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四岁那年,母亲和舅舅带我去游北京卧佛寺。在放生池前,我说什么也不走了,非要让母亲逮几条金鱼给我。母亲好劝歹劝,我死活不听,于是母亲赌气拉着舅舅就走。他们走很远了,我也没有追上去,独自趴在放生池的石栏上,眼巴巴啾着池中的金鱼。
(2)那天在单位的传达室前看到了一箱螺蛳,便问门卫师傅:“是食堂买的吗?师傅答:“不是,是音乐王老师的,要去放生。”我一下愣住了。俯身端详那小指甲盖般的螺蛳——少说,这箱里也有上万条生命吧?一想到它们的下一站不是锅中而是河中,不能不替它们欢喜。
(3)也曾在南湖亲瞻放生盛举。一大群善男信女,抬着一箱箱鱼虾龟螺,呼啦啦倒进水中。一时间,祝祷的,拍照的,叫好的,湖畔热闹得赛过 party 。但是,就在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人正在张网捕鱼。看得出,那边捕的,正是这边刚刚放的。我多嘴,悄声跟一个放生者说:“喂,看到那边了吗?”她说:“看到了。我放我的,他捞他的。”语气平静得让人震惊。
(4)朋友曾回忆过这样一件事。外婆的一条红鲤鱼蹦到水沟里了,外婆急得大呼小叫,孩子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水中追捕那条鱼。鱼终于被捉到手了,孩子们浑身上下弄了个泥泥水水。大家都巴望着外婆把这条红鲤鱼烹给他们吃,想不到外婆却说:“这鱼不能吃,这是明天放生用的。”孩子们一听,气疯了------你咋不早说啊!早知道是放生用的,不捉它不就是了!可外婆却说:“那不行,现在放,就没人看到了。”孩子问:“放生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到啊?”外婆坦然应曰:“是呢。”
(5)“放生秀”,这是多少人迷恋的一档节目啊!
(6)看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其中有一幅《生的扶持》。画面上有三只螃蟹,两只在下,一只在上,上面那只螃蟹丢掉了五六个爪子,是只“残蟹”。只见“残蟹”悠然骑坐在两只“健蟹”身上,三蟹奋然前行。更让人欢喜的是丰先生的题款:一蟹失足,二蟹扶持。物知慈悲,人何不如!我们在爱“异类”的同时,怎么可以忘了更为紧切的“爱同类”呢?只要我们愿意,放生、护生的功德是随时可做的,不一定非要到池边去放生一条鱼,不一定非要到人前去放生一箱螺。功德的加分与减分,不可能是一件眼眸即可测定的事。
(7)放生池,如你能言,你会不会这样祝福芸芸众生:放手去爱,生的扶持。
1.本文围绕“放生池”记叙了哪几件事?请分条概述。
2.赏析文中的画线句。(从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答)
(1)一时间,祝祷的,拍照的,叫好的,湖畔热闹得赛过party。 (2)鱼终于被捉到手了,孩子们浑身上下弄了个泥泥水水。
选择第 句。赏析:
3.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丰子恺先生《生的扶持》这幅画。
4.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两方面的作用。
2.人鸟相亲
(1)几年前,我搬至营区一隅的小楼。楼前是一片斜山坡,上面生着枝干遒劲的老槐。这片槐林是鸟儿的天堂,麻雀、野鸽、喜鹊、黄鹂、斑鸠等,还有些叫不上名的鸟儿。
(2)晨曦初露时,鸟鸣声便从槐林传出,如含着露珠的轻音乐,柔润地漾进我的卧室。 (3)鸟儿天生就是音乐家。瞧那活泼俏丽的黄鹂,宛若树冠中跃动的鲜亮花朵,其声轻快悦耳,仿佛小溪的叮咚声;体羽顺泽的斑鸠,伶俐的模样招人爱,一连串重复的咕咕声虽不高亢,却好在干净,节奏感十足;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4)白天写作,思路“打结”时,我就停下手,倾听一会儿鸟鸣,脑中的灵感随即就能在键盘上嗒嗒成行。
(5)为了感激这些精灵每天都带着美好的啼唱如约而至,一天,我在阳台上的竹篾盘里撒上米粒和干虾米,再放上两个盛满水的浅口杯,希望以此款待它们。
(6)第一日,没有鸟儿来,第二日依然没有,直到第三日下午,才有一只麻雀前来“侦察”。
(7)只见它从树上飞到阳台上,跳跳转转,明亮的小黑眼珠频率极快地扫描着四周的一切,十分警觉。刚啄了一粒米,它便“嗖”地飞走了。原来窗台上的一本书被风翻开,动静惊了它。
(8)几天后的一个上午,一下子来了好几只麻雀。水足饭饱后,它们倒不急着走而是在阳台上跳跃相嬉,好似在评论这顿荤素搭配的“大餐”。
(9)日子悠走,光临阳台的不再只有麻雀,其他鸟儿也多了起来。它们慢慢熟悉了我的存在,明晓我并无恶意,因此即使看到我,也不再惊恐。
(10)人亲鸟,鸟亦亲人;人有情,鸟亦有情。也许是它们渐渐明白了我的心意,只要我在阳台上放好食物,它们就会呼朋引伴落到阳台上“聚会”,有时还会到玻璃窗前扑棱一下翅膀或轻啼一嗓,仿佛在与我打招呼。
(11)望着窗外那些跳来跳去、欢畅啄食的鸟儿,自己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欣慰:我有好多鸟朋友了。我发觉,自从与鸟儿交上朋友,槐树上面朝小楼啼鸣的鸟儿越来越多。有时,它们瞧见我,啼鸣中甚至会有点儿欢欣的变调------不知是我的心理作用,还是果真如此?
(12)心存一份坦诚和善意,人鸟之间何尝不可以传情达爱呢?
1.第5-11段写出了人鸟相亲的过程,补写方框中的内容。
2.第1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我有好多鸟朋友 我给鸟放食物 -------- ----------
几只麻雀来“大餐” --------
楼前是一片斜山坡,上面生着枝干遒劲的老槐。这片槐林是鸟儿的天堂…
3.从修辞角度赏析第3段画线句。
瞧那活泼俏丽的黄鹂,宛若树冠中跃动的鲜亮花朵,其声轻快悦耳,仿佛小溪的叮咚声…
4.文章末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3.误墨
(1)娄城三老翰墨展上,少长咸集,群贤毕至。
(2)开幕式上,应众人之求,三老联袂挥毫献艺。赵老不假思索泼墨画出水上水下几许荷叶,中有荷花含苞待放,煞是喜人;钱老成竹在胸,只寥寥几笔,三两游鱼跃然纸上,一条条栩栩如生;孙老略一凝神,一株岸边杨柳迎风摇曳,婀娜多姿。
(3)孙老画罢,回头对赵老、钱老的高足说:“来,添一笔,助助兴。”
