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2024-07-13 来源:意榕旅游网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规划编制顾问:董小明 洪维平 饶亚明 项目负责人: 缪晓波 邹虚怀 规划编制人员:

邹虚怀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高级建筑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段铖松 助理规划师 冯 伟 高级工程师 董晓琴 助理规划师

洪唯真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胡 震 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周志毅 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 高级工程师 其他参与人员:

徐新庆 王 钢 计胜禄 邓严峰 计新华 余勇龙 陈长水 付爱根 高屹立 程 坚 方 媛 黄 涛

组织编制单位: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 景德镇市教育局

编制单位: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资质证书号:[赣]城规编第(023033) 编制时间: 二OO五年九月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目 录

前 言.....................................................3 第一章 概述................................................3 一、规划目的................................................3 二、规划范围................................................4 三、规划依据................................................4 四、规划期限................................................4 第二章 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4 一、概述....................................................4 二、学区划分................................................4 三、重点规划区范围中小学概况................................5 (一)小学现状概况..........................................5 (二)初级中学现状概况......................................5 (三)高级中学现状概况......................................5 四、重点规划区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6 五、非重点规划区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7 第三章 中小学布局的规划原则................................8 一、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8 二、坚持小学均衡布点就近入学的原则..........................8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1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三、坚持初中均衡布点和规模办学并重的原则...................8 四、坚持高中规模效益原则...................................8 五、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8 六、积极引导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8 第四章 2004—2020年中小学规模预测.........................9 一、规划区人口预测.........................................9 二、中小学规模总体预测.....................................9 (一)小学规模总体预测.....................................9 (二)初中规模总体预测.....................................9 (三)高中规模总体预测....................................10 三、布局调整目标..........................................10 第五章 2005-2020年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11 一、东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11 (一)现状................................................11 (二)规划................................................11 二、西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16 (一)现状................................................16 (二)规划................................................16 三、南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19 (一)现状................................................19 (二)规划................................................19

四、北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21 (一)现状................................................21 (二)规划................................................22 五、其它地区的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25 (一)用地范围............................................25 (二)中小学布局规划......................................25 第六章 2005-2020年高中布局调整规划.......... ............25 一、高中的现状概况........................................25 二、高中的现状问题分析及策略..............................25 三、高中的规划布局........................................26 (一)布局原则............................................26 (二)规划布局............................................26 第七章 2005-2020年民办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规划...............27 一、现状概况..............................................27 二、现状问题分析..........................................27 三、规划布局..............................................27 第八章 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28 其它: 一、附 图 二、附 表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2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前 言

教育是百业之基,是民族进步和国家振兴的基础,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造力的根本途径。要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主动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经济重镇和江南旅游都市”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依靠劳动者和广大市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依靠广大市民受教育程度和质量的普遍提高。由此,我们必须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的规划与质量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关系到广大市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各国的教育改革也大多着力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他们确保基础教育发展的意识和措施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必须把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尽管市委、市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基础教育十分重视,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议论仍然很多,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框架拉大,城区不断扩展,城市建设速度日益加快,学校布点疏密不均,一些学校校舍破旧,部分学校

超负荷运转,生均用地严重不足,无法配置必要的场室及设备设施,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

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调整中小学布局,是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一章 概 述

一、规划目的

(一)科学合理地规划调整城区中小学空间布局和规模,整合城区中小学教育的有形与无形资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促进城市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二)适应城市规模的发展和城市化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本着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通过对现状分区办学条件和生源的分析,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提出近、远期的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步骤。

(四)根据学校的用地现状及用地条件,控制好布点学校的发展预留用地范围,以便在条件成熟时,改善学校的用地状况,使其既能满足当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又能适应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需求。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3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二、规划范围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范围同《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相一致,具体范围为:西以206国道为界,北至陶瓷科技园和浮梁组团的北面边界,东至浮梁组团东缘和昌江大道东延伸达湘湖镇段以南,南端以南外环为边界。

其中本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重点规划范围:东至卫生洁具厂东侧规划道路,西至紫金岩路、西山路和兴园路,南至南外环为边界,北至青塘村,具体规划范围详见“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 图。

三、规划依据

(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 21号); (二)《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三)《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四)《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五)《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规划期限为: 近期:2005——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一、概述

第二章 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

本规划重点规划范围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共有小学55所,在校生31460人;初中27所,在校生19598人;高中18所,在校生14623人。经过“十五”期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成效已初步显现,一批办学规模小、质量差、效益低的学校被撤并,例如:第十二中学、第五小学等,同时,一批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例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五中学、第一小学和第十七小学等,办学的规模优势得到了初步体现,学校布局趋向合理,基础教育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合理的配置。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城区部分中小学校仍存在布局不够合理,规模相对较小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面对城区的快速扩容和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为了进一步科学合理布局学校,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必须进行我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发展用地的控制。

二、学区划分

(一)东学区:东至卫生洁具厂东侧规划道路,西至皖赣铁路,南至南外环为边界,北至昌江大道延伸段。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4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二)西学区:东至沿河西路,西至紫金岩路、西山路和兴园路,南至昌江河韭菜园北岸、吕蒙段西北岸,北至昌江大道延伸段。

(三)南学区:东至皖赣铁路,西至沿河东路,南至南外环为边界,北至珠山路。

(四)北学区:东至皖赣铁路,西至昌江河东岸,南至珠山路,北至青塘村。

(五)其他学区:除东学区、西学区、南学区和北学区以外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其他地区。

三、重点规划区范围中小学概况

(一)小学(包括完全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分、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分和民办小学)现状概况

重点规划区范围内共有小学55所,在校生31460人,校均572人。其中,公办小学 41所,在校生27535人,校均672人,班级数为484个,平均班额57人/班(详见附表2-1“景德镇市城区小学<公办>现状统计表”);民办小学14所,在校生3925人,校均280人,班级数为76个,平均班额52人/班(详见附表2-4“景德镇市城区民办学校现状统计表”),其中:

东学区:公办小学共15所,在校生8456人,校均564人,班级数158个,平均班额54人/班;

西学区:公办小学共11所,在校生4029人,校均366人,班级数85个,平均班额47人/班;

南学区:公办小学共7所,在校生7330人,校均1047人,班级数115个,平均班额64人/班;

北学区:公办小学共8所,在校生7720人,校均965人,班级数126个,平均班额62人/班。

(二)初级中学(包括初级中学、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分、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分和民办初中)现状概况

重点规划区范围内共有初中27所,在校生19598人,校均726人。其中,公办初中22所,在校生18635人,校均847人,班级数为338个,平均班额55人/班(详见附表2-2“景德镇市城区初级中学<公办>现状统计表”);民办初中5所,在校生963人,校均193人,班级数为10个,平均班额96人/班(详见附表2-4“景德镇市城区民办学校现状统计表”),其中:

东学区:公办初中共10所,在校生6644人,校均664人,班级数125个,平均班额53`人/班;

西学区:公办初中共4所,在校生3112人,校均778人,班级数57个,平均班额55人/班;

南学区:公办初中共3所,在校生3433人,校均1144人,班级数60个,平均班额57人/班;

北学区:公办初中共5所,在校生5446人,校均1089人,班级数96个,平均班额57人/班。

(三)高级中学(高级中学包括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部分和民办高中)现状概况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5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重点规划区范围内共有高中18所,在校生14623人,校均812人。其中,公办高中16所,在校生14242人,校均890人,班级数285个,平均班额50人/班(详见附表2-2“景德镇市城区高级中学<公办>现状统计表” );民办高中2所,在校生381人,校均191人,班级数8个,平均班额48人/班(详见附表2-4“景德镇市城区民办学校现状统计表”),其中:

东学区:公办高中共8所,在校生6074人,校均759人,班级数127个,平均班额48人/班;

西学区:高中共5所,在校生5155人,校均1031人,班级数100个,平均班额516人/班;

南学区:高中共2所,在校生2341人,校均1171人,班级数41个,平均班额57人/班;

北学区:高中共1所,在校生672人,校均672人,班级数17个,平均班额40人/班。

四、重点规划区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空间分布不均

现状小学基本为五年制完全小学,另有部分九年一贯制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分,以老城区为核心,由内到外小学布点由密而疏,呈递减趋势,空间分布很不均匀。老城区小学布点密集,新城区或城市郊区稀疏,而且老城区的中小学校园用地面积严重不足,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一方面,老城区在整治和改造过程中,教育用地逐渐被吞食,但现存学校的用地及基础

