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修 订)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国 土 资 源 部 二○○六年八月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修 订)
主编单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 批准部门:国土资源部
编写日期:2002 年 7 月
修订日期:2003 年 1 月(第一次)
2006 年 8 月(第二次)
国土资源部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二○○六年八月
页脚内容
1 2
工程开工报审表 目
总则................................................................. 1
录
排(截)水工程....................................................... 13
2.1 浆砌排(截)水沟.................................................... 13 2.2 盲沟............................................................... 14 2.3 排水隧洞........................................................... 14 2.4 排水井(孔)......................................................... 15 3 支(拦)挡工程...................................................... 16 3.1 混凝土灌注抗滑桩................................................... 16 3.2 锚拉抗滑桩......................................................... 17 3.3 砌石和混凝土挡土墙................................................. 18 3.4 加筋土挡土墙....................................................... 19 3.5 防崩(落)石槽(台)............................................... 20 3.6 拦石坝(墙、堤) ................................................... 20 3.7 拦石网与拦石桩(柱)............................................... 21 3.8 支撑墩(柱)....................................................... 22 4 加固工程............................................................ 22 4.1 预应力锚索(杆)加固............................................... 22 4.2 格构锚固........................................................... 23 4.3 注浆加固........................................................... 24 5 护坡工程............................................................ 25 5.1 锚喷支护........................................................... 25 5.2 砌石护坡........................................................... 26 5.3 抛石护坡........................................................... 27 5.4 石笼护坡........................................................... 27 5.5 锚杆与土钉墙护坡................................................... 28 5.6 格构护坡........................................................... 29 5.7 植被护坡........................................................... 29 6 减载与压脚工程...................................................... 30 6.1 削方减载........................................................... 30 6.2 土石压脚........................................................... 31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7 通用制作与安装工程.................................................. 31 7.1 钢筋加工和安装..................................................... 31 7.2 预应力筋加工与张拉................................................. 32 7.3 混凝土构件预制..................................................... 33 8 附则................................................................ 35 9 附录................................................................ 36
附录 1 水泥砂浆强度评定 ................................................ 36 附录 2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 37 附录 3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 39 附录 4 锚杆试验 ........................................................ 40
附录 5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单元、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 44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1 总则
1.1 为了统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下简称治理工程)质量 检验评定方法和标准,促进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所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主要是指防御斜坡(库岸)崩塌、 滑坡等造成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
1.3 本标准适用的治理工程类型,主要包括排水工程、支(拦)挡工 程、锚固与注浆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等。
本标准未列出的治理工程类型,可参考其它有关标准进行检验评定。 1.4 本标准是检验评定治理工程质量等级的标准尺度,是施工单位自 检、监理工程师抽检认定、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的质量评定依据。
1.5 治理工程项目划分
根据建设任务、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评定需要,应在施工准备阶段将 治理工程项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1.5.1 单位工程:在治理工程项目中,具有独立施工条件或独立运行 能力,可以单独作为成本核算的工程。
1.5.2 分部工程:在单位工程中,能组合发挥一种功能或根据施工任 务划分的工程。
1.5.3 分项工程:在分部工程中,按同期施工作业区、段、层、块等 划分,通过若干工序完成的或由几个工种完成的最小综合体,是日常质量 控制的基本工程单位。
1.5.4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大小不一,复杂程度各异,单位、分部、分 项工程较难划分,应视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掌握。
1.6 工程质量检查评分方法
1.6.1 施工单位应在每道工序或分项工程完成后进行自检和验收,监 理工程师必须参加,并做好隐蔽工程现场记录(包括文字记录、素描图、 可视化影像等),不合格时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重要的中间工程和隐 蔽工程检查验收,建设、勘查、设计单位代表和监理工程师共同参加。
1.6.2 施工单位应对各分项工程按本标准所列基本要求、实测项目、 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进行自检,按表 1.6.5.1 至表 1.6.5.5 提交真实、 完整的自检资料(包括可视化影像等资料),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我评分。 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对施工单位自检资料进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1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行签认和评分。
1.6.3 工程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和评定,自检合 格后,将竣工自验报告和有关资料提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 位、勘察和设计单位等进行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验收文件必须经以上 各方签字认可。
1.6.4 治理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分项工程为单元,采用 100 分制评 分方法进行评分。在分项工程评分的基础上,逐级计算各相应分部工程、 单位工程评分值和工程项目的工程优良率。
1.6.5 分项工程评分方法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和质量保证 资料四个部分。只有在其使用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工艺符合基本 要求规定,且无严重外观缺陷和质量保证资料真实、齐全时,才能对分项 工程质量进行检验。
1.6.5.1 基本要求检查与评分
各分项工程所列基本要求,包括了有关规范的主要点和对施工质量优 劣具有关键作用的部分。应按基本要求对工程进行认真检查,经检查不符 合基本要求时不能进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
