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班教案模板八篇(精选模板)

2021-05-12 来源:意榕旅游网


大班教案模板八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他是过河游戏,提高身体的平衡力量。 2.学会与同伴友好合作。

3.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基础单元砖8个,双倍单元砖4个、基础单元桥8个、双倍单元桥4个、百变绳8根、绒布球40个,大龟背2个。 【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两组,成两路纵队在起点线后等待。每组第一名幼儿左右交替踩着\"石头\"通过\"小河\",走过独木桥,捡起一个土豆,站在投掷线后将\"土豆\"投进前方的\"竹筐\"里。然后从场地外侧返回,第二名幼儿出发,游戏继续,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游戏规则】

1.幼儿踩着\"石头\"过\"小河\"时,脚不能碰到地面。 2.幼儿必须在\"独木桥\"上捡土豆。 【安全提示】

1.提醒幼儿在桥上时注意安全。 2.根据幼儿能力调整路径难度。 【活动反思】

此活动趣味性强,幼儿比较感兴趣,在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表现,适时增加活动难度。此活动多用脚部运动,做预备运动时应重点多动动脚。有些游戏需要示范应在一开始就示范而不是等幼儿做得不标准再纠正。教师的指导语不够准确,不够完整。环节与环节之间应稍给孩子们休息时间。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活动,了解各种不同的水生动物。

2、引导幼儿懂关爱、保护水生动物的情操,懂得保持水的清洁的情感。

3、尝试用美工的方式表现水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教师:PPT(水生动物)、哭泣的鱼, 有死鱼的污水图片、污水一盆, 污水处理物

幼儿:折、画、泥塑、剪贴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谈水生动物

1、老师出示鱼和螃蟹:这是什么?它们生活在哪里? 2、启发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 3、丰富水生动物(观看PPT)

老师介绍不常见的水生动物的名称与特征 介绍一些珍稀的水生动物 如:中华鲟 二、讨论:关爱、保护水生动物 (一)出示“哭泣的鱼”

1、为什么这条鱼在哭? (幼儿发散讨论) 老师引入:要关心、保护动物 2、我们人类怎样保护动物?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 ① 不要掠杀、猎杀

② 不喂动物吃有毒、有害的食物 ③ 国家建立了保护区 ④ 保护好动物生活的环境 总结:我们要做动物的朋友等 三、保护水资源

1、出示一幅污水与死鱼的图

问:这些鱼怎么死的? 这些污水是怎么形成的? 水生动物要在什么样的水里生活? 2、我们该怎样保护水资源 3、演示污水变清水

四、幼儿创作水生动物,布置环境“水生动物” 1、幼儿分成四组“折、画、泥塑、剪贴”等方式创作制作水生动物

2、将作品布置在墙面“水生动物”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自转一圈持接住抛来的纸球,发展平衡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2、探索二人配合转身接球时相互协调的方法,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纸球、圈若干,圈20个。 2、体操垫6块、拱形门3个、泡沫垫、纸棒、塑料大小筐等若干。 3、幼儿有玩过圈小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听音乐玩圈的游戏。

(1)幼儿听音乐玩自选圈的游戏。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圈的游戏,可一人玩,也可二人一道玩。 (2)五人一组玩“圈上的运动” 师:我们四组小朋友一起来玩圈上的运动。游戏时要听好音乐,跟着节奏跑,音乐一停又快又稳地站到圈中做一运动的动作。

2、学习二人合作“转身接球”。

(1)幼儿二人一组自由探索“转身接球”时相互协调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并引导幼儿发现好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来玩“转身接球”的游戏,1、5组幼儿先站在蓝色接球点上拿多圈接球,3、7组幼儿站在绿色抛球区抛球,每打三个球后交换,球离谁近谁捡球。现在1、3组和5、7组合作玩转身接球,接球的时候想象你是用什么方法与小朋友合作接到球的。

(2)集中讨论、交流自己持接到纸球的好方法。

(3)再次探索。教师重点指导合作较弱的搭配及个别幼儿。 师:用刚才我们谈到的方法去实施转身接球,还可以找更好的方法。 (4)师幼共同小结二人合作协调转身接球的方法。 主要方法: ①两人转身接球时要有预令、做好准备。 ②持接球幼儿要又快又稳地转一圈看准纸球用接住。 ③抛球幼儿要等接球幼儿转一圈后所持的方向抛球。