设施未得到相应的改善,而且还有不少学校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被限制了,例如:第五小学、第七小学等。另一方面,由于基础教育设施配套未与房地产发展同步,例如:梨树园地区、新枫园地区以及昌江大道以北(远东及春天花园地区)。这种状况的延续将造成新的空间分布不均,不仅限制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城市功能关系的理顺,大量的新区(例如:梨树园、春天花园等)学龄儿童必须到老城区上学,增加了城市交通流量及老城区道路拥挤状况。目前,现状中学学制多种形式并存,有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十二年一贯制2所,初级中学5所,完全中学11所,高级中学2所,其中职业高中0所,职业高中和初中混合的学校3所,如果单纯分析教学点的分布,由于学制不统一,分布层次不清,很难得出中学空间布局是否合理的结论。

(二)发展不够均衡

重点规划区内小学和中学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小学和部分的中学校园建设与省定标准差距较大,绝大部分的小学存在用地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生源分配不均衡,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存在严重的超规模办学状况。热点小学的班额普遍过大,例如:第七小学五年级有一个班级学生数达85人,远远超过规定的班额数,班容量严重超标,教室拥挤不堪。由于热点学校都存在用地不足,又存在超规模办学的情况,学校运动场所及绿地不达标,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例如:第一小学在校生达3071人,有47个教学班,平均班额65人/班,学生数量最多的一个班达80多人。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6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三)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

基础教育的投入缺口较大,而且极不平衡,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缓慢。2000-2005年我市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基建及仪器设备的投入(包括市直、珠山区和昌江区)共13169.04万元(其中仪器设备投资1261.38万元),年均2633.8万元,其中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和第五中学三所学校的投入为5396.31万元,占总投入的40.98%,而且在城市的经营和改造过程,中小学的用地情况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反而因一些学校的拆除造成基础教育用地的减少,给被拆迁学校周围的热门学校带来新的就学压力,例如:第五小学的拆除、第十四小学的拆除等等,给第七小学、第一小学带来新的就学压力。

(四)对城区中小学布局缺乏有效的管制

1、缺少协调统一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我市在2001年5月就曾着手编制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规划一直未形成正式成果,因此,我市一直没有一部完整的、具备法定地位的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致使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小学空间布局未得到相应的有效调整,使得中小学空间布局出现了新的失衡,优质教育的空间未得到有效的拓展,基础教育的发展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2、房地产开发不能配套,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中小学校配套建设与住宅开发不同步,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以及规划设计条件,需配置的学校(包括幼托)没能按规划实施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旦住宅开发完成,居民入住后,再落实教育设施的配套难度很大,目前有关部门也缺乏有效的管制手

段。

3、教育体制障碍,我市教育系统实行市、区两级管理体制,绝大部分小学和部分中学由区教育局统一管理,部分小学和绝大部分中学由市教育局管理,部分学校还存在教育部门和其它部门多头管理的情况。这种情况造成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过程以及学校的发展方向上,无法保证协调一致。

4、对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缺乏有效的措施。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需要对其中部分中小学进行用地置换,以优化基础教育的布局结构。在我们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以及财政状况紧张的情况下,往往需要采取行政干预的手段,并对基础教育进行多种形式的投入方法以及有效的行政协调,否则即使有合理的布局规划,对于中小学布局调整及基础教育用地状况的改善也无法得到保障。

五、非重点规划区范围中小学布局现状及问题分析

非重点规划区范围主要为《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九大功能组团中的湘湖组团、浮梁组团、洪源组团、罗家组团以及昌南组团以西和吕蒙组团以北地区。浮梁组团作为浮梁县的行政中心,其教育设施相对独立,且小学、初中和高中配套齐全,由于浮梁组团离市区较近,其高中阶段教育和重点规划地区之间有一定影响和相互渗透,特别浮梁县城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较为宽松的用地条件,适合作为以旅游为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湘湖组团和洪源组团为建制镇,有较完善小学、初中的基础设施,原则上它们的基础教育设施按照各自城镇总体规划实施;其他组团目前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7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均为正在快速城市化的农村,其小学、初中设施主要为村办学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广大村民对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远期这些地区将是中小学建设的重点地区。

行调整,布局不合理且无发展潜力的学校逐步取消。调整后保留的学校,应规划预留好其发展空间,在城市新建成区尽快配套建设新的学校,限制优质学校超规模发展,努力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

三、坚持初中均衡布点和规模办学并重的原则。提升市区初中整体办学

第三章 中小学布局的规划原则

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综合人口密度、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中小学的现状等各方面因素,在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做大做强做优高中,积极培育和发展职业高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以保证方便学生就学为前提,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力求做到科学地调整中小学布局和有效地控制基础教育的发展用地。

一、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以“发展教育”总体目标为前提,以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为依据,确定中小学布局规划。力求使基础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使中小学布局更趋合理,既有一定的前瞻性,又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坚持小学均衡布点就近入学的原则。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当合并,采取撤、联、并、建等方法,对现有小学布局逐步进

水平和教育质量,缩小初中校际之间的差距,加强对薄弱学校的重点建设和生源引导,使其办学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充分预留各学校的发展空间。

四、坚持高中规模效益原则。协调发展高中教育,为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作为准备。一是拓展教育发展空间,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挖掘资源,扩大现有高中办学规模,二是放大优质高中效应,做大做强以重点高中为主体的优质高中。

五、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步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离,为职业教育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为普通初、高中让出发展预留用地。加强对阶段教育招生的引导,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保持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理比例,做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六、积极引导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逐步限制办学规模小,办学质量差的民办学校的发展,积极引导民办教育的投资者,按中小学布局规划及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投资办学。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8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第四章 2004—2020年中小学规模预测

一、规划区人口预测

根据《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以下简称“总规”)规划区人口的预测:中心城(景德镇市区)规划建成区总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2010年、2020年规模分别控制在50万、80万人左右。我们参照景德镇市规划区人口分布状况、“总规”对景德镇市区人口的预测以及功能分区和道路交通规划因素等,集合中小学布局状况对市区人口分布作以下预测:

2004-2020年市区人口预测表 (单位:万人) 东学区 小学在校生人数预测

2004年 2010年 2020年 在校学班级数在校学班级数在校学班级数生数(个) 生数(个) 生数(个) (人) (人) (人) 8456 4029 7330 7720 158 85 115 126 12000 7500 9600 10100 256 174 192 204 216 1042 13200 10900 12100 11600 32200 80000 294 246 270 252 720 1782 重点规划区西学区 南学区 北学区 市区 东学区 2004年 43.2 11.5 6.3 9.2 9.8 6.4 2010年 50.0 12.0 7.5 9.6 10.1 10.8 2020年 80.0 13.2 10.9 12.1 11.6 32.2 注:1、以《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的人口预测为基础,参照我市 2004/2005学年基础教育统计报表;

2、重点规划区包括东学区、西学区、南学区和北学区,其他学区为重点规划 区之外的市区;

3、2010年和2020年的小学生人数预测,根据各学区规划人口1990-2004年 教育局调查分析的千人指标推算。

其他地区 合计 未统计 未统计 10800 —— —— 50000 重点规划区西学区 南学区 北学区 其他地区 (二)初中规模总体预测

初中在校生人数预测

2004年 2010年 2020年

二、中小学规模总体预测 (一)小学规模总体预测

重点规划区东学区 西学区 南学区 在校学班级数在校学班级数在校学班级数生数(个) 生数(个) 生数(个) (人) (人) (人) 6644 3112 3433 125 57 60 7950 6300 3300 159 126 66 9750 8700 5100 195 174 102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9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北学区 其他地区 合计 5446 96 3600 3900 25000 72 78 501 3600 12850 40000 72 258 801 局调整规划目标如下:

未统计 未统计 —— ——

2004-2020年市区小学布局调整目标

注:1、以《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的人口预测为基础,参照我市 2004/2005学年基础教育统计报表;

2、重点规划区包括东学区、西学区、南学区和北学区,其他学区为重点规划 区之外的市区;

3、2010年和2020年的初中生人数预测,参照各学区规划人口及小学生100% 升入初中,少量学生跨学区就学。

2004年 学 校 数 东 学 区 西 学 区 南 学 区 北 学 区 15 11 7 8 41 班 级 数 158 85 115 126 484 不 调 整 4 3 1 1 9 学校调整情况 改 扩 建 7 4 2 4 17 撤 消 5 2 3 1 11 迁 建 0 2 1 2 5 新 建 0 3 4 2 9 2020年 学 校 数 11 12 8 7 班 级 数 294 246 270 252

