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土壤》教学设计
玉溪一中 杨从康
2005年12月
1
3.7 土壤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材简述土壤及肥力特性、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等几个相互关联的课题。第一标题下主要介绍土壤概念及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第二个标题重点介绍土壤肥力,并明确指出这是土壤最本质的特性,由此进一步指出土壤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同时说明土壤的物质组成,这些组成成分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水平;第三个标题介绍土壤的一般形成过程,强调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的主导作用。教材始终强调人类活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土壤的概念、本质特性、组成,了解土壤的组成和土壤肥力的关系;理解生物在土壤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利用只有做到用养结合,才能促使土壤肥力的循环再现。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有关图表、资料,提高学生运用大量的资料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突出人地关系这一主线,通过联系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学生应树立对土壤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及保护的观念,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
土壤结构及土壤肥力特性的形成。 四、教学难点
土壤的形成。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学习指导法、观察法。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具(景观图、土壤标本)、教材。 七、教学过程
【导入】 汉字“土”的含义:我国古书《说文解字》解释:“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并进一步解释说:“‘二’象地之下,地之中。”即土壤位于岩石面之上,地面之下的大地表层;“丨”是“物出行也”,表示土壤能够生长植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土”相关的内容。
【板书】 3.7 土壤 【引导】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3页图3.47,观察土壤在地理环境中处于什么位置? 【板书】 一、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师】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土壤位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所以学习土壤对我们认识整个陆地环境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过渡】 据图分析土壤在地理环境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略
2
【总结】 1.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2.能够生长植物,使整个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引导】 土壤大家都比较熟悉 你们能用科学语言对土壤进行表述吗?请看教材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
【板书】 二、土壤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引导】 掌握土壤含义需要抓住两个特征: 1.具有一定肥力 2.能够生长植物
【巩固】 结合土壤的特征思考三个问题: 1.沙漠表层的沙子是不是土壤?
2.在乡村被学生踩板了的操场是不是土壤?
3.无土栽培技术中使用的营养液是不是土壤?
【过渡】 (教师展示花盆)盆中的花要生长需要从土壤中获取些什么东西? 【板书】三、土壤的结构及土壤肥力 1.土壤结构及作用
【学生】 需要水、空气、有机质„„
【教师】 除了这些东西还需要K、P、Ca、Mg等矿物养分,这些矿物养分从哪里来呢?(学生:矿物质)矿物质又从哪里转化而来呢?(学生:岩石)对,前边我们学过,岩石是矿物组成的。
【过渡】 其实我们刚才分析的就是土壤结构,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展示知识结构表:
矿物质: 提供矿物养分,如钾、磷、钙、镁等 有机质: 提供氮素养分 水分: 输送养分 提供所需气体 空气:
土壤的结构例子让学生解释:
1.解释谚语:“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
2.解释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农村里耕地松土有什么功效?
4.为什么农村里在进行轮作或间种时,一般都要种豆科农作物?
【过渡】 不同的土壤以上四种物质的体积比例一样吗?(学生:不一样)干燥的沙质土什么多、什么少?(学生:矿物质和空气多,有机质和水分少)沼泽土呢?(学生:有机质和水分多,矿物质和空气少)什么样的土壤才比较适合农作物生长呢?(读
3
【巩固】 观察土壤标本,让学生学会辨认土壤的各组成成分,列举生活中的实际
图3.48 理想土壤的体积比例)
【板书】 2.理想土壤的体积比例
【总结】 理想土壤的体积比例:矿物质 45%,有机质5%,空气 20-30%,水分20-30%
【教师】(知识的扩展)这种理想土壤适合所有的植物生长吗?(学生:不适合)有些特殊的植物(如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就不适合。
【引导】 根据土壤的结构及肥力构成你能说说什么是土壤肥力吗?读教材84第一自然段。
【板书】 3.土壤肥力
【巩固】 教材中:“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通常是土壤肥力高低的 一个重要标志。”是不是说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肥力就越高?
【学生】 不是,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各组成物质相互配合和协调的能力。 【过渡】 你们在观察土壤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四、土壤的形成 1.土壤形成过程
展示土壤形成示意图:
【引导分析】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形成风化壳(成土母质),成土母质虽然没有肥力,但有一定的通气性和蓄水性,并能释放少量的矿物养分,一些低等植物能在成土母质上着生,标志着成土过程已经开始。这些低等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的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死亡后回到土壤表层,被微生物分解,形成有机质。在这过程中有机质得到不断的积累,形成土层较薄的原始土壤。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低植物也来这个地方落脚,这就加快了土壤的形成过程,使土壤发育得到不断深化,最终形成成熟土壤。
【总结】
裸露风化 岩 石
成土低等植物着生 母 质
成土标志
原始高等植物着土 壤 生
成熟土 壤
4
【引导】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哪个要素占了主导?(A .生物 ;B.水体 ;C.大气)(学生:B.生物)生物对土壤的改造主要包括两个过程,是哪两个过程? 【板书】有机质的积累
养分元素的富积
【教师】有机质的积累:土壤通过光合作用,通过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不断的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其实就是植物的植株,到了一定时候,这些有机物会落到土壤表层,被微生物分解,形成有机质,这个过程也叫做生物循环。
养分元素的富积:植物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从而使土壤中的养分元素不断的富积于土壤表层,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这个过程就是养分元素的富积过程。
【过渡】如果到野外用锄头挖一个剖面出来,就得到了一个土壤剖面。在这个土壤剖面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土层土壤的结构和性质都不一样。我们以森林灰化土为例来看一下土壤剖面示意图。
【板书】2.土壤剖面
展示土壤剖面示意图:
枯枝落叶层 枯枝落叶层 腐殖质层 腐殖质曾 土壤剖面
淋滤层 淋滤层 淀积层 淀积层
5
【教师讲述】在森林土壤中我们发现土壤表层有枯枝落叶覆盖,这层就是枯枝落叶层;枯枝落叶会被微生物分解成有机质,枯枝落叶层之下就形成腐殖质层;腐殖质层之下,植物把土壤中的养分元素能吸收的吸收,不能吸收或来不及吸收的养分元素则通过下渗作用被淋失了,这层就是淋滤层;淋失的化学元素会在母质层之上淀积,形成淀积层;淀积层之下就是母质层,构成了土壤的最底层。一般而言完整的土壤剖面就由这五层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土壤剖面都具有这五层。请同学们读教材86页“图3.51 土壤剖面”观察灰化土、黑钙土和耕作土的土壤剖面由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师生总结】(略)
【过渡】地理学的核心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土壤与人类活动有什么关系呢?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五、土壤与人类活动 【师生总结】1.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2.关系式:
人类活动
成熟土壤 耕作土壤 水稻土(南方) 黑垆土(北方)
合理耕作 不合理耕作 土壤肥沃
土壤退化
展示土壤退化的景观图(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和水土流失):
【小结】(略)
【课后作业】到野外观察土壤,观察土壤的结构,分析土壤肥力的形成,并思考该土壤适不适合发展农业。
6
八、板书设计
3.7 土壤
一、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具有一定肥力 二、土壤的含义
能够生长植物
三、土壤的结构及土壤肥力 1.土壤结构及肥力构成
矿物质:
提供矿物养分,如钾、磷、钙、镁等土壤有机质: 提供氮素养分 结构
水分: 输送养分
空气:
提供所需气体
2.理想土壤的体积分数 3.土壤肥力 四、土壤的形成 1.土壤的形成过程
有机质的积累 (生物主导) 养分元素的富积
2.土壤剖面 五、土壤与人类活动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