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认识时间的思维障碍分析及其教学策略探究

2024-04-28 来源:意榕旅游网
嗣 /j\字主认识日寸i司的 思维障碍 jfi斤及茸教学策略探究 口王宏伟人教版一年级教材中关于认识时间的知识分 上下两个学期进行教学。~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 识钟表”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 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其内容结 构如下:区至 国—— 1(钟 凳善辈表)l— (钟 鬈专辈表) l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在一年级上册基础 上,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如下两个层次编排: I l分 1法(知道时 分)=60  一  l l (记录时间) l时词I 与一年级上册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 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 的,这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 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 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能够正确认读,初步建立时 间观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也为后续对 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 很难理解。因此认识时间是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难 点。在认识半时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对5:30(如下 图)的认读正确率非常低,有学生误认为是6:30; 在认识几时几分中认读10:5O的正确率更低,许多 学生认为是11:50。 学生的错误引发了笔者的思考:①钟表是生活 中常见的度量时间的工具,可以说没有哪个一年级 学生没见过钟表,那学生对钟表到底有多少认识? 哪些认识或经验对学习有 积极的意义,哪些经验对 学习有负面影响?②学生 在认读具体时刻时到底在思维上有何困难?是什么 ●● 原因导致以上错误的发生?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 胡慧良 地认识时间?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在一年级上册 做了关于认识时间的学前调研,期望通过调查分析, 研究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储备以及“钟表”所蕴涵的数 学知识,为整体设计“认识时间”提出具体教学策略。 一、学生原生态思维分析 (一)测试一:画一画你心中的钟表 本次调查对象为农村小学两个一年级班各 随机挑选l9名学生,调查时学生即将要学习“整 时…‘半时”。 表盘形状 袁针认识 钟表上的数 钟表刻度 1不胡剧的 1画出三个 (n各教顺时 f11基苯均匀分 圆形(81.6%) {十(421%) 1写出 幸f柏#列71 1% 1画出 布(53%)(无 1 ̄12各数 了时、 A.N:f5份) 学 2不翘剧的 2画了时 (77%) ∞各数逆时 分虬魔 7%) 针和分 3.生 方形(23针排列2 ‘ (151 ̄%) 圆不均匀分 作 .针(50o/0) 布(10 5%) 品 百 状(5其他形 3 ̄0/) 针(2画了一个 6%) 2写了少 (时针排列 1】各数顺 0)基本均匀 分 于或多 (184%) 2只画时 分布(1{1毋 ) 比 注:啦学生 没画袁 于12个数 圆各教逆 的刻度 既画了方形 (23.7%) 时针排列 (131%) 圆不均匀分 又画了圆形 针 53%) (53%) 布(26%) 土没写数 3无刻度 字(26%) (711%)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认 为钟表外部轮廓是圆形或正方形的,这与学生日常 观察到的钟表有直接关系,农村学生对钟表的接触 相当有限。