(5)转身接球比赛。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帮助每个幼儿都接住球。 师:想进行比赛吗?比赛的规则是:每抛接五个球后交换。接住一个球套一根橡皮筋。可以接住一个套一根,也可以抛接完五个后记下自己接住的次数一起套。

3、自选区域小游戏。 师:小朋友,想玩其他游戏吗?看看场地上还有哪些游戏:“打门球”、“夹球进筐”、“过障碍射门”及“转身接球”,每人可选自己喜欢的游戏,摆放好器械后就可开始游戏了

4、韵律活动“小雨和花”。 师:今天我们用圈玩了很多游戏,开心吗?那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 5、活动结束,收拾器材离开场地。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1、理解作品中母子之间的亲情,体验“你变我变的情趣”。2、能通过大胆想象,创编,理解事物间的关系。 准备:课件PPT点击下载资源 过程: 1、谈话讨论

有只小兔想离开家,它说:“妈妈我要逃跑啦!”妈妈说“你逃跑,我就追。”小兔说:“我变成小鱼。”妈妈说:“我就变成钓鱼人。”你们知道小兔还会变成什么吗?妈妈又会变成什么?

幼儿猜测小兔和妈妈各自会变成什么。例如:小兔变老鼠,妈妈就变猫等。

引导幼儿讨论“小鱼”和“钓鱼人”,“老鼠”和“猫”之间的关系,为理解故事内容做准备。 2、倾听故事

完整欣赏故事一遍。讨论妈妈为什么要去追小兔。 小兔和妈妈分别变成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变? 最后,小兔还想逃跑吗?为什么?

教师再次完整讲述故事一遍,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如果你是小兔,你想变什么? 3、游戏:你逃我追。

幼儿自由两两结伴做游戏,如:一幼儿说:“我变成小鸟”,另一幼儿说:“我变成大树”如此循环。 也可加上动作,使其更形象、生动。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意图: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舞台演出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孩子们非常渴望自己在舞台上表演。根据大班孩子经验的积累,开展了以幼儿为主体,由幼儿自编、自导、自演的综合系列活动《我们的舞台》。充分发展陔子的创造性,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帮助幼儿充分享受自主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结合经验,讨论与协商,确定演出内容和方法。 2、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互帮互助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的积极性。

3、获得愉快、感受自身价值。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看过文娱演出的电视,对节目种类、形式、主持人的话、演员化妆造型等有粗浅认识。 (2)有过舞台表演经验。 2、物质准备

(1)积累的各种表格、单子等。 (2)各种色纸、胶水,剪刀、毛线等。 (3)幼儿化妆品(口红、胭脂、白色粉等)。 (4)若干份小礼品。 活动过程:

活动层次一:初步商定节目种类。

1、结合经验,谈一谈演出节目的类型、自己想表演什么类型的节目、名称是什么。讨论中,尊重孩子的意愿,肯定孩子提出的节目。对于一些技术性较强的节目也不要横加干涉,应鼓励幼儿先作尝试。选择节目时,提醒幼儿可结合自己的经验、特长、兴趣而选。

2、自主结伴,确定演出节目名称及演出人员。将结伴的结果记录成表格。

活动层次二:确定节目名称及合作人。

1、展示幼儿合作的表格。是否人人参加,每一个节目的合作人数是否合理,并引导幼儿就以上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讨论中,引导幼儿进行调整,通过删减人员或增加人员,解决部分幼儿没有节目的问题。另外,也可引导孩子扩展重新提出新的节目,以确保幼儿人人都有演出的节目。引导幼儿自找场地,自己组织,进行节目的排练。 活动层次三:讨论节目串联词。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在电视中学到的某一段串联词,然后灯儿展开讨论,共同归纳出串联词的特点 ①引出节目名称及成员。

②能简明地介绍节目的内容或内涵。

出示幼儿的节目单,引导幼儿针对节目单上的节目一个一是开讨论,得出每一个节目的串联词,并将讨论出的串联词发给幼儿人手一份回家练习,准备竞选节目主持人。 活动层次四:竞选节目主持人。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见到的节目主持人是如何报节目的,并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概括出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 目时神态大方、语言响亮、口齿清楚、表情自然等。 请参加竞选的幼儿依次来主持一个节目(即说某一个节目关词),其余幼儿做评委,认真观看并评价。