(三)高中规模总体预测

高中在校生人数预测

重 点 规 划 区 2004年 2010年 2020年 在校学班级数在校学班级数在校学班级数生数(个) 生数(个) 生数(个) (人) (人) (人) 重点规划区 其他学区 合计 14242 —— —— 285 21250 —— —— 21250 426 40000 801 426 40000 801 合计 38 1062 注: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只计入小学班级数。

注:1、以《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的人口预测为基础,参照我市 2004/2005学年基础教育统计报表;

2、重点规划区包括东学区、西学区、南学区和北学区,其他学区为重点规划 区之外的市区;

3、2010年和2020年高中生人数预测,采取全市范围统筹的办法,2010年按 85%生升入高中,2020年按100%的初中生升入高中。

三、布局调整目标

根据对规划区人口及中小学总体规模预测,市区2005-2020年中小学布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10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2004-2020年市区初级中学布局调整目标 以学校的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六O二所小学部、第十九中学小学部

2020年 2004年 学 校 数 东 学 区 西 学 区 南 学 区 北 学 区 10 4 3 5 22 班 级 数 125 57 60 96 338 不 调 整 3 2 1 0 6 学校调整情况 改 扩 建 4 2 0 3 9 撤 消 2 1 0 1 4 迁 建 1 0 2 1 4 新 建 0 1 0 0 1 等;一类为师资水平高、办学条件较好隶属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学校,例如:第十七小学,它是东学区的最热门学校,是东学区择校的首选,以至于学生数达1964人,平均班额达70人/班,超负荷办学,无法满足素质教育对学校的基本要求;还有一类学校是镇、村所办学校,这些学校用地及校舍情况较好,但由于师资力量较薄弱,优秀教师和生源不易留住,造成教学质量难

学 校 数 8 5 3 4 20 班 级 数 195 174 102 72 543 重 点 规 划 区 以提高,办学规模过小,无法达到合理的办学规模,同时又造成部分教育基础设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例如:新厂小学,竟成中学小学部等。

该学区现有初中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直隶属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学校,该类学校师资条件好,生源充足,辐射能力强,但用地发展空间较紧张,例如:一中分校;另一类是厂矿子弟学校,该类学校生源较稳定,主要来源各个单位的职工子女,对外来生源有一定限制,使学校发展规模受到一定影响,由于该类学校近期都将移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九年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实施,应调整好其办学和招生的定位,规划和控制好其建设和发展用地。

(二)规划

合计 注: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只计入初中班级数。

第五章 2005-2020年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

一、东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 (一)现状

该学区小学办学条件、师资水平都较为理想,是目前全市各学区中学校用地、校舍等基础设施最好的。该学区小学主要分三类,一类为厂矿子弟学校,由于原来主要针对职工子女的就学,而借读又必须交纳较高的费用,所

东学区所处地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逐渐建设起来的新城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未来该地区城市改造的要求较少,主要是南河片的改造、昌江大道、陶阳路和为宇路的延伸以及为民瓷厂、宇宙瓷厂等企业的改制等对该区的空间布局和人口迁移有一定影响,所以说该地区是全市各学区服务人口最稳定的地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的情况,考虑该区近期服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11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务人口12.0万人,远期13.2万人。

由于东学区小学、初中的学校布点较为均匀,不需要新增布点,只需根据城市的规划建设情况,扶持薄弱学校,使其做大做强做优。近期重点:(一)随着优质厂矿学校移交地方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一费制”实施,应挖掘这些学校的招生潜力,取消招生限制,鼓励这些学校向周边地区招生,例如:昌河中小学、六O二学校和第十九中学等;(二)采取有力措施扶持新厂小学和第二十二小学的发展,增加东学区优质小学的数量,以减轻第十七小学的择校压力。远期重点:(一)逐步按规划扩大各学校的生均用地,以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对校园基础设施的要求;(二)努力消除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使其均衡发展。具体方案详见下表及说明:

东学区小学规划一览表(2005-2020年) 类学校名称 第十七 小学 第二十2 二小学 六O二3 所学校小学部 第十九4 中学小学部 1 昌河小5 学 7 8 9 地铁 小学 铁路 小学 新厂 小学 竟成 小学 完全5 小学 完全14 小学 完全10 小学 16.2 18-24 24 30 30 43.9 51.3 50 50 45 45 45 45 9333.3 15000.0 15000.0 保留并扩展 13601.0 与第十13601.0 三中学合并 保留并13500.0 扩展 班级 班额 用地面积 备注 规划 16200.0 保留并扩展 完全10 15 18 30 59.6 50 小学 九年第十七 11 一贯6 12 24 50.3 50 中学 制 九年竟成 12 一贯6 12 24 57.7 50 中学 制 曙光小完全13 6 6 —— 59.8 50 学 小学 第二十完全14 6 6 —— 22.3 50 三小学 小学 印机子完全15 5 6 —— 34.0 50 弟小学 小学 合计 —— 158 246-258 294 —— —— 6400.0 3862.8 10800.0 保留 保留并扩展 撤并 撤并 撤并 45 —— —— —— 2762.5 10800.0 —— —— —— 2198.0 1520.0 2600.0 —— 107657.9 —— 规划 规划 现现现状 型 状 近期 远期 状 近期 远期 完全28 小学 完全8 小学 完全小学 8 36 18 18 36 24 18 70.1 62.8 49.0 50 50 45 45 45 40 10908.0 3425.0 东学区初中规划一览表(2005-2020年)

类学校名称 班级 班额 用地面积 备注 规划 规划 现现现状 规划 型 状 近期 远期 状 近期 远期 36 42 60.8 55 50 18000.0 与新厂27300.0 小学合并 建议迁5850.0 入新城区 保留并10800.0 扩展 12432.0 7200.0 保留并扩展 保留并扩展 一中分初级1 校(第十34 中学 三中学) 天翼中学 完全中学 完全11 小学 完全24 小学 7 18 18 49.1 50 45 4592.0 8100.0 2 3 9 9 56.0 50 50 5064.6 36 18-24 36 24 56.2 49.3 50 50 45 45 12170.0 只扩增16200.0 运动场地 黄泥头 完全6 小学 小学 6853.3 16200.0 合并 十二六O二所年一3 学校初贯制中部 学校 8 18 18 45.6 50 50 11575.7 11700.0 保留并扩展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12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4 昌河 中学 完全17 中学 大,近期控制为6轨36班,班额50人/班,远期逐步缩小班额,班额45人

18 24 37.8 50 50 8765.5 15600.0 保留 /班;(2)近期将搬迁后的西侧加油站用地纳入学校用地范围;(3)远期将

18 24 50.8 55 50 20713.4 保留并15600.0 扩展 5 第二十完全12 六中学 中学 九年一贯制学校 西侧的消防大队用地纳入学校发展的控制用地范围(消防大队可考虑南河片区改造规划重新选址),这样可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条件以达到有关要求。

2、昌河小学:该校地处昌河职工生活区内,目前隶属于国家航空第二集团,近期将移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该学校规模较合理,教学设施齐全,各类教室及设施是目前全市最好的,但存在的主要缺陷为学校绿化条件一

6 竟成 中学 18 24 30 64.3 55 50 9237.5 保留并19500.0 扩展 第六中完全7 学(市一中学 职) 7 18 24 42.3 55 50 3558.4 15600.0 保留 般,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室外运动场不属于学校范围。具体规划为:(1)近

18 24 59.1 50 50 7520.3 保留并15600.0 扩展 8 9 十二第十九年一15 中学 贯制学校 九年第十七 一贯6 中学 制学校 期控制为6轨36班,班额50人/班,远期逐步缩小班额,班额45人/班;(2)改善校园绿化;(3)争取移交地方时将室外运动场地划入学校用地范围(和昌河中学共用),放学后对附近社区开放。

3、第二十二小学:该校地处朝阳路184号,校舍条件较好,能满足现阶段教学要求,但学校规模过小,缺乏应有的室外活动场地和绿化,具体规划为:(1)控制好其东侧和北侧发展用地,待条件成熟时将用地纳入学校范围;(2)通过提高师资水平和投入,逐步扩大该校规模,近期扩大为3轨18班,班额50人/班,远期为4轨24班,班额45人/班,以减小第十七小学择校压力,方便附近居民就近入学。

