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孔孟荀德育思想与高中语文德育教育

2021-04-25 来源:意榕旅游网
孔孟苟德育思想与高中语文德育教育 。白廷荣 摘 要:现代高中德育现状令人担忧,而孔孟荀高瞻远瞩的德育思想却缺乏利用,本文认为,在教育高度发达的 今天,儒家传统不能丢,高中语文教师尤其肩负着德育工作的重担,要充分结合语文教材中众多的孔孟荀名篇,在 课堂内外进行深入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 孔孟荀教育思想 高中语文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中德育严重滞后,作为儒家学说 “君子以义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 的研读者又身兼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工作,笔者认为把语文 哉!”也就是说,孑L子认为,“义”是君子的内在素质,君 教材中的传统儒家篇目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有着重要的现实 子要通过“礼”的规范去实行义才能达到“仁”,“仁”和 意义。以下即从孔孟苟的德育思想的理论发掘和高中语文教 学的具体实践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礼”都是仁德的重要方面。 忠恕、孝道及恭、宽、信、敏、惠都是孑L子德育的重要 内容。孔子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当作自己处事的 一、孔孟苟教育思想的理论归纳 有关孔孟苟的德育思想,古往今来早有无数先哲进行了 致用。在此,笔者仅从现代高中德育的角度,对三人的理论 进行有比较、有选择的继承和有目的、有条理的归纳,以期 开拓创新,继往开来。 孔孟荀三位教育家在教育理论上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 系。同时,三人因各自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也提 出了一些相异的观点,例如,在人性的问题上,孔子只提出 贯原则,他对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解释说“夫 归纳和研究,更有无数古代教育家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学以 子之道,忠恕而已。”另外“孝悌”是“仁德之本”,不爱自 己父母兄弟的人是无法真正关心他人的,这‘一‘点也是中华传统 美德。此外,“恭、宽、信、敏、惠”也是人的内在要求,是 人的具体要求,孔子曾说,“能行此五者,可以归仁矣。” (二)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的德育内容 孟子特别重视培育学生的高尚道德精神,形成“大丈夫 式”的独立人格,他说: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了“性相近,习相远也”,而孟子鲜明地提出了“性善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 说”,苟子则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性恶说”。人性论哲学基 础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同中有异,相承相继。 (一)孑L子以“仁”为统帅的德育内容 孔子希望把学生培养成谦谦君子,至于什么样的人是君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渭大丈夫”。孟子 的一切教育理念都是以“性善论”为基础的,他认为人皆有 “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 心”,只要通过教育,特别是自我反省,找到本心就可以成 子, 《论语》中并没有正面作答,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君 为大丈夫。孟子在根源上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找到了哲学 子应具备的德行提出了种种界定。孔子认为君子最重要的 依据。 品质是具备仁德,君子应“仁以为己任”,“君子无终食 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去仁,恶 乎成名?”孔子经常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对比,来说明 怎样才能成为大丈夫呢?首先要“明人伦”,要知道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 信。”这是孟子理想人格的第一要素。家国一体的基本理论 君子道德的高尚,激励人们做君子不做小人,如:“君子 构成也是在此基础上形成。我们今天当然不再继承孟子的纲 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 常理论,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 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等等。 论,“尊师重教”、“长幼有礼”、朋友之间的诚信都是值 要想成为大丈夫,必须具备英勇的献身精神,要重义轻 为了让学生成为君子,孔子制定了以“仁”为核心内容 得大力提倡的。 的德育体系。孔子“仁”的定义内涵广泛,最基本的是“爱 神为核心的德育内容对教育今天的学生无疑有着重要作用。 “义”和“礼”也是孔子德育的重要内容。孔子曾说: 人”,按今天的意思就是对他人的奉献精神,孑L子以利他精 利,孟子明确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他说:“生我所 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 种生死观是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力量源泉。 教学研究 孟子还提出了自我修养的“养气”说,用他的话说就是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的“浩然之气”就可以理解为 (一)每日三省 第一段先从后天人的力量和作用上,说明学习可以使人 充满道义的人间正气。这正气就是道与义的结合而成的人间 进步,论证“学不可以已”。其中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正气,这种正气是性善的体现,不是随意可以得到的,而是 己”一句大可用于德育教育讨论。在上课过程中笔者以曾子 靠人长期的自我修养不断积聚大义才能培育出来的。