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4.学以致用,把自己的的学识和感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学习难点:
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学习方式:
激趣——自学——交流——诵读——拓展——实践。 学习流程: 一、 创设情境,点燃兴趣 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 二、检查预习
1.说说故事内容。 2.检查生字读音。 三、呈现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 3.诵读古文,熟读成诵。
4.学以致用,把自己的学到得知识和感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文:多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为止。
1
(2)写字:把你觉得难写的或者容易写错的字在本子上练会。 (3)质疑: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
(4)理解: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 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吧!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即可。) 2. 有谁把重点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方、曝、箝、雨、得、禽。)
在字词理解方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果还有问题,要注意把它放回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去理解。
3、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
哪个同学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指出直译与意译。引导学生意译,感悟两者的直接与生动、传神。)
4.归纳成语。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5.明理。 两千多年前,聪明的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故事,巧妙地劝阻了赵王,免去了燕国的一场祸患。 你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言外之意吗?(燕赵相争,秦国得利。)
这个故事在今天同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可以警示我们什么?(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指导诵读,熟读成诵,感受古文魅力。 2.完成练习
七、自我总结、拓展延伸:
2
1.自我总结学习成果。 2.试译《两虎相争》。 八、作业: 必做作业:
试译《两虎相斗》
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1.把故事将给将给你身边的人
2.给文中的鹬、蚌设计一个合理的结局。生)
3.搜集古文,运用学法,感受快乐。
3
(相争则死;相助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