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朝服饰和西方罗可可时期服饰对比 一、服饰文化北景的比较 唐朝服饰文化背景
公元618年至907年,中国历史进入到空前辉煌的时期--唐朝。唐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创造出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唐代文明不仅兼收并蓄,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同时不吝传播,为世界文明发展史写下光辉的一页。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及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变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服饰文化影响深远,如今天的日本、韩国的传统服装大都受到唐服的影响。 罗可可时期服饰文化背景
在西洋服装史上,罗可可艺术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时代晚期,流行与路易十五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此时的欧洲是一个以理性为主要标志的时代,西方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启蒙运动使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尤其在批判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中形成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高潮,于是后来又有产业革命的发展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这些客观形势的转变对于艺术有着巨大地影响。
新资产阶级不断积累财富绝对主义的路易王朝失去活力路易十四在宫廷开各种舞会,罗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那种盛大庄严古典主义的。这种变化喝法国贵族阶乘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及中产阶日渐兴盛有关。
罗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园林,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等影响 唐朝的服饰的特点:男子服饰 一唐皇帝便服(常服)
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左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
唐皇帝冕服(祭服)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
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右图为帝王的冕服)
唐代官吏服饰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 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绶等。(左下图与右上图为唐代文官大袖礼服)武官的专门戎服为缺胯衫,
绣有各种纹饰。士兵的戎服用两种,一种是盘领窄袍,另一种就是缺胯袍。士兵的缺胯袍没有绣纹饰,头戴折上巾,唐代称幞头。(左上图与右上图为唐代军戎服
唐人讲究服饰配套,男人幞头、圆领袍衫、马皮六合靴,既具儒雅气,又有骁勇风。在唐代的军臣百姓皆穿袍,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长衫、长袍。当时根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在款式、色彩、图案上有着严格的区别。一般平民用素色的麻布缝制的狭小袖口的袍子与用考究的绸、丝段缝制的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的肥大袖子的官袍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皇帝的龙袍,又称黄袍。用色不可冒犯,
用赤、玄、缥、绛、白、黄六色配置。下属的臣将及大小官吏选用紫、绛、绯、白、蓝等色制成朝服。这些表现出不同官衔等级、阶层地位的服装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如图)
中国古代服饰,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其实古人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都是基于那时的人对神的崇尚与信仰,也正因为人有这种善念及高尚的道德水平,神才会将它显现给人,才会让人拥有智慧,拥有真正美好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及美好的事物
女子服饰
二.唐皇后至普通妇女
唐朝服饰料质地考究,选型雍容华贵而大胆,装扮配饰富丽堂皇而考究。(左图为唐代皇后服饰图、右图为皇妃服饰图)
唐代妇女的生活服装在传承本民族服饰传统的基础上,吸取西域异质文化的优良成分而创新发展,它们是唐代服饰文化的主流。唐代女装有一定的流行变化,被当时诗人称之为“时世妆”。唐代衣裙的款式,从初唐到盛唐在美学风貌上有一个从窄小到宽松肥大的演变过程。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
长的感觉。(如下图)
唐朝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在服饰和装扮上,不断承袭并夸张了前朝的传统方式,更吸收了很多外来的胡服式样,使唐朝服饰前比秦汉,后较宋明都要亮丽突出,特别是开放的程度让今人叹之不如。现代女郎往往把裙衫的坦肩露背作为思想解放、标榜时髦的象征,殊不知在唐代“绫罗纤缕见肌肤”的贵族妇女的大袖纱衫罩就仅系到胸部的内裙上。对于崇尚丰腴胖体之美态的唐妇来说,这是唐王朝开放以来受于三百多个丝绸之路国家的异族服饰文化“感染”后所持有的“富贵”、“富态”的瑰丽化身,可与浮罗宫里的“名媛淑女”相媲美.服饰文化影响深远。(如下图)
中唐以
后,服装渐渐变得宽大,长裙曳地,再配上颜色艳丽的披帛,显得雍容华贵。这种装扮,一直到五代初还能见到。请看以上的三幅图,唐代妇女为使自己的服装更富有艺术魅力,她们在外出行走时都在肩、臂上披上“帔子”,遮风暖背。在室内或宫中花园里披上比披子更长的带子——“披帛”。绕肩拽地,似仙女下凡。到了宋代,女子“披帛”日盛,从皇家贵妇的“霞披”到平民女子的“直披”。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前进,这些繁琐的“服饰”也逐渐的消失。
(唐 变体宝相花纹锦鞋 新疆吐鲁番出土) (唐帏帽) (唐代新疆笠帽)
女人或榴裙,或胡服,或男装(唐代由于通西域,外族服饰文化对唐宫产生了影响,还反映在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一些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为了挣脱封建枷锁的桎锢,和男人并肩外出,于是便出现了女扮男装的摩登场面,唐代经常能见到头戴幂离、帏帽身着男装袍裤的女子与男子同行的画面。帏帽源自边疆民族,
原本用来防阻风沙和御寒用,南北朝传入中土。),在高雅之中蕴含着一种娇美,在富贵相中又有一种不受束缚的人性的酣畅。
张扬,但不故作潇洒,随意,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之中。总之有一种大气、霸气,霸气之中又显现着谦和,不拒绝外来文化,所有外民族服饰精粹都可以为我所用,都可以共同构成大唐的盛世繁华。服饰属于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总是被蒙上一层政治色彩。一方面政治氛围影响着服装的整体风格及其演变过程,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需要依靠服饰来烘托其政治文化的特色并为其政权统治服务。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政治开放、政权稳定、经济长期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服装迅速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通过分析其服饰风格与服装制度
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服饰文化与政治、经济特征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