检查结果填入表 1.6.5.1 中。
对工程质量具有一票否决的项目,要按有关规范查验试验资料,评定 其是否合格,该项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验收。如砂浆、混凝土强度等应按附 录 1、附录 2、附录 3 进行检查评定。
1.6.5.2 实测项目检查与评分
对规定的实测项目,采用现场抽样方法,按照规定频率和下列计分方
法,对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进行检查评分。
检查合格的点(组)数
检查项目合格率(%)=
该检查项目的全部应检查点(组)数
检查项目评定分数=检查项目规定分数×合格率 检查结果填入表 1.6.5.2 中。 1.6.5.3 外观鉴定检查与评分
对工程外表状况进行检查评定时,如发现外观缺陷,应区分档次进行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2
×10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扣分。对于严重的外观缺陷,施工单位必须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整修处理。 外观鉴定评分结果填入表 1.6.5.3 中。
1.6.5.4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
分项工程的施工资料和图表,按表 1.6.5.4《质量保证资料检查评分 表》所列逐款检查,缺少最基本的数据或有伪造涂改者不予检验和评定, 资料不全者应予扣分。
资料检查评为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验收。 1.6.5.5 分项工程综合评分
根据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质量保证资料的检查评定进行 综合评分。
分项工程评分=实测项目实得分之和-外观缺陷扣分-资料不全扣 分
分项工程评分结果填入表 1.6.5.5 中。 1.6.6 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评分方法
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评分时,采用加权平均计算法确定相应的评分 值。主要工程权值为 2,一般工程权值为 1。主要工程和一般工程由设计 单位划分。
∑[分项(分部)工程评分×相应权值]
分部(单位)工程评价=
∑分项(分部)工程权值
评分用表见 1.6.6.1 和表 1.6.6.2。 1.6.7 工程项目质量评分方法
工程项目质量评分,以单位工程优良率进行分级评定:
单位工程优良率(%)=
被评为优良的单位工程数 工程项目中单位工程总数
×100
评定用表见表 1.6.7《建设项目质量检验评定表》。 1.6.8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方法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应按分项、分 部、单位工程和项目工程逐级评定。
1.6.8.1 分项工程等级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3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分项工程评分不小于 85 分者为优良,小于 85 分而不小于 70 分者为 合格。
不合格的分项工程,必须进行整修或返工,经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后, 只能复评为合格。
1.6.8.2 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所属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其加权平均分不小于 85 分,且所含主要分 项工程全部评为优良时,则该分部工程评为优良;如分项工程全部合格, 但加权平均分小于 85 分,或加权平均分虽不小于 85 分,但主要分项工程 未全部达到优良标准时,则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
1.6.8.3 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所属各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其加权平均分不小于 85 分,且主要分部 工程全部为优良时,则该单位工程评为优良;如分部工程合格,但加权平 均分小于 85 分,或加权平均分虽不小于 85 分,但主要分部工程未全部达 到优良标准时,则该单位工程评为合格。
1.6.8.4 工程项目质量等级评定
工程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单位工程优良率不小于 85%时,该 工程项目质量等级为优良;若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全部合格,但单位工程优
良率小于 85%时,则该工程项目质量等级为合格。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4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分项工程基本要求检查表
所属分部工程: 施工单位:
页脚内容 5
表 1.6.5.1
分项工程: 所属工程项目:
工程开工报审表
所属单位工程: 监理单位:
序号 基本要求内容 (或质检评定标准编号) 检查情况记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施工 单位 自查 评定 意见 检查人: 复核人: 年 月 日 监理 单位 检查 认定 意见 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备注 评定意见必须注明能否进行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保证资料等三部分的检查评定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分项工程实测项目检查评定表
所属分部工程: 施工单位:
页脚内容 6
表 1.6.5.2
分项工程: 所属工程项目:
工程开工报审表
所属单位工程: 监理单位:
项次 检查项目 1 2 实测值或实测偏差 3 4 5 6 7 8 9 10 合格 质量评定 合格 规定 实得 分 点数 率(%)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 计 施工 单位 自查 评定 意见 负责人: 评定人: 年 月 日 100 监理 单位 检查 认定 意见 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分项工程外观鉴定评定表
所属分部工程: 施工单位:
页脚内容 7
表 1.6.5.3
分项工程: 所属工程项目:
工程开工报审表
所属单位工程: 监理单位:
序号 外观鉴定要求 (或质检评定标准编号) 外观鉴定情况记录 扣分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 计 扣 分 数 施工 单位 自查 评分 意见 负责人 评定人: 年 月 日 监理 单位 检查 认定 意见 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扣分方法 1. 各检查项目先定性、后定量进行外观评分,可在分为好、一般、差三个档次后 根据《标准》的规定扣分。 2. 分项工程外观检查扣分等于各检查项目的扣分之和。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表 1.6.5.4
分项工程:
所属工程项目: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评分表
所属分部工程:
施工单位:
页脚内容 8
工程开工报审表
所属单位工程:
监理单位:
序号 1 检查内容 主体结构技术质量 试验资料 检查重点 1.砂浆或混凝土强度,2.锚索预应力 张拉,3.锚杆抗拔力,4.桩基质量 要求齐全、正确、达标 1.水泥、钢材、钢绞线、锚具、砂、 石、砖、水等原材料实验资料,2. 各种预制件合格证书及试验资料 资料齐全,手续完备 检查情况 实得分 2 原材料实验,各种预 制件质量资料合格 证明 3 隐蔽工程验收单 (含地质编录、地质 4 5 6 素描图和展视图等) 工程质量评定单 重大质量事故处理 施工组织设计技术 交底 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资料 齐全,填写正确、真实,手续齐备 报告是否及时,并按规定认真处理, 技术处理资料是否完备 有质量目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符合 要求,审批手续齐全,技术交底单齐 全,手续完备 洽商记录齐全,有编号,手续完备 竣工图清晰完整,变更与洽商相符 7 8 9 10 洽商记录 竣工图 测量复核记录 合计扣分 一.扣分原则: 控制点、基准线、水准点的复测记录, 齐全、准确 1. 第 1 项必段合格。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的检验内容和频率,漏检点数每达到 全部应检点数的 1%,扣 3 分,2%扣 6 分,依此累加。 2. 第 2~3 项,第缺一项或一项不合格,视严重程度扣 0.5~2 分。 3. 第 4~9 项,根据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每项扣 0.5~1 分。 二.评定: 施工单位自评意见 负责人: 评定人: 年 月 日 监理单位认定意见 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表 1.6.5.5
分项工程:
所属工程项目: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汇总表
所属分部工程:
施工单位:
页脚内容 9
工程开工报审表
所属单位工程:
监理单位:
基 本 要 求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检查的最终意见: 施工单位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实 测 项 目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检查的最终意见: 实测得分 施工单位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外 观 鉴 定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检查的最终意见: 外观缺陷扣分 施工单位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资 料 检 查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检查的最终意见: 资料不全扣分 施工单位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工程质 量等级 实得分: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表 1.6.6.1
分部工程名称: 所属工程项目: 施工单位:
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所属单位工程: 工程部位: 监理单位:
页脚内容
10
工程开工报审表 序号 分项工程 名称 实得分数 质 量 评 定 权 值 加权得分 质量等级 等级 备 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加权平均分 施工单位自评意见 负责人: 评定人: 年 月 日 监理单位意见 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表 1.6.6.2
