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聂月琴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53期
【摘 要】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良好道德能力、健康合格的公民,是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首要目标。本文将从体育教学的角度,探讨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德育教育 良好人格 快乐体育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与德育教育是我们现代教育中必不可少得一部分。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体育学校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为以后的身心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由浅入深,融入德育教育
小学生刚入校时,学习能力较弱,体育课的程度也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我们由浅入深,从头开始,一步一步教授,如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跳绳有一部分同学不会跳;有没学过的,有协调性很差的。尤其是协调性差的,跳绳动作不能很好地连贯完成,每次跳绳练习时,别人跳,他们却站着看;既影响练习效果又影响学生上课兴趣。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先教他们方法:先练连贯抡绳;再进行慢跑跳绳。在此基础上老师对其再进行成就激励。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教育手段。苏图姆林斯基说:“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一定的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激励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练习项目的信心和兴趣。让学生从简入难,一步一步掌握知识。并能将这种学习的方式带到自己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兴趣与爱好中掌握自己所需要的能力。
二、由表入里,深化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我们小学教师必须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与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从实质上得到提高。
例如:前几天上了一堂体育课让我感触颇深,那天就像平时上课准备器材来到了操场,落实课堂常规,告诉学生今天的内容是抛实心球与双脚跳接力,准备运动结束,就进入抛实心球的练习,我安排的是对面同时向前抛,然后由后面的同学捡球依次进行,可就在此时,问题暴露无疑,轮到抛的同学了,而排在后面的同学由于没有轮到,只是眼睁睁地看看球滚过来,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去阻拦,所以轮到的同学只能跑得远远的去捡球,在此时我并没有指出错误,接着是双脚跳接力,有一个同学由于身体条件较差,跳得很慢,为此有一个同学走上前说:“你跳快一点啊,你这个白痴”。还用手拍着那个同学的背,而站在旁边的另一个同学却说:“你不要去说他了,他已经尽力了”。两个同学的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我对以上两个镜头进行了总结,我没有指名批评那些犯错的同学,而是说:“在刚才在两个镜头中我们可以显而易见,怎样做才是正确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同学要合作,要团结就应该体现在这样的活动之中。”学生听了之后都感到了错误,鸦雀无声。平时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用同样的话来教育学生,有的教师教育效果就好,而有的教师则效果甚微;教育很重要的一个艺术性就在于及时评价,面对学生的发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同时教师应该关爱学生,不随意批评学生,不乱发脾气,时时以为人之师的形象来警示自己,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情绪,给学生一个宽松而充满爱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能够从内心接受教师所教授的道理,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实质。 三、联系实际,实施德育教育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仅要考虑社会民族价值,也要考虑有关个人的价值,甚至世界的价值,让学生联系现在的实际,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道德价值观念的转换对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而言是具有前瞻性的挑战,但也是现实性的机遇。因为无论是从道德价值观念的广泛性还是价值判断的主体体验来看,体育教学都具有与其它学科不同的德育优势。例如,上室内“奥林匹克运动”课时,通过讲解来让学生明白古代奥运会的起源主要是出于战争的需要,明白古代统治者鼓励人民锻炼身体是为了需要身体强壮的士兵去打仗;通过请学生分组拼五环的比赛来加深对“团结、公正、友好”的五环精神的理解;通过对奥运会格言的阐述来让学生真正理解不怕困难、勇于向“更快、更高、更强”的极限挑战的体育精神比表面的“跑得快、跳得高、力量强”更为重要。另外,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和机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当中国申奥成功、中国男足首次进军世界杯以及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中捷报频传、凯歌高唱时,体育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各类体育知识,也让学生们形成爱国主义的情感,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努力进取,为国争光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价值。 四、感受美丽,融入德育教育
学生对美是十分向往的,而对美的认识是模糊的。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美的瞬间,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在运动中领略豪迈、奔放、节律恰当的流畅之美:在静止中去感受刚毅、稳健、造型舒展的凝重之美。特别是在教授舞蹈、韵律操、健美操的内容时,美的表现力更直接,更易被感观认识。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懂得追求美是生活的需要,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与审美情趣。 五、小结
体育学科的教学不仅是动作与技巧的教学,它包括了极强的德育内容。学生从本体感觉的建立,到本体运动的完成,无时不闪烁着精神力量的光华,体育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大纲的要求,有意识的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现预期教学效果,只有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具备各种运动能力,更能自觉的利用个性心理,完善自己的人格,发展自己的身心,我们才是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刘斌;学校德育工作全书[M]. [2] 李林,马亚楠;体育教学改革[M].
[3] 刘鹏;浅谈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N].
[4]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新坝中学,王忠荣;体育教学兼顾学生身心健康[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