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肺癌疑难病例汇总

2023-05-16 来源:意榕旅游网


肺癌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肺肿瘤。肿瘤细胞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常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撒。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多数国家仍在升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在许多发达国家中,肺癌占男性常见恶性肿瘤首位,在女性则为第2、3位。在我国肺癌在城市中占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农村占第3位,发病率也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

病因和发病机制: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目前一致认为肺癌的发病与吸烟、职业致癌物、空气污染、电离辐射、遗传和个体因素、慢性肺疾患等因素有关。

本病属于中医“肺积”“息贲”等范畴,在中医文献未见有肺癌之病名,但有类似肺脏肿瘤的记载。中医认为其发生与正气虚损和邪毒入侵关系较密切。

临床表现有以下症状:(1)咳嗽 为常见的早期症状,肿瘤在气管内可由刺激性干咳或少量粘液痰。肺泡癌可有大量粘液痰。有继发感染时,痰量增加,呈粘液脓痰。(2)咯血 由于癌组织血管丰富常引起咯血,以中央型肺癌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学痰。如侵蚀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3)喘鸣 由于肿瘤引起支气管部分阻塞,约有2%的患者,可引起局限性喘鸣。(4)胸闷、气急 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特别是中央型肺癌;或肿瘤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或转移至胸膜,发生大量胸腔积液;或转移至心包,发生心包积液;或有膈肌麻痹,上腔静脉阻塞以及肺部广泛受累,均可影响肺功能,发生胸闷、气促。(5)体重下降 消瘦为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肿瘤发展到晚期,由于肿瘤毒素和消耗的原因,并有感染、疼痛所致的食欲减退,可表现为消瘦或恶液质。(6)发热 一般肿瘤可因坏死引起发热,多数发热原因是由于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所致,

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7)肺外症状 肺癌被称为非内分泌性的内分泌肿瘤,有异位内分泌作用,可产生肺外症状。常见的肺外表现为骨、关节肥大、杵状指,男性乳房增大,库欣综合症,类癌综合症,低钠血症,低血糖症,水中毒,黑色棘皮症及皮肌炎等。有以下体征:(1)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固定而坚硬,逐渐增大、增多,或融合,多无痛感。(2)喉返神经压迫症 见于纵隔淋巴结转移及主动脉弓下淋巴结转移。(3)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4)颈交感神经综合症。(5)恶性积液 多见于未分化癌及腺癌,鳞癌较少。(6)血行性转移 常见部位是骨、肝、脑,其次为肾、肾上腺、皮下组织等。

肺癌首选手术治疗,应根据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特性,临床分期制定具体方法。目前多采用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中药治疗、生物治疗、基因靶向治疗等的综合手段,取得很好疗效。

我院治疗肺癌,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年龄、病理特点及临床分期,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中药、化疗、放疗、物理疗法融为一体。因人而异,制定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案,取得一定疗效。现将典型病例汇总如下:

病案一 间断咳嗽,痰中带血

(肺癌倂脑转移)

患者 徐吉申,男,59岁,初诊时间2004-2-20,住院号27008。

1.主诉 间断咳嗽10年,痰中带血一个月

2.病史

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无咯血、发热,未重视,一月前出现咳嗽,咯痰,痰中带血,无胸闷及胸痛,无心悸及呼吸困难,体重下降约5kg。当地予抗炎治疗,效果不佳,于2004-2-9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支气管镜示:右肺下叶肺癌。病理:考虑鳞状细胞癌(病理号04-1789),气管刷片:找到癌细胞(细胞学号04-1084)。胸部CT示:右肺门占位,考虑右肺中心型肺癌伴右肺下叶不张,两肺气肿。腹部B超示: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未行特殊治疗,为求进一步中西结合治疗而来我院。现症见:咳嗽、咯血、乏力、纳差、眠差、二便可。

3.入院查体

体温36.7℃ 脉搏80次/分 呼吸21次/分 血压120/90mmHg,

神清语利,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浮肿。舌紫暗,苔微黄,脉弦。

4.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1.3×109/L,红细胞5.13×1012/L,血红蛋白144g/L,血小板160×109/L,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胸片示(X号8601):右肺下叶肺癌、伴右下肺阻塞性肺气肿。颅脑CT平扫示: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彩超示:肝胆脾胰腹腔未见异常。

5.病例特点

(1)老年男性。

(2)间断咳嗽10年,痰中带血1个月,无胸闷及胸痛。

(3)右肺中心型肺癌伴右肺下叶不张,两肺肺气肿。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偏高

6.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右肺鳞状细胞癌Ⅲ期

中医诊断:右肺积 咳嗽(气滞血瘀)

二.治疗经过

患者以咳嗽、咯血,为主症入院,肺癌诊断明确,而不能手术。我院根据患者的情况,中西结合,站在时代的前沿。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病理鳞癌对放疗相对敏感,征取患者同意、予钴-60外放疗10次剂量2000CGy。祖国医学贵在辨证,四诊合参,辨病为肺积,气滞血瘀型,治疗宣肺止咳,理气活血为大法,中药为扶正1号 2袋、解毒1号两袋、健胃1号两袋、健胃2号两袋、消瘤2号两袋、甘草10g、川贝20g、鳖甲20g、桔梗20g、扶正3号两袋。随症加减,气虚的加黄芪、太子参等,眠差的加酸枣仁、百合花等,中药一日一剂,水煎服。配合院内制剂,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温元胶囊口服、以扶正抑瘤。同时给中药高温雾化吸入治疗原发灶,药液直达原发灶,浓度高,易吸收,无痛苦。

考虑患者白细胞偏高,可能有感染,予头孢他定静滴抗感染,安络血静滴以止血。对症治疗20天,咯血症状消失,偶有咳嗽,乏力、睡眠好转,食欲渐增。血象正常而出院,出院后继服我院中药。