当然,教学中应避免外形这些无关元素 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要突出对钟面中“数”“刻 度…‘表针”及其运动方向等关键要素的关注。 有92.1%的学生画出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其中42.1%的学生能画出钟面上的三个针。可见钟 表上有表针已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了(但有 一部分学生叫不出表针的名称)。受生活中只认读 时间忽略秒的影响,学生更多的是对时针和分针的 关注,而对秒针以及秒的关注较少,其生活经验非 常薄弱。因此,一年级教材中只是认识时、分,而对 教学月刊小学, ̄2012 1o数学_ 潞 秒的认识则放在三年级上册。 有97.4%的学生认识到钟面上有数,而且各数 是沿着一圈排列的。73.7%的学生能够关注到表盘 上排列着1~12这12个数。23.7%的学生却不知道只 有l2个数,他们试图将表盘上排满数,有的由于写 得太疏而不到l2个数,有的当写到“12”仍有空余时 就继续写,因而超过12个数。在这些学生中有89.5% 的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知道钟面上的数是按顺时针 JJ质序j{}歹0的。 只有28.9%的学生能关注到钟表上除了有数之 外,还分布着刻度。其中13.1%的学生画出了“时” 的刻度,基本能较均匀地排列在“圆周”上。其中 15.8%的学生画出了“时…‘分”的刻度,但只有5.3% 的学生能均匀地分布“分”的刻度,但无人能将“l时” 基本平分5份。可见,学生对钟表缺乏精细感知,尤 其是对刻度的认知缺乏经验。 因此,笔者认为对钟表上的“数”与“刻度”的 认知是一年级学生认识钟表的重点,同时是学生认 识时间思维上的难点之一。因为钟表“表盘”是个 复杂的结构系统,与学生熟悉的度量长度的工具 “直尺”相比,度量时间的“钟表”比较特别。 一个钟表能同时表示“时…‘分”“秒”,因此,钟 表“表盘”其实是三套刻度系统的组合体。下图是 钟表中的三个“表盘”,一个显示的是“时”,一个显 示的是“分”,还有一个显示的是“秒”。真正的钟表, 秒 秒 秒 分的表盘在时的表盘上面,秒的表盘与分的表盘完 全重叠(它们的结构原理相同)。这三个刻度系统 重叠,使用了同一个“位置”来确定,许多学生很难 理解。譬如,当时针指向“l”刻度位置时,表示1时, 而当分针指向“1”刻度位置时,表示5分,当秒针指 向“1”刻度位置时,表示5秒。日常生活中认识时间 (时刻)时,秒刻度系统的使用相当少,甚至忽略,因 此可以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时、分两个刻度系统的认 知(这也符合学生认知实际)。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10数学 与“直尺”相比,度量时间的“钟表”比较特别。 叫 首先,直尺有起点“0”,刻度线与相对应的“数”是 一一对应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虽然直尺上也 有多个单位,但长度相邻单位的进率是十,因此它 们是一套刻度系统。而钟表上的l2个时刻度是均匀 排在圆周上的,1一l2各个数首尾相连,没有明显的 蚍 起点“0”,因此学生静态地认识钟表时总是“无从入 手”。如认读下图的时刻时,需要学生通过时针位置 产生此时时针从刻度“l0”向刻度“1l”运动,且已 非常接近刻度“11”的表象,从而认识到现在已超过 10时,快接近11时了。然后,从分针的位置进一步得 到现在已10:00过去50分了(即分针从刻度12“转” 到了刻度10),或离11:00还差10 蠹粉分(即分针再转2“大格”就是 11:00了)。因此,若学生无法动 态地认识时针和分针,那他就很 难在钟表上正确认读具体时刻。其次,时间相邻单 位的进率是60,与10进制相比,学生比较陌生。由于 钟表的特殊结构使得学生无法借助直尺度量长度的 活动经验,使得认识钟表成为一个全新的度量活动。 (二)测试二:表针运动方向的调查 对钟表上表针顺时针旋转的认知是认识钟表 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思维上的难 点之二。 1.钟表“表针”运动是学生认知的新区。 学生需要动态地认识钟表上的时刻,这源于时 间的特性。而动态地认识时刻关键就要理解表针 的顺时针旋转。一年级学生关于方向位置的学习, 人教版教材安排了上下、前后和左右三个层次。对 于顺时针旋转的感受,一年级学生还比较陌生,对 上下、前后和左右的感知是其唯一的经验,但对于 上下、前后和左右的感知又会对顺时针旋转产生干 扰。我们如将钟面表盘分成四个区域(如下图)当 在I、Ⅱ两个区域,分针、时针顺时针旋转时学生借 助已有上下、前后和左右认知经验被解读成了从上 而下旋转,在Ⅲ、Ⅳ两个区域,被解读成了从下而上 旋转,这样的解读使得学生对顺时针旋转的理解摇 摆模糊。