(4)不知是不敢在班门弄斧,还是中国文人固有的君子之风,几位门生都互相谦让着,谁也不肯轻易落墨。这时,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后生毛遂自荐说:“我来献丑。”不待应允,他从从容容拿起斗笔,饱蘸浓墨,跃跃欲试。
(5)三老都不认识这位不速之客,但对他的勇敢精神倒颇嘉许。市美协头头想阻止,三老见之,摇摇手,何必扫年轻人的兴呢,且拭目以待吧。
(6)或许是因为在众目暌暌之下,或许是因为画面上已有荷有鱼有树,不好落笔,这位年轻人手执斗笔迟迟落笔不下。场上的气氛一时如凝固住一般。突然,那饱蘸的浓墨滴了一滴下来,无情地落在画面上。“呀!”年轻人一声惊呼脱口而出。这轻轻的一声如冷水滴入沸油锅。
(7)坏了坏了!一幅好好的画眼看就要毁了。真是大煞风景!好几个人用愠怒的眼神耿着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后生。
(8)不料年轻人反倒镇定了,他审视误墨片刻,不慌不忙地在误墨上略作加工,好呵,那误墨竟化作一只半空振翅的翠鸟,简直补得天衣无缝,堪称大手笔。
(9)画罢,年轻人轻轻地说:“惭愧,惭愧!贻笑大方。”
(10)赞叹声啧啧四起。三老也对年轻人刮目相看,谓之“后生可畏”。
(11)翌日,市报上赫然登出这位年轻人的照片,有篇报道对他大加赞扬,似乎他是翰墨展主角。
(12)市美协头头很欣喜也很自责,欣喜的是发现了这样一位新秀,自责的是对这位新秀一无所知。他决定去登门拜访这位新秀。不巧,唯有一位耄耋老人在家。老人不言不语,进屋捧出一大叠满纸涂鸦的毛边纸、宣纸来。市美协头头翻着翻着,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一一他简直不敢相信,所有的这一叠纸,几乎都画着翠鸟一一从误墨中化出的翠鸟。
1.根据文章脉络,用简洁的语言补充完整这篇小小说的故事情节。 (1)翰墨展开幕式上,三老联袂挥毫献艺;
(2) (3)后生误墨“污毁画卷”,众人愠怒
(4) (5)市美协头头登门拜访,揭开误墨谜底。
2.文中的无名后生是怎样一个人?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3.赏析下面的语句,按要求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呀!”年轻人一声惊呼脱口而出。这轻轻的一声如冷水滴入沸油锅。(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划线句子的妙处。)
(2)好几个人用愠怒的眼神瞅着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后生。赞叹声啧啧四起。三老
也对年轻人刮目相看,谓之“后生可畏”。(从小说写作手法的角度,说说作者这样安排情
节的用意。)
4. 文中的年轻后生因为“误墨化翠鸟”而一举成名,这与现实生活中的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等一夜成名很相似。你如何看待这一社会现象。
4.家徽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人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醒悟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晚,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下的鱼替代好了。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
⑩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1.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②段的作用。
2.阅读文中第③段、第⑤段两处画线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贱人的心理变化的。 (1)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料,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2)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
3.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
5.试探究“家徽”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5.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的一段插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满满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官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恶性考试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间、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做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 描写和 描写。
3.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4.第⑦段画线句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是如何表达的。 5.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 怎样的品质。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 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已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 剧里充当着配角。