1个月后,患者为进一步治疗先后来住我院两次,当时咳嗽,痰中带血丝,乏力等,考虑可能跟原发病肺癌有关。根据病情,中西结合,运用现代医学,再行外放疗20次,后给予两个疗程化疗,第一疗程予CEP方案,第二疗程予CAP方案,化放疗后对症支持治疗,配合中药雾化吸入,以治疗原发灶。祖国医学认为,中药既可以减轻化、放疗的毒副作用,又可以治疗原发灶,治病求源。辨病与辨证想结合,辨证为脾肾亏虚,中药以健脾益肾、润肺止咳为大法。中药为扶正1号2袋、消瘤2号1袋、再生3号2袋、解毒1号1袋、健胃1号2袋、川贝、桔梗、活血3号1袋、射干、蜂房、山豆跟、玄参、牛蒡子、甘草等。随症加减,咳血加白芨、侧柏叶等,纳差加焦三仙、内金等,乏力加黄芪、太子参。水煎服日一剂。经住院治疗后,咳嗽减轻,咯血消失,食欲好转,病情减轻。复查胸部CT示肺癌肿块缩小,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

于2004-7-24第四次入院,患者右季肋疼痛,头晕,头痛,偶有咳嗽,无血丝痰,纳差,二便可。查体:右季肋区沿第五肋可见2cm×7cm带状疱疹,右肺呼吸音低。头颅CT示:右侧小脑低密度区内可见一类圆形强化影,印象:右侧小脑转移瘤。考虑患者右季肋疼痛为主,可能跟带状疱疹有关,予胸腺酞输入,提高免疫力,中药外用,祖国医学治疗带状疱疹,急则治其标,以清热解毒为大法,中药为板蓝根、黄连、黄柏、黄芩、苍术、银花、甘草等,水煎服,每日一剂。配合中药外敷,以清热解毒。考虑头晕、头疼,无明显肢体障碍,跟脑转移有关,予颅脑放疗10次,同时予20%甘露醇脱水。治疗后右季肋部疼痛消失,带状疱疹痊愈,予VP方案化疗(Vm-26 0.1×3 DDP 20mg×5),化疗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配合中药,中医辨证为痰瘀互阻,上蒙清窍,以化痰开窍,活血化瘀为大法:处方为消瘤2号2袋、活血3号2袋、健胃1号2袋、青礞石、菖蒲、远志、

川贝、草贝母、石上柏、半夏、南星、文术,焦三仙等,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治疗后病情好转,头疼头晕减轻,并渐消失,食欲好转,偶有咳嗽,复查头颅CT提示右侧小脑转移瘤较前缩小。出院后坚持服勇我院中药制剂和中药1年余,人在随访中,至今病情平稳,可从事正常工作。

三.评析

首次病人以咳嗽,痰中带血为主要表现,无胸闷胸痛气短,来我院。在省四院,诊断明确,当时因肺功能下降,不宜手术。后期出现胸部疼痛,头晕。如何改善症状,能否尽快改善症状,治疗难点在于(1)老年男性,体质差(2)初期期右肺中心型肺癌伴右肺下叶不张,两肺肺气肿,不宜手术,能否化疗。(3)间断咳嗽多年,痰中带血症状较重,纳差,能否尽快改善症状。(4)后期倂脑转移,带状疱疹,出现胸部疼痛,头晕、头痛,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尽快改善患者症状,也给我们医护人员提出很大挑战。

针对患者咳嗽咯血的症状,跟原发灶有关,中央型肺鳞状细胞癌诊断明确,患者有多种原因不宜手术,只能行其他综合治疗。首先治疗原发灶,从现代医学角度,行放化疗,配合抗炎止血西药静滴,祖国医学认为,机体正气不足,邪毒内侵于肺,郁结胸中,宣降失司,气滞血瘀,久而成块,阻于肺,侵及肺脏之脉络,则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甚或咯血不止,治病求源,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运用我院的中药制剂和中药,辨证准确,用药得体,即能减轻患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又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抑瘤效果。患者很快缓解症状,咳嗽明显好转,咯血消失,食欲好转。

后期患者出现胸部疼痛,确诊带状疱疹,出现头晕头疼,经完善检查确诊脑转移,针对带状疱疹,我科发挥中医特色,以清热解毒为大法,内外合治,根据我科多年的临床经

验,中药口服配合中药外敷,之后很快痊愈。在我国肺癌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无论手术、放疗或化疗其效果均不理想,而且肺癌远处转移发生早,发生率高。肺癌脑转移预后很差,脑转移患者从有颅脑症状开始,如不积极治疗都在3个月内死亡。癌脑转移患者死亡大多数是因为脑转移灶未控,原发灶未控及合并其它部位转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为首选方法之一,结合放疗的综合治疗较为妥当,也易被患者所接受。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的科研和临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渐为多数中外学者所接受。从西医角度,行放化疗,并对症支持治疗,大多数学者认为活血化瘀方药可以减少肿瘤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液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通透性,增加血流量,促进微循环,在局部血液增加的基础上,促进炎症的吸收和包块消散。从祖国医学角度,正气亏虚,邪毒入里,痰瘀互结而致,以化痰开窍,活血化瘀为大法,运用我院的中药治疗,辨证准确,治疗得体,症状很快好转,CT复查右侧小脑转移瘤较前缩小。出院后患者继续来我院不间断中西结合治疗,至今仍在随访中,生活自理,生活质量提高,从确诊到现在5年有余,能取得这样的疗效,也是难能可贵的,跟我们的得体及时治疗分不开的。

病例二 间断头疼头晕不适,左下肢疼痛

(右肺癌,倂肝转移、脑转移)

陈天孝,男,75岁,初诊时间1999年4月7日,住院号12883

1.主诉:间断头晕不适、左下肢疼痛2月余

2.病史

患者于1999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疼、头晕不适,左下肢疼痛,在当地县医院,经CT检查:(1)右肺中心型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2)肝右叶低密度灶影,考虑为转移所致。脑CT示:符合脑转移瘤。诊断为右肺癌、肝转移、多发性脑转移。后去邯郸市某医院诊治,多种原因不宜手术和化疗,予平消胶囊、参麦胶囊服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现患者为进一步系统治疗而来我院,现症见:头疼、视物模糊,头晕不适,无呕吐,偶有咳嗽,咯粘液,无血丝,左下肢疼痛,双下肢活动不利,纳差,二便可。否认结核病史,嗜烟酒,均戒除。

