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油田东河砂岩储层夹层识别与分布规律研究

2022-03-25 来源:意榕旅游网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4月号理工上旬刊第1o卷第1o期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 Sci Edit) Apr.2013,Vo1.10 No.10 某油田东河砂岩储层夹层识别与分布规律研究 周学慧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 000) 刘卫丽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 6371 2) 乔霞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641 000) 胡 峰 (cp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 6371 2) 赵安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 000) 马宏宇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 6371 2) 孙海航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641 000) [摘要]某油田东河砂岩油藏为边底水发育的复合油藏,目前正处于油田开发中期,底水锥进是面临的最 大问题,而夹层分布控制着油水在油藏中的运动,特别是控制着底水向上运动,因此油藏内部的夹层是 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某油田某油藏砂体特征,综合岩心、测井资料,将其内部夹层划分 为钙质、钙泥质和泥质3类,建立夹层定量划分标准。根据研究区区域沉积环境分析了夹层的分布规律, 综合水平井资料和局部密井网区夹层对比结果确定其平面展布范围,从而为该研究区油藏开发调整方案 编制和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砂岩储层;复合油藏;夹层识别 [中图分类号]P63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31 10—0061—03 1研究区地质概况 某油田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的某构造带,自早古生代起基本处于凹陷构造格局。在 晚奥陶世、志留纪、泥盆纪,满加尔凹陷均为全盆地的沉积中心。在其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总体上表 现为相对稳定的凹陷特征。海西中、晚期该区向北部轮南古凸起方向超覆沉积了石炭系。 2夹层类型 单砂体之间或内部分布不稳定的不渗透层或相对极低渗透的薄层叫夹层 ]。一般来说夹层的分布相 对不稳定,一般厚度只有几厘米至几十厘米。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其测井响应特征,认为该研究区沉积 储层中的夹层可分为钙质夹层、泥质夹层和钙泥质物性夹层3类。 2.1钙质夹层 该夹层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岩性为钙质胶结为主的粉细砂岩,钙质含量通常大于 1O 9/6,钙质呈粉状充填于孔隙间,胶结物成份主要为含铁方解石,其次为方解石,少量白云石和铁白云 石,岩性较为致密,岩心观察呈灰白色条带状。 2.2泥质夹层 该夹层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颗粒细,一般呈绿色或暗色条带状,在该研究区分布 相对较少。泥质夹层的成因总体上是由于水动力减弱导致细的悬移质沉积形成,具体来说有4种形成微 环境[3]:①弱波浪期沉积;②砂体迁移或进退造成砂质沉积间断区泥粉质沉积;③风暴潮后水动力减弱 形成的泥粉质沉积;④远滨过渡带及滨外沉积。 2.3钙泥质夹层 该夹层主要以泥质或粉砂质胶结的钙质团块为主,钙泥质充填于孔隙间,少数夹层具有一定的含油 [收稿日期]2012—12—26 [作者简介]周学慧(1979一),女,硕士,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气藏开发地质方面的研究工作。 理工上旬刊*石油物探与测井 2013年4月 产状,主要是碳酸盐岩沉淀于流体流动通道内形成的不规则形态所致,相对于钙质夹层和泥质夹层具有 一定渗透性Ⅲ。 圈1 研究区典型钙质夹层测井响应图 3 夹层识别标准 由于不同类型夹层在岩石成分及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可以进行精细划 分。该研究区钙质夹层导电性差,在测井曲线上表现如下:自然伽马值(GR)较低;球形聚焦或感应 曲线高值一般大于312・m,倾角测井电导率回返幅度大于9O ;声波时差明显降低;密度值(DEN) 高(见图1)。泥质夹层在测井曲线上主要表现如下:自然伽马数值明显增大,一般在39API以上;电 阻率值相对较高,倾角测井电导率幅度小于75 ,密度值较高,分布在2.42~2.57之间;声波时差降 低。钙泥质夹层在测井曲线上主要表现如下:自然伽 马数值25 ̄39API,电阻率值0.6~312・m,密度值 相对较高(2.41~2.50)g/cm。。 