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单位工程:
工程地点:
施工单位:
所属建设项目:
监理单位:
页脚内容
11
工程开工报审表 序号 分部工程 名 称 实得分数 质 量 评 定 权 值 加权得分 质量等级 等级 备 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加权平均分 施工单位自评意见 负责人: 评定人: 年 月 日 监理单位意见 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表 1.6.7
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表
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负责人:
监理单位负责人:
完工日期:
计算: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复核:
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单位工程总数(个) 工程名称 12
月 质量等级
日 备注 实得分数 优良工程个数(个) 项目优良率(%) 工程项目质量等级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2 排(截)水工程
2.1 浆砌排(截)水沟
2.1.1 基本要求
2.1.1.1 排(截)水沟地基、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
2.1.1.2 砌体所用原材料(片石、块石、混凝土预制块等)的质量、 规格和砂浆配合比、砂浆强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 勾缝密实。
2.1.1.3 回填土、沉降缝与排水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了防渗处 理。
2.1.1.4 砌体抹面应平整、直顺,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 2.1.1.5 混凝土预制块按 7.3 检查。 2.1.2
实测项目。
见表 2.1.2。
浆砌排(截)水沟实测项目表
表 2.1.2
注:平面位置“+”指向外,“-”指向内;表面平整度即凹凸差。下同。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2.1.3 外观鉴定
13
序号 1 实 测 项 目 水平位置(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50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经纬仪测,每长 20m 测 3 点, 且不少于 3 点 规定分 15 2 3 长 度(mm) 断面尺寸(mm) -500 ±30 用尺量,全部 用尺量,每长 10m 量 1 点,且 不少于 3 点 10 20 4 沟底纵坡度(%) ±1 用水准仪测,每长 10m 测 1 点, 且不少于 3 点 10 5 沟底高程(mm) ±50 用经纬仪测,每长 10m 测 1 点, 且不少于 3 点 15 6 铺砌厚度(mm) 不小于设计 用尺量,每长 10m 量 1 点,且 不少于 3 点 20 7 表面平整度(mm) 20 用直尺量,每长 20m 量 3 点, 且不少于 3 点 1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2.1.3.1 沟体线条及沟底应平顺,水流通畅。不符合要求的扣 1~2 分。
2.1.3.2 沟边排水孔通畅,沟底不得有杂物。不符合要求的扣 1~2 分。
2.1.3.3 沟壁砌体顶面不高于地面,以利降雨迳流进入排水沟;或采 取措施(如打孔等)使降雨迳流进入排水沟。不符合要求的扣 1~2 分。
2.2
盲沟
2.2.1 基本要求
2.2.1.1 盲沟所用原材料的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2.1.2 盲沟埋置位置、深度、反滤层和防渗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2.2.1.3 盲沟进水、出水应通畅。 2.2.2
实测项目。 见表 2.2.2。
盲沟实测项目表
表 2.2.2 注:若渗、滤层采用土工布,应符合设计要求
2.2.3 外观鉴定
2.2.3.1 反滤层应层次分明。不符合要求的扣 1~2 分。
2.2.3.2 出水口美观实用,出水应通畅,不符合要求的扣 1~2 分。
2.3 排水隧洞 2.3.1 基本要求
2.3.1.1 排水隧洞的设置位置和几何尺寸、渗井(孔)和仰斜排水井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孔)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4
序号 1 实测项目 沟底纵坡度(%)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水准仪测,每长 10m 测 1 点, 且不少于 3 点 规定分 30 2 断面尺寸 不小于设计 用尺量,每长 10m 量 1 点,且 不少于 3 点 30 3 渗、滤层厚度(mm) ±20 用尺量,每长 10m 每层量 1 点, 且每层不少于 3 点 4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2.3.1.2 排水隧洞的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
2.3.1.3 排水隧洞衬砌砌体和渗井(孔)、仰斜排水井(孔)所用原 材料的规格、质量和砂浆与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3.1.4 排水隧洞衬砌砌体,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符 合设计要求。
2.3.1.5 排水隧洞洞周衬砌回填密实,洞底防渗处理和洞口稳定性应 符合设计要求。
2.3.1.6 渗井(孔)和仰斜排水井(孔)应通畅。 2.3.2 实测项目。
见表 2.3.2。 排水隧洞实测项目表
表 2.3.2
2.3.3 外观鉴定
2.3.3.1 排水隧洞衬砌混凝土要内实外光,表面平顺,蜂窝麻面面积 不超过 5%,每超过 0.5%扣 5 分。
2.3.3.2 排水隧洞出水口处理顺适美观,流水顺畅,不符合要求时扣
2-5 分。 2.4 排水井(孔)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2.4.1 基本要求
15
序号 1 实测项目 衬砌厚度(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不小于设计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尺量,每长 10m 量 1 个断面, 且不少于 3 个断面 规定分 25 2 平面位置(mm) ±100 用经纬仪测,每长 20m 测 3 点, 且不少于 3 点 15 3 4 长度(mm) 内空断面尺寸(mm) -100 -50 全部实测 用尺量,每长 20m 量 3 点,且不 少于 3 点 15 20 5 洞底纵坡度(%) ±0.5 用水准仪测,每长 10m 测 1 点, 且不少于 3 点 15 6 洞底高程 mm) ±50 用水准仪测,每长 10m 测 1 点, 且不少于 3 点 1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2.4.1.1 排水井(孔)的位置、孔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2.4.1.2 排水井(孔)的深度、直径、倾斜度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 2.4.1.3 排水井(孔)所用原材料的性能、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 要求。细粒土含量不得超标。
2.4.1.4 排水井(孔)口保护措施牢固、实用。 2.4.2 实测项目。
见表 2.4.2。
排水井(孔)实测项目表
表 2.4.2
注:1.井(孔)深指要求钻透的岩、土层之下的深度;
2.过滤料充填量可按放入的合计长度或体积量计
2.4.3 外观鉴定
排水井(孔)排水顺畅;群(排)井(孔)应排列整齐,井口保护措 施牢固、美观。不符合要求时扣 3-5 分。
3 支(拦)挡工程
3.1 混凝土灌注抗滑桩
3.1.1 基本要求
3.1.1.1 桩孔断面尺寸、深度和护壁及成孔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孔深必须结合滑动面的位置和嵌岩段长度等实际情况确定,护壁混凝土应 密实并与围岩(土)密贴结合。
3.1.1.2 挖孔、钻孔过程中应进行地质编录和检验,提供地质结构柱 状图,记录滑动面的地质特征。桩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及时进行孔底处 理,必须做到无松渣、淤泥等扰动软土层,使孔底情况满足设计要求。
3.1.1.3 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抗滑桩混凝土必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16
序号 1 2 3 4 5 6 实测项目 井(孔)数 井(孔)中心间距(mm) 井(孔)深(mm) 井(孔)径(mm) 倾斜度(%) 过滤料充填量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不少于设计 ±100 ±100 不小于设计 <1 不小于设计量 全部 实测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 20 10 20 15 20 15 用经纬仪,全部 用尺量钻具、钻杆长度,全部 用尺量钻头或套管直径,全部 用测斜仪测,全部 用尺量或称重换算,全部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须连续灌注,捣固密实。
3.1.1.4 钢筋配置数量及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制作与安装按 7.1 检查评定。
3.1.1.5 桩身质量完整性检测规定如下:设计等级为 I 级或横断面面
2
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30%且不少于 10 根。当检测出有缺陷的桩数大于 被检测桩数的 30%时,应全部检测。检测方法采用无损检测法(参见有关 规范)。对有缺陷的或有其他问题的桩身应钻取芯样检测,并取样做抗压、 抗剪试验。
桩的无破损检测应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检测结果需经设计单位认 可。
3.1.1.6 桩间联系梁和挡土板按 7.1、7.3 检验评定。 3.1.2
实测项目。 见表 3.1.2。
混凝土灌注抗滑桩实测项目表
表 3.1.2 3.1.3 外观鉴定
桩顶、桩身外露面应平顺、美观,不得有明显缺陷。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
3.2 锚拉抗滑桩
锚拉抗滑桩,参照 3.1 抗滑桩和 4.1 预应力锚索(杆)加固的检验评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定标准进行检验评定。
17