3、入院查体

体温36.5℃ 脉搏92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90/111mmHg,

神清语利,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舌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活动不灵活,左下肢踝部及左足底外侧疼痛,双下肢无浮肿。两侧膝健反射正常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滑。

4、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7.5×109/L,血红蛋白160g/L,血小板218×109/L,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当地县医院经CT检查:(1)右肺中心型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2)肝右叶低密度灶影,考虑为转移所致。脑CT示:符合脑转移瘤。胸片示:右肺门影增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彩超示:胆胰脾双肾上腺腹腔未见明显异常。

5、病例特点

(1)老年男性。

(2)间断头疼、头晕不适,左下肢疼痛2月余,纳差。

(3)右肺中心型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倂肝转移、多发性脑转移,多器官转移,不宜手术。

(4)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彩超示:肝胆胰脾双肾上腺腹腔未见明显异常。

6、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右肺中心型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多发性脑转移。

中医诊断:肺积(气滞血瘀,痰毒内阻)

7、治疗经过

患者以头疼、头晕不适,左下肢疼痛为主症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综合分析病情,考虑患者年老体弱,肺癌晚期,肝转移,多发脑转移,不宜手术,而主症跟脑转移有关。从西医治疗角度,就是化疗,征取患者同意,1999年4月9日行腰穿鞘内注药,注入氨甲蝶呤针10mg +地塞米松10mg 1次,1999年4月12日予EC( CBP100mg×5 Vp-16 0.1×5)化疗一周期,化疗后予对症支持治疗。祖国医学贵在辨证施治,四诊合参,辨病为肺积,脾虚痰结型,以健脾祛痰化瘀、醒脑开窍为大法,

中药为消瘤2号1袋、扶正1号1袋、党参、泽泻、云苓、菖蒲、远志、陈皮、半夏、南星、桑白皮、白僵蚕、全虫、蜈蚣、龙葵、土元、内金、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配合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口服,扶正抑瘤升血。症状好转,为下次顺利化疗创造了条件。

1999年5月23日予CAC方案(CTX 0.6mg×5 ADM 30mg×2 CBP100mg×5 )化疗一周期,期间行腰椎穿刺鞘内住药5次(氨甲蝶呤10mg+地塞米松10mg),化疗后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根据病情,舌质淡,苔白,脉细等,辨证为脾肾双亏,以健脾补肾为大法,中药为黄芪、人参、补骨脂、菟丝子、枸杞、首乌、 巴戟天、冬青子、金凌草、白术、当归、生地、阿胶、三七粉、焦三仙等,水煎服,每日一剂。头疼、头晕减轻,食欲好转,下肢疼痛明显减轻,活动也较前好转而出院,出院后继服我院的中药巩固治疗。

患者为进一步治疗,于1999年7月12日、9月11日先后二次入院,当时头疼、头晕不适不明显,无恶心、呕吐,舌质淡,少苔,脉细。考虑可能跟脑转移灶有关,患者不同意放疗,先后行MEC方案(MMC 6mg×2 CBP100mg×5 Vp-16 0.1×5)和MACB方案(MMC 6mg×2 ADM 30mg×2 CBP100mg×5 BCNU125mg×3)两个疗程化疗,配合院内制剂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温元胶囊,扶正抑瘤,防再次复发和转移。中药以益气养阴为大法,处方如下:太子参、党参、炒白术、沙参、麦冬、当归、白芍、内金、甘草等。水煎服,每日一剂。中药即能减轻化疗症状,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化疗反应较轻,根据病情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结束后患者头疼、头晕症状好转。复查头颅CT示:病灶缩小。胸部CT示:右下肺占位明显缩小,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肝脏转移灶消失。

出院后,继服我院的中药制剂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温元胶囊,扶正抑瘤,和中药汤剂,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开始每日一剂,后来2-3天一剂,一直到现在,多次复查,病情相对平稳,带瘤生存10多年,已成现实。这和我院医护人员的勤奋努力,和中西结合治疗特色分不开的。

三.评析

本病人以头疼、头晕不适为主症来我院,诊断为右肺癌Ⅳ期伴纵膈淋巴结转移、肝、脑转移明确,其起病急骤,可能颅压增高有关,尽快改善症状时当务之急。治疗难点在于(1)老年男性,体质差,能否配合化疗和中药治疗。(2)间断头疼、头晕不适,左下肢疼痛2月余,纳差,可能跟颅压增高有关,能否尽快改善症状。(3)右肺中心型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倂肝转移、多发性脑转移,多器官转移,不宜手术,能否支持化疗。

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差,未做正规治疗的脑转移患者自然中位生存期1-2个月。肺癌脑转移是肺癌的一种严重致残致死的并发症。

从西医角度治疗原则看,病人出现脑转移、肝转移,属右肺癌Ⅳ期,且病情急,病变重,立即予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鞘内注药,尽快缓解颅压高症状,并应用全身化疗,以期达到最大限度杀死肿瘤细胞,减轻症状。肿瘤提倡综合治疗,单用西药,力度不够,尤其化疗副作用大,中药可以减毒增效,所以中西结合很有必要,给予院内中药制剂和辨证施治的中药汤剂,以扶正抑瘤,防转移和复发,同时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经综合治疗,复查CT肺癌肿块缩小;脑转移瘤缩小;肝脏转移灶消失。这样一个肺癌晚期倂肝、脑转移的病人,竟能带瘤生存至今10余年,不能不说是中西结合的特色,我院的治疗特色。当然也和我院的耐心细致的医患沟通,护患沟通息息相关。

病例三 间断咳嗽,伴颈部肿胀、背部疼痛

(右肺癌倂上腔静脉综合征)

郑金环,女,54岁,初诊时间2006年6月7日,住院号34282

1.主诉: 间断咳嗽5个月,加重伴背部疼痛1个月

2.病史

患者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无血丝痰,无胸闷及呼吸困难,服用复方甘草片(一次三片,一日三次),阿莫西林胶囊(一次两粒,一日三次),效果不好。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伴背部疼痛,偶伴颈部肿胀,坐位可缓解,于我院门诊行胸部CT示:右上肺感染可能,右肺中心型占位不除外。至河北省四院查气管镜示:右肺上叶癌。病理示:低分化癌。转至我院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现症见:间断咳嗽,无血丝痰,无胸闷及呼吸困难,纳差,眠差,小便可,大便干。否认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史。