请全体幼儿进行评选,以表决的方式,选出得票最多的两名作为节目主持人。

活动层次五:修改节目。

按节目的类型,将排练的节目展示给幼儿。

根据同伴展示的节目,提出意见,对同伴的言行修改与完善。 活动层次六:制作服装、道具等。

对自己的节目先小组讨论,自己节目需要哪些道具,什么样的服装。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幼儿群策群力,讨论每一个节目所需何种道具或服装。

3、出示各种色纸、剪刀、胶水等,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制成自己所需要的道具或服装上的小饰物。 活动延伸:

发动家长一起参与道具与服装的准备。 活动层次七:化妆、彩排。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化妆,头发如何修理,头上、手上、脚上又需要哪些装饰。

2、选出认为化妆最漂亮的幼儿。(即妆化的既不浓,也不淡),统一化妆的浓淡程度。

3、重新化妆,穿着服装并按节目单程序进行彩排。 活动层次八:文艺演出。 1、教师致词

小朋友自己编导、自己排练、自己演出,精心准备了一台文艺节目。让我们在舞台上尽情地唱歌、舞蹈,快快乐乐的玩吧。 2、按节目顺序演出。把幼儿节目拍摄下来。 3、演出结束,每人一份小礼品,作为奖励。

4、播放录像,让幼儿观赏自己在舞台上的演出,充分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的特点是变“教师为主”为“幼儿为主”,变“个别参与”与“整体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活动过

程中幼儿自编、自演,教师引导、帮助、支持。虽然大家都很紧张而又忙碌,大家共同享受着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功,享受着活动中师生、同伴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所带来的愉悦之情。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幼儿活泼好动,摸、爬、滚、打是他们自娱自乐,相互嬉戏的最爱。学前班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各部份有一定的认识,在嬉戏中能有意识地积极寻找多种方法运用身体某些部位去完成一些高难动作。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意在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积极动脑,相互合作,主动地探索出多种动作,按实际能力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自己身体的灵活和作用,从而意识到要爱护自己身体的每一部位,并能协调地运用。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的不同作用,学习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移动身体,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身体动作的表现力。 2、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新的动作,从不同角度思考,独立或合作设计完成动作要求,发展幼儿创新技能。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各类数字卡装扮的数字园,固定1.4米高的绳索,以山坡(上、下)、小河、雷区,电的标志图分放在绳索下的场地上。

活动重点:想办法运用不同部位移动身体 活动难点:设计并完成脚不沾地移动身体 活动过程 : 一、准备活动

1、在音乐伴奏下指导幼儿进行走、跑、跳、蹲、扭动身体、钻、爬等基本动作训练。

2、情景导入 :“我们的.小脚累了,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幼儿自由地在教师身边坐下。

3、提出问题:“刚才我们都用了身体哪些部位做了什么动作?”(脚走跑、腿弯、屈膝、手动、腰弯、臀扭等) 师生共同小结:身体真灵巧,脚能走,腰能弯,手能撑…… 二、探索活动

1、教师:“我们的身体各部分可以做很多动作,现在,请你们做一个动作使身体移动。”(幼儿迅即走或跑)

2、教师深入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小脚,可以用其他部位代替脚移动身体吗?”

教师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大家试试看,还可以用什么部位移动身体,比比谁的办法多。”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自由选择同伴合作,教师观察、启发、引导辅助,发现不同的方法,以语言点拨、肢体动作、表情激发保持幼儿活动兴趣。

3、组织集体练习:请个别幼儿示范有代表性的脚不沾地移动身体的动作,集体练习,享受合作学习的愉快。如手膝着地挪动、手膝爬、同伴扶助倒立走、“牛耕田”(两人合作)、攀沿绳、横躺滚、葡匐前进、翻跟头等。教师亲切地帮助个别动作发展差的幼儿。

4、游戏:奇妙的数字园

①以神秘的口吻激发兴趣:“有一个奇妙的园子里,挂满了各种数字,水果、动物,它们上面都有可爱的数字娃娃,想去奇妙的数字园看一看吗?用什么方法上路呢?”

