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史为镜

来源:意榕旅游网
以史为镜,以正人心

——挖掘唐诗宋词中的“正能量”

当下很流行“正能量”这个词,正能量能带给人们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正让越来越多的人力不从心,人们为所求不得而愤怒,人们为失望落空而悲伤,人们为前途渺茫而恐惧,所以现在的人们都很需要正能量。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不难从前人留下的丰富的文学遗产中读到振奋人心的作品,这就是历史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而唐诗宋词,这两颗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中国古典文学中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尽管在题材的选择及美学品格上,两者不尽相同,常被人们拿来比较品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普遍透露出的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心态,这些作品是诗词中最有价值的思想遗产,每当读到它们,心中就会升腾起因仰慕先贤而生的奋发精神。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唐诗宋词中都有哪些传递正能量的主题。

一、平和心境

田园诗人自是不必说,唐代出现的淡泊名利,寄情于山水的诗人,有最为我们所熟知的王维、孟浩然。王维诗的风格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如《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而孟浩然的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如那首《过故人庄》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当然,还有一些诗人在特别时期也创作过一些将名利置之度外的诗词,如李白云游祖国山河时所作《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等。

二、爱国情怀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在盛唐诗人心目中,恶劣的环境,他们却体味出了奇丽壮美,艰苦的征战,他们却体味出了雄朗豪迈。直北宋五朝被金戈铁马的草原民族所征服,宋词中变涌现出了大批表现爱国情怀的作品连原来婉约派的一些词人们,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巨大动乱后,词风也开始染上时代风云的色彩了。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博大胸襟

以李白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词人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了他们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赤壁赋等。

这三种精神不正是我们当代人所应该具备的吗?虽然唐诗宋词中也不乏消极的作品,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它们积极的一面,从中获得动力,直面我们的人生。当然也正因为唐诗宋词中的这些作品将华章、丽句与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它们极强的生命力,它们流才会传至今历久不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