3.入院查体

体温36.3℃ 脉搏88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20/80mmHg

神清语利,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部青紫肿胀,可见颈静脉怒张,胸壁可见静脉曲张,双肺呼吸音清,右上肺可闻及哮鸣音,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浮肿。舌淡暗,苔白,脉弦。

4.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7.7×109/L,红细胞3.73×1012/L,血红蛋白102g/L,血小板284×109/L,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彩超示:胆结石、

肝胰脾双肾上腺腹腔未见明显异常。河北省四院查气管镜示: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堵塞,侵及主支气管,考虑右肺上叶癌。病理示:低分化癌(病理号06-11029)。

5、病例特点

(1)中年女性

(2)间断咳嗽,背部疼痛,颈部肿胀,坐位可缓解。

(3)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部肿胀,可见颈静脉怒张,胸壁可见静脉曲张,双肺呼吸音清,右上肺可闻及哮鸣音

(4)河北省四院查气管镜示: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堵塞,侵及主支气管,考虑右肺上叶癌。病理示:低分化癌(病理号06-11029)。

7.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右肺低分化癌Ⅲ期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中医诊断:咳嗽(痰瘀阻肺)

二.治疗经过

患者以间断咳嗽,背部疼痛,颈部青紫肿胀为主症入院,肺癌经胸部CT、支气管镜、病理诊断已经明确,分析病情,考虑症状跟原发灶和肺癌压迫上腔静脉有关,所以必须治疗原发灶,首选新辅助化疗,先杀死一些癌细胞,为手术做准备, 争取更大的机会。

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选经典方案化疗,予CAP方案(CTX 0.6mg×2 ADM 30mg×2 DDP20mg×5 )化疗一周期,化疗后根据血象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中药雾化吸入,药物可直达病灶,浓度高,患者无痛苦,疗效肯定。并针对上腔静脉综合征,予地赛米松30mg静注冲击治疗,以消除炎症,减轻压迫症状。我院重视中西结合等综合治疗,重视中医的整体观念,标本兼治,同时配合我院中药制剂黄龙解毒胶囊,温元胶囊口服,以扶正抗癌防转移。根据主症,舌淡暗,苔白,脉弦,属痰瘀阻肺,以攻毒利水、宣肺化痰止咳、活血化瘀为大法。中药为:消瘤2号、解毒1号、泽泻、茯苓、桔梗、川贝、扶正3号、健胃1号、健胃2号、鸡血藤、砂仁、活血3号、甘草等。水煎服,每日一剂。既能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又能扶正抑癌。耐心给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患者积极配合,化疗结束后,予钴-60外放疗20次,剂量4000CGy,放疗后,查白细胞1.3×109/L,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再生胶囊口服5粒,每日3次。中医根据当时症状,乏力,气短,咳嗽,舌质淡暗,苔白,脉细等,辨证为气血双亏证,以补气养血,化痰活血为大法,中药为:太子参、黄芪、炒白术、当归、沙参、麦冬、消瘤2号、解毒2号、扶正2号、半夏、南星、桔梗、仙鹤草、活血3号、甘草。治疗后患者咳嗽明显减轻,乏力好转,颈部肿胀、背部疼痛消失,精神好转。查其颈静脉怒张,胸壁静脉曲张消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逐渐恢复正常。出院后继服我院院内制剂,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温元胶囊以巩固治疗。

后患者由于多种原因不愿手术,咳嗽加重,无血丝痰,乏力,纳差,而又来我院进一步巩固治疗。为了尽快改善患者症状,治疗原发灶,必须综合治疗。考虑患者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先后给予CAP方案(CTX 0.6mg×2 ADM 30mg×2 DDP20mg×5 )化疗四个周期。配合中药雾化吸入,化疗结束后行右肺病变外放疗1000 CGY/5次,化、放疗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坚持服用中药水煎剂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温元胶囊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转移和复发。中医据病情,四诊合参,辨证为气血双亏,以益气补血为大法,处方如下:太子参、黄芪、炒白术、当归、沙参、消瘤2号、扶正3号、扶正

1号、半夏、桔梗、仙鹤草、鸡血藤、阿胶、仙灵脾、菟丝子、活血3号、甘草。以补气养血为大法,随症灵活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经治疗后,患者咳嗽好转,食欲好转,精神好,出院后不间断口服我院中药制剂和中药,一直到现在,生活质量可,患者相当满意。复查胸部CT示:病变稳定。腹部彩超示:肝、胆、脾、胰、腹腔、双肾上腺未见异常。能取得这样的疗效,跟我院的化疗方案正确,中医辨证准确,治理得体是分不开的,另外我院的心里疗法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抓住患者的脆弱的心理,耐心沟通、交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评析

本病人以咳嗽背部疼痛为临床表现,而入我院。已经胸部CT、支气管镜、病理诊断为右肺低分化癌Ⅲ期 上腔静脉综合征明确,其起病急骤。祖国医学认为,癌毒阻于肺,肺络血脉瘀阻影响肺之宣发肃降,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失调,津液不能输布,水液停聚于上焦,故见上肢、胸部、面颈部水肿。由于痰、瘀、水相互搏结,血脉瘀滞,血流不畅,瘀血更盛,则见上述部位青紫肿胀。因癌毒所致的水饮上犯停聚与一般的风邪水饮上犯所致的面部水肿有明显不同,后者易于缓解,而前者难治。临床实践表明: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常常出现面部、颈部、手臂、胸壁肿胀青紫,颈部及胸部静脉扩张。这也提示瘀水互患为疾的病理特点。现代病理学认为,由于癌肿压迫上腔静脉,致使血液回流受阻或毛细血管瘀血,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或毛细血管血压增高,都可引起水肿。这与“因瘀致水有相似之处。

临床发现,对于瘀水互患出现水肿的病人,单用活血化瘀或利水消肿均不能达到良好的消肿效果,须两法并用,能获得良效。但对癌毒、瘀血、水饮相互搏结的患者,往往须攻毒、化瘀、利水并举,方能获得较好疗效。