②师生讨论去数字园的方法:上山乘揽车(坐后撑),下山滑滑梯(横躺滚),过河海豚游(鱼跃式),经过地雷区翻个跟头向前走,经过电小心触电(匍匐前进)。教师与个别动作发展差的幼儿合作,协助其到达目的地。

③幼儿用各种方法到达数字园,欢呼胜利,并欣赏各类数字。

三、放松活动

1、以问激趣:“数字园真奇妙,我们的身体能变成数字吧?”幼儿单独或相互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数字。

2、讨论:我们还能用灵巧的身体变什么?(各种动植物、人物等的模仿动作)。

3、小结:“我们的身体真灵巧,会做那么多有趣的动作,还能脚不沾地做高难度动作,所以我们要爱护身体的每一部分。” 4、结束:“我们的身体累了,该休息了,现在回家吧。”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走回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做游戏,使幼儿初步知道过马路时,我们大人小朋友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

2、培养幼儿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初步掌握安全小常识,从而学会自保的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日常生活中曾观察到的红绿灯标志的图片、交通标志的作用投影片。

2、用纸板做的红绿灯,红绿黄灯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交通安全图画,引出课题:\"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然后老师与幼儿一起认识三种颜色的灯,并通过儿歌内容的了解初步知道\"红灯停,绿灯走,黄灯停一停\"。

2、老师交代游戏规则。(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做小汽车,另一组做小朋友步行,当汽车行人看见红灯时都必须停下,当看见绿灯才能行走……)3、游戏中教师注意指导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等。

4、游戏完毕幼儿与教师一起小结,对遵守规则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并要求幼儿把这些知识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5、从活动中引出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的安全事项:进餐细嚼慢咽、走路看路、不随意跟陌生人走等。 6、游戏:红绿灯。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熟悉《雷神》乐曲的旋律及性质,学习语音总谱和身体动作。 能根据总谱的结构及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进行节奏表演。 表演中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使自己的节奏与同伴保持一致。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雷神》图片、乐曲图谱。 乐曲《雷神》。 幼儿人手一个乐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雷神》

教师出示《雷神》的两幅画面场景,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快看:天上怎么了?

幼儿:闪电、打雷、下雨……教师:那打雷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学念句子:雷声轰隆隆。

教师:下过了雨,天又会变得怎样?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儿:开心、高兴……教师小结:有一首乐曲讲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评析:通过两张简单的图片,在幼儿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然后直接进入主题,引出《雷神》这首乐曲。 ) 二、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雷神》 教师配上说词和身体动作表演。

(评析: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幼儿对乐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采用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通过大的图谱,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意境里,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三、理解A段音

尝试用语言图谱和身体动作来表演。 1.教师配乐念图谱。

教师:乐曲中都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卡,并逐句练习。)(评析:这一环节教师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下一环节幼儿跟念做好了铺垫。)

2.幼儿跟着音乐念图谱。

教师:小朋友也一起跟着乐曲说一说吧。(播放音乐,幼儿集体念语音图谱1-2遍。) 3.教师示范身体动作。

教师:现在小手也想来参加呢!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示范动作。)教师:刚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动作? 幼儿:摇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我们来试试看。(教师可用夸张的动作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转换部分。) 4.幼儿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评析:本环节教师结合谱图通过自身的示范,幼儿模仿并创编多种方式的节奏表现形式,既避免了幼儿单调的节奏练习,同时又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理解B段音乐,并练习身体动作 1.倾听B段音乐,猜测故事情节。

教师:轰隆隆的雷声过后下雨了,雨滴会滴在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呢?雷声又会在什么时候再次响起呢,我们从第二段音乐中听一听,找一找。

教师:从这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找出雨滴落到的身体部位,雷声响起的节奏点) 2.幼儿尝试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我们把这段音乐也用小手表演一下,雨点落在头上我们做什么动作?落在肩上做什么动作?落在腿上做什么动作?落在全身又做什么动作?雷声响起做什么动作?(引导幼儿分别用拍头、拍肩、拍腿、拍手等动作来表示。) 3.难点过渡句练习。

