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小学 李慧萍
各位领导: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第五课时《圆锥的体积》。本次说课包括五个内容: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理念和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圆锥是小学几何知识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这三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立体图形。由研究这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扩展到研究圆锥的体积,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需要。包括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具体运用。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全面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之间的本质联系、提高几何知识水平,为学习初中几何打下基础,同时提高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在此前又学了由曲面和圆围成的立体图形——圆柱,且经历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具有了初步的类比思维意识。通过前一节《圆锥的认识》,学生对圆锥的特征也有了一些了解,对他们来说,求体积并非陌生的新知识,只是像圆锥这样学生认为不规则几何体的图形,求体积有困难。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一些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并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把理解和掌握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在公式推导阶段,为了打破枯燥无味的公式推导过程,在教授本节课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索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归纳、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 Sh
在公式运用方面:采取逐步深入的模式,让学生讨论在:①已知圆锥的高与底面半径;②已知圆锥的高与底面直径;③已知圆锥的高与底面周长三种情况下,如何使用公式计算。然后通过让学生列举身边的实例,引入实际运用。
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说学法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处于被动的听讲,被灌输者的被动地位,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没有灵活性,随机应变的能力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学生的情感也低落。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把课堂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习、探讨、商量、研究,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针对本节,在学法上主要采取:
1.学生在学习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小结,最终推导出圆锥的计算公式,从而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索新知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学生不能想的,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想。
3.教师提出与所学课程内容有关的恰当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探索的前提下争取自己解决,对于有一定困难的问题,老师再从中提醒、点拨。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对于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
1导入:上课开始,我拿出外形类似于圆锥的铅锤请同学们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用排水法测量圆锥的体积是有局限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找一种普遍的方法,从而引出要想求出任意一个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最好是像学习其它立体图形一样,有一个体积计算公式就好了,顺其自然地揭示课题和本节研究重点。
2.猜想:接着我让学生进行猜想,你觉得圆锥体积可能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几何形体有关系?为什么。正如课标所言,让学生猜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猜想,不仅一下子点燃了学习的热情,同时指明了研究的方向,毕竟我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研究。
3.选择:既然明确了研究方向,下一步就是选择实验材料。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圆锥与圆柱形容器等底等高。这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求精的过程,加深了对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的理解。
4.二次猜想:学生猜测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关之后接着我又设计了本课第二个猜想,面对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直观地看,比一比,究竟谁大,可能大多少?二次设立猜想就是要让学生敢猜想、乐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为了证明谁猜得对就需要寻求证据、给出证明。
5.实验:于是有了最后一个环节,做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存在着一定倍数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五、反思
我觉得这节课让我满意的地方是注重了课堂的生成点。在学习例3时,我让我班学习最好的学生郝宇在黑板上做,目的是为了板书整齐,计算速度快,但没想到她竟犯了以前从不犯的错误,题没审清就做了,这说明其他同学也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我及时加以强调,让他们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审题。
不足: 1.准备不够
首先我没有在教室的多媒体上提前试课件。为了打破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我设计了几张配有声音和动画效果的幻灯片,但在我班多媒体中,我反复按了几次也没能放出来,使得课堂教学没有按预期设想来。
其次,我应准备好细沙和水两种实验材料,以供学生做实验使用,这样他们就会在课堂上按自己的想法做另一种实验来得出等底等高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2.平时教学只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的计算疏于训练,导致大部分学生计算不过关,以后要多加强这一类型的训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