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题目: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问题分析
专 业 经济学
班 级
学生姓名
2006年 6月3日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问题分析
东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的发展十分关心。东北地区要发挥交通发达、重化工业体息完整、土地和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搞好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发展深加工,形成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加快改造和调整的步伐,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
东北地区在资源、地理上有经济协作的自然条件,又有配套的工业体系,为区域经济技术协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0年代初和60年代的两届中共中央东北局,1958年的经
济协作区和1983年的经济规划区,使东北区域经济在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协调下有计划地发展起来,形成了以冶金、汽车、石油、化工、煤炭、森工、电力、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工业基地。
几十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工业设备和专业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稳住老基地,放开东南沿海地区,老基地又为全国支付了巨大的改革开放成本,继续以计划价格调出大量的原材料、设备和产品,对全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作出了新的历史贡献。然而,东北地区也因此错过了调整结构的最佳时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东北地区体制转变过程中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很多。第一,工业结构不合理。建国初期根据东北地区的资源条件,重点建设了重工业体系,而轻工业发展缓慢,近年来虽经调整有所改善,但轻重工业比例仍然很不协调。传统工业所占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少,支柱产业断层。在产品结构上,初级产品多,精细产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另外,国有经济比重大,相当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困境,设备、工艺陈旧落后,包袱沉重,经济效益差,亏损严重。第二,农业生产与流通问题突出。东北地区虽有得天独厚发展农业的条件,但长期以来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对农村索取多而补偿少,导致了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甚至萎缩。耕地不断减少,地力下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投入不足,致使农业生态系统功能降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产出水平不高,远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粮食流通问题突出,玉米大量积压,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正常运行。第三,基础设施薄弱。东北三省重工业比重大,消耗能源多,物资调出调入量大,对能源、交通、水利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要求较高。建国以来基础设施虽有较大改善,但其“瓶颈”制约仍较严重。第四,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文化氛围已经构成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观念滞后,改革起步晚,难度大。
东北地区虽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但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物质技术基础优势并没有转变为经济竞争优势。总体上经济增长缓慢,缺乏活力,效益低下,被称为“东北现象”。
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东北地区的事情,对全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下个世纪东北将成为我国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地区。继续建设好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是经济问题,还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是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国际与国内经济的发展,为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从国际看,冷战结束后,国际经济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明显加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潮流、大趋势。欧洲共同体、美洲自由贸易区、东盟集团等区域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通过区域联全,增加了整体竞争力。东北地区作为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经济联系的前哨,国际地位日益突出。从国内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也非常明显。继珠江三角洲之后,长江流域各省市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重化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加大。国家把注意力转向老工业基地,把搞好国有经济作为重点,探索加速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的路子,这将为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但是,未来东北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挑战。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关内一些地区的高速发展,使东北地区的产品和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力已经减弱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将会出现更加严峻的形势。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严峻挑战,东北地区必须联合起来,走区域一体化发展之路,才能冲破旧体制的束缚,做到优势互补,在国内外竞争中形成整体优势,以有利于各省的发展。
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充分发挥东北的区位优势,发挥交通发达、重化工体系完整、土地和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科技领先,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走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形成全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成为我国和东北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主要领域是:第一,调整产业结构,搞好国有工业,要按照“两高一深”(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搞好资源、原材料精深加工)的发展方向,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国有企业。在区域内以骨干企业和龙头产品为中心,组建跨省的钢铁、汽车、石化、电站设备和输变电设备、运输机械等大型企业集团,形成更高层次的重化工业基地。加快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纺工业,建设成全国性的乳品、甜菜糖、亚麻制品和重要的食品、饲料工业基地。第二,发展现代化农业,东北地区应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坚持“两高一优”(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向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形成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新模式。搞好粮食流通,把东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三,扩大对外开放,将东北地区的南北大门一起打开,沿海沿边同时推进,实行全方位多边开放。充分发挥大连在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提高其开放层次,树立新形象;加快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有效地开放利用绥芬河、黑河、珲春、丹东等沿边口岸对外经贸的优势,构筑东北地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第四,建设区域市场体系, 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市场化。重点是区域性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和人才市场,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利的条件。第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本着强化哈大轴线与开发周边相结合,海、陆、空并举,能源、交通、通信相配套的原则,统筹规划,加快发展。主要内容是:
哈大铁路电气化改造或建成高速铁路,提高主线的运输能力;修建东边道铁路,搞好赤大铁路建设及叶赤线改造,加强东西侧线的分流能力;建设大连至烟台的跨海通道,扩大东北与华北华东地区的交通联系;建设哈大高速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促进东北地区与全国各地的经济贸易往来和密切合作。开凿松辽运河,实施北水南调,缓解南部水资源缺乏的矛盾,并开辟南北水运通道。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充实东北电网,煤、电、油配套发展。实现东北地区科技信息网络一体化,为东北地区制造一条“神经中枢”。
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现状表明,再造东北区域经济的新优势,必须在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及有关政策等方面有重大突破。这不仅需要三省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国家给予必须的支持。
第一,国家要加强协调,帮助解决各省自己无法协调的重大问题。国家应对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统一布局,做好整体规划。重大的交通、能源、通信建设项目的布局,跨省大企业集团的组建,协调条块关系、解决好国家垂直分工与各省水平分工的关系等,都是三省自己难以协调但又对全地区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问题,需要国家统筹考虑、全面安排。
第二,给东北对外开放以应有的战略地位。东北同我国发达区域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开放上。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原因,东北是封闭发展较为久远的地区之一,因而扩大对外开放是东北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国家应赋予东北对外开放以应有的战略地位。
第三,给予东北搞活国有企业的特殊政策。 (1)资源补偿政策:改变环境无价、资源低价的状况,对资源性城市和资源开发型企业给以资源补偿和产业替代政策。 (2)产品替代政策:为帮助国有企业开辟国内市场,凡是国有企业能够生产的同类合格产品,不宜再进口。(3)减轻企业债务负担的政策:对国有企业确有客观原因,无力偿还的“拨改贷”债务,先实行停息挂账,经审定后改为国家投资,以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 (4)企业职工养
老保险的政策:国有大中刑企业退休职工逐年增多。为帮助企业卸包袱,建议国家财政拨出专款为老企业退休人员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或采取国家、企业、个人分担的办法,由国家承担部分社会保障费用,以弥补养老保险金的不足。
第四,放开与搞活粮食流通的政策,东北的粮食已大量积压。解决东北粮食流通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是允许玉米出口,二是改革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政策。纳入国家计划的粮食,也要体现价值规律,国内粮食调拨应采取定向、定量、不定价的政策。
目前,东北经济的发展,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如何在中央的支持下,发挥区域优势,协同作战,整体发展,加快实现两个转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东北三省共同面临的当务之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