4、新厂小学:该校地处朝阳路和陶阳中路交叉口东南侧,是一所村办小学,师资及管理较薄弱,生源不足,学校规模较小,但该校用地条件较为充裕,目前已将部分用地租给一中分校使用,具体规划为:(1)将新厂小学并入一中分校,组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有利于两所学校的优势互补,以

—— —— 35.7 —— —— 2737.2 —— 撤消初中部分 撤消初中部分,作为独立的职业高中学校发展 浮梁县 完全10 高级职中学 业中学 合计 5 —— —— 47.6 —— —— 20650.8 —— 125 159 195 —— —— —— 107823.4 ——

1、第十七小学:该校地处新厂西路188号,是目前东学区最热门的学校,也是东学区居民择校的首选,学校的各类教室基本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但是校园的绿化、运动设施等严重不足,平均班额过大,与素质教育和未来基础教育发展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规划为:(1)控制学校规模进一步扩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13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较小的投入,赢得了两所学校的共同发展;(2)近期扩大为4轨24班,班额50人/班,远期为5轨30班,班额45人/班,以减小第十七小学择校压力,方便附近居民就近入学。

5、黄泥头小学和地铁小学:两所学校均处黄泥头,一所为村办小学,一所为教育主管部门刚接管的厂矿子弟小学,两校相距只有50米左右,且规模均较小,用地条件较好,并有一条110米的直跑道,具体规划为:(1)将两所学校合并为一所完全小学,以利于空间及教学资源的组合与优化;(2)近期发展为3-4轨18-24班,班额50人/班,远期发展为4轨24班,班额45人/班。

6、竟成小学:该校地处昌江区竟成镇前街村、后街村、童街村和方家山村交汇处,是一所镇办小学,目前主要解决里村一带居民和村民就学,学生规模较大,学校用地较为紧张,校园的室外运动场地和绿化不足,随着南河片区的改造,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加,该校有利的地理优势将逐步显现,具体规划为:(1)近期保留并作适当的扩展,并控制其周边为校园发展用地,保留为3轨18班,班额50人/班;(2)远期结合南河片区的改造,发展为5轨30班的完全小学,班额45人/班。

7、铁路中学(小学部):该校地处曙光路东侧铁路小区内,是第二十六中学(原铁路中学)的小学部,学校用地条件很好,且拥有250米的环行跑道,随着南河片区的改造需要,该学校宜保留并发展,具体规划为:(1)将小学与第二十六中学分离,独立发展;(2)近期发展成3-4轨18-24班,班额50人/班;(3)远期发展为5轨30班的完全小学,班额45人/班。

8、第十九中学(原九九九厂子弟学校):该校地处朝阳路北侧九九九厂生活小区内,学校用地较紧,且小学、初中、高中合用一个校园。该地区随着九九九厂和五二三厂企业改制的推进和乐平矿务局行政办公的迁入,居民人口会随周围的居住小区的建设而逐渐增加,具体规划为:(1)剥离学校的高中部,按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2)结合周边小区的建设适当扩大其用地;(3)小学部分发展为3轨18班,近期班额50人/班,远期班额45人/班;(4)初中近期发展为6轨18班,班额50人/班,远期发展为8轨24班,班额为50人/班。

9、六O二学校:该校地处六O二所生活区内,原为六O二所子弟学校,主要服务于职工子女,规模受到一定限制,目前将移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是一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的用地空间充足,校园环境好,周边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随着南河片的改造、学校隶属关系的改变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一费制”实施,该校的生源将逐步扩大,具体规划为:(1)控制并逐步改善其用地条件;(2)随着用地条件及校舍的改善,逐步扩大其招生范围;(3)小学部分发展为3轨18班,近期班额45人/班,远期逐步缩小班额,班额40人/班;(4)初中部分发展目标为6轨18班,班额50人/班。

10、第十七中学:该校地处市景陶瓷厂职工生活区内,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原为市景德镇陶瓷厂子弟学校,2004年由市教育局接管,目前主要服务人口是厂区职工和周边地区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用地和各类教室及其他附属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但校园周边环境差,交通不便,具体规划为:(1)近期将该校改为完全小学,控制为2轨12班,班额50人/班,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14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并改善校园周边环境;(2)远期结合市景德镇陶瓷厂改制统一考虑发展规模,目标为4轨24班,班额为45人/班。

11、曙光小学:该校地处老鸦滩村,学校规模小,教学条件差,且校舍是租用的,目前就读学生均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具体规划为:(1)近期保留,并继续服务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控制为1轨6班, 班额50人/班;(2)远期撤消该学校,并入周边学校。

12、竟成中学:该校地处湖田畈陶家村前,原为昌江区竟成镇镇办学校,隶属于昌江区教育局,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用地情况较好,而且周边具有较大的用地发展空间,目前学校各类教室和附属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但随着南河片区的改造,该校将处南河片区居住人口就学的中心位置,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应作为南河片区重点发展的一所学校。该校小学部分是由原湖田小学并入发展起来的,主要是解决务工农民子女就学,生源较好造成班额过大,同时,随着南河片的改造势必增加该校的小学生源,具体规划为:(1)发展为一所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步增加小学班级数,以达到一定规模;(2)小学部分近期目标为2轨12班,班额50人/班,远期目标发展为4轨24班,班额45人/班,初中部分近期目标为8轨24班,班额55人/班,远期目标为8轨24班,班额50人/班;(3)近期对周边用地加以规划控制,远期结合南河片改造工程,按规划扩大其校园用地。

13、第十三中学:该校地处新厂东路与陶阳中路交叉口东北侧,是目前东学区最热门的初级中学,学校的各类教室和其他附属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但平均班额过大,跨地区就学学生较多,校园用地空间较为紧

张,学校绿化条件一般,具体规划为:(1)将北侧新厂小学并入该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2)控制学校规模合理发展,近期控制为12轨36班,班额55人/班,远期控制为14轨42班,班额50人/班;(3)近期将其北侧新厂村部分用地纳入学校用地范围,以改善校园用地条件。

14、第六中学(市一职):该校地处朝阳路 69号,现为第一职业中学,是一所以陶瓷职业教育为主的完全中学,由于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好,限制了该校基础教育的发展,初中招生规模小,但该校用地空间有限,四周已无发展空间,应调整学校结构,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逐步分离,职业教育应根据发展特点和要求,另选址建设,为基础教育让出空间,具体规划为:(1)近期控制为6轨18班,班额55人/班;(2)远期剥离职业高中教育,作为初级中学发展;(3)远期发展为8轨24班,并逐步缩小班额,班额50人/班;(4)职业高中教育宜在景德镇市陶瓷科技园选址,以求更大发展。

15、昌河中学:该校地处昌河职工生活区内,是一所完全中学,目前属于国家航空第二集团,近期将移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该学校规模较合理,教学设施齐全,但存在的主要缺陷为学校绿化条件一般,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室外运动场不属于学校范围,具体规划为:(1)近期发展规模为6轨18班,班额50人/班,远期发展规模为8轨24班,班额50人/班;(2)争取移交地方时将室外运动场地划入学校用地范围(和昌河小学共用),放学后对附近社区开放。

16、第二十六中学(原为铁路子弟学校):该校地处曙光路西侧,并和皖赣铁路毗邻,是一所完全中学,该校各类教室和教学附属设施基本能满足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15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要求,并有一个300米跑道的运动场,但周边发展空间有限,且高中生源不多,应调整学校的发展结构和招生定位,撤消高中部分,建设成一所标准的初级中学,具体规划为:(1)撤消该校高中部分,按初级中学规划和建设;(2)近期规模为6轨18班,班额55人/班;远期发展为8轨24班,班额50人/班。

17、天翼中学:该校地处新厂路243号,是依托第一中学教育资源发展起来的一所公办民助的完全中学,并与第一中学共校园,教学条件和环境好,但过大发展势必影响第一中学的优势教学环境和条件,具体规划为:(1)控制学校规模不再扩大,控制为3轨9班,班额50人/班;(2)取消学校的初中部分,将天翼中学和市第一中学合并或按中小学布局规划将其迁址独立新建。

18、浮梁县高级职业中学:该校地处新厂东路黄泥头段,原为黄泥头中学,是一所以职业高中教育为主的完全中学,因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不同,造成校园的功能分区和教学环境较为混乱,使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均受到了限制,应撤消初中基础教育部分,发展成为一所独具特色的职业高级中学。

19、第二十三小学和印机小学:分别地处新厂东路曹家岭段和印机职工生活区内,均为厂办子弟小学,近期将移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两所学校办学规模均较小,办学条件较为薄弱,且周边是密集居住生活区,发展空间有限,近期考虑保持目前发展现状,远期撤并,并结合周边其他学校发展,整合教学资源空间资源。

