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百分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编排相对独立,便成了众多教师执教公开课的内容,不少名师也用自己的课堂诠释着对百分数的认识一课的独到理解,很多做法也被大家认可和效仿。笔者通过收集整理关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类文章共30多篇,发现导入环节的设计主要分为两种:创设情境式导入和开门见山式导入,又因为教学重难点的不同,在这两种导入方式中,导入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下面列举几个案例与大家共享: 一、创设情境式导入 案例一:理清知识脉络
教师出示情境信息:穆里奇曾经罚点球20次,罚中18次;郑智曾经罚点球10次,罚中7次;孔卡曾经罚点球25次,罚中21次。 师:你认为应该选派哪个队员去罚点球更好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汇报。
预设:穆里奇18/20,郑智7/10,孔卡21/25。 师:能一眼就看出谁的进球率高吗?怎么办?
预设:不能,还要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后再比较:8/20=90/100,7/10=70/100,21/25=84/100。
师:这三个分母是100的分数都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教师板书90%、70%、84%,引入新课。
【评析: 教师遵从“分数——分母是100的分数——百分数”这样的知识发展脉络开展教学,在学生已有的分数概念的认知基础上,精选学习素材,让学生运用通分把这三个分数引向分母是100的分数,从而引出百分数,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同化,沟通百分数与分数的外在联系。】
案例二: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及其统计意义
(1)课件出示:某市三所学校六年级学生视力情况调查表(如下图) 师:你能一眼看出哪所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吗?
预设:学生用除法计算,得出:希望小学2/5,向阳小学19/50,光明小学3/8。教师引导学生通分:希望小学80/200,向阳小学76/200,光明小学75/200。 (2)课件出示六所学校近视情况表(如下图)。 师:能一眼看出哪所学校视力情况好一些吗?怎么办? 预设:学生感到为难。 教师直接呈现通分结果。
(3)教师继续出示九所学校近视情况表(图略)。 预设:学生感到很麻烦,不愿再通分。
教师同样直接呈现通分结果(图略)。
(4)教师启发学生扩大想象:要比较全市70多所小学的视力情况,通分怎么样?比较全省的呢?全国的呢?
预设:学生觉得通分起来相当麻烦。
教师顺势引出“百分数”,并将上述分数改成了百分数(如下图),引入新课。
【评析:教师借助“比较三所学校视力”,引导学生用分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接着把学校数量增加到六所,九所,七十所,进而将比较的范围从全市扩展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小学,大量数据要比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充分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也更好的体现了百分数的统计意义。教师直接呈现通分结果,省去了学生通分的时间,直击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取舍中透着机智。】 二、开门见山式导入
案例一:从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明确要研究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百分数。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百分数? 预设:学生举例3-5个。
师:看了大家都会读百分数了,老师也收集了一个百分数,谁来读一读? (PPT出示:果汁饮料中果汁的含量是50%。) 师:这个数就读百分之五十,我们一起写一写。
师:大家都会读、写百分数了,接下来想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预设1: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 预设2: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预设3: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咱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引入新课。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百分数,初步体验百分数的普遍存在。然后引导学生自主读百分数,在此基础上进行写法的指导,解决了百分数的读写问题。最后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将百分数这个最新的概念放置于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思考百分数是什么,它与其它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还要研究百分数等问题。这样的导入,不仅渗透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探究,从整体上也培养了学生对数的认识与感悟,向学生渗透了“分清主次、抓住本质”的思维方式以及数的认识的一般范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案例二:置百分数于情境中,让学生“听懂”百分数的话 教师板书课题:会说话的百分数
师:谁来读一读今天的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百分数真的会说话吗?
师:不仅百分数会说话,任何一个数都会说话,不过要听懂每一个数说的话,得把它放到具体的情境中。
师生交流“考试100分”、“100米高的树”的情境意义。
师:普普通通的一个自然数100,当我们把它放入具体的情境时,它就开始说话了,自然数如此,百分数也一样。不过,要听懂百分数的话,我们首先要认识百分数,如果是你,你觉得我们应该研究百分数的哪些内容?
师生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板书:读法、写法、意义、作用。
师:这4个问题你觉得哪些问题是可以在4人小组内独立完成的,哪些需要和老师共同研究来完成?
预设:我觉得读法和写法可以自己完成,意义和作用要老师和我们一起完成。
师:课前同学们自己收集了一些百分数,老师这也找到了一些(如下)。结合这些百分数,大家4人一个小组,分别研究一下它们的读法和写法。 (1)一件衣服的含棉量是98%。 (2)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大约是20%。 (3)地球上陆地面积大约占29%。
(4)我校学生今年的近视人数是去年的125%。 学生组内学习,全班交流。
师:看来大家对百分数的写法也没有问题。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作用,导入新课。
【评析:在课题名称上,张老师一改常规,将“百分数的认识”改为“会说话的百分数”,目的是引导学生对百分数产生丰富的“数感”。这个数感不仅仅限于对百分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学意义”上的理解和把握,而是借助百分数的“数学意义”及其所附着的“具体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每一个百分数背后的内涵,听懂每一个百分数的静默的表达,领悟每一个鲜活的百分数独特的人文意义。】
综上所述,我从文献研究和学生实证研究两个维度对“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两种导入方式中的五个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创设情境式导入更加倾向于对知识的教学或对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的渗透,而开门见山式导入则更侧重于学生对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应用,二者各具特色,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实际借鉴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怀疑对方AI换脸可以让对方摁鼻子 真人摁下去鼻子会变形
女子野生动物园下车狼悄悄靠近 后车司机按喇叭提醒
睡前玩8分钟手机身体兴奋1小时 还可能让你“变丑”
惊蛰为啥吃梨?倒春寒来不来就看惊蛰
男子高速犯困开智能驾驶出事故 60万刚买的奔驰严重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