肺癌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预后差,不少患者可于3个月内死亡,西医的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且疗效维持时间短。因此,深入探讨本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减轻病人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的治疗难点在于:(1)中年女性,体质差。(2)间断咳嗽,背部疼痛,颈部肿胀,如果不尽快改善症状,后果不堪设想(3)右肺上叶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症。病理示:低分化癌,诊断明确,恶性程度高。(4)患者精神状态欠佳,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

癌症患者,大多数心理脆弱,已成事实。针对心里脆弱的患者,首先进行心理疏导,耐心沟通交流,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在根据病情,采用中西结合等综合治疗。从西医角度治疗原则看,患者右肺低分化癌Ⅲ期 ,治疗以全身化疗配合根治性放疗,以期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征取患者同意后,行化疗、放疗、雾化吸入等治疗。

本病属中医:“咳嗽”“胸痛”范畴,早期为湿热毒邪侵犯肺腔,肺机不利、肺失宣降,脾失健运,痰饮上扰,气滞血瘀,淤血阻络,致头、颈、胸部水肿,以宣肺健脾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利水为大法,消肿为治疗肺癌所致SVCS的基本治疗大法,其中抗癌攻毒是治疗的关键,包括现代医学放疗、化疗在内的缩小肿块的治疗措施,中药组方时以抗癌消积、攻毒软坚之药为君药,利水消肿为臣药,活血化瘀为佐药。因多数患者有正气亏虚的情况,临床在攻毒、化瘀、利水消肿祛邪的同时要注意扶助正气,攻补兼施,辨证施治,运用中药汤剂,配合院内中药制剂,以增加机体抗病能力,扶正抑癌,同时也可减轻化、放疗毒副作用。后期放化疗后,患者津液耗伤、气阴两虚,中药以益气养阴、润肺止咳为大法,随症加减。经过不断地治疗,使一个肺癌恶性程度相当高的患者病情相对平稳,从确诊到现在已3年余,不仅提高生存质量,还大大延长生存期。

病例四 咳嗽、咯痰、右胸痛、纳差

(肺癌倂双肺内转移、肝转移)

患者霍林柳,女,58岁,初诊时间2002-12-10,住院号23923

1.主诉 咳嗽、咯痰10月,右胸痛1个月

2.病史

患者于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白色泡沫痰,量不多,未予重视及治疗。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右侧胸部疼痛,20天前晨起咳痰中带血。于当地医院行胸片示:右肺门阴影。予抗炎治疗(具体用药不详)10天无效,后做胸部CT示:右肺门区附近肿块,考虑肺癌,不排除肺内转移,为求进一步系统治疗而来我院。现症见:咳嗽,咯白色泡沫痰,量不多,痰中带血,右侧胸部疼痛,无发热,纳差,眠差,小便可,大便干。既往否认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中毒史,无饮酒吸烟史。

3.入院查体

体温36.4℃ 脉搏96次/分 呼吸25次/分 血压110/60mmHg

神清语利,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9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浮肿。舌紫暗,苔白,脉弦细。

4.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0.7×109/L 中性71.3% 红细胞5.13×1012/L血红蛋白140g/L,血小板183×109/L,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胸片示:右中心型肺癌,两肺转移,胸椎转移可能(第七、八)。B超示:1)肝多发占位 2)腹腔淋巴结转移 3)胆、脾、胰、肾、肾上腺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右下肺癌 纵膈内右肺门淋巴结转移,双肺内转移。肝胆及胸椎CT示:1、肝内多发转移灶。2、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胸椎骨质未见明确转移。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动过速。

5. 病例特点

(1)中年女性,体质差。

(2)咳嗽、咯痰10月,右胸痛1个月

(3)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

(4)肺癌倂双肺内转移、肝转移,诊断明确,病情较重。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偏高,不排除感染。

6.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右肺癌Ⅳ期

中医诊断:咳嗽(肺脾两虚,痰瘀阻肺)

二. 治疗经过

患者以咳嗽、咯痰、右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肺癌倂双肺内转移、肝转移,诊断明确,不宜手术。考虑症状可能跟原发灶及肝转移有关,必须治疗原发灶。白细胞高也不排除感染,从西医治疗角度,先用头孢他啶静滴抗感染,白细胞正常后,肺癌Ⅱ号中药雾化吸入,药物直达病所,无痛苦。高聚能超声刀治疗肝脏占位3次、腹膜后淋巴结2次,右肺病变外放疗。肺癌Ⅱ号雾化吸入,超声刀治疗肝脏占位3次、腹膜后淋巴结2次,右肺病变外放疗4000CGy/20次。后予Me-CCNU+CEP方案化疗(Me-CCNU150mg口服,CTX 0.6×2 Epi-ADM 20mg×2 DDP 20mg×5)1周期,化疗后对症支持治疗。我院注重中西结合等综合治疗,祖国医学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和外用相结合。中医认为,患者咳嗽、痰中带血,纳差等症,结合舌质淡暗,苔白,脉弦细,属肺脾两虚、瘀滞阻络证,以健脾润肺,化痰活血止血为大法,中药处方如下:白术、茯苓、扶正1号、消瘤2号、解毒2号、白果、苡米、冬凌草、川贝、桑白皮、桔梗、冬虫夏草、当归、熟地、藕节炭、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以扶正抗癌。同时配合黄龙解毒胶囊5粒3/日,芩麻胶囊 3粒3/日,转移停胶囊 4粒3/日口服,经治疗后,患者咳嗽、痰中带血消失,胸部疼痛减轻,食欲好转,大便正常,而后又行同样化疗方案一周期,配合放疗、中药雾化吸入,予中西结合对症支持治疗常规出院。出院后继服我院中药治疗。