6.评语
(1)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寒假前到学校拿学期成绩单。回家时,我和六七个没带书包的好友同行。刚领的成绩单拿在手上,已经被我们折得皱巴巴了。
(2)“老师给你们什么评语?”阿益问。“还没看,不知道。”包括我,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反正不会是什么好话,我心想。
(3)“来猜我的是什么。”阿益翻起成绩单一角,露出老师评语的最后一个字:马。 (4)“害群之马?”我说。
(5)“没那么糟!”阿益掀开成绩单。
(6)我刚刚看错了,是“焉”。“心不在焉”的确比“害群之马”好多了。
(7)“你的呢?”他们问。我也翻开一小角,露出评语最后两字:用功。“上一个字是‘不’吧!”大家起哄说,“不用功。”
(8)我再翻开一些,看到的字出乎意料,是“又”。聪明又用功?礼貌又用功?乖巧又用功?不管前面是什么,总之是个好评语。我高兴又害羞,便把成绩单压着,不让同学看。直到走到家门口,才翻开看整句评语:活泼又用功。
(9)活泼,我当之无愧,但实在想不起自己哪里用功了?我上课时玩磁铁、涂鸦老师看到我们,总是皱着眉头,又怎么觉得我用功?难道老师在开玩笑?
(10)整个寒假期间,那句“活泼又用功”的评语,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还自动变成歌词,配的是《无敌铁金刚》的旋律。我也就手舞足蹈、心甘情愿地收拾玩心写作业。
(11)开学后,即使成绩单交回给了老师,那句评语还是经常出现在脑海中。我开始专心上课、写作业,从进步奖领到前五名、前三名的奖状,还参加作文、朗读比赛…
(12)一学期过去了。放暑假的前一天,从老师手中接过成绩单时,也多了些期待。我翻开成绩单内页,右边是交错的“优”和“甲”,左边则是这学期的评语“努力进取”就在上学期评语“活泼又用功”的旁边。
(13)回家的路上,阿益接过我的成绩单,说:“我这学期的评语跟你上学期的一样!” (14)“活泼又用功?”我有点惊讶。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的成绩单。
(15)我这才仔细看清楚,原来墨渍下那个“又”字其实是“欠”字。突然,脑海里伴我整学期的旋律变得荒腔走板。
(16)十多年后,我自己当了老师,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用快干墨水工整书写。学生不
必透过误解或猜测,就能直接感受善意和鼓励。
(17)学生也把对我的“评语”,写成节日小卡。我仔细读过以后,把它们收集在纪念品盒子里,也收藏在心里。跟我小学三年级的成绩单一起。
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
(1)小学三年级时, (2)十多年后,
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 句式,该句反映了我当时 和 的心理。
3.第④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本文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写字清楚端正很重要。 B.误会往往能助人进步。 C.经历是一笔人生财富。 D.鼓励欣赏会给人力量。
5.本文标题“评语”不可以改为“误读”,请简述理由。
7.描花的日子
(1)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2)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3)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一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4)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5)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6)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
(7)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
(8)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9)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10)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
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11)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12)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1.纵观全文,第①段内容似乎和下文“描花”这件事关系不大。你认为第①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
(2)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4.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5.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认识。
材料一: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
8.丑猫
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作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右耳也残缺不全了。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全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只猫真丑!