积大于 2m 的桩,以及对质量有怀疑的桩,均应全部检测。其他桩的检测 序号 1 2 3 实 测 项 目 桩位(mm) 桩的方位角 桩的横断面尺寸(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00 ±5° 不小于设计尺寸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经纬仪测,全部 用经纬仪测,全部 地面用尺量,中、下部查灌 注前记录,全部 规定分 20 5 30 4 桩身倾斜 度(%) 挖孔桩 钻孔桩 <0.5 <1.0 ±50 ±50 用吊线量,查灌注前记录, 全部 实测,查灌注前记录,全部 用水准仪测,全部 20 5 6 桩底高程(mm) 桩顶高程(mm) 10 15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3.3 砌石和混凝土挡土墙
3.3.1 3.3.1.1 3.3.1.2 3.3.1.3 3.3.1.4
基本要求
地基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石料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砌石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 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沉降缝、排水孔数量、位置、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实测项目。
空洞;干砌时不得松动、叠砌和浮塞。必要时打开检验。
3.3.1.5 3.3.1.6 3.3.2
见表 3.3.2
砌石与混凝土挡土墙实测项目表
表 3.3.2 3.3.3 3 分。
外观鉴定
3.3.3.1 砌体坚实牢固,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扣 1~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3.3.3.2 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不得超过该面积的 0.5%,深度不超 过 10mm。不符合要求的,每超过 0.5%扣 2 分。
18
序号 1 实测项目 平面位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50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经纬仪测,每长 20m 测 3 处, 且不少于 3 处 规定分 15 2 顶面高程(㎜) ±20 用水准仪测,每长 20m 测 3 处, 且不少于 3 处 15 3 底面(基面)高程(㎜) ±50 用水准仪测,每长 20m 测 3 处, 且不少于 3 处 15 4 断面尺寸(㎜) 不小于设计 用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且不 少于 3 处 30 5 墙面坡度(%) 0.5 用坡度尺或垂线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且不少于 3 处 10 6 表面平整 度(㎜) 干砌石 混凝土 30 10 用直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且 不少于 3 处 15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3.3.3.3 排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 3.3.3.4 伸缩缝符合设计要求,整齐垂直,上下贯通。不符合要求的 扣 3~5 分。
3.4
加筋土挡土墙 3.4.1 基本要求
3.4.1.1 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范围内不得遭受水浸。
3.4.1.2 混凝土预制面板的强度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制面板
应有结构性能试验报告,经检验合格后才可安装。混凝土预制面板质量按 7.3 检查。
3.4.1.3 拉筋强度和质量、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4.1.4 拉筋的长度、根数不得小于设计要求。拉筋与面板、拉筋与 接筋应牢固连接,连接部分应有施工隐蔽记录。
3.4.1.5 当拉筋带含有金属时,或使用钢拉筋时,应进行防腐防锈处 理。
3.4.1.6 填料的性能、规格和压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4.2 实测项目。 见表 3.4.2。 表 3.4.2
加筋土挡土墙实测顶目表
注:竖直度“+”指向外,“-”指向内,下同。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3.4.3 外观鉴定
3.4.3.1 墙面板光洁无破损,板缝顺直均匀。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19
序号 1 2 实 测 项 目 拉筋带长度(%) 平面位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不小于设计 ±50 实测方法和频率 检查记录 用经纬仪测,每长 20m 测 3 点, 且不少于 3 点 规定分 25 20 3 墙顶高程(mm) ±50 用水准仪测,每长 20m 测 3 点, 且不少于 3 点 15 4 墙面竖直度或坡度(%) 0,-0.5 用吊垂线或坡度板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且不少于 3 处 20 5 面板缝宽(mm) 10 用尺量,每长 20m 至少量 5 条, 且不少于 5 条 10 6 墙面平整度(mm) 15 用直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且 不少于 3 处 1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分。
3.4.3.2 墙面直顺,线形顺适。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 3.4.3.3 沉降缝贯通、顺直。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
3.5 防崩(落)石槽(台)
3.5.1 基本要求
3.5.1.1 防崩(落)石槽(台)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质量等应符合设 计要求。
3.5.1.2 防崩(落)石槽(台)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5.1.3 防崩(落)石槽(台)的结构和排水、防渗处理应符合设计 要求。
3.5.2 实测项目。见表 3.5.2。 表 3.5.2
防崩(落)石槽(台)实测项目表
3.5.3 外观鉴定
防崩(落)石槽(台)外观应整齐。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
3.6 拦石坝(墙、堤)
3.6.1 基本要求
3.6.1.1 拦石坝(墙、堤)位置、高程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构筑 坚实。
3.6.1.2 拦石坝 (墙、堤)砌体所用原材料和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 强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6.1.3 土质坝(墙、堤)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分层夯实, 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3.6.2 实测项目
浆砌石和混凝土拦石坝(墙、堤)实测项目按表 3.3.2。土质坝(堤)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20
序号 1 2 实测项目 槽底、台面高程(mm) 槽、台尺寸(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00 ±50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水准仪测,每长 5m 测 1 点,且不少于 3 点 用尺量,每长 5m 量 1 处, 且不少于 3 处 规定分 50 5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见表 3.6.2。
表 3.6.2 土质拦石坝(堤)实测项目表
3.6.3 外观鉴定
3.6.3.1 浆砌石和混凝土拦石坝(墙、堤)按 3.3.3 鉴定。
3.6.3.2 土质拦石坝(墙、堤)夯实牢固,表面平顺。不符合要求的 扣 3-5 分。
3.7 拦石网与拦石桩(柱)
3.7.1 基本要求
3.7.1.1 拦石网与拦石桩(柱)的布置、排列应符合设计要求。 3.7.1.2 桩、柱材料的品种、规格、强度以及埋设、连接、固定应符 合设计要求。混凝土预制桩、柱的质量按 7.3 检查评定。
3.7.1.3 拦网材料的品种和规格、强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7.2 实测项目。见表 3.7.2。 表 3.7.2
拦石网与拦石桩(柱)实测项目表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3.7.3 外观鉴定
21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实测项目 长度、高度 顶宽、底宽 坡度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尺量,每长 10m 量 1 组,且不少于 3 组 用尺量,每长 10m 量 1 组,且不少于 3 组 用尺量,每长 10m 量 1 组,且不少于 3 组 规定分 30 30 40 符合设计要求 ±10%设计尺寸 不陡于设计 序号 1 2 3 4 5 6 7 实测项目 网底高程 起讫点 桩(柱)、网高度(mm) 桩(柱)埋入深度(mm) 部件断面尺寸(%) 桩(柱)间距(mm) 网孔尺寸(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50,-20 不小于设计要求 ±5 ±200 不大于设计要求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水准仪测,每长 20m 测 3 点,且不少于 3 点 用尺量,每连续网、桩(柱) 段量 2 点 用尺量,抽量 20% 用尺量,抽量 20% 用尺量,抽量 10% 用尺量,抽量 10% 用尺量,每长 20m 抽量 5 孔, 且不少于 5 孔 规定分 10 10 15 20 15 15 15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拦石网与拦石桩(柱)坚固、整齐、美观。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 3.8 支撑墩(柱)
3.8.1 基本要求
浆砌石、混凝土支撑墩(柱)按 3.3.1.1~3.3.1.5 检验评定。墩(柱) 基础应稳定、牢固,墩(柱)顶与上覆危岩的接触应紧密,不得浮塞。加 筋墩(柱)的钢筋配置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制作与安装按 7.2 检验评定。
3.8.2 实测项目
见表 3.8.2
支撑墩(柱)实测项目表
表 3.8.2
3.8.3 外观鉴定
按 3.3.3.1 和 3.3.3.2 鉴定。
4 加固工程
4.1 预应力锚索(杆)加固
4.1.1 基本要求
4.1.1.1 锚孔的孔位、孔径、孔深、孔斜度、方位角必须符合设计要 求。
4.1.1.2 锚索(杆)体质量、制作、防护(防腐等)与安入等必须符合 设计要求。锚索的制作按 7.2 检查评定。
4.1.1.3 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和注浆管插入深度等应符合设 计要求。
