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兵团精神的认识
对兵团精神的认识
我们这一代只要是在新疆长大的,都是在“兵团”这个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在新疆长大的没有没听过《南泥湾》的;说到王震将军和他的三五九旅,没有不知道石河子的;提到新疆,想到上天山的八千湘女,想到周恩来总理与上海知青,想到马奶子葡萄和新天葡萄酒等等,新疆会让人想到太多。可是谁又知道新疆是这样被建设起来的。
而现在的新疆又是什么样的,就以石河
子为例吧:在新疆地图上你可以很容易地找 到这样一片绿洲,人们称它为“戈壁明珠”。 这就是今天的石河子市,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师部所在地。王震将军和他的三五九旅刚到石河子时,没有房屋,由于戈壁上只有浩瀚的芦苇荡,战士们就地取材,每人背芦苇搭建简易的苇子棚。战士们不仅住苇子棚,甚至睡觉的床铺也是苇子铺成的。今天的石河子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现代城市,是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示范城市。这就是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在我们党的精神宝库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如果说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在战争年代形成的,奠定了我们党精神宝库的基础,那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又在各条战线、各个地区和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相继创造了许多享誉全国的革命精神。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庆、大寨、红旗渠和雷锋精神;近年来,我们党在战胜自然灾害中形成的98抗洪和抗击非典精神,以及从两弹一星到航天事业开创的载人航天精神等等,它们使我们党的精神宝库呈现出姹紫嫣红、异彩纷呈的景象。而兵团精神在我们党形成的众多革命精神中,占有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是我党精神宝库中独具风采的奇葩。如果要作一个比较研究的话,它除了反映我们党革命精神的共同性本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同理想外,还有一些独有的特点:源远流长,得天独厚,厚积薄发。
兵团精神源远流长。\"源远\",它与我们党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并直接发源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流长\",它从井冈山、延安、南泥湾走来,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里不断发展。如果把屯垦戍边追溯到秦皇汉武,那就更是源远流长了。兵团这支队伍中有曾经转战南北、屡建奇功的老部队,有老红军、老八路、解放军老战士,更有转业退伍军人、知识分子、支边青年,一代又一代的军垦战士续写了不绝的辉煌,特别有历史的厚重感。 兵团精神得天独厚。\"得天\",是指它直接得到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同志的亲切关怀。兵团的成立直接源于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毛主席还曾引用左宗棠当年的诗句\"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勉励王震将军;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在王震来信上批示恢复生产兵团,并亲自到兵团视察;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两次亲临兵团视察,并对兵团精神作出了\"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概括;胡锦涛同志亲临兵团视察,对兵团的发展寄以厚望,要求兵团谱写新世纪屯垦戍边事业的新篇章。
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几乎都与兵团有缘,从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同志到胡耀邦、王震、王任重、王恩茂、李鹏、乔石等一大批老同志,或到兵团调研,或作重要批示,或为兵团呼吁。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与兵团人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传奇的故事;王震、王恩茂,要把他们的骨灰,甚至家人的骨灰留在新疆。由此可见,兵团精神是我们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的。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新疆这块广袤无垠的神奇土地,正是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成就了这种精神;正是兵团各族人民在数千公里的边境地带,种地就是放哨,放牧就是巡逻,使国家主权高于一切,成为积淀在兵团人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而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平沙莽莽黄入天,掘地穴以作屋,铺麦草以作床,更磨砺了兵团人的意志,
锤炼了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兵团精神。边疆各族儿女对兵团战士的热爱,军民齐心携手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更造就了兵团战士重团结、重情义的豪迈性格,这一切难道不是天地皆同力的\"独厚\"吗?
兵团精神厚积薄发。兵团精神有整整50多年的历史积淀,可是说五味杂陈,辛酸苦辣甜全在其中。从住地窝子,涂抹泥巴防蚊虫叮咬,到今天《草原之夜》里唱的\"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石河子被联合国授予\"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的迪拜奖,兵团正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番茄酱生产基地。兵团精神一次次蜕变,一次次飞跃,有了非常丰富的内涵。面对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种\"厚积\",必然孕育着一种与新的时代结合的飞跃,强烈的历史感与时代感的结合,必然使兵团精神喷薄而出,展现它的时代风采,这就是\"薄发\"。它必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冲击力,对全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发挥出巨大的示范效应和促进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