孟子这 的每日三省——即“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种“养气”就是说教育人光明正大地做人,充满正气地做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例让大家展开讨论,使大家 事,这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气节 充分认识到诚信等品质的重要性,课后笔者和同学们约法三 的培养、正义之心的培育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 章,制订了我们自己的三省内容——“是否做了浪费时间和 (三)荀子以“性恶论”为基础的“隆礼重法”的德育 财务的事情,是否做了失信于同学朋友的事情,是否做了失 敬于老师家长的事情”。每天语文课前笔者都会留出时间让 苟子教育的目标是“卿相士大夫”的预备队,这实际上 大家沉默2分钟三省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很多同学养 是孑L孟苟三人共同的一点。所谓“学而优则仕”,荀子特别 的地方是培育既坚持礼法又实行礼法,还能自觉将礼和法结 合起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官员预备队。苟子}内 礼”和 孔子的“礼”是有区别的,孔子的“礼”是没落奴隶制度的 行为规范,荀子的“礼”则属于新兴封建制度下的行为规 范。显然,苟子的“礼”要求重新划分社会的等级制度,表 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另外,荀子的“礼”从 “礼”的起源到“礼”的作用都有系统的理论,揭示了 “礼”的社会功能。他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 成,国家无,t,L ̄JJ不宁”,他指出“礼”的本质就是一种社会 规范。另外,苟子重法,他认为“法者,制之端也”,他认 为“礼”和“法”是互为补充的。 荀子“隆礼重法”的教育内容是从“人性恶”的角度入 手的。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也就是说人性是 恶的,善是后天教育和修养的结果。所以荀子特别重视人的 后天教育和自我修养。 另外,苟子“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主义宇宙观对现代 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他说:“天行有常,不为 尧存,不为桀忘”,也就是说人生吉凶的关键在于人能不能 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这种看法主张破除天命,重视人为, 可教育学生靠自己的努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发奋图强开创自 己的人生。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应用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关孔孟苟三子的文章在每个不同的版 本中都占有很大的分量。以人教版为例,这些篇目主要分布 在第一、第五两册书的六单元,约占古文总数的三分之一。 具体篇目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寡人之于 困也》、 《劝学》、 《齐桓晋文之事》、 《庄暴见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 《短文两篇》。现代文中也有一些专门 叙述传统文化的篇章,最典型的是第五册第一单元第四课黄 仁宇的《孔孟》,此外其他文章中的引用孔孟苟的名言还有 很多。这些文章和引文组成了一个德育网,利用好的话将对 学生的心灵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以下从苟子的《劝学》一 文的教学实践来看看儒家传统德育的魅力所在。 前文已述,在人性问题上,苟子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 环境可以改善人“恶”的本性,所以他重视教育的作用, 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在本文中,苟子较系统地论述了学 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节选的部分着重论述 学习的重要意义、重要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成了良好的自省习惯,全班的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善假于物 第二段说明君子的智慧、禀赋并非不同于一般人,而是 他们能选择正确的途径,借助学习来提高自己,从而论证了 “学不可以已”。当今社会很多同学将自己的成功与否归结 于家庭背景、社会机遇等外在的条件,笔者结合文中的“君 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让同学们讨论“成功”的必要 条件到底是什么,完全依靠外力的富二代、官二代是否有人 生的成就感等问题,通过辩论和激励,同学们认识到“君子 善假于物,不等于君子依赖于物”的道理,进一步明确了自 力更生、靠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换取成功的坚定信念。 (三)锲而不舍 第三段又从学习态度上,说明只要善于积累,持之以 恒,就必有成就,进一步论证了“学不可以已”。 由于受到 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浮躁是高中学生的普遍问题,很多同 学不能持之以恒,贪玩成性。笔者结合《劝学》的学习让大 家进行为期~周的背诵比赛,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体会 “锲而不舍”的坚毅精神,立志做坚强的圣斗士,不做心浮 气躁的“蛇鳝”、“螃蟹”。 通过对孔、孟、苟三子德育理论的梳理和高中德育现状 的分析,我们很容易看到把儒家德育精华应用到高中德育改 革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但要真正把广大教育者对儒 家经典的重视程度提高上去,把高中德育的改革进行下去, 还需要整个社会全方位的共同努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我们有信心、有责任、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好,为社 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fM】.济南:齐鲁书社,1 992, [2】王先谦.荀子集解[i】.北京:中华书局,1 988. [3]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武汉大学出版社,2 005. 【4】王东莉.德育的人文关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5]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f 6】赵宗正.孔孟苟比较研究f^l】.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 989. (白廷荣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一中学 2764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