4.1.1.4 张拉和锁定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锚索的张拉按 7.2 检查评 定。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4.1.1.5 锚头墩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2
序号 1 2 3 4 实测项目 平面位置(mm) 断面尺寸(mm) 墩(柱)高度(mm) 表面平整度 (mm) 砌石 混凝土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30 不小于设计 不小于设计 15 10 实测方法和频率用经纬 仪测量 用经纬仪测量 用尺量,不少于 3 点 用尺量 用直尺量、不少于 3点 规定分 30 30 30 1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4.1.1.6 锚索(杆)承载力检验:在锚索(杆)锁定前,应随机抽取 锚索(杆)束(根)总数的 10%-20%且不少于 3 束(根),进行设计锚固 力 120%的超张拉检测。重大工程可对所有锚索(杆)进行相应的超张拉 检测。
超张拉检测应提供超张拉检测成果汇总表和检测点位分布图。 4.1.1.7 当设计对锚索(杆)有特殊要求时,应增做相应的检查验收 试验。
4.1.2 实测项目。见表 4.1.2。
表 4.1.2 预应力锚索(杆)实测项目表
4.1.3 外观鉴定
外锚墩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规格一致。不符合要求的扣 2~5 分。
4.2 格构锚固
4.2.1 基本要求
4.2.1.1 砌石或钢筋混凝土格构的原材料和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与 强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2.1.2 锚杆的原材料规格、质量和锚孔孔径、孔深与锚固段长度等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2.1.3 预应力锚索,按 7.2 检查评定。
4.2.1.4 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的钢筋制作按 7.1 检查评定。预制钢筋 混凝土格构按 7.3 检查评定。
4.2.1.5 锚杆承载力、抗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应随机抽取各类型锚 杆总根数 5%~10%且均不少于 5 根做抗拔力检测,检测出的抗拔力符合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23
序号 1 2 3 4 5 6 检查项目 锚 孔 深 度 锚 孔 孔 径 锚孔孔位与高程(㎜) 锚孔斜倾度(%) 锚孔方位角 内锚段长度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100 ±1 符合设计要求 不小于设计 检查方法和频率 实测,全部 查施工、监理记录 用经纬仪、水准仪测,查施 工、监理纪录,全部 用钻孔测斜仪量,全部 实测,全部 查施工监理记录 规定分 10 10 20 20 20 2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设计要求。并提出抗拔力检测成果汇总表和检测点位分布图。
4.2.1.6 砌石或混凝土格构应密实,坚固。 4.2.2
实测项目。 见表 4.2.2。 格构锚固实测项目表
表 4.2.2
4.2.3 外观鉴定
4.2.3.1 砌石表面要平整,整体坡度平顺。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2 分。
4.2.3.2 混凝土要内实外光,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外露面积的 0.5 %,每超 0.5%扣 5 分。
4.2.3.3 锚头混凝土应密实平整,不符合要求时扣 3~5 分。
4.3 注浆加固
4.3.1 基本要求
4.3.1.1 注浆范围(平面的、垂向的)、注浆钻孔的布置和孔径、孔 深、偏斜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3.1.2 注浆材料的品种、性能、浆液配合比及注浆压力等应符合设 计要求。
4.3.1.3 注浆加固后岩土体质量检测孔(点)数为注浆孔总数的 5- 10%,且不少于 5 孔(点)。检测方法用钻取芯样法或其他有效的方法。
4.3.2 实测项目。
见表 4.3.2。
页脚内容
24
工程开工报审表 序号 实 测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 偏差 实测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 1 2 3 4 5 6 7 格构轴线位 格构断面尺 寸(mm) 混凝土 混凝土 ±30 ±20 ±0.5 ±10 ±50 ±50 ±1 用经纬仪测,每长 20m 测3 用水准仪,每长 20m 测 1 点, 且不少于 3 点 用铅锤线,每长 20m 测 3 处, 用直尺量,每长 20m 量3处, 用经纬仪、钢尺,全部 用尺量,全部 用钻孔测斜仪,全部 10 30 10 10 10 20 10 格构坡度(%) 混凝土 格构表面平整度 锚孔孔位(㎜) 锚杆(管)长度(㎜) 锚固角度(%)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表 4.3.2
注浆加固实测项目表
4.3.3. 外观鉴定
加固范围内,注浆孔口部回填处理效果好。有缺陷的扣 3~5 分。
5 护坡工程
5.1
锚喷支护 5.1.1 基本要求
5.1.1.1 工程所用锚喷材料和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等应符合
设计要求。钢筋制作与安装按 7.1 检查评定。
5.1.1.2 锚喷岩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喷层要密实,受喷面底部不 得有回弹物堆积。
5.1.1.3 喷射前做好排水设施,对个别漏水孔洞、缝隙应采取堵水措 施。
5.1.1.4 不允许钢筋与锚杆外露,不允许漏喷、脱层和混凝土开裂脱 落,喷层与坡体连结紧密。
5.1.1.5 锚杆抗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应随机抽取锚杆总根数 5%~ 10%且不少于 5 根的锚杆做抗拔力检测,检测出的抗拔力符合设计要求。 并提出抗拔力检测成果汇总表和检测点位分布图。
5.1.2 实测项目。 5.1.3
外观鉴定
见表 5.1.2。
喷层密实,表面平顺整齐,无明显凸凹面,回弹物应清理干净。不符
合要求的扣 1~3 分。
页脚内容
序号 1 2 3 4 实 测 项 目 注浆压力 孔位(mm) 孔深(mm) 钻孔偏斜率(%) 工程开工报审表 25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符合设计要求 ±100 ±200 ≤3 实测方法和频率 查施工、监理记录 用经纬仪测,抽查 2% 查施工、监理记录 查施工、监理记录 规定分 40 20 25 15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表 5.1.2
锚喷支护实测项目表
5.2
砌石护坡 5.2.1
基本要求
5.2.1.1 砌石所用石料质量、规格和砂浆配合比、强度等应符合设计 要求。
5.2.1.2 护坡坡脚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
5.2.1.3 砌筑时,砌块要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浆砌时坐浆挤紧,嵌 缝后砂浆饱满,无空洞现象;干砌时不松动、叠砌和浮塞。
5.2.1.4 垫、滤层的材料、规格、粒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铺设 应密实,并层次分明。
5.2.2 实测项目。
见表 5.2.2。
砌石护坡实测项目表 5.2.3
表 5.2.2
页脚内容
序号 实 测 项 目 1 孔深及锚杆长度 2 3 4 锚杆数量 工程开工报审表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符合设计要求 不少于设计 实测方法和频率 查施工、监理记录 查施工、监理记录 规定分 20 20 10 30 外观鉴定 网孔尺寸 符合设计要求 查施工、监理记录5.2.3.1 砌体牢固,边缘直顺。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 喷层厚度(mm) 平均厚度≥设计厚度,检查 点的 60%≥设计厚度,最小 26 厚度≥0.5 设计厚度,且≥ 用凿孔或激光断面仪测, 每长 20m 测 3 个断面,断 面上测点间距 3-5m,且 用尺量或经纬仪测,全部 5 锚喷面积 不小于设计 20 项次 1 2 3 4 5 实 测 项 目 顶面高程 (mm) 竖直度或 坡度(%) 断面尺寸 浆砌石 干砌石 浆砌石 干砌石 浆砌石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5 ±20 0.3 0.5 ±20 ±30 -20 10 20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水准仪测,每长 20m 测 3 点, 且不少于 3 点 用吊垂线量,每长 20m 测 3 点, 且不少于 3 点 用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且 不少于 3 处 用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且 用直尺量,每长 20m 量 5 处, 且不少于 5 处 规定分 10 20 30 25 15 干砌石 (mm) 垫、滤层厚度(mm) 表面平整 度(mm) 浆砌石 干砌石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5.2.3.2 勾缝平顺,缝宽均匀,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
5.3 抛石护坡 5.3.1
基本要求
5.3.1.1 抛石基底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5.3.1.2 抛石所用石料的质量、强度、块度和级配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5.3.1.3 抛石的程序和不同石料抛投位置、数量、密实度应符合设计 要求。抛石表层应整理平顺,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5.3.1.4 当为水下抛石护坡时,应有防冲、防流失处理。 5.3.2
实测项目。见表 5.3.2
抛石护坡实测项目表
表 5.3.2 注:当为水下抛石护坡时,检查方法可采用声纳法或其他物探法
5.3.3 外观鉴定
坡面平顺,无明显的凹凸面。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
5.4 石笼护坡
5.4.1
基本要求
5.4.1.1 石笼基底的处理必段符合设计要求。基面平整,石笼不得架 空。
5.4.1.2 石笼编笼材料的质量、规格及其防腐(锈)蚀性能等应符合 设计要求。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5.4.1.3 石料的规格、品种、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应不易风 化并装填饱满密实。
5.4.1.4 石笼的坐码或平铺应符合设计要求,搭叠衔接稳固。
27
