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2020-04-17 来源:意榕旅游网
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作者:陈钇竹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9期

吉林白城市镇赉县第一中学校(137300)陈钇竹

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之一。信息素养是指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从而综合利用信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能的能力。现代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使学生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我们要培养符合信息时代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在培养其信息素质的同时,提高其道德修养、法律意识、品德情感以及社会责任。

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全面掌握和透彻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做好课堂设计,并善于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计算机病毒”的内容时,教师不能单纯地谈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种类,应搜集一些图像资料或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病毒发作时的主要表现及危害,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善于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软件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备课,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完成教学目标;二是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

二、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教学过程结构关系要素的转换:教材由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资源,电脑媒体由展示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教师由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探究者。现代应用软件系统都很庞大,不可能处处由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面对开放式软件环境,进行创造性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互动性和随机性很强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构造师生、生生互动的环境,使更多的人获得意义建构的机会,不应该死守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

三、以学科整合为渗透点,启迪学生信息思维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及相互渗透,使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和隐性地贯穿于各科教学中。各学科教学中信息化思想的合理渗透,可以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方法进行高效率学习,使学生的信息思维受到启迪。这将为学生自主提高信息素养,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

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开学第一节课上,教师提出问题:“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计算机可以打字、玩游戏、看影碟,可以辅助学习……然后教师接着问:“那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有限,对于这个问题较难回答。这时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向学生讲解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主要应用,如向学生指出天气预报是用计算机算出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这些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结合教学,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未来的信息社会应是一个健康和谐的文明社会,这就需要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较高信息道德素养的合格公民。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为作文课寻找资料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网页保存等技能,还大大提升了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有效完成了教学目标,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逐步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中国,教育是振兴中华民族的根本事业,是迎接激烈国际竞争、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基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教师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责任编辑袁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