于2003-3-21患者间断咳嗽,痰无血丝,乏力,纳差,为进一步巩固治疗再次入院,复查胸CT示:右肺门旁肿块缩小。腹部CT示:肝内多发转移灶较前减少。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说明治疗有效,继予Me-CCNU+CEP方案化疗(Me-CCNU150mg口服,CTX 0.6×2 Epi-ADM 30mg×2 DDP 20mg×5)1周期,化疗后对症治疗。后予钴-60外放疗2000CGy/10次,配合院内制剂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温元胶囊口服以扶正抗癌,气血两生。中药以益气养血为大法,处方如下:太子参、沙参、黄芪、川芎、当归,白芍、扶正1号、消瘤2号、解毒2号、甘草。随症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经治疗后,患者咳嗽次数减少,食欲好转,精神好转,睡眠好,二便正常而出院。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我院中药制剂和中药,病情一度相对平稳,一年后,终因脑转移、肺转移、肝转移而致多器

官衰竭死亡。患者虽然最后死亡,但毕竟通过我们的前期治疗,病情好转,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但对这样一个肺癌倂肺内多发转移,肝内多发转移,腹腔转移的患者,能活1年多,也是难能可贵的,跟我们的精心治疗也是分不开的。

三.评析

病人以咳嗽、咯痰、右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其外院相关检查及我院多次检查,诊断明确,其治疗目的就是改善症状,控制病变,延长生存期。治疗难点在于(1)中年女性,体质差。(2)咳嗽、咯痰、右胸痛、纳差、乏力,精神差。(3)查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4)肺癌倂双肺内转移、肝转移,诊断明确,已属于晚期,病情较重。后期合并脑转移。(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偏高,不排除感染。

肺癌肝转移几率很高,肝脏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大约有25-35%的肺癌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是原发性肺癌的癌细胞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肝脏并在肝脏种植生长,肝转移可以是单发或多个结节转移灶。最常见的症状为肝区疼痛,为持续性涨痛,同时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肝功能损伤。肺癌肝转移病人获得早期治疗的机会已有明显 的提高。局部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和导向治疗等综合治疗的应用,使肺癌肝转移的治疗获得了希望。目前,多数专家认为治疗肺癌肝转移的最好方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中药治疗安全、无毒、可在有效控制肝转移症状的同时积极治疗肺部肿瘤,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值,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而且中药治疗注重整体治疗,辨证施治,与西医的手术、放化疗等方法联合使用,能够做到优势互补。

我院紧跟时代的步伐,采用中西结合疗法。从西医治疗的原则来看,本病例出现右肺

门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腔后淋巴结转移,属右肺癌Ⅳ期。西医以化疗为主,配合局部放疗、超声刀治疗、雾化吸入。从祖国医学角度治疗,就是辨证施治,配合中药汤剂和院内制剂,以扶正抑癌,同时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中西结合等综合治疗是我院治病的最大特色。

即恰当运用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又继承祖国医学的治疗特色,辨病和辨证相结合,辨证施治,能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治疗及时准确,方案得体。

病例五 咳嗽、咯血、胸闷、气短、头疼、呕吐

(左肺癌切除术后伴右肾上腺转移、脑转移)

患者 王精尚,男,49岁,初诊时间2002-4-20,住院号22815.

1. 主诉 阵发性咳嗽7个月, 间断头痛20日,加重伴呕吐6日

2. 病史

患者于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咯血,量约1日20ml,伴胸痛、胸闷,左胸为重,向后背放射,当地行胸部CT示:左上肺肿块影约4.0 cm×6.5cm。于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院全麻下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发现支气管切缘可见癌组织浸润,肺门淋巴结见癌组织转移。病理:高分化腺癌,术后行外放疗20次 (剂量不详),2001-12-25结束,化疗1周期(具体不详),2002-1-15结束。咳嗽胸闷明显减轻,无咯血及胸痛。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切除术后,右肾上腺腺瘤可能性大,不除外转移。未予处理,20天前始出现间断头痛,未予重视,6日前头痛加剧伴呕吐及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无头晕

及视物模糊,无发热,行脑CT示:脑转移。为进一步系统治疗而来我院。现症见:咳嗽、无血丝痰、胸闷、气短、头痛伴呕吐、无头晕及视物模糊、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纳差、二便可。否认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否认外伤、手术、中毒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吸烟近30年,10-20支/日,饮酒30年,2两/日,均戒除.

3.入院查体

体温36.4℃ 脉搏78次/分 呼吸18次/分 血压140/90mmHg

神清语利,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左胸廓稍塌陷,可见手术疤痕,愈合可。左上肺叩实音,左肺呼吸音稍低,右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无浮肿,双侧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舌紫暗,苔微黄,脉弦紧。

4.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4.5×109/L,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21g/L,血小板175×109/L,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胸片示:1)左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膜肥厚粘连。2)两肺无明显改变。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彩超示:1)右肾上腺实质性占位。2) 肝胆肾胰腺区、腹腔、左肾上腺区未见异常。头颅CT提示脑转移瘤。

5.病例特点

(1)中年男性

(2)咳嗽、胸痛、胸闷、左胸为重,向后背放射,头痛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

(3)查体:左胸廓稍塌陷,左上肺叩实音,左肺呼吸音稍低,右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双侧膝腱反射正常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

(4)左肺上叶癌切除术后,倂右肾上腺转移、脑转移,诊断明确。

6、入院诊断

西医诊断:左肺高分化腺癌切除术后,倂右肾上腺转移、脑转移。

中医诊断:肺积、头痛(气滞血瘀,痰毒内阻)

二. 治疗经过

患者以咳嗽、胸痛、胸闷、头痛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而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左肺高分化腺癌切除术后,倂右肾上腺转移、脑转移,诊断明确,病情较重。综合分析病情,考虑入院症状可能跟原发灶和脑转移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有关。当务之急就是降低颅内压,予甘露醇脱水。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针对脑转移,口服Me-CCNU 150mg透过血脑屏障治疗脑转移,杀死肿瘤细胞。为了尽快控制病情,加大化疗力度。于2002年4月22日行腰穿鞘内注药,注入氨甲蝶呤针10mg +地塞米松10mg 1次,后予颅脑钴-60放疗3000CGy/15次,针对肾上腺转移瘤,采用我院的特色治疗,高聚能超声刀,居省内领先水平,患者舒适,无痛苦,治疗右肾上腺占位2次。我院注重中西结合治疗,是我们治病的法宝,也是我们多年经验总结,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疗效显著。大量临床和实验