序号 1 2 实 测 项 目 抛石质量、强度、块 度及级配 抛石范围与厚度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实测方法和频率 查试验资料和施工、监理记录 用经伟仪测或尺量,每长 20m 测 3 处上、中、下各 3 点,且不少于 3 规定分 30 25 3 4 各种抗冲体体积 护坡坡面相应位置 高程(m) 符合设计要求 0.3 查抛投记录 用水准仪测,每长 20m 测相应位置 高程各 3 处,且不少于 3 处 25 2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5.4.2 实测项目。见表 5.4.2。
表 5.4.2 石笼防护实测项目表
5.4.3 外观鉴定
表面整齐,线条平顺。不符合要求的扣 1~2 分。
5.5 锚杆与土钉墙护坡
5.5.1 基本要求
5.5.1.1 锚杆与土钉墙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强度等应符合设计 要求。
5.5.1.2 施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应分段开挖,分段支护。 5.5.1.3 锚杆或土钉位置,钻孔直径、深度、角度和间距,锚杆或土 钉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喷锚墙面体厚度及强度。
5.5.1.4 锚杆、土钉的抗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各随机抽取锚杆、 土钉总根数 5%~10%且不少于 5 根的锚杆、土钉做抗拔力检测,检测出 的抗拔力符合设计要求。
5.5.2 实测项目。见表 5.5.2 表 5.5.2
锚杆及土钉墙护坡实测项目表
5.5.3 外观鉴定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墙体密实平整,无破损,无突变。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
28 序号 1 2 3 4 5 实测项目 长度(mm) 宽(厚)度(mm) 高度(mm) 坡度 底面高程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200 -100 不小于设计要求 ±10%设计坡度 不高于设计要求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尺量,实量 用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上、中、 用水准仪测或尺量,每长 20m 量 3 用坡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且不 用水准仪测,每长 20m 测 3 点,且 规定分 20 20 20 20 20 序号 1 2 3 4 5 实测项目 锚杆、土钉长度(mm) 锚杆、土钉数量(根) 锚杆、土钉位置(mm) 0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30mm 符合设计要求 ±100mm 0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尺量,抽查 20~30% 查施工、监理记录 用尺量,抽查 20% 查钻孔记录,抽查 20% 用尺量或钻孔量,每长 20m 量 3 处 规定分 20 20 15 15 30 墙面体厚度(mm) ±1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5.6 格构护坡
5.6.1 基本要求
5.6.1.1 砌石或钢筋混凝土格构的原材料和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与 强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5.6.1.2 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的钢筋制作按 7.1 检查评定。预制钢筋 混凝土格构按 7.3 检查评定。
5.6.1.3 砌石或混凝土格构应密实、坚固。 5.6.2 实测项目。见表 5.6.2 表 5.6.2
浆砌石(钢筋混凝土)格构护坡实测项目表
5.6.3 外观鉴定
5.6.3.1 砌石表面要平整,整体坡度平顺。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2 分。
5.6.3.2 混凝土要内实外光,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外露面积的 0.5%,每超 0.5%扣 5 分。
5.7 植被护坡
5.7.1 基本要求
植被护坡植物种类的选用,应适合被保护斜坡的土石特点(物质成份、 结构等)和自然环境条件,并与社会环境相协调。
5.7.2 实测项目。
见表 5.7.2。
页脚内容
29
工程开工报审表 序号 1 实 测 项 目 轴线位置 (㎜) 浆砌石 混凝土 浆砌石 混凝土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50 ±30 ±40 ±20 ±0.5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经纬仪测,每长 20m 测 3 点, 且不少于 3 点 用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上、 且不少于 3 处 用铅锤线量,每长 20m 量 3 处, 且不少于 3 处 规定分 20 2 断面尺寸 (㎜) 30 3 坡 度(%) 30 4 表面平整度 (㎜) 浆砌石 混凝土 20 10 用直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 且不少于 3 处 2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表 5.7.2
植被护坡实测项目表
5.7.3 外观鉴定
植被防护应整齐、美观。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
6 减载与压脚工程
6.1 削方减载
6.1.1 基本要求
6.1.1.1 削方减载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1.1.2 一般应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的方法施工。不得因施工影响后 壁和两侧岩土体的稳定。
6.1.1.3 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出现反坡、坑槽。 6.1.1.4 坡面要稳定平顺,危石要清理干净。
6.1.1.5 削方减载的弃土、弃石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1.2 实测项目。见表 6.1.2。
表 6.1.2
削方减载实测项目表
6.1.3 外观鉴定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6.1.3.1 坡面上不得有松石、危石。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1~2 分。
6.1.3.2 坡面平顺,不得有反坡、坑槽。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1~3
序号 1 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实测方法和频率 30 草皮:尺量,计面积 2 规定分 100 植物成活率(%) <10 (90%以上应成活) 植株:点数,统计计算每 100m 范围 序号 1 2 3 4 实测项目 削方范围 削方厚度 削方后边坡坡度 削方后边坡平整度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经伟仪测或尺量,实测 用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上、中、 下各 3 点,且不少于 3 处 用坡度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上、 中、下各 3 点,且不少于 3 处 用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上、中、 下各 3 点,且不少于 3 处 规定分 25 25 25 25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分。
6.2 土石压脚
6.2.1 基本要求
6.2.1.1 压脚土石方填料的品种、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6.2.1.2 填筑时应分层压实,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6.2.1.3 填筑表面应平整、顺直,有利于排水,不得有坑槽。 6.2.2
实测项目。
见表 6.2.2。
土石压脚实测项目表
表 6.2.2
6.2.3 外观鉴定
坡面平顺。不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
7 通用制作与安装工程
7.1 钢筋加工和安装
7.1.1 基本要求。
7.1.1.1 钢筋、焊条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和设计要求。
7.1.1.2 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平直,表面不 应有裂皮和油污。
7.1.1.3 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和焊接、机械接头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7.1.1.4 加工好的钢筋构件安装前不得有任何变形、锈蚀。
31
序号 1 2 3 4 实测项目 长度 底宽 高度 边坡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符合设计要求 不小于设计值 符合设计 不陡于设计值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经纬仪测或尺量,实测 用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且不少于 3 处 用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且不少于 3 处 用坡度尺量,每长 20m 量 3 处上、中、下 各 3 点,且不少于 3 处 规定分 15 15 15 25 5 压实度 (%) ≥90 2 30 每 200m 范围内每层测量 1 处,且每层不少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7.1.2 实测项目。 见表 7.1.2.1 至表 7.1.2.2。
表 7.1.2.1 钢筋加工及安装实测项目表
注:不设弯起钢筋时,可按括弧内规定分评定。
表 7.1.2.2
钢筋网实测项目表
7.1.3 外观鉴定
7.1.3.1 钢筋表面无铁锈及焊渣。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 7.1.3.2 多层钢筋网要有足够的钢筋支撑,保证骨架的施工刚度。不 符合要求的扣 1~3 分。
7.2 预应力筋加工与张拉
7.2.1 基本要求
7.2.1.1 预应力筋的各项技术指标、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设 计要求。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7.2.1.2 预应力钢绞线应顺直,不得有缠绞。 7.2.1.3 单根钢绞线不允许断丝。
7.2.1.4 同一截面预应力钢筋接头面积不得超过预应力钢筋总面积