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雷声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前面两次打雷分别发出一声,后面的两次打雷分别发出两声。)教师:听一听,前面两次从闪电第几声开始打雷,后面两次从闪电第几声开始打雷。(教师动作示范,引出前面两次从闪电第四声开始打雷,后面两次从闪电第二声开始打雷。)教师:我们来用小手试一试。重点练习。

(评析:这个环节是一个难点,教师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表现音乐,用动作让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定的情境也使幼儿在学习起来能保持良好的兴趣,通过细致的引导帮助幼儿辨别和记忆雷声的不同。) 五、教师出示C段图谱

引导幼儿学习语音谱C段和身体动作。

1.教师朗诵语音图谱。

教师:雷声停了,天气终于放晴了。我们听听第三段音乐说的就是这件事。(教师配乐朗诵图谱。) 2.幼儿跟着音乐朗读图谱。 3.幼儿自主看图谱做身体动作。

教师:你们能看着图谱动作提示,让小手也参加第三段的表演吗?(\"陶陶\"这个地方用什么动作表演,拍手。)教师分别问:这是什么动作?

(评析:本环节比较简单,幼儿有一定的前期经验,因此主要让幼儿在自主看图谱进行学习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炼和总结,既是对前面经验的一次巩固,又是本环节的一个练习。)

六、教师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来感知整首乐曲

教师:现在我们把A、B、C三段的音乐连起来,把打雷、下雨、雨停都说进去。

(评析:这个环节是将分段式的学习进行汇总,让幼儿进行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做进一步的指导,掌握的好的继续巩固,掌握不够的教师进行再次引导,这样有利于幼儿接下来的分组表演。)

七、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表演《雷神》

1.教师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做身体动作,幼儿分成三大组。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做得很熟练了。现在小朋友分成三组进行练习,第一组做手部动作(摇手、拍头动作由这一组完成)、第二组做腿部动作、第三组做肩部动作,拍手动作我们一起来。图中有几次需要我们一起演奏的地方。(重点引导幼儿说出三个地方需要幼儿共同演奏。)

2.不听音乐,空手进行练习,熟悉各自的演奏内容。 3.听音乐,教师指挥,分部进行练习。

教师:刚才在演奏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可以怎样解决? (评析: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不听音乐先空手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避免了乐器合作演奏时的杂乱现象。) 八、配上乐器一起演奏《雷神》

1. 教师指挥,幼儿分三大组、三种乐器演奏。

教师:现在就请出我们的乐器一起来演奏吧!准备好了,一边看老师的指挥,一边跟上节奏,整齐的演奏才好听呢!

2.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演奏乐器中的困难。

教师:在刚才的演奏中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有困难?谁能帮助他?

当幼儿感觉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可以放慢速度,用哼唱方式带领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

(评析:在幼儿徒手练习情况已经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幼儿配上乐器,就能看着老师的指挥较为熟练的进行演奏,这样的方式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使得孩子都能体验到合作演奏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其信心,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打击乐的演奏兴趣。) 活动延伸

1.音乐活动:幼儿交换乐器,再次进行演奏。

2.区角游戏:小舞台表演中增加次节目,让幼儿进一步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

《雷神》即为英国作曲家爱尔加所作的雄壮有力的《威风凛凛进行曲》,是大班打击乐演奏活动,这首进行曲非常形象,有感染力,所以现在已经为许多国家军队仪式所采用。全曲速度虽然过快,但是曲调是大调式,节奏也为较简单的2∕4拍。乐曲

分为三个部分,是ABA结构,幼儿较能掌握。本活动是按照第二教时设计,它需要幼儿在运用身体动作和乐器演奏的同时尝试为乐曲配器和指挥。活动重点是根据节奏朗诵内容匹配相应声势动作,如:摇手、拍腿、拍肩、拍手、拍头等动作,在熟练掌握节奏的基础上,根据所提供乐器的特点进行匹配演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分段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理解、表现音乐,用动作让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和表现。

小百科:雷神是爱德华·埃尔加作曲,英国作曲家,自幼随父亲学钢琴与小提琴,异常勤奋,主要靠自学掌握了多种乐器的演奏,尤以小提琴见长。1885年承父业任伍斯特教堂风琴手。他的音乐真实自然,富于创新精神,对英国音乐的发展很有促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