二、西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 (一)现状

该学区小学以村办小学为主,共有5所,另有3所市、区办小学和2所厂办子弟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也缺乏优质的、具有合理规模的小学,只有第十一小学学生规模超过1200人,其他学校均在校学生数均在520人以下,规模最小的学校在校生不到100人,不少学生到离家较远的南、北学区就学,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城市的交通量,加大了老城区的压力,但该学区的小学用地条件较好,且有一定的用地发展空间,随着西市区的快速发展,以及该区域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所所满足现代基础教育发展要求的新型学校将在西学区建成。

该学区初级中学教育较为薄弱,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市教育部门主管的学校,例如:第七中学、第四中学和第八中学等,这类学校是该学区居民就学的首选,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的教学资源和发展空间与其他学区的初级中学相比,都显薄弱,另一类是企业子弟学校,但随着企业的经营效益的下降,多数子弟学校实际上是名存实亡,目前只有原八五九中学改为昌江一中分校后,发展的比较好。随着西市区的发展和建设,为解决教育的均衡发展,已考虑将第五中学选址在新平路西侧建设。 (二)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西学区是未来城市扩展的主要空间,是未来城市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地方,也是将来现代化新型瓷都----景德镇的城市特色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16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所在。至2020年该地区将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约30平方公里,随着西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生态保护措施和水平的提高,将有大量的新增人口迁居于此,所以该地区的重点是结合昌南大道生态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陶瓷科技园、物流园区、机场新区和韭菜园新区的详细规划,按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这些新区中的居住区配套建设学校,同时改建和扩建现有村镇小学,并将现有的三所城区小学规划好、建设好,另一方面,逐步增加初级中学的规划布点和建设,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的情况,考虑该区近期服务人口7.5万人,远期10.9万人。

由于西学区中小学规模偏小,无法满足该学区群众的要求,所以该学区近期重点为:(一)扶持具有条件的小学增加教学设施,引进优秀教师并扩大招生规模,例如:文艺小学、第十一小学和第二十一小学等;(二)在新平路东侧新建一所4轨24班完全小学;(三)为第七中学初中部和第五中学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做优做强第七中学。远期重点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及昌南大道生态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陶瓷科技园、物流园区、机场新区和韭菜园新区的详细规划,按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学校进行规划布点和建设。具体方案详见下表和说明:

西学区小学规划一览表(2005-2020年)

班级 类学校名称 规划 班额 规划 用地面积 第十一 小学 第二十一2 小学 市文艺 3 小学 1 4 三河小学 5 官庄小学 6 古城小学 西垦中心小学 枫树山 8 小学 7 9 黎明学校 华风子弟小学 陶瓷包装11 材料厂子弟学校 近期新建小学1所、远期新建2所 合计 10 完全小学 完全小学 完全小学 完全小学 完全小学 完全小学 完全小学 完全小学 九年一贯制学校 完全小学 完全小学 18 6 9 5 6 10 5 10 24 12 24 6 18 18 6 18 24 24 30 —— 24 24 —— 24 67.8 45.2 48.9 50.4 54.2 45.4 42.8 51.1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45 45 45 —— 45 45 —— 45 7262.0 10800.0 保留并扩展 11534.0 10800.0 合并 32400.0 13500.0 保留 700.0 6508.0 6100.0 2666.7 —— 10800.0 10800.0 —— 迁建 保留并扩展 保留并扩展 迁建 保留并扩展 10310.0 10800.0 5 12 18 25.0 50 45 7333.3 8100.0 保留 6 6 6 —— —— 21.2 17.8 45 45 —— —— 1600.0 —— —— 撤并 5 4066.7 撤并 —— —— 24 78 —— 50 45 —— 35100.0 新建 —— 85 174 246 —— —— —— 90480.7 ——

西学区初中规划一览表(2005-2020年) 类学校名称 第七中学 班级 班额 用地面积 备注 保留初中部分 备注 现现现状 规划 型 状 近期 远期 状 近期 远期 规划 规划 现现现状 规划 型 状 近期 远期 状 近期 远期 完全24 中学 36 42 59.2 55 50 15716.6 1 27300.0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17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2 3 昌江一 中分校 第十五 中学 第四中学 初级15 中学 初级13 中学 完全中学 5 18 12 30 24 63.6 42.8 55 50 50 50 17333.3 4567.0 19500.0 15600.0 保留并扩展 保留并扩展 调整为第七中学的高中部分 远期将职业高中部分迁出,改为初级中学发展 将它们合并成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以共享土地资源及教育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及影响力,远期发展为4轨24班,班额45人/班。

3、市文艺小学:该校地处昌江西岸的少年宫内,是全市最具办学特色和最接近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在全市范围有一定影响力,而且学校用地宽裕,并有200米的环行跑道,具体规划为:(1)按5轨30班做好校园规划,并按规划逐渐扩建校舍,完善植物园、小型足球场、游泳池等附属设施;(2)近期发展为4轨24班,班额50人/班,远期发展为5轨30班, 班额45人/班。

4、黎明学校:该校地处黎明制药厂职工生活区内,原为黎明制药厂子弟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各类教室齐备,用地充足,但随着企业经济效益不佳,该校生源连年滑坡,初中部分已基本停止招生,小学部分也只

4 24 —— 36.0 50 —— 18327.3 —— 5 第八中学 完全—— —— 中学 36 —— —— 50 50666.7 50666.7 6 新建第 初级—— 五中学 中学 合计 —— 57 36 126 42 174 —— 50 50 —— 27300.0 新建 —— —— —— 55944.2 ——

1、第十一小学:该校地处瓷都大道671号,是目前西市区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在校生1217人,生均用地面积偏少,但校园东侧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具体规划为:(1)将校园东侧部分用地控制为学校的发展用地;(2)学校规模应控制在4轨24班,近期班额50人/班,远期班额45人/班;(3)远期按规划控制范围扩大学校的用地。

2、第二十一小学:该校地处许家坞吕蒙岭,毗邻景德镇技校、第八中学和机械中专等学校,该校办学规模较小,师资较薄弱,但学校用地充足,发展潜力大,周边规划的新世纪大道和许多规划建设中的居住小区(如:景厦苑和胜第·雅阁等小区),将给该校带来大量的生源,具体规划为:(1)近期发展为2轨12班,班额50人/班;(2)远期拆除该校与第八中学围墙,

有约200名学生,具体规划为:(1)保留现有用地和教学规模,改为完全小学;(2)由于黎明制药厂企业改制后,工业用地已变更为居住用地,将增加该地区居住人口,学校近期发展为2轨12班,班额50人/班,远期发展为3轨18班,班额45人/班。

5、官庄小学、古城小学和枫树山小学:该三所小学均有一定办学规模,符合城市规划对基础教育布局的要求,且用地较宽裕,周边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具体规划为:(1)近期继续为周边村民及城市居民服务,并控制好其发展空间;(2)远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及城市更新和改造,逐渐扩大其学校办学规模和用地规模。

6、三河小学和西垦中心小学:这些学校办学规模较小,且用地较紧张,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18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学校用地周边已无发展空间或布局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具体规划为:(1)近期继续为周边村民和城市居民服务;(2)远期结合所在地区的详细规划进行迁建。

7、第七中学:该校分别地处瓷都大桥西头,是一所完全中学,目前为西市区发展最好的中学,且高中部分的普通教育以美术教育为特色,教学质量和生源较好,但由于学校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限制,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具体规划为:(1)保留初中部分的发展,剥离出来的高中教育迁入第四中学发展;(2)第七中学初中部分近期发展为12轨36班,班额55人/班,远期为14轨42班,班额50人/班。

8、昌江一中分校:该校地处八五九厂职工生活区内,原为八五九子弟学校,现已调整为昌江一中分校,校园环境和用地情况较好,学校的用地和各类教室及其他附属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具体规划为:(1)近期结合八五九厂区改制整合周边用地;(2)近期发展规模为6轨18班,班额55人/班,远期发展规模为10轨30班,班额50人/班。

9、第十五中学:该校地处昌江河西畔,原为市红旗瓷厂子弟学校,1994年划归市教育局管理,目前该校的各类教室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但室外活动场地不能符合要求,由于历史原因,该校处密集居住区内,校园周边环境较差,交通不便,具体规划为:(1)近期控制和预留好周边用地,规模控制为4轨12班,班额50人/班;(2)远期按规划逐步扩大其用地规模,发展为8轨24班,班额50人/班。