序号 实 测 项 目 32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实测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 1 受力钢 筋间距 同 两排以上排距 梁板、拱肋 基础、锚碇、墩台、柱 灌注桩 ±5 ±10 ±20 ±20 +0,-20 ±10 ±5 ±20 ±5 ±10 ±3 用尺量,每构件检查 2 个 断面 30 (mm) 排 2 3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钢筋骨架尺 寸(mm) 长 宽、高或直径 每构件检查 5~10 个间距 按骨架总数 30%抽查 15(25) 20(25) 4 5 弯起钢筋位置(mm) 保护层厚度 (mm) 桩、柱、梁、拱肋 基础、锚碇、墩台 板 每骨架抽查 30% 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 8 处 20(0) 15(20) 序号 1 2 3 实测项目 网的长、宽(mm) 网眼尺寸(mm) 对角线差(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0 ±10 10 用尺量 实测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 35 35 30 用尺量,抽查 3 个网眼 用尺量,抽查 3 个网眼对角线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的 25%,接头质量应满足施工规范的要求。
7.2.1.5 加工好的锚索要做好现场防护,不得有任何变形、锈蚀。 7.2.1.6 孔管道安装应牢固,接头应密合,弯曲圆顺。锚垫板平面应 与孔道轴线垂直。
7.2.1.7 张拉设备及仪器(表)经检定校正后才能使用。 7.2.1.8 锚具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0
7.2.1.10 孔道压浆的水泥浆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压浆时出浆管 应有水泥浓浆溢出。
7.2.2 实测项目。 见表 7.2.2。
表 7.2.2
锚索张拉实测项目表
7.2.3 外观鉴定
预应力筋应除锈,并做好现场临时防护,不得变形。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
7.3 混凝土构件预制
7.3.1 基本要求
7.3.1.1 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强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3.1.2 钢筋混凝土构件所用钢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制作与安 装按 7.1 检查评定。
7.3.1.3 预制构件模板必须牢固,严禁跑模。
7.3.1.4 混凝土浇注必须振捣密实,不得出现露筋和空间,混凝土配 合比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7.3.1.5 混凝土构件应平整,不得有断裂、破损。 7.3.2 实测项目 见表 7.3.2.1、表 7.3.2.2、表 7.3.2.3。
33
7.2.1.9 压浆工作在 5 C 以下进行时,应采取防冻或保温措施。 序号 1 2 3 4 5 6 实测项目 单根预紧力 张拉力 张拉锁定力 张拉伸张率 锚墩位移量(㎜) 微缩值(㎜)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符合规范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10%,-5% <2 <6 实测方法和频率 查张拉记录 查张拉记录 查张拉记录 查张拉记录 查张拉记录 查张拉记录 规定分 10 30 30 10 15 5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表 7.3.2.1
预制桩(柱)实测项目表
表 7.3.2.2
预制加筋土面板实测项目表
表 7.3.2.3
混凝土预制块实测项目表
7.3.3 外观鉴定
7.3.3.1 混凝土表面平整,蜂窝麻面面积不超过受检面积的 0.5%,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深度不超过 10mm,每超过 0.5%扣 5 分。
7.3.3.2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扣 1~3 分,缝宽大于 0.15mm 的
序号 1 2 3 4 5 实测项目 长度(㎜) 横截面尺寸(㎜) 桩尖对桩的纵轴线 (㎜) 桩纵轴线弯曲矢高 (㎜) 桩顶面与桩纵轴线 倾斜偏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50 34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尺量 检查 3 个断面(每批检查 10%) 抽查 10% 沿桩长拉线量,取最大矢 规定分 25 30 15 15 15 ±5 10 0.1%桩长,且不大于 20 高 1%桩径或边长,且不大于 3 用垂线测量,抽检 10% 序号 1 2 3 4 5 实测项目 边长(㎜) 两对角线差(㎜) 厚度(㎜) 表面平整度(㎜) 预埋件位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5 或 0.5%边长 10 或 0.7%最大对角线 +5,-3 4 或 0.3%边长 5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尺量,长、宽各量 1 次, 每批抽查 10% 用尺量,每批抽查 10% 用尺量,量 2 次,每批抽 查 10% 用直尺量,长、宽各量 1 次,每批抽查 10% 用尺量,每批抽查 10% 规定分 30 15 30 10 15 序号 1 2 3 4 实测项目 边长(㎜) 厚度(㎜) 两对角线差(㎜) 表面平整度(㎜)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5 或 0.5%边长 +5,-3 10 或 0.7%最大对角线 4 或 0.3%边长 实测方法和频率 用尺量,长、宽各量 1 次, 每批抽查 10% 用尺量,量 2 次,每批抽 查 10% 用尺量,每批抽查 10% 用尺量,长、宽各量 1 次, 每批抽查 10% 规定分 30 30 20 2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必须处理。
7.3.3.3 构件外形轮廓清楚,线条顺直,不得翘曲。不符合要求的扣 3~5 分,严重的要整修。
8 附则
8.1 本标准从发布之日起试行。
8.2 本标准解释权属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35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9
附录
附录 1 水泥砂浆强度评定
1.1 评定水泥砂浆的强度,应以标准养护 28d 的试件为准。试件为边 长 7.07cm 的立方体。试件 6 件为 1 组,所取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 不同强度等级和不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应分别制取试件,试件 应随机制取,不得挑选。
1.1.2 重要及主体砌筑物,每工作班制取 2 组。 1.1.3 一般及次要砌筑物,每工作班可制取 1 组。
1.1.4 高大挡土墙砂浆应同时制取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以检查 各施工阶段砂浆的强度。
1.2 水泥砂浆强度的合格标准
1.2.1 同标号试件的平均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1.2.2 任意一组试件的强度最低值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 85%。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36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附录 2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2.1 评定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标准养护 28d 龄期的试件为 准。试件为边长 15cm 的立方体。试件 3 件为 1 组,制取组数应符合下列 规定:
2.1.1 不同强度等级和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应在浇筑地点或拌和地 点分别随机制取试件。
2.1.2 浇筑一般体积的结构物时,每一单元结构物应制取 2 组。
3
组。
2.1.4 每根桩至少应制取 2 组;桩长 20m 以上者不少于 3 组;桩径大、 浇筑时间很长时,不少于 4 组。若换工作班,每工作班应制取 2 组。
2.1.5 构筑物(挡土墙)每座、每处或每工作班制取不小于 2 组。当 原材料和配合比相同、并由同一拌合站拌制时,可以几座或几处合并制取 2 组。
2.1.6 应根据施工需要,另制取几组与结构物同条件养护的试件,作 为拆模、吊装、张拉预应力、承受荷载等施工阶段的强度依据。
2.2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合格标准
2.2.1 试件≥10 组时,应以数理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评定: Rn-K1Sn≥0.9R Rmin≥K2R
式中:n——同批混凝土试件组数
Rn——同批几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
Sn——同批几组试件强度的标准差(Mpa),当 Sn<0.06R 时,
取 Sn=0.06R
R——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或标号)(Mpa) Rmin——n 组试件中强度最低一组的值(Mpa) K1 、K2——合格判定系数,见表附-2.2。
2.2.2 试件少于 10 组时,可用非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进行评定: Rn≥1.15R Rmin≥0.95R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37
2.1.3 连续浇筑大体积结构时,每 80~100m 或每一工作班应制取 2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表附-2.2
K1 、K2 值表
页脚内容
38
工程开工报审表 n K1 K2 10--14 1.70 0.9 15—24 1.65 0.85 ≥25 1.60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附录 3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3.1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系指在喷射混凝土板件上,切割制取边长为 10cm 的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 28d,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 极限抗压强度,乘以 0.95 的系数。
3 3
得少于一组。
材料或配合比变更时需要取试件。 3.3 喷射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标准
同附录 2 第 2.2 条。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39
