒家学派和苏格拉底学派

一、儒家学派

二、苏格拉底学派

第四节 儒法互补和基督教

一、政治伦理的初步模式

二、儒法互补,政治伦理的全面形成

三、宗教伦理的形成

第五节 复归与分离

一、从玄佛质疑到更高层次的复归

二、从人文主义和科学的挑战到与宗教的分离

第六节 比较和探索

第十一章 审美论

第一节 东西方审美观念形成期的比较

一、西方审美观

二、中国审美观

三、印度审美观

第二节 东西方审美观念展开期比较

一、西方美学:摹仿、理念、客体真实

二、中国美学:言志、缘情、主体真实

三、印度美学:味、情、从现实走向超现实

第三节 东西方审美观念的交融与互补

一、意境与典型

二、再现与表现

三、逆向与并存

第十二章 政治哲学

第一节 理想国和大同世界

一、西方:理想国

二、中国:大同世界

三、比较

第二节 从君权神授到社会契约论

一、古代东西方都有君权神授说

二、西方从中世纪以来神权思想更为突出

三、中国君权神授说中,君权思想占统治地位

四、近代西方的社会契约论

第三节 民主思想和民本观念

一、西方:民主思想

二、中国:民本观念

第十三章 文化论

第一节 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相对独立性

一、文化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

二、中国、印度、西方的文化传统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西方的影响

一、先秦——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二、秦汉至晚清——封建文化的高度发展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影响

第三节 印度古代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印度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佛学东进——佛教与中国文化

第四节 西方文化及中西文化问题

一、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西文化问题

后记

人•神译名对照

中外术语对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