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爪子。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对抗。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喵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等我跑到丑猫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生命岌岌可危。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舔我的手。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晴注视着我。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丑猫就
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第②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①段中,作者连线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第⑤段画线句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我觉得概括说明其理由。
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4.联系全文,用自已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
9.做一个寥若晨星的少年
(1)我当过很久的差生,尤其是在进入初三之后。初三那年新开了化学课,第一次考试我只考了19分,可我并没有在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感到羞耻或难过。未来那么远,成绩有什么用呢?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那好像本来就不属于我吧。我不是个叛逆的学生,我只是对成绩“无能为力”一一就抱着这样消极的想法,我把一天又一天的时间荒废掉了。
(2)生活的转机是从那年的12月开始的。原来的班主任生病住院,我们班换了新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自从他来到班级后,整个班就陷入了低气压。新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早读前必须先到操场上跑步,患有“早起困难症”的我真是叫苦不迭。
(3)我本来数学就不好,他上课又喜欢叫人到讲台上做题,我就坐在讲台前面时刻面临被点名的危险,所以比一般同学还害怕他。如果远远地看见他,宁肯绕整整一个大圈再进教室,也不愿和他打照面。
(4)他上任之后的第一次数学考试,我忘了自己到底考了多少分,只记得满纸都是红色的斜杠。考试之后,他挨个儿找同学们谈话,叫到我名字时,我惴惴不安地捏着衣角百般磨蹭,提心吊胆地走进办公室。我没想到平时凶神恶煞的他这么和蔼,他并没有训斥我,只是看着我满是红色的试卷时轻轻叹了口气。他在帮我分析完各科成绩之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有些人凭着家庭和出身,不需要努力就能过上好的生活,但我们不行,对吧?我们得非常努力,才能过上自已想要的生活,对吧?”如此简单的两个问句,让我的耳朵烧红了一圈。
(5)他没再多说什么,就让我回去了。从老师办公室出来,他的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让我明白,作为一个家境一般资质平常的女孩,没有放肆的资本,得用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另一种生活。
(6)没人知道,是从那天之后,我才决意要变成另一个人。
(7)我不再在课间偷懒,开始缠着同桌帮我检查作业。每天都抽出一节自习课赖在化学老师的办公室里恳求他给我讲解习题。尽管他不耐烦,但我仍然锲而不舍地问下去,求他给我讲第三遍第四遍直到我再也不会做错。我也不再躲着班主任,甚至主动要求去讲台上做数学题,就算全班同学都做完了我还在讲台上苦苦地演算,但我总算克服了自己的恐惧。
(8)几个月悄然而逝,很快就迎来了中考,我只记得自己化学考了满分,总分也挤上了重点中学的分数线。
(9)许多年后,我在毛姆《生活的道路》一文中看他写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由环境决定的。他们在命运的拔弄面前,不仅逆来顺受,甚至还能随遇而安。我尊重这些人,
可我并不觉得他们令人振奋。还有一些人,他们把生活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似乎一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造生活。这样的人虽然寥若晨星,却深深吸引着我。”
(10)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怎样逆袭了自己的中学时代。我们的命运从来不是上天注定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堆叠出自己的未来。希望你也有相同的勇敢,像毛姆说的,做一个寥若展星的少年。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老师教育学生有自己的方法,概括写出能表现这一特点的情节。
3.根据第④⑤段的内容,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内容走进办公室没被老师训斥聆听老师教导回味老师的话 内容 心理
4.第⑧段中的加点词“挤”有什么表达效果?