80 70 90 ●钶质夹层 ▲物性夹层 ●泥质夹层 选取分辨率相对较高且对各类夹层响应敏感的测 井曲线,在只有常规测井的情况下,以自然伽马和密 度为主划分夹层,若加测有倾角测井,由于倾角测井 垂 。 警50 4o 3O Y=.63 +195 ● 一 ; 倾角电导率回逅<● 7 i 的分辨率较高,将考虑倾角电导率的回返幅度来综合 确定夹层类型,具体夹层识别标准如下:①钙质夹 _ ◆ 24 2 45 :蔓 i:: _: 蒌 …◆ . :层。密度值大于2.48g/cm。,自然伽马值大于39API, 倾角电导率回返幅度大于90%。②钙泥质夹层。密度 值小于2.48g/cm。,GR<一63×DEN+195,倾角电 导率回返幅度大于75 。③泥质夹层。密度值小于 2.48,且GR>一63×DEN+195,倾角电导率回返 幅度小于75 (见图2)。 z1。0 毒鳓翦  I : 三 塑 2 35 2 5 : 2 55 i 箸 :二=二::::::::::::::::J 2 6 2 65 2 7 密度/g・cm‘ 图2研究区各类夹层常规测井识别标准 4夹层分布特征 该研究区某油藏不同类型夹层分布统计情况表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该油藏泥质夹层最发育, 个数与厚度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38.2 与42.7%,其次为钙质夹层与钙泥质夹层。泥质夹层分布频 第1O卷第lO期 周学慧等:某油田东河砂岩储层夹层识别与分布规律研究 ・ 63 ・ 率最高,分布密度最大,分别为0.16个/m与9.4 (夹层分布频率是指单位地层厚度上隔夹层的层 数;夹层分布密度是指隔夹层厚度占地层厚度的百分比)。该研究区某储层的夹层分布主要受沉积条件 的影响,受成岩作用的影响较弱,各小层的夹层厚度和夹层频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各小层夹层厚度差 异大,主要分布范围为0.1~1.82m,平均值为0.55m。夹层频数在各小层的分布范围主要为0.13~ 0.52个m,平均值为0.42个/m。总体来讲,该研究区各小层之内的夹层发育程度较高。 该研究区某油藏不同沉积亚相各类型夹层特征统计表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夹层的发育受 沉积相控制,不同沉积亚相内部的夹层发育厚度、分布频率和分布密度不同。海岸沙丘夹层发育程度最 低,夹层发育个数和厚度比例仅为0.6 和0.-5 ;后滨 亚相夹层个数与夹层厚度最大,分别为 35.8 和37.7 ̄/;临滨和前滨亚相夹 墨 :竺至曼兰 登 墨 竺 竺兰 层发育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夹层个 数与夹层厚度比例分别为30.1 和 29.4 ,33.5 和32.4%。从夹层类 型上看,临滨亚相以钙泥质夹层为主, 前滨亚相以钙泥质夹层和泥质夹层为主, 后滨亚相以泥质夹层为主,海岸沙丘以钙质夹层为主 表2研究区某油藏不同沉积亚相各类型夹层特征统计表 合 计 夹层类型 而 蔫丽 兰 个数厚度个数比例厚度比例 /41/m / / /41/m / / /4"/m / / /41/m / / /41/m f% f% 5夹层平面分布规律 根据夹层平面分布的相对稳定性及井间连接关系,把夹层分布划分为3种类型,即零散型(分布面 积井数1 E1)、斑块型(连续分布面积井数2~4 1:3)和连片型(连续分布面积井数>4 1:3)。从平面上 看,该研究区以零散型分布为主,钻遇井数比例为59.6 ,钻遇面积以连片型最大,分布比例占 55.8 ,其中钙质夹层以斑块型和连片型为主,钙泥质与泥质夹层以连片型和斑块型为主。 该研究区夹层发育程度较高,尤其在主力油层内,夹层分布范围较连续,大多数呈条带状分布,横 向延伸范围能达5~8个井距,其他小层在横向分布范围非常有限,大多数呈块状或斑状零星分布,不 超过1个井距,少数可达2个井距,个别夹层横向延伸范围能达2~4个井距。夹层平面分布的不稳定 性,对某油藏的油水运动规律和剩余油分布特征的影响将是复杂和深远的。 6结 论 (1)该研究区各类夹层间互发育,层间夹层分布形态复杂,分布范围比较有限,其中钙质夹层与泥 质夹层延展相对较好。 (2)该研究区夹层平面分布以零散型为主,且夹层平面分布的不稳定性对油藏的油水运动规律和剩 余油分布特征的影响十分复杂和深远。 [参考文献] Eli张吉,张烈辉,胡书勇.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EJ3.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4):34—37. E23焦养泉。李祯.河道储层砂岩中隔挡层的成因与分布规律EJ3.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4):78—80. [33林承焰,侯连华,董春梅,等.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浊积岩储层中钙质夹层研究i-J3.沉积学报,1996,14(3):72—79. E43张尚峰,张昌民,伊海生,等.双河油田该三段11油层组内夹层分布规律EJ3.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0,20(4):71—78. [编辑] 李启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