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管理:优化人才机制夯实队伍建设
人才管理:优化人才机制 夯实队伍建设
近年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北京市委的人才工作部署,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深化各项人才制度改革,强化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工作良好格局;以增强党政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着力点,切实加强高层次党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为基础、以学术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切实为首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人才机制优化发展格局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充实和调整了首都教育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和强化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教育系统人才工作的职能;完善了两委统一领导、干部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有效运转的人才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明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人才工作整体格局中的定位与作用发挥;规范和完善了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在人才引进方面,根据首都教育事业发展整体需要,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计划,明确人才引进程序与标准,严把人才入口关。在人才培养上,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研究制定了分层分类培养方案。在人才使用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多途径灵活的用人形式,构建规范有序的人才使用机制,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益。在人才激励方面,进一步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探索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确定报酬的收入分配制度。
工作中充分尊重人才的价值,竭力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工作、生活环境。坚持党管人才与党管干部的有机结合,对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适于担当领导与管理重任的专业技术人才,大胆提拔使用,充分发挥其技术专家与领导作用。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鼓励学科首席专家、领军人才自主组建科研团队,并在人员配置、经费使用等方面给予自主权。2009年,协助北京市委组织部完成中组部第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的选派工作,完成2名“西部之光”学者来京高校进修工作,完成第二批“人才京郊行”人员的选派工作,共选派4名成员到郊区县进行对口支援,完成北京专家联谊会新会员78人的推荐工作。在中小学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等,为其发展提供长期稳定支持。大力宣传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的突出贡献,弘扬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创新精神,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教育实训提升管理队伍
为深入推进北京高校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北京市举办了4个主题培训班;选调19名高校处级干部、12名高校博士、博士后到两委一室机关挂职;研究制定了《京冀高校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锻炼合作协议》,与河北省委教育工委联合启动了第一批共计11名优秀中青年干部的互派挂职工作。目前,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和实践锻炼平台日趋完善,高校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领导水平和治校理教能力进一步提高,为首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组织保障和强劲动力。
另外,在高校组织开展了推荐局级后备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在推荐考察的基础上,向市委组织部推荐高校正局级后备干部51人,副局级后备干部122人,优秀年轻处级干部59人,进一步加强了人才储备,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
对于中小学校长培训则依托北京教育学院等机构,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使培训适合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教育的特点;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形成了主
题鲜明、形式多样、重点突出的培训模式;不断推进培训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享,提高培训效益。市、区教育部门每年都选派校长开展市内和跨省市的挂职锻炼,建立了包括人大附中在内的21个市级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并在人大附中建立了北京市先锋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为中小学优秀校长的能力提升拓展培养空间和渠道。组织制作《首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系列案例专题片,以总结优秀校长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思想,宣传他们的办学成果。培训格局的完善,培训质量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保障。
加大投入打造专业人才
从2005年始,市教委启动了针对市属、市管普通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学院的“人才强教计划”,3年来合计拨付经费3亿余元。人事处结合市属高校人才强教计划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了人才强教计划项目评审验收指标和项目结题验收指标体系,对人才强教计划入选的101个拔尖人才和100个创新团队进行了项目结题验收评审。其中,95个拔尖创新人才和99个创新团队通过了项目评审验收。组织了2009年和2010年度市属高校申报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的评审,截至目前共批准特聘教授23人、讲座教授73人、高层次人才33人、学术创新人才81人、学术创新团队94个、管理创新团队13个、中青年骨干教师470人。
为大力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人事处组织了400名高校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专业培训及相关研修,通过课堂讲解、返校实习、专家督导等方式,提高辅导员实际操作能力;依托辅导员研修基地举办辅导员专题讲座和工作沙龙等,推动辅导员工作交流;组织推荐33名高校优秀辅导员到北京市党政机关挂职锻炼,加强岗前培训和工作考核,切实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人事处还对特级教师的评选和管理进行完善和健全,整合成《北京市特级教师管理办法》。2009年,组织完成特级教师评选工作,共评选106名新的特级教师,2010年上半年,对外省市引进的特级教师进行重新认定。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特级教师748名,在职特级教师434名。对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办法,每三年重新评选一次,以此来促进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 能力培养提升教师素养
2005年,北京市启动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每年选派1000名城镇优秀教师赴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全职支教活动,同时选派一批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兼职支教。目前,已经有近5000余名城镇教师完成到农村中小学全职支教一年的任务,同时有近1000名城镇教师完成兼职支教任务。支教活动既有效提高了农村教育质量,又促进了城乡校际间的全面合作,这一做法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2004年,北京市启动了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整合全市教师教育资源,送教上门,深入课堂进行诊断和追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培训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15000余名。
为了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北京市还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教师城镇研修工作。2008年,在城区41所优质中小学设立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城镇研修工作站,每年接收1000名城镇教师进站研修半年。在研修工作中,学员通过“零距离”观察和体验,充分感受到优质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精神与名师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普遍提升了学员的学科素养、教学能力和师德水平。
2006年,实施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通过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资助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完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职业能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十一五”期间,市财政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了5个教师培训基地,16所教师培训学校,逐步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重点支持了59个专业创新团队,选拔1000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和资助2500名教师接受专业培训,选派500名教师到国外接受专业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国际视野;支持职业院校从行业和企业引进、聘任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鼓励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