由于阅读、书写习惯的影响,许多学生更多 地将从上而下旋转取代对顺时针旋转的理解。因 此,学生在认读钟表Ⅲ、Ⅳ两个区域的时刻错误较 多,尤其是Ⅳ这个区域,正如前文学生把10:50认为 是11:50。 2.对几个特殊时刻认识的调查。 钟表是时、分两套刻度系统重叠. 的复杂结构,因此,认识钟表必须先 认识“时”,在此基础上再认识“分”。 同时,在教学中要关注钟表上的特殊B-,j- ̄0,根据学 生的认知特点从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教学。 笔者根据“钟面表盘四区域”设计了12时、3时、6时、 9时、12时3O分、5时30分、9时30分7个特殊时刻进 行测试,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与难点。 钟表 正确率 典型错误 序号 1 78.9% 2 78.9% 有15 8%的学生误认为12:3 3 63.2% 有13 2%的学生误认为12:00 4 763% 有13.2%的学生误认为12:9 5 1O.5% 有10 5%的学生误认为1:30 6 26.3% 有5 3%的学生误认为6:30 7 18.4% 有15.8%的学生误认为10:30 由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学前对半时的 认读正确率远低于对整时的认读。教材在编排钟表 学习内容时就是按照“整时、半时…‘几时几分”两 段分层教学的。在整时认读中,从钟表序号2和4的 典型错误分析看,学生主要缺乏对“分”刻度的认识, 而简单地将钟面上标出“时”的12个刻度,直接运用 到“分”刻度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直观操 作,让学生经历分针转l圈,时针正好转1“大格”的 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分”刻度,知道 1时=60分,分针转1“大格”表示5分……从钟表序 号3典型错误分析看,学生容易将时、分两个刻度系 统混淆,即分针与时针看错。因此,教学中可从认识 l2时这一特殊时刻开始(可看做时针、分针都起始 于“0”刻度),顺时针认识钟面右半面的特殊时刻 3时、6时和钟面左半面的特殊时刻9时。然后认识 钟面右半面的一般整时刻和钟面左半面的一般整 时刻。同时,加强学生对一些容易出错的时刻(如6 时)的认识。 对半时的认识需要学生同时启用“时”和“分” 潼l 两个刻度系统,这是学生认读正确率远低于整时的 主要原因。另外,从钟表序号5: ̄D7的典型错误分析 看,消除学生“自上而下旋转”或“从下而上旋转” 对表针顺时针旋转的错误认识是正确认读半时的 关键。因此,教师要在动态中让学生认识某一半时 (即在认读某个半时前,让学生观察表针顺时针旋 转的过程),在与前后整时的联系中认识这一时刻。 同时,加强学生对钟表第Ⅳ个区域内容易出错的半 时的认识。 二、基于学生思维障碍的三个教学策略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整体把握 这一教学内容,围绕认识表针运动、认识时、分刻度 和认读时刻三个层次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实施“动 态演示,比较联系”这一核心教学策略。 1.在认识表针运动方向教学中,通过“演示动 态的时(分)针走向”,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顺(逆) 时针旋转。 “数…‘刻度…‘表针”及其运动方向是学生认 识钟表的重要内容,认识表针运动方向教学是认识 钟表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动态演示与直观操作,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分针走动表象是认识时间 (时刻)的前提和关键。 【教学设想一】 1.请你观察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它们是怎样 走动的?(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顺时针旋转 和逆时针旋转。分针和时针转动的方向就是顺时针 旋转的方向) 2.你能拨一拨手中的学具钟吗?看看时针、分 针是怎样转动的? 钟面上“有什么”是学生对钟表的直观显性认 知,是认识钟表的开始。而对时针、分针走向的认识 是钟表认识的深入,是教学的重点所在。首先,在实 践操作中让学生形成时针转得慢、分针转得快的初 始表象。