10、第四中学:该校地处迎宾路石岭岭上18号,现为外国语学校,是

一所完全中学,该校用地充足,各项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好,但由于一直处城市中心区边缘,生源严重不足,随着西市区的逐步发展和建设,居住人口会不断迁入,将给该校带来大量的生源,具体规划为:(1)近期发展为8轨24班,班额50人/班,远期发展为12轨36班,班额50人/班(2)远期根据全市教育资源的统筹考虑,调整为第七中学的高中部分。

19、华风子弟小学和陶瓷包装材料厂子弟学校:分别地处华风瓷厂和陶瓷包装材料厂职工生活区内,均为厂办子弟小学,近期将移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两所学校办学规模均较小,办学条件较为薄弱,发展空间有限,近期考虑保持目前发展现状,远期撤并,并结合周边其他学校发展,整合教学资源和空间资源。

20、第八中学(市二职):该校地处瓷都大道东侧,原为是一所完全中学,2003年通过教育资源整合,调整为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的一个校区,由于目前该校职业高中教育发展较好,生源稳定,近期可考虑作为职业高级中学发展,但应控制其建设规模,远期结合职业高级中学发展的地理位置和实训要求,择址新建,原校区调整为初级中学,发展为12轨36班,班额50人/班。

21、市特殊教育学校:该校地处瓷都大道东侧,与第八中学相邻,是一所直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学校,为江西省特殊教育的实验基地,服务对象为特殊人群,教学分为聋、盲两部分,目前该校教学质量、教学环境和生源均较好,但因学校处密集居住生活区内,扩展空间较为有限,应控制学校周边用地为该校的发展用地。因考虑到该校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不参加其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19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他普通义务教育学校的指标统计和平衡。

三、南学区小学、初中布点调整规划 (一)现状

南学区是老城区和新城区交融的一个混合区,在老城区范围内,居住人口密集,学校的用地条件和基础设施差,例如:第二小学学生规模1817人,生均用地仅有1.37平方米。在新城区范围,主要是未来的西瓜洲新区和曙光路南侧的改造等,这些地区目前主要是城中村的所在地,其学校主要是村办学校,这些学校学生规模小,生源不足,例如:曙光小学学生规模为359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中村”改造的逐步推进,这些地区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预留和控制学校的发展空间势在必行。 (二)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该学区的建设现状,在老城区范围内,随着广场南路、浙江路和通站路等工程已基本完成,这一地区的居民将逐步稳定,西瓜洲和曙光路以南地区,将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城市的发展趋势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确定基础教育的布点。根据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的情况,考虑该区近期服务人口近期为9.6万人,远期为12.1万人。

由于该地区处于城市建设的重点,部分小学由于拆建等原因生源萎缩,大多数优质小学没有发展空间,所以近期重点:(一)择址新建第七小学,原校址保留并缩小规模;(二)将第三小学、第十五小学并入第二小学;(三)

按规划红线扩大第二中学用地,适当扩大其初中办学规模;(四)将第十一中学改为初级中学。远期重点:(一)择址新建第二小学和扩建第六小学(二)结合西瓜洲详规和建设,新建三所完全小学;(三)将第二中学初中部和太白园中学初中部结合西瓜洲新区规划择址新建。具体方案详见下表和说明:

南学区小学规划一览表(2005-2020年) 类学校名称 班级 班额 用地面积 备注 规划 迁建 16200.0 合并并迁建 规划 规划 现现现状 型 状 近期 远期 状 近期 远期 完全25 小学 完全6 小学 完全7 小学 完全32 小学 完全—— 小学 完全23 小学 完全7 小学 完全15 小学 —— —— —— 115 192 270 —— —— —— 33275.6 70.4 42 36 46.6 33.9 36 36 18 36 73.3 —— 63.2 42 36 54.6 36 —— 36 108 58.0 —— 50 50 45 45 50 45 2467.0 11980.0 —— 2500.0 1 第二小学 2 第三小学 3 第十五小学 50 45 2326.6 2400.0 4 第七小学 5 新建第七小学 55 50 45 45 6114.0 —— 5488.0 原第七小学作为分校16200.0 或更名 8100.0 16200.0 合并并扩展 保留并扩展 6 第六小学 7 第九小学 8 小港嘴 小学 远期新建 小学3所 合计 16200.0 48600.0 新建 ——

南学区初中规划一览表(2005-2020年)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20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类学校名称 班级 班额 用地面积 2、第七小学:该校地处珠山中路抚州弄23号,由于该校办学质量长期保持较高水准,使周边地区及部分其他地区居民选择该校,学校由于地处老城区,而且学校的用地规模没有随着周边城市改造的进行得到拓展,以至于该校已没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具体规划为:(1)逐步缩小其办学规模,近期控制为6轨36班, 班额55人/班;(2)远期按中小学布局规划另择校址发展,原校址办一所3轨18班的小规模的6年制完全小学。

备注 规划 规划 现现现状 规划 型 状 近期 远期 状 近期 远期 20 24 42 55.3 55 50 远期迁11780.4 27300.0 建 11206.3 19500.0 完全1 第二中学 中学 2 太白园实验中学 完全中学 18 18 30 71.2 55 50 远期迁建 第十一 完全3 中学 中学 (市二职) 合计 —— 22 24 30 47.5 55 50 15333.3 19500.0 保留 3、第六小学和第九小学:第六小学地处中山南路104号,是南学区的热门学校之一,学校的学生规模偏大,达到1442人,学校用地偏紧,生均用地仅为3.8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和绿化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周边虽有发展空间,但拆迁量较大。第九小学地处老弄口下弄24号,学校用地规模和

60 66 102 —— —— —— 38320.0 —— 1、第二小学、第三小学和第十五小学:第二小学地处浙江路和中山南路的交叉口,是南学区最热门的学校,学生规模达1828人,生均用地仅1.37

学生规模均较小,且缺乏发展空间和潜力,具体规划为:(1)近期将第九小

平方米,各类教学和教学辅助以及室外运动场所、绿化等都无法满足教学要

学并入,作为分校,并将两个年级设在第九小学,规模控制为7轨42班, 班

求,由于随着浙江路的建成,原教学楼与浙江路已不协调,而且学校的位置

额50人/班;(2)远期将第九小学的用地置换到第六小学北侧的规划控制范

与城市交通有一定的矛盾。第三小学和第十五小学分别坐落在周路口6号和

围内,并逐步缩小班额,控制班额45人/班。

杨家坞17号,均处老城区里弄,交通十分不便,而且发展空间有限,由于学校的招生区域大部分居民已拆迁,造成生源流失,学校规模和教学质量受

该校规模较合理,教学设施较齐全,周边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地区,

到一定影响,两校学生数为526人,无法达到合理规模,且戴家弄延伸工程

应按现代城市小学打造该校,具体规划为:(1)近期适当扩展校园用地,合

在第三小学的南侧通过,其用地将不宜作为学校用地,适合作为商业用地。

理配置其班级数,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如跑道、室外绿化和多功能教室等),

具体规划为:(1)近期将第三小学、第十五小学并入第二小学,并作为其分

控制为6轨36班, 班额50人/班;(2)远期逐步缩小班额, 班额45人/

校,将第二小学的部分年级设在第三小学和第十五小学,共设7轨42班,

班。

班额50人/班;(2)远期将三所学校用地置换到茶场用地北侧,新建一所用地规模25亩,6轨36班的完全小学,班额45人/班。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21 -

4、小港嘴小学:该校地处银曙路中段,是一所规模较大的村办小学,

5、第二中学:该校地处曙光路3号,是全市发展较好的完全中学之一,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学校的各类教室和其他附属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并有一个300米塑胶的运动场和人工草坪足球场,但平均班额过大,跨地区就学学生较多,且校园绿化不足,具体规划为:(1)控制其规模不再扩大,同时规划预留好其发展用地;(2)该校初中部分近期控制为8轨24班,班额55人/班,远期将该校初中部分迁建于西瓜洲新区,发展为14轨42班的初级中学,班额50人/班。

6、太白园中学:该校地处曙光路3号,是依托第二中学教育资源发展起来的一所公办民助的完全中学,教学条件和环境好,但过大发展势必影响第二中学的优势教学环境和条件,具体规划为:(1)近期控制学校规模合理发展,控制为6轨18班,班额55人/班;(2)远期将其初中部分与第二中学初中部分一并择新校址迁建。