研究,中药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也能扶助正气。所以我们重视中药的运用,给予我院院内制剂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温元胶囊口服,以扶正抗癌,静滴化疗、放疗前,四诊合参,气滞血瘀,痰毒内阻为主证,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痰解毒为大法,处方如下:法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丹参、天龙、龙葵、焦三仙、甘草等水煎服,每日一剂。后静点化疗条件成熟,为增强疗效,予5月15日应用LFP方案(CF50mg×5 5-Fu500mg×5 DDP20mg×5)化疗, 期间行腰椎穿刺鞘内住药5次(氨甲蝶呤10mg+地塞米松10mg)。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0×109/ L, 血红蛋白98g/L,考虑化放疗后期,患者头疼、头晕不适较前明显缓解,口干,气短、乏力,恶心,纳差,舌质淡,苔白,脉细,以气血双亏为主证,治疗以补气养血填髓为大法,中药调整为:太子参、黄芪、当归、扶正3号、再生3号、健胃1号、薏米、炙首乌、酸枣仁、 柏子仁、枸杞子、菖蒲、郁金、甘草等。水煎服,每日一剂。白细胞低时,予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应用,经对症治疗后,患者时有头疼、头晕、较前明显减轻,时有咳嗽,口干好转,气短乏力好转,食欲好,睡眠好,精神好,无恶心。最后一次血常规:白细胞6.5×109/L, 血红蛋白101g/L, 血小板125×109/L,复查腹部CT提示肾上腺肿瘤缩小,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继服用我院的中药制剂和汤药以扶正抗癌,巩固疗效。

后患者为进一步系统治疗和巩固疗效,先后于我院行6次化疗,分别是LFP方案(CF 50mg×5 5-Fu500mg×5 DDP 20mg×5)化疗;LFEP(CF 50mg×5 5-Fu 500mg×5 DDP20mg×5 Vp-16 0.1×5)化疗2周期;分别予VP(DD20mg×5 Vm-26 50mg×5)2周期;VAP(DD20mg×5 Vm-26 50mg×5 ADM 30mg×2 )1周期。化疗后对症治疗,配合我院院内制剂黄龙解毒胶囊,再生胶囊,温元胶囊口服,以扶正抗癌,同时配合中药汤剂,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经治疗后,复查,胸片示:左肺切除术后,左侧胸膜肥厚粘连,病变稳定;头颅CT提示脑转移瘤较前缩小。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病情基本平稳,从确诊到现在8年有余,至今仍在随访中。患者出院后一直口服我院的院内制剂和中药汤剂,在门诊根据病情变化随症加减,患者精神状态好,生活能自理,通过我

们的治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大大延长了患者的寿命。是我院我科的三阶段四结合治疗原则的具体体现,当然也跟我院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和患者耐心沟通、交流是分不开的。

三.评析

本病人因阵发性咳嗽、咯血、胸痛、胸闷、头疼伴右侧肢体不利左胸为重,为临床表现而入院,左肺高分化腺癌切除术后,右肾上腺转移、脑转移,诊断明确。能否尽快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难点在于:(1)中年男性,体质较差,能否配合放化疗。(2)咳嗽、胸痛、胸闷、左胸为重,向后背放射,头痛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可能跟脑转移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有关,病情较急,较重。(3)左肺上叶癌切除术后,倂右肾上腺转移、脑转移,诊断明确,已属于晚期伴多发脏器转移,能否改善症状,控制病情,给治疗提出很大挑战。(4)患者情绪低沉,缺乏战胜疾病信心。

恶性肿瘤患者3%~8%发生血源性脑膜转移,主要经过动脉、静脉和淋巴系统,颅脑外的恶性肿瘤在原发部位肿瘤细胞脱落进入血液循环达到脑内,可能在脑内主要是皮质和髓质交界处或脑膜(主要是软脑膜)停留、生长。颅内肿瘤周围浸润、细胞脱落进入脑脊液沿脑脊液循环主要在软脑膜和蛛网膜下腔沉积、生长。脑脊液转移可以使包绕神经的软脑膜尤其是颅后窝神经受累。临床上可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有的头痛、头晕,有的四肢乏力,有的恶心、呕吐,有的失明等。导致脑转移的原因包括医源性(如化疗、手术、放疗、药物等)血脑屏障破坏,是软脑膜转移的主要原因,一旦血脑屏障破坏,迅速发生软脑膜播散。

我们针对上述晚期肺癌脑转移、肾上腺转移的患者,医病先医心,针对患者的脆弱心理,我们首先进行沟通、交流,是患者具有战胜疾病的信息,配合治疗。从西医角度治疗

原则看,患者间断头痛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综合病情考虑颅压增高,必须脱水降压,治病求源,原发灶肺癌术后伴右肾上腺转移、脑转移,应以全身化疗为主,配合局部颅脑放疗,超声刀治疗右肾上腺占位,以其缩小肿瘤,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配合鞘内注药,使药物直达病灶,直接作用于脑脊液中,以达到抑制杀死肿瘤细胞作用。

我科重视中西结合治疗,祖国医学认为,患者症状属于中医:“肺积”“头痛”证,早期属于四诊合参,气滞血瘀,痰毒内阻为主证,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痰解毒为大法。后期化放疗后,以气血双亏为主证,治疗以补气养血填髓为大法。配合院内中成药制剂,减轻化疗、放疗的毒副作用,以扶正抑癌,提高自身的防御抗癌能力,改善人体的内在环境和条件,从而使肿瘤得到控制,预防转移和复发,患者可带瘤生存,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甚则延长寿命。

病例总评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的第一大癌症。近2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为了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就必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欲想早期诊断肺癌,就是做好孤立性肺部结节的诊断。当肺部肿物直径>3cm或伴有肺不张、肺炎、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时,传统X线检查、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多数能区分出该结节的良恶性。而对于孤立性肺部结节(Solid Pulmonary Nodule,SPN)指肺内直径≤3cm的类圆形病灶,无肺不张、肺炎,不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有其他病变时,能区分出该结节。SPN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难题,而目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诊断。

