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荣兰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8年第12期
摘要: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的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物理学科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通过主观努力不断获取新知识、新能力的过程,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意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2-0004
物理作为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概念和规律教学为核心的学科,理论知识广、实验操作性强。这就要求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学会学习。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思考,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 理解自主学习的优点
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自主学习对现在及今后学习的重要性。突出介绍像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物理学家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成功事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2. 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要充分发挥民主,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热爱这位教师,也会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就会积极主动学习这门学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3. 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多使用幽默的语言将枯燥乏味的物理概念、规律变成生动、有趣的句子,多让学生动手实验,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电流和电路》时,笔者给每小组的器材有: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几根导线,要求学生动手探究:怎样才能让小灯泡发光?学生兴趣盎然、争相动手。有的小组让小灯泡发光了,有的小组把电池烧毁了。最后教师总结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三种状态,一节课水到渠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1. 让学生主动探究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这会使学生感觉是被迫学习,学习的动力不大,导致一节课下来,事倍功半。所以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适当选择一些小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且让学生进行比赛,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先给出猜想和假设,教师进行点拨后再让他们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猜想,并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快最好。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引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唤醒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间接地使学生对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
2. 给学生制造认知冲突
以富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的且处于学生认知能力最近发展区的非常规性问题为素材,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中,笔者先将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的下方,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往下吹气,问学生:如果将手移开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乒乓球会掉下来。然后笔者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实验,当他们看到这位学生将手移开,乒乓球并未掉下来时,目瞪口呆,纷纷自主阅读教材,从中找寻答案。又如在教学《大气压强》时,对于“空气中存在大气压强”这一知识点,单凭讲述,学生很难理解,所以笔者便设计了一个能很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笔者将饮料瓶灌满水,将一个乒乓球堵在瓶口,然后将瓶子倒立过来,让学生猜想结果,然后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纷纷参与实验探究,结果难点不攻自破。
3.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物理课堂教学时间紧、内容多,而中学物理教学,课外空间更大。针对课改的新导向,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定的能力,在当今竞争无比激烈的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也显得无比重要。针对一些后进生长期形成的怯懦、无动于衷的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刺激”他们久已形成的“麻木”状态,调动他们久已习惯的“封闭”状态,在进行单元复习时,让学生互相出题,同桌互答,让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享受“荣誉感”,互批互改,使学生享受角色转换的喜悦和得到认可的自信,使他们由“能学”逐步过渡到“想学”,进而实现“会学”,直到引导学生达到“坚持学”的目的。
三、改进教法,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针对教材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实验、发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对于物理新概念、新理论的学习,一般采用自学指导式:首先学生要大胆质疑,然后教师引导思考,实验释疑,学生透彻理解;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规律的学习应采用引导探究式;而对于综合运用概念和规律的新课、练习课、复习课采用问题讨论式就再合适不过了。同时在对学生的指导上也应区别对待,对于后进生,可指导他们进一
步理解与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中等生,在指导他们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后,尝试思考与解决较深层次的学习问题;对于优等生,则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例如:在教学“浮力的应用”时,出示题目:质量为270g 的空心铝球悬浮于水中,求1. 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应是多少?2. 球受到的浮力应是多少?(籽铝=2.7g/m3,g=10N/kg);3. 将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此时球的质量为多少?4. 装满水的球受到的浮力应是多少?这道题有4 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后进生做第1、2 题;中等生做第3 题;优等生做第4 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四、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内化知识
学习效果的评价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自我评价应注意让学生对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地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评价。在评价时,应注重肯定、鼓励、引导。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教师应尽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物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拓展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积极引导,重视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物理课外活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征集心得体会、论文、创办物理小报、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做温室效应、太阳能的利用、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研究、对如何节约用电提出设想或建议等,鼓励学生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明白“物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总之,教师在日常物理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还要不断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将教与学有机统一起来,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