7、第十一中学(市二职):该校地处浙江路南侧,现属于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的一个校区,是一所含初级中学和职业高中的完全中学,由于基础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不同,造成基础教育不能良性发展,也使职业高中教育受到较大限制,具体规划为:(1)将该校的基础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剥离,作为初级中学发展,其职业高中教育结合办学特点,迁入浮梁另择新校址建设,以求更大发展;(2)近期该校控制为4轨24班,班额55人/班,远期控制为5轨30班, 班额50人/班。

四、北学区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 (一)现状

北学区是我市城区人口最密集,优质学校资源最集中,同时也是学校用地及设施较差,学校较集中的地区,例如:小学有第一小学、师范附小和第十二小学,初中有第五中学和群星学校等,虽然师资水平较高、教学成绩好,但是学校学生规模大、生均用地少、学校空间小等因素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这些学校更无法满足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学校的要求,例如小学学生规模最大的第一小学学生数达3072人,生均用地最小的第十二小学仅为1.94平方米,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市基础教育向更高台阶迈进的步伐,合理地规划和控制学校规模,调整其空间布局迫在眉睫。

(二)规划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北学区建设现状,随着梨树园小区、昌江大道以北地区的小区建设、防洪工程和斗富弄改造工程的逐步完成,该地区的居住人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将会比较稳定,不会出现比较大的居民迁移和新区拓展,所以该地区的规划重点是完善新建成区的基础教育设施,例如:梨树园小学、昌江大道以北地区新建小学等的建设,同时要合理控制热点学校学生规模,调整其空间布局,拓展其发展空间,并整合教育资源,撤并或搬迁一些学校。根据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的情况,考虑该区近期服务人口为10.1万人,远期为11.6万人。

近期重点为:(一)迁建第十二小学和第五中学;(二)新建梨树园小学和迁建第十九小学;(三)做优做强第三中学和群星学校。远期重点为:(一)按中小学布局规划扩大部分校园的用地规模;(二)在新村花园预留的教育用地新建小学一所。具体方案详见下表和说明: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22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北学区小学规划一览表(2005-2020年) 类学校名称 第一小学 第十二 小学 师范附小 群星学校 第十八 小学 第十九 小学 青塘小学 发电厂 学校 北学区初中规划一览表(2005-2020年) 类学校名称 班级 班额 用地面积 备注 规划 规划 现现现状 规划 型 状 近期 远期 状 近期 远期 33 18 1 第五中学 2 班级 班额 用地面积 备注 规划 规划 现现现状 规划 型 状 近期 远期 状 近期 远期 完全47 小学 完全26 小学 完全20 小学 九年一贯13 制学校 完全5 小学 完全5 小学 完全5 小学 九年一贯5 制学校 完全—— 小学 42 36 24 36 36 24 65.3 70.5 64.8 50 50 50 45 45 45 3447.0 3647.0 6533.3 1 2 3 16200.0 保留并扩展 3 16200.0 迁建 10800.0 保留并扩展 保留并扩展 保留并扩展 4 5 4 24 24 59.2 50 45 8640.0 10800.0 5 6 7 18 24 24 36 39.4 56.0 31.4 50 50 45 45 3500.0 2000.0 3822.0 10800.0 初级中学 第五中学 初级二部 中学 九年一贯群星学校 制学校 九年发电厂 一贯学校 制学校 完全第三中学 中学 合计 —— —— 24 —— 61.8 —— 24 55.0 55 —— 11540.0 50 6600.0 —— 15600.0 迁建 保留并扩展 保留并扩展 26 24 24 56.1 50 45 15360.0 14040.0 3 —— —— 23.9 —— —— 5751.6 —— 撤消初中部分 保留并扩展 —— 16 24 72 24 72 54.4 50 50 8759.3 15600.0 96 —— —— —— 48010.9

1、第一小学:该校地处中山北路161号,位于老城区内,是我市学生

16200.0 迁建 撤并 规模最大和最热门的学校之一,随着近期新建教学楼的建设完成,学校的各

18 18 23.2 50 45 7581.7 8100.0 保留 8 类教室基本能满足要求,但学校规模过大,校园绿化、运动设施等严重不足,平均班额过大,与现代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具体规划为:(1)

梨树园 9 小学 远期小10 学新建1—— —— 所 合计 —— 126 18 —— 30 24 —— 50 45 45 —— 13500.0 新建 将第五小学的用地置换到位,向南控制和发展其学校用地;(2)近期将该校

—— —— —— 10800.0 新建 的一、二年级设在原第八小学校园,远期将第八小学用地置换到控制用地范围;(3)近期该校控制为7轨42班,班额50人/班,远期控制为6轨36班, 班额45人/班。

204 258 —— —— —— 39171.0 ——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23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2、第十二小学:该校地处新村中路1号,是我市热点学校之一,由于学校规模大,学校用地紧张(生均用地为1.94平方米)而且周边没有发展空间,在布局上又与师范附小距离过近,因此有必要另行选址。具体规划为:(1)将该校置换到医药公司仓库用地(该用地已转变为居住用地),用地规模约为18亩,以均衡该地区的小学布局,又使该校得到进一步发展;(2)目标发展在新校区设6轨36班,近期班额50人/班,远期班额45人/班。

3、师范附小:该校地处新村西路棉花山脚下41号,该学校用地紧张,周边发展余地小,且出路不畅,大部分学生要穿越新村西路,对新村西路的交通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规划为:(1)近期控制该校为4轨24班,班额50人/班;(2)远期将该校置换到新村花园中段的预留学校用地中,规模为4轨24班,班额45人/班。

4、第十八小学:该校地处广场北路游泳场内,随着体育中心的建设,游泳场用地也置换成居住用地,随着该区域梨树园南苑小区和新瑞花园等工程的逐步竣工,该学校应被保留并发展,满足这一地区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具体规划为:(1)将该学校以北的用地控制为学校的发展用地;(2)近期发展为3轨18班,班额50人/班;(3)远期发展为4轨24班,班额45人/班。

5、青塘小学:该校地处市北郊青塘村内,学校规模较小,学生数为284人,主要服务于青塘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该区域就学人数将逐步增加,具体规划为:(1)控制好该校的发展用地,近期为1轨6班,班额45人/班;(2)远期并入发电厂学校。

6、第十九小学:该校地处昌江大道北侧,学校规模较小,原来主要服

务于周边村民,随着该地区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以至昌江大道以北地区,近两平方公里的居住区没有小学,规划部门编制的“昌江大道以北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在该地区的较中心的部位,规划了一所20多亩的小学用地,作为第十九小学的新校址,原校址用于置换或改造成幼儿园,具体规划为:(1)划定新校址的用地红线,规模25亩左右;(2)学校规模近期为4轨24班,班额50人/班,远期为6轨36班,班额45人/班。

7、梨树园小学:该校是一所拟建小学,用地规模20亩,地处梨树园小区北苑,具体规划为:(1)学校规模近期为3轨18班,班额50人/班(2)远期为5轨30班,班额45人/班。

8、群星学校(第九中学):该校地处广场北路78号,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空间和各类教室极其附属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该校处市中心区位置,服务人口密集,生源空间较大,小学生源较稳定,历年初中招生情况在本学区仅次于第五中学,应结合第五中学搬迁,调整该校初中招生定位,

具体规划为:(1)近期整合校园极其周边用地,将原五中分部用地纳入学校范围,适当扩大用地范围,并完善学校各项教学设施的建设;(2)适当扩大小学部分的发展,近期控制为4轨24班,班额50人/班,远期逐步缩小班额,班额45人/班;(3)初中近期规模控制为8轨24班,班额50人/班,远期逐步缩小班额,班额45人/班。

9、发电厂学校:该校地处发电厂职工宿舍区内,目前隶属发电厂,近期将移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空间和各类教室极其附属设施较好,能够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24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满足教学的要求,该校以发电厂职工子女就学为主,原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但近年来,初中部分教学资源和生源逐步萎缩,具体规划为:(1)撤消初中部分,改为完全小学(2)近期发展为2轨12班,班额50人/班,远期将青塘小学并入,发展为4轨24班的完全小学,班额45人/班。

10、第五中学:该校地处广场南路34号,是市中心区一所热点中学,1994年,市教委将地处莲花山的原第十六中学调整为第五中学分部,由五中统一管理,以扩大办学规模。该校因处城市中心区域,发展空间极其有限,加上办学规模过大,现有教学空间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运动场地及其他教学附属设施不能达标,教学环境差,具体规划为:搬迁第五中学至新平路西侧已规划的200亩用地建设,第五中学本部用地改造为休闲广场二期,第五中学分部用地划入群星学校。