走进办公室 没被老师训斥 聆听老师教导 回味老师的话 (1) (2) (3) (4) 几个月悄然而逝,很快就迎来了中考,我只记得自己化学考了满分,总分也挤上了重点.中学的分数线。
5.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③段中的“所以比一般同学还害怕他”写出了“我”对这位新老师的畏惧并且直接表现了老师的严厉。
B.选文第④段刻画老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这两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C.选文第⑥段在内容上突出了“我”要改变的决心,同时在结构上既与前文相照应又与标题相照应。
D.“寥若晨星”的意思是把生活掌握在自己手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造生活的人像早晨的星星那样稀少。
6.选文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启示,试着写出三条。
(1) (2) (3)
10.乡野高人
①我行走在山野,迷路了。
②问道于田间一位老汉。此刻江南的天空烟雨迷蒙,他穿蓑戴笠,弓身插秧。当他直起腰时,愣愣地看了我半天。突然说,“要不,去我家坐坐?”对于他的邀约我感到好奇,也特别愿意。
③跟随老汉来到他家。他站在客厅靠墙的一只方桌前仰望正面的墙壁。墙上,相框里两位老人面容慈善,挂着永恒的微笑----想必是老汉的父母了。老汉坐着,一直盯着相框看。我一时无言,沉默。突然,他指着相框,说:“你瞧,这像是我画的。”
④我愣在那里,半天不知道如何反应。突兀的一句话,仿佛是对我心理的突袭,我的确猝不及防,因为那像画得太好了。他背对着我,似乎心中有所料定,笑了。然后急促地去了房间,拿出一叠纸,冲着我,拍一拍,“真的是我画的,这些都是我画的!”
⑤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老汉异常兴奋,此刻话语已如小河流水,绵绵不断。 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几乎人迹罕至、与世隔绝。山里的人,不知山外有城。见过世面的,只有几个村干部。那时的老汉尚年轻,心里却一直埋着一桩心思。看着日渐衰弱的爹娘,想给他们留个影,做身后的纪念。打听好了去城里的车与路,下了排除万难的决心。这时爹娘却先后病倒在床,难以长途跋涉了。
⑦某天,老汉扛着锄头上山挖树桩,遇见了位写生的画家。一支铅笔,一袋烟的功夫,就将眼前的东西搬到了纸上。老汉觉得太神奇了,讷讷地向他请教,画家说这可不是一日之功啊,但还是教了他一些基本的训练方法。于是,回家练。开始,握惯了锄头的手握铅笔,戳出满纸筛眼一样的小窟窿。老汉不放弃,见纸就画。
④终于,有一天,他看见鸟在纸上飞,小鸡小鸭在纸上奔跑戏水,门前的河和屋后的山都在纸上安妥了。他开始画父母。刚画,不是画丢了耳朵,就是画斜了眼晴。
⑨爹娘忘了疼,咧嘴微笑,让他照着画。而他满脑子,除了庄稼,就是画,梦里,一只手还在空中握笔飞舞。
⑩几年后,他把画好的像给爹娘看,爹娘边照镜子,边看画像,大笑,笑得嘴就一直没有合上。
(11)说到此,眼前的老汉,神情由亢奋而黯然:像,画好没多长时日,爹娘就相继走了。“我这一辈子最不孬的地方,就是把爹娘的样子留下来了,一模一样,没有走模子。”
(12)看一张张画,家禽、飞鸟、村庄、树木、河流、山川写意纸上,虽不求章法,但传神、生动,我一直处在惊愕中。当我称他为“高人”时,老汉同样惊愕,他在误解中澄清:“村里人都说我个子矮。”
(13)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14)世事也怪,我接触到的有些人,大半辈子都在揪着自己的头发往上拔,刻意想成为高人,终究还是庸人。有些人,只是想达成生活中的某种朴素愿望,一不小心,却成了高人。
1.仔细阅读文章,体会领“我”看画过程中老汉的心理活动,并按顺序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处。
料定 2. 第⑤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这回我相信了,但还是惊愕未消。
3.联系全文,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回去的路上,我被绿色包围—四周的田畴是绿的,空气也是绿的,人似乎在一杯绿茶中沉浮。
惊愕 4.阅读全文,概括老汉的性格特点。
5. 老汉的朴素愿望是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朴素愿望?为这个愿望你准备怎么做?
