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为人父母之心做教师
经常听到同事的倾诉:班里的xx,上课总乱说话,怎么说也不听,每门功课都考不好,真是没救了;xx男生,作业不写,还跟老师顶嘴,以后再不理他了。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一面感叹教师为人师、教人子的不易,同时又想:面对这些看似“有问题的学生”,我们应怎样进行教育和转化?是放任自流还是简单粗暴地施以惩戒?其实这些都不符合教育的初衷。我认为,教师还是应该静下心来态,不妨试试用为人父母之心做教师。
一、用为人父母之心了解学生。
所谓“知子莫若父”。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为什么会这样?除了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较长外,还得益于父母与孩子更加充分的情感交流。作为教师,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吗?恐怕很少有人能立即做出肯定的回答。应试教育的羁绊,对学生成绩的“不懈追求”,让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倍加关注。可学生不是学习的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情感、有思想、有个性,有自己生活的圈子。不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又怎能真正了解他们?又何以传道、授业,何以育人?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将“家访”作为自己的常规工作。从教几十年间,她走访了近万个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期对每个学生能有更全面的了解。以致2001年,91岁的斯霞还能张口叫出来看望她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应当停留在表面的和睦,教师更应以一颗为人父母之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悉心聆听孩子的快乐与烦恼,喜悦与优伤,勇气和希望。只有这样你才会真正理解孩子,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二、用为人父母之心关爱学生。
“孩子看着自己的好!”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优秀的。父母的爱,是最永恒、最无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什么是我们生活中最最重要的东西呢?可以不假思索地说,那就是热爱儿童。但我们对学生的爱远不如父母之爱永恒与无私,有时我们给爱附加了条件和理由;有时把爱当成了一种施舍;有时甚至把爱当成了甄别学生优劣后给予的奖励。教师的爱,应当是这样的一种大爱:不论学生学习优异还是成绩落后;不论学生性格活泼还是沉静少语;不论他(她)是不是你喜欢的孩子;教师都应当把自己的爱无私地给予他们。试问,一个母亲(或者是父亲)会因自己的孩子成绩较差而嫌弃他(她)吗?会对常犯错误屡教不改的孩子放任自流吗?会对自己的孩子漠不关心、视如无物吗?不会,永远不会。当教师遇到“有问题的学生”时,不妨想想假如是自己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自己会怎样做。在我们看来“有问题的学生”,其实更需要教师加倍的关爱。
三、用为人父母之心宽容学生。
没有一个父母会因为孩子的缺点而放弃对孩子的爱,教师更应如此!
义豪是我班上一个特别调皮的男孩,一次课间我刚回到办公室,就有学生慌慌张张来报告“老师,义豪把林红的鼻子打破了,出了好多血。”我急忙赶到教室,带林红到自来水管上用凉水进行冲洗。不一会儿,血止住了。“又是这个义豪,今天早上作业没交,刚批评了他,他居然…”我怒火难平,正准备到教室找他算账,一转身却发现他就站在林红的身后,看到我怒气冲冲的样子,他脸上满是恐惧和内疚。我的心一下平静下来,八九岁的孩子,正是调皮的时候,怎么可能不犯点错呢?自己的孩子也是这个年龄,如果站在我眼前的是自己的孩子,我也会怒气相向吗?孩子毕竟只是孩子,我俯下身子,摸着义豪的头,轻轻问:“告诉老师,这是怎么回事?”义豪显得很紧张,可能没料到我的态度会这样温和,小声地告诉了我事情的经过。原来是林红下课后要去上厕所,忽然想到还有数学作业没有交,于是急急忙忙往教室跑,结果就和刚要走出教室的义豪撞在一起,把鼻子撞破了。我应当庆幸是自己的为人父母之心,让我放下一时的冲动,避免
对一个孩子无辜的伤害。
当学生犯错时,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做了这样的事情,自己会如何面对。相信经过深思,我们定会采取更理智的教育手段。
《孟子·梁惠王上》有一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对我们教师是一句极有启示的一句话。当我们面对教育困惑的时候,当我们想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大发雷霆的时候,不妨静心想一想,用为人父母之心做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