11、第五中学二部:该校地处中华北路235号,2002年,市教委将原第十二中学整体并入第五中学,成立第五中学二部,与市花苑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股份制联合办学,学校的各类教室和其他附属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具体规划为:(1)近期整合和控制周边用地,适当扩大校园用地规模,控制为8轨24班,班额55人/班;(2)远期将珠山区政府用地纳入学校用地范围,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如跑道、室外绿化和多功能教室等)建设。

12、第三中学:该校地处中华北路671号,是一所完全中学,教学空间和各类教室极其附属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的要求,生源稳定,随着中华北路延伸工程的建设和昌江大道以北地区的发展,居住人口会逐步增加,势必增

加大量的生源,具体规划为:(1)近期整合校园及其周边用地,适当扩大用地范围,控制为8轨24班,班额50人/班;(2)远期结合昌江大道以北地区的建设和发展,适当扩大学校用地规模,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如跑道、室外绿化和多功能教室等),并逐步缩小班额,班额45人/班。

五、其它学区的小学、初中布局调整规划 (一)用地范围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九大功能组团划分,其范围为湘湖组团、浮梁组团、罗家组团、洪源组团、昌南组团和吕蒙组团以南及以西地区。

(二)中小学布局规划

湘湖组团、浮梁组团和洪源组团按各自批准的总体规划布置中小学等基础教育设施,罗家组团、昌南组团和吕蒙组团以南及以西地区在根据总体规划编制分区或详细规划时,应参照此次《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进行合理布局,由市规划局和教育局共同审定其基础教育规划布点。

第六章 2005-2020年高中布局调整规划

一、高中的现状概况

市区现有完全中学及高级中学16所(不计浮梁县城),其中公办12所、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25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公办民助3所、民办1所。截止到2004年底,在校生数15748人,班级数316个,平均班额50人/班。其中教育部门办12所,在校生数13479人,班级数272个,平均班额50人/班。全市共有重点高中4所(不计浮梁县城),学生数8299人,占全市高中资源的比例为52.7%。

二、高中的现状问题分析及策略

(一)重点高中资源比例过小,重点高中资源仅占全市高中资源比例47.7%,应重点发展第三中学和第七中学,做大做强这两所高中,有利于改善我市的重点高中资源,以满足广大市民对高中资源的要求。

(二)职业高中办学规模小,缺少品牌学校。我市职业高中在籍学生数 人,2004年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高中的人数 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比例为6:4。随着我市经济建设和“长三角”及“珠三角”经济圈对职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对高级技工需求的增加,以及我国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的强化和近期高校过度扩招造成质量和就业率下降,对我们的职业教育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我市的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三)中学学制多种形式并存,特别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混合在一个学校内,既影响了普通高中的办学质量,也不利于职业高中的做大、做强、做精。我市现有12年一贯制学校2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混合的有3所。

(四)重点高中资源过于集中,由于缺少必要的投入和扶持政策,而且民营资本对普通高中的教育的投入,目前只是针对省重点中学采取公办民助

的形式,一方面造成重点中学的办学规模过大,例如:第一中学和天翼中学在校生规模达2928人,班级数58个;第二中学和太白园中学在校生规模达2341人,班级数41个,另一方面重点高中教育资源布局过于集中。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入有潜力的高级中学或完全中学,例如:第三中学和第七中学,并对它们进行政策上的适当倾斜,有利于我市重点高中的建设,以满足广大市民的要求。

三、高中的规划布局 (一)布局原则

1、总量控制,协调发展原则

高中入学规模按《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规划人口进行预测和控制,近期重点扶持二所普通高中和三所职业高中的发展,远期适度控制普通高中的规模,继续做大、做强我市的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力求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均衡发展。

2、均衡布局原则

高中布点按人口地域分布情况,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综合平衡,达到均衡布局的目标。

3、合理规模原则

根据现状高中规模情况,分析各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撤并和撤消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差、教学水平不高和发展潜力小的高中,做优做强保留高中。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26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4、合理学制原则

将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完全中学或初级中学)彻底分离,以利于各自的发展。

(二)规划布局

根据《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规划建成区总人口(包括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暂住人口)2010年、2020年规模分别控制在50万人、80万人左右,预测至2010年市区高中在校生为2.1万人,千人在校生为42.5人,班额为50人/班,班级数为426个,至2020年市区高中在校生为4.0万人,千人在校生为50.0人,班额为50人/班,班级数为801个左右。

1、近期规划:

(1)第一中学(含天翼中学)、第二中学(含太白园中学)和昌江一中保留,并控制其规模不再扩大,同时规划预留好其发展用地。

(2)重点发展第三中学和第七中学,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重点中学,以缓解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和昌江一中的压力,并满足广大市民对重点高中的要求,第三中学结合中华北路延伸工程扩充其校园用地;原第七中学校园内作为第七中学的初中部发展,将第七中学的高中部迁入第四中学原址,作为第七中学的高中部发展。

(3)第十九中学和第二十六中学的高中部分停止招生,改为初级中学。 (4)浮梁县高级职业中学的普通中学部分停止招生,专门从事职业教育。 (5)将机械中专和技工学校合并成立第三职业高级中学,在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择址迁建,形成以机械、电子、家电和汽车等专业为核心,服务于沿海等发展地区的高级职业技术培训,原校址用于土地置换。

(6)六O二所学校的完全中学部分和昌河中学控制好其发展用地。 (7)将第二中学的初、高中分离,高中部分留在原校址,初中部分在西瓜洲新区,设立新校区。

2、远期规划:

(1)新建或以第七中学高中部为基础成立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附中。 (2)将第十一中学和第八中学(现二职)和第六中学(现一职)的职业教育剥离,原第十一中学、第八中学和第六中学分别改为初级中学,第六中学剥离出来的职业教育校址改在陶瓷科技园,成立以陶瓷职业教育为龙头的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第十一中学和第八中学剥离出来的职业教育在浮梁县城择新址,成立以旅游职业教育为龙头的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3)根据未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是否停止六O二所学校、昌河中学的高中部分是否停止招生。

(4)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要求,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陶瓷科技园、物流园区、机场新区等详细规划,按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对高中进行布点。

第七章 2005-2020年民办基础教育布局调整规划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27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一、现状概况

我市现有民办学校(基础教育)共16所,学生总数为5269人,校均329人,其中完全小学共10所,学生总数为1947人,校均195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共4所,学生总数为2195人,校均729人;初级中学共0所,学生总数为0人,校均0人;完全中学共1所,学生总数为292人,校均292人;高级中学共1所,学生总数为115人,校均115人。

二、现状问题分析

(一)学校规模小,办学标准低,除景西实验小学821人、育才学校711人和立新学校478人外,其它学校学生规模均在350人以下,规模最小的铭贵双语小学学生规模只有87人,无法达到合理的教学规模。

(二)办学条件差,多数学校无固定的教学场所,靠租用场地和校舍的学校共12所,占总数的75%,学校办学场地得不到应有保障,租用的场地往往只能提供普通教室,无法提供相应的室外活动场和其它教学辅助设施。

(三)布点不均衡,投资面窄,投资量小,除了两所公办民助学校和一所民办职业学校外,其它民间教育投资的民办学校主要是针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义务教学,其布点往往是见缝插针,甚至紧邻公办学校。

三、规划布局

(一)继续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办学条件好的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做优,不再批准新的、未纳入规划布点的民办学校。

(二)积极引导民间教育投资按中小学规划布局投资教育,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职业教育和需要调整或新建的学校。

(三)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的政策规定。认真贯彻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中央编办、公安部、发改委、财政部和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子女就学,并逐步取消规模小,无固定办学场所的民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第八章 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

一、市、县(区)、校三级要从全局、长远、质量和效益考虑,树立全市一盘棋的目标,妥善处理调整好各方面利益关系,避免出现本位意识。

二、强化规划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相关规定,分步实施,加快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目标。

四、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委员会和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遇到的财政、规划和土地等问题,以便该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能顺利实施。

五、规划批准后,市、县(区)两级政府应明确职责,制定配套政策,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28 -

景德镇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

统筹考虑和安排人、财、物等方面要素,对需要调整的学校,积极地进行引导和扶持。

六、规划经批准后,应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如确需调整,应按有关法律、法规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景德镇市教育局、景德镇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2005.09 - 2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