然后,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发现时针、分针都 从/Jx ̄lJ度到大刻度一圈一圈转,初步建立顺时针旋 转的直观认识。 3.在认识时、分刻度教学中,通过“演示动态的 时(分)针走向”,帮助学生理解I时=60分,知道时 教学月刊小学版20i2.i0 ̄一 荸翻 针、分针指向刻度“1”分别表示1时:ft ̄5分,时针、分 针指向刻度“2”,分别表示2时和1O分…… 由于钟表的特殊结构,认识时、分刻度成为学生 认知上的一个难点。通过演示动态的时(分)针走向, 让学生在“边看边数”活动中认识分针走1“大格”表 示5分,在体悟时针、分针转动联系的过程中理解“1 时=60分”是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设想二】 1.钟面上除了1~12这12个刻度之外,你还观察 到了什么?这些“小格”表示什么意义呢?(通过让 学生仔细地观察,发现每个大格中有5“小格”,初步 感知分刻度) 2.动态演示,让学生认识分针走l“小格”是1分, 走1“大格”是5分。 教师利用教具钟,从12:00开始慢慢拨动分针 走5“小格”,让学生边关注分针转动边数1分、2 分……5分,知道分针从刻度“12”转到“1”正好是 55-)",这是认识分刻度的开始。然后,教师从12:05拨 到12:20,让学生继续关注分针的转动,通过“看”和 “数”发现分针每走1“大格“表示5分,初步感知分 刻度的特点。 3.直观操作,让学生体悟时针、分针转动的联 系,理解l时=60分。 (1)从12:20继续5分、5分地转动分针直至回到 刻度“12”。 学生在边看边数的活动中得知分针转动一圈是 60分。同时在分针一个“循环”的转动过程中学生逐渐 发现时针也在转动,而且分针转动一圈时针正好转了 1“大格”,很自然地建立起时针、分针转动的相互联系, 为沟通时、分刻度,理解1时=6O分作好了铺垫。 (2)教师拨出8时,然后顺时针旋转,在刻度3、 6、9、11、12几个关键点停顿,让学生读出时刻,并 说说时针、分针的位置变化。 通过再次演示动态的时(分)针走向,让学生 充分体验时针、分针顺时针旋转的过程,理解各时 刻的联系。在认读各时刻中感受分针转一圈的过 程,是时针慢慢指向刻度“9”的过程(8时到9 ElJ,-的 过程)。当分针再次指向刻度“12”时,引发学生思 ‘34、 -教学月刊小学, ̄2012.10数学 考分针转了几分,时针转了几时?学生通过观察交 流理解“分针走一圈表示6O分,而时针正好走1“大 格”表示1时,所以1时=60分”。 4.在认读时刻教学中,通过“演示动态的时 (分)针走向”和前后时刻的比较,帮助学生准确认 识时刻。 认识“整时、半时”是学生认识各个时刻的基 础,因此通过演示动态的时(分)针走向与前后时 刻(整时、半时)的比较,是帮助学生准确认识各个 时刻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设想三】 师:分针和时针是永不疲倦的兄弟俩,它们不停 地顺时针旋转着,你知道这个钟面是几时几分?(课 件呈现5:15 ̄面) 1.学生尝试认读,思考这个时刻与学过的5时、 5时半有什么联系。 2.动态演示,前后联系,认识5:l5。 (1)出示教具钟(学生熟知的5:00),慢慢拨动 分针,让学生观察表针走动,分别在刻度1、2、3上 停顿问:分针走了几分,现在是几时几分? 因为一开始是5时,现在分针走了3“大格”经过 了15分,所以现在是5:1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 察发现,时针慢慢离开了刻度“5”靠近刻度…6’。 (2)教师顺势拨动分针到5时半,问:5:15与我 们学过的5时半有什么联系,7 通过对时针、分针位置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发 现5时半的时针 ̄L5:15的时针更靠近刻度“6”。从而 认识到5时半 ̄L5:15更远离5时而接近6时,5:15再 过15分就是5时半。在直观动态支持下学生通过与5 时、5时半的联系,不断丰富对5:15这一时刻的认识。 3.课件整体呈现:9:10,9:30,9:50,10:00四个 钟面,让学生认一认,比一比。 在直观演示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形成动态的时 (分)针表象,学会了主动在脑中演示动态的时(分) 针走向,通过认读时刻的学习活动,学生逐步形成 动态认识时间(时刻)的能力。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中心小学31 4000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31 4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