3.2 每喷射 50~100m 混合料或小于 50m 混合料的独立工程,试件不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附录 4 锚杆试验
4.1 一般规定
4.1.1 锚杆试验适用于岩土层中锚杆试验。软土层中锚杆试验应符合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加载装置(千斤顶、油泵)和计量仪表(压力表、传感器和位 移计等)应在试验前进行计量检定合格,且应满足测试精度要求。
4.1.3 锚固体灌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90%后,可进行锚杆试验。 4.1.4 反力装置的承载力和刚度应满足最大试验荷载要求。
页脚内容 4.1.5 锚杆试验记录表格可参照 4.1.5 制定。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表 4.1.5
校
核:
工程开工报审表 锚杆试验记录表
试验类别
试验编号
岩土性状 锚固段长度 钻孔直径
40
试验日期 灌浆日期 灌浆压力 自由段长度 钻孔倾角 砂浆强度 等级 杆体 材料 设计 实际 规格 数量 长度 备 注 本级 位移量 (mm) 试验记录:序号 荷载 (KN) 百分表位移(mm) 1 2 3 增量累计 (mm)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4.2 基本试验
4.2.1 锚杆基本试验的地质条件、锚杆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 杆一致。
4.2.2 基本试验时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宜超过锚杆杆体承载力标准值 的 0.9 倍。
4.2.3 基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 锚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试验锚杆的锚固长度和锚杆根数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当进行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验证杆体与砂浆 间粘结强度设计值的试验时,为使锚固体与地层间首先破坏,可采取增加 锚杆钢筋用量(锚固段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或减短锚固长度(锚固长度 取设计锚固长度的 0.4~0.6 倍,硬质岩取小值)的措施;
2.当进行确定锚固段变形参数和应力分布的试验时,锚固段长度应 取设计锚固长度;
3.每种试验锚杆数量均不应少于 3 根。
4.2.4 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即测读变形量;
2.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二次,连续二次测读的变 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 0.01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 0.1mm 时, 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3.加、卸荷等级、测读间隔时间宜按表 4.2.4 确定。
表 4.2.4
锚杆基本试验循环加卸荷等级与位移观测间隔时间
4.2.5 锚杆试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视为破坏,应终止加载: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41
加荷标准 循环数 第一循环 第二循环 第三循环 第四循环 观测时间 预估破坏荷载的百分数(%) 每级加载量 10 10 10 10 5 20 20 20 20 5 20 20 20 20 5 10 5 累计加 载量 50 70 90 100 10 5 20 20 5 每级卸载量 20 20 20 5 20 20 20 20 5 20 20 20 20 5 10 10 10 10 5 20 20 20 20 20 5 5 (min)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1.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杆从锚固体中拔出; 2.锚头总体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
3.土层锚杆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荷 载位移增量的 2 倍。
4.2.6 试验完成后,应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荷载-位移(Q-s)曲线、 荷载-弹性位移(Q-se)曲线和荷载-塑性位移(Q-sp)曲线。
4.2.7 锚杆弹性变形不应小于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 80%,且不 应大于自由段长度与 1/2 锚固段长度之和的弹性变形计算值。
4.2.8 锚杆极限承载力基本值取破坏荷载前一级的荷载值;在最大试 验荷载作用下未达到 4.2.5 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杆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 载值为基本值。
4.2.9 当锚杆试验数量为 3 根,各根极限承载力值的最大差值小于 30%时,取最小值作为锚杆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若最大差值超过 30%, 应增加试验数量,按 95%的保证概率计算锚杆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锚固体与地层间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除以 2.2~2.7(对硬质岩取大 值,对软岩、极软岩和土取小值;当试验的锚固长度与设计长度相同时取 小值,反之取大值)为粘结强度特征值。
4.2.10 基本试验的钻孔,应钻取芯样进行岩石力学性能试验。 4.3 验收试验
4.3.1 锚杆验收试验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4.3.2 验收试验锚杆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总数的 5%~10%,且均 不得少于 5 根。
4.3.3 验收试验的锚杆应随机抽样。质监、监理、业主或设计单位对 质量有疑问的锚杆也应抽样作验收试验。
4.3.4 试验荷载值对永久性锚杆为 1.1ξ2Asfy;对监时性锚杆为 0.95 ξ2Asfy。[注]
4.3.5 前三级荷载可按试验荷载值的 20%施加,以后按 10%施加, 达到试验荷载后观测 10min,然后卸荷到试验荷载的 0.1 倍并测出锚头位 移。加载时的测读时间可按表 4.2.4 确定。
4.3.6 锚杆试验完成后应绘制锚杆荷载—位移(Q-s)曲线图。
4.3.7 满足下列条件时,试验的锚杆为合格:
42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1)加载到设计荷载后变形稳定; (2)符合 4.2.7 条规定。
4.3.8 当验收锚杆不合格时应按锚杆总数的 30%重新抽检;若再有 锚杆不合格时应全数进行检验。
4.3.9 锚杆总变形量应满足设计允许值,且应与地区经验基本一致。
注:ξ2—锚杆抗拉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 0.69,临时性锚杆取 0.92;As—锚杆截面面 积;fy—锚杆抗拉强度设计值。
(本附录基本引用 GB50330—2002,仅 4.3.2 稍有不同)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43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附录 5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单元、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页脚内容
单位工程 排(截)水工程 44 工程开工报审表 分部工程 排(截)水沟 分项工程 (1)一条沟为一个分项 (2)长度>100m 的沟(下同)可按桩号(长 度,下同)划分出若干个分项,或按缓坡段、 陡坡段、跌水等划分分项 盲沟 (3)若只有一条沟,短沟只有一个分项, (1)一条沟为一个分项 (2)长沟可按桩号划分出若干个分项 (3)若只有一条沟,短沟只有一个分项, 排水隧洞 (1)一个洞为一个分项 (2)深度>100m 的洞可按洞口、洞身划分 分项,洞身又可按桩号或断面尺寸等划分出 若干个分项 排水井(孔) 支(拦)挡工程 混凝土灌注抗滑桩 (3)若只有一个洞,浅洞只有一个分项, 一个井(孔)为一个分项 (1)一根桩为一个分项 (2)若有联系梁、档土板,两根桩间梁、 锚拉抗滑桩 (1)一根桩和其上锚索(杆)为一个分项 (2)若有联系梁、档土板,两根桩间梁、 挡 土 墙 浆砌石挡墙 (1)一道墙为一个分项 (2)大型墙(高度不小于 4m,且长度不小 于 50m)可按桩号划分出若干个分项 (3)若只有一道墙,小型墙只有一个分项, 混凝土挡墙 加筋土挡墙 防崩(落)石槽(台) 拦石坝(墙、堤) 同上 同上 (1)一个槽(台)为一个分项 (2)若只有一个槽(台),只有一个分项 (1)一道坝(墙、堤)为一个分项 (2)大型(高度不小于 4m,且长度不小于 50m)坝(墙、堤)可按桩号划分出若干个 分项 拦石网与拦石桩(柱) (3)若只有一道坝(墙、堤),小型的只有 (1)二桩(柱)和之间的网为一个分项 (2)若只有二桩(柱)和之间的网,只有 支撑墩(柱) 一个墩(柱)为一个分项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说明:有些工程由二种或多种工程组合而成,本规定和本表已列出一部分这类工程,如 锚拉抗滑桩、格构锚固等,其分项工程的划分已有相应规定。但列的不全,如:格构护坡往 往与砌石护坡或植被护坡组合,成为格构砌石护坡工程、格构植被护坡工程等;格构锚固工 程已由格构、锚杆(索)组合,在实践中还往往在格构中加砌石护坡或植被护坡。这些组合 后的工程都可按范围大小划分分项工程,质量控制和检验评定按各自的标准进行。此外,还 有由锚杆和挡墙(板、梁)组合的锚杆(或锚拉)挡墙(板、梁)等多种类型的工程,而有 些工程则是某类工程的一部分,如防治部分危岩和保护部分斜坡的素喷混凝土工程等,这些 工程可参照相应工程划分分项工程,并按各自的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评定。
页脚内容
工程开工报审表 单位工程 加固工程 分部工程 预应力锚索(杆)加固 格构锚固 分项工程 一根(束)锚索(杆)为一个分项 45 (1)小范围(宽度[与斜坡走向一致,下 同]<50m)的锚固可只有一个分项 (2)大范围(宽度>50m)的锚固可按区段 注浆加固 护坡工程 锚喷支护 同上 (1)小范围(宽度<50m)的护坡可只有一 个分项 (2)大范围(宽度>50m)的护坡可按区段 砌石护坡 抛石护坡 石笼护坡 锚杆与土钉墙护坡 格构护坡 植被护坡 减载与压脚 工程 削方减载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1)小范围(宽度<50m)的减载可只有一 个分项 (2)大范围(宽度>50m)的减载可按区段 土石压脚 (1)小范围(宽度<50m)的压脚可只有一 个分项 (2)大范围(宽度>50m)的压脚可按区段 页脚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