11.其实很简单
“抓强盗一抓强盗啊!......”女人歇斯底里地叫喊着。
光天化日下,歹徒正在抢劫,旁若无人。被抢的女人拼命抱紧自己的坤包,死活不放。 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上歹徒行劫。不仅不敢制止,连呵斥一声的举动也没有;不仅不敢呵斥,就是悄悄用手机报个警也无人肯试。
沉默。好一阵可怕的沉默。
沉默过后,有个戴着眼镜、弱不禁风的小伙忽然一声怒吼,像狼一般冲向歹徒。 歹徒大惊,立即掏出一把尖刀,目毗尽裂地瞪着小伙:“狗咬耗子是吧?再不识趣老子捅了你!”
小伙愣怔一下,仍然像狼一般猛扑上去。
很快,小伙摇摇晃晃,蹲了下去。但片刻,又咬紧牙关站立起来。虽然被锋利的尖刀刺中下腹,但小伙强忍剧痛,没有倒下。他一手紧紧抓住刀柄,不让尖刀深入;一手像钳子,死死钳住歹徒的手腕不放。
女人趁机挣脱,嗷嗷大叫,挥拳砸向歹徒。 歹徒的脸红一阵白一阵,一时不知所措。
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
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报警。
警车风驰电掣般地赶到,迅速给歹徒戴上了手铐。
人们小心扶住小伙,送上警车。
“儿子,我的儿子!”听到小伙吃力的呻吟,人们才发现小伙的身旁还站着个小男孩。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被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呆了。
警车一路鸣笛,将小伙送到医院中。
幸亏没有刺中要害。几天后,小伙的伤情得到缓解。
有关部门要给小伙评见义勇为奖,消息传来,小伙所在的单位竟炸开了锅。 “他可是我们单位最胆小怕事的人啊!” “平常谨小慎微得不敢踩死一只蚂蚁!”
“说歹徒不费吹灰之力抢劫了他,我们还信!他会赤手空拳与扬着凶器的歹徒搏斗,太邪!”
......
这样的议论传出,记者深感蹊跷。
“当时,那么多人鱼不动、水不跳的,你一个文弱书生,何来胆量挺身而出?特别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歹徒凶狠的尖刀,你为什么还敢奋勇向前?”记者找到病榻上的小伙,好奇地探问。
小伙犹豫道:“你是想听真话,还是......?” “当然想听真话!”
“那好,只是我的话你千万不要对外报道。”小伙的脸上飞过一朵红云。 记者认真地点点头。
“当时,我的儿子憋不住拽了一下我的手,‘爸,抓歹徒、抓歹徒呀’!”我的儿子才6岁,还是稚气未脱的小毛孩,我堂堂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在他面前装孬种,让他都瞧不起吧?”
记者一愣:“就这一点?” “对,就这一点!”
1.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1)歹徒在光天化日下抢夺女士坤包,现场的人们都胆怯沉默;
(2) (3)围观的群众合力制服歹徒救助小伙;
(4)
(5)记者感到疑惑,去医院探访后才真相大白。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大街上人来人往。有的视而不见,有的驻足远观,有的且看且退。谁也不敢制止歹徒行劫。(这个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2)众人被小伙的英雄壮举深深感染,群情激愤,一窝蜂地射向歹徒,七手八脚,将歹徒摁....倒在地。(加点词妙在何处?)
3.小说安排小伙单位里议论纷纷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4.有人认为小说写的是勇斗歹徒的故事,却取名为“其实很简单”,这是文不对题,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12.别样的礼物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胧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竟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弄书包,然后变戏法似的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追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同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⑦噢,是他!这是个家境窘追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⑧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的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做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晴,那眼晴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激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珍贵?谁能说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⑩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大大小小的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3.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选文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 5.选文第⑦段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6.小岩毕业时,“我”作为老师,曾为他写过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了对他的感激和祝福之意。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以“我”的口吻写出这段赠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