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心得)之论直观性在教学中的优势

2023-06-25 来源:意榕旅游网
语文论文之论直观性在教学中的优势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罗婷

直观性——这是年龄较小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唐·季·乌申斯基曾写道,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这一年龄规律性要求,应当使年龄较小的儿童的思维在大自然中得到发展,使他能够同时看到、听到、感到和思考。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由于视觉、听觉、感受和思维是同时进行的,在儿童的意识里就形成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记忆的东西。与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每一个表象和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情感和内心感受。

直观性教学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一种手段。

在儿童心理学里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而在教学中小学生注意力并不能保持40分种的集中。而物体的直观形象,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运用直观性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整节课抓住学生的注意不放。在课堂上引进直观手段,倒是为了在教学的某一个阶段上使儿童摆脱形象,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真理和规律性上去。

下面我就结合具体实例说说直观教学的优势: 1.运用直观性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与减第一课时《买铅笔》,这是学生们进入小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加法。从教材来分析,我们来让学生明白加法的含义。教材给我们出示一个笑笑买铅笔的情境。我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只是通过教材当中的情境来让学生理解。

师:笑笑小朋友打算送大家一些礼物。 生:铅笔。 师:瞧有多少枝呢? 生:5枝。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用2+3=5。

只有少数的学生能说出这个算式。

在第二次试教的时候我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我来代替笑笑,左手拿2枝铅笔,右手拿3枝铅笔。然后将两只手合在一起。

师:现在你们知道有几枝铅笔了吗?

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怎么来的结果。慢慢的他们从直观中形成了表象的思维。然后让他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接下来再让他们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表示加法的含义他们也能陆续的说出来。通过两次学生学习下来的对比明显第二次学生们都明白了怎么做。

从视觉和听觉当中他们知道了教师是怎么做的,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这是直观的教学手段给我们带来的。

2.用直观性教学让学生总结分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美。 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有个内容是分类。学生们也是第一次接触分类,第一课时要求在同一标准下将物体分类。创设的是淘气整理房间的情境。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同学知道了怎样来整理房间,但也有些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去做,由于在家没得到这方面的锻炼。这个时候我是这样做的:将课本当中的情境做成课件,将房间里的每一个物体都可移动,接着通过将同一类的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在视觉在得到直观影响,从而形成表象知道了怎样去整理,然后到分类。同时学生也在这个过程得到情感上的教育。体会到美与整洁。

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学生易于接受,对重点的解决很有帮助。 3.通过直观展示将复杂简单化。

曾经在一份教育杂志上看过用直观教学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题目是:在一个笼子有鸡和兔若干,从上看头有10个,从下看脚有34只。请问鸡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看上去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但是通过这个老师直观的画出图形,从而很快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先找到鸡兔的共同点它们都只有一个头,先画出10个头来

如果都是鸡的话就应该有20只脚,但是现在有30只脚,多出10只,很明显它们是兔子的脚,这样的话就能清楚的知道鸡和兔子分别是多少只了。

所以运用直观性教学能帮助我们解决比较复杂的题目。

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出乎预料的情况,就是直观教具的某一个细节而束缚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妨碍了他们去思考教师本来想引导儿童去思考的抽象真理。

这是在杂志上看到的小故事:一个老师在一次上课的时候带了一个水轮机的活动模型给儿童看。推动叶轮的那一股水,由于冲击飞溅而形成一片细微的水雾,经阳光一照,就映射出一道彩虹。由于老师没有注意到彩虹,可是孩子们觉察到了。于是,他们的全副注意力都被这种有趣的、但是在当时安全是偶然的自然现象吸引住了,而没有用到我想引导他们得出的那些概括性的结论上去。后来这堂课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使用直观性教学是一个好方法,但是要求教师有科学和教育学修养,懂得儿童心理学,懂得正确掌握知识的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