影像学检查:传统X线检查各种组织结构相互重叠成像,肺门区、纵隔旁、心后间隙

以及近膈区等部位的病灶难以显示,特别是胸部平片对肺内小病变的不敏感性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而CT可较好地反映结节的形态学表现以及密度特征,对SPN定性诊断更有效。目前影像学技术仍是早期发现和诊断肺癌的最普及和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方便实用的新手段。

活检:影像学检查是发现SPN的有效手段,但有时定性比较困难。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周围型肺癌与其他类型肺内孤立性肺部结节病变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与其他微创技术配合可以获得满意的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显著提高对周围型肺癌与其他类型肺内孤立性肺部结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CT-PET: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是惟一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可显示生物物质相应活动的空间分布、数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多功能分子成像系统(Computed Tomography-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T-PET)是将CT所提供的高分辨率解剖信息与PET所提供的生化信息进行准确匹配、融合,故诊断灵敏度及准确性好,对淋巴结分期准确,可以鉴别病灶的良恶性以及判断治疗后残存肿瘤的活力,使肺癌诊断的定性、定位、定量及定期更准确。

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外科VATS(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对常规方法不能确诊的肺部结节或胸腔积液者,利用胸腔镜的微创伤优势,可清晰地直观病灶并活检;同时VATS也能部分取代纵隔镜,观察纵隔淋巴状况,活检更能明确分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肺癌的治疗一般分为手术、化疗、放疗和其它治疗4个方面。其原则为:根据肺癌的生物学特点和预后,大多数临床肿瘤学家将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是Ⅰ-Ⅲa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Ⅲb期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Ⅳ期化疗为主。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放疗。近年

来新的化疗药物的问世,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的实施,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使用的范围也有了较明显扩大。新近出现了一些新的抗肿瘤药,如紫杉醇、紫杉特尔、诺维本、健择、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羟基喜树碱及拓扑替特等,它们联合铂类治疗晚期肺癌取得了一些进展。将上述两种新药加顺铂组成的三药联合方案比一种新药加铂类组成的二药方案有效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延长。

国内外资料表明:肺癌一经病理确诊, 80%已为中晚期,失去手术的机会,则以化疗和放疗为主,部分患者虽有近期疗效,但缓解期短,毒副反应较大,不能明显延长生存期。因此,中晚期肺癌主张多学科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存质量。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黏膜和肺泡壁的恶性肿瘤,属于中医“肺积”、“肺岩”、“息贲”范畴。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病症。肿瘤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外界致病因子入侵,导致气滞血瘀,痰凝

毒聚,蕴郁日久形成癌肿。周岱翰研究认为,肺癌的形成与发展,是正邪两方面关系的变化。毒瘀为标、风火寒湿和痰瘀互患。刘丽坤等则认为,正虚是肺癌发生的基础,是肺癌复发和转移的关键,肺阴亏虚是贯穿肺癌始终的主要病机,痰瘀毒结是肺癌的主要病理表现。

从上所见,肺癌的辨证分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①虚证为主:如气阴两虚型,肺脾气虚型,肺肾阴虚型,气血两虚及阴阳两虚型;治疗以益气养阴、润肺健脾益肾、补气养血、阴阳双补为大法,扶正为主。②实证为主:如气滞血瘀型,痰热阻肺型,痰湿瘀阻型;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化痰解毒为大法,以祛邪。③虚实互见:如肺虚痰热型,气虚痰湿型,脾虚痰湿型;治疗以润肺化痰清热解毒、补气健脾化痰除湿为大法,标本兼治,扶

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

总之,近年来,对肺癌的病因病机认识趋向于把正气虚损学说和邪毒痰湿学说结合起来。临床上采用扶正培本(益气、养阴侧重或并举)和清热解毒,软坚化痰,活血化瘀酌情配伍,取得较好疗效。

西医对肺癌的治疗立足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只要明确诊断后,消除病灶,手术根治十分重要。但要做到早期诊断,并非易事,且手术治疗不仅切除癌肿病灶,也伤及正常组织;化疗可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伤及人体的抗病能力;放疗则可引起放射性肺炎、中毒性肝炎、骨髓抑制、免疫抑制等伤及人体正气,致使气血耗伤,脏腑失调,阴阳失调,影响生存质量及生存行为。现代医学治疗肺癌以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肺癌一旦确诊,大多数患者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且疗效不尽人意,各种新药的出现,也并未使患者的生存期获得明显的延长。因此,包括中医药疗法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为肺癌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应用中药扶正祛邪治法,可以不伤或少伤正气,提高免疫功能,减少抗瘤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疗效;不足之处为根除病灶困难,杀灭癌细胞针对性不强,抗肿瘤效果重复性差等。所以,中西医结合取两医之长补其所短,对于防治肺癌具有重要意义。

近30年来国内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取得可喜成果,对减轻放化疗反应,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均积累了肺癌一定经验。

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手术的机会很小,即便是术后,多数都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办法。现代医学的治疗角度就是采取放化疗相配合,而我科在化、放疗基础上比较重视热疗,内生场热疗对放化疗可以起到很好的增效作用,大部分对放化疗不敏感的病人通过热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内生场热疗,患者无痛苦,几乎

无任何副作用。而放化疗毕竟有其一定的副作用,病人不容易耐受,我院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一些简便可行的办法,配合中药治疗肺癌,并在临床上取得很好疗效。比如高温雾化吸入疗法,把药直接吸入到肺中,因为肿瘤在肺部,所以药物直达病灶,可以对瘤体起到直接抑制的作用,属于靶向治疗,是我院治疗肺癌的特色之一,疗效肯定,简便易行,患者依从性高。再有,全身化疗和外放疗要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对行放化疗的患者同时配合院内中药制剂和中药汤剂治疗,辨证准确,用药得体,也是我科的特色,以扶正培本,宣肺止咳,解毒抗癌为大法,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不仅提高肺癌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症状、甚则可以延长生存时间,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我们医院(石家庄平安医院)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出许多口服制剂如黄龙解毒胶囊、乾坤胶囊,及再生胶囊等一扶正抑癌,加上采用双心多靶平衡理论开出的中药汤剂疗效确切,患者满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