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是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结合,在生活中实践、推广的一种健康管理方式。健康是人生境界的升华,生命是健康的基础。通过对人的身体状况和疾病风险进行系统的、科学、有效地干预,可有效预防、延缓或治疗疾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最早应用于防病治病。通过长期实践逐渐总结出了许多适合现代人使用的词语来指导你如何进行健康管理。
•
1.五脏辨证
五脏辨证,即中医“五脏六腑”病相对应,又称五行辨证,是中医学中运用的最早、最先也是唯一最基本的疾病防治方法。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辨证时根据五脏的病理变化,以疾病为基础综合辨断病情。如心属火,主疏泄,主静;肝属木,主升清;脾属土,主降浊;肺属金,主降浊;肾属水,主化源。五脏辨证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在传统中医“调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辨清五脏病理变化学说及脏腑功能关系的原则诊治各类疾病达到疗效最好或提高的效果。
•
2.七情八防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八防:防外感、防内伤、防内郁气、防湿邪、防风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喜怒无常,形于外,可以养形;思悲恐惊,形于内,可以养神。”《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乎?”《素问·大论》说:“怒则气上而结于里而为脓血……郁则气结欲绝而为吐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怒者……气逆上而犯胃也”。《金匮要略》曰:“生气则血逆上结……伤肾而致崩漏也……”这里的“七情之症”说的就是中医对人脾气精神表现特点和规律及预防疾病等方面所作的论述。《黄帝内经·素问·五脏气病论》中还说:“喜怒不形于色,恐惊不作,故能养形也;忧思过度,故能克气也;惊恐过度、耗气伤津、消谷善饥;思虑太过则易伤脾土、化生痰湿、耗散精血;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则生湿化热矣;大怒伤肝或肝失条达可致五脏阴阳失调、气血运行紊乱也……。”
•
3.食疗养生
食疗是中医传统养生方法之一,是指通过食用各种食物或药物来调节身体机能,达到保健、防病目的的方法。食疗法具有安全、易吸收等特点,并且可以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改善血液循环等。食疗法以食物为主要原料或辅料,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食品,因具有适应症广泛、治疗作用强等特点;在疾病预防或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食物的性质和功效分为食疗性和非食疗性两大类。
•
4.运动调理
运动是指人体气血运行的方式,通过运动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和因素的适应能力等。运动还能调节内分泌,平衡阴阳,调节人体机能和功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锻炼与饮食结合,既能保持机体正常运转,又能调节体内各脏器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目的。锻炼对人体脏腑和脏器都有益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