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

2021-04-29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横看成岭侧成峰

作者:单 洁

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04期

给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写作的作文形式。这种题型具有立意的多向性,体裁的灵活性,思维的诱导性,表达的多样性等特点。 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材料作文的立意,类似看山,角度不同,“峰”“岭”各异,各有其理,难分轩轾。它属于创造性思维中的多向思维。进行这种多角度的立意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给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纵然有多个,但大致不外乎从“人”“物”“理”三个方面入手。例如: 材料1: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个身负重囊的跋涉者,正独自一人步履艰难地行进着。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不能支撑,顾不得骄阳之下黄沙的滚烫,倒身躺了下去,背负的那只行囊被扔在了一边。片刻,跋涉者望了望那只沉重的行囊,苦笑了一下,爬起来,把其中的水和食物取出后扔掉了行囊,又继续前进。那只被遗弃的行囊中装满了丝绸、黄金、翡翠和象牙。

材料2:有一老一少两个农民,从集市上各自买了一把上好的铁锨。回家后,老农用铁锨翻地挖土,很少让它闲着。青年农民则舍不得用,给铁锨上了层油放在储藏室里。三年后,老农的铁锨有所磨损,但通体雪亮、锨口锋利,用起来十分顺手;而青年农民的铁锨则锈迹斑斑,成了一块废铁。

材料3:一个小孩发现草地上有一只蛹,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身上出现了一个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蝴蝶破蛹而出。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

一、立足于“人”

这里的“人”,其含义是宽泛的,即指个体的人,也指处世为人之道。

材料1:若着眼于人生,则可以由沙漠之旅联想到人生之旅;从跋涉者舍弃黄金珠宝是为了获取生命,联想到舍弃人生种种累人的“包袱”,才能轻装前进,实现人生价值;跋涉者舍弃的毕竟是令世人垂涎的珠宝,而他自己也并非圣人、超人,故而做出舍弃的决定显示出的是跋涉者的智慧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知之明,由此可以联想到人生的道路上,由于患得患失的普遍心态作祟,舍弃也决非易事。这种由实而虚的类比,能揭示出材料隐含的人生哲理——在不断的舍弃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材料2:从人的角度来看,是说一老一少两个农民对同一事物所采取的不同态度以及所取得的结果不同。

材料3:若着眼于人生,则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幼蝶在蛹内“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来”,是正常现象,只有经历了这种磨难和痛苦,才可能成为矫健的蝴蝶。否则,“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可见,生命历程中的磨难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若着眼于处世为人之道,则有时爱也是一种伤害。小孩是因于心不忍才动剪刀帮忙的,可这种爱心却帮了倒忙,害得蝴蝶一来到这个世界便是一副病态。可见,对弱小者溺爱不得。

二、立足于“物”

这里的“物”,指器物,更指环境,即与材料相关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

材料1:可以联想到“名”“利”,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名”“利”所累,不能率性洒脱地活着。想到柳宗元笔下的蝜蝂,想到非洲寓言中的那只鬣狗,每一个点都能生发出一个很好的立意。

材料2:从事物的角度来看,是讲同样的事物由于遭遇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命运。

材料3:可以联想到把学习飞翔的雏鹰从巢中推下悬崖的岩鹰,可以联想到“种树郭橐驼传”中那些看似爱树实则害树的人,可以联想到现实社会生活中那些只求表面速度,不顾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现象。由此“物”及彼“物”的联想又可充分拓展作文的立意空间。

三、立足于“理”

这里的“理”,多指哲学道理,也包括一般的事理。 材料3:若着眼于哲学原理,可如此立意:

其一,要尊重事物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不可揠苗助长。由蛹化蝶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幼蝶在蛹内挣扎乃至咬破蛹壳,是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内因,不可以外因替代内因。由蛹化蝶,靠得是幼蝶在蛹内的运动,特别是冲破束缚的拼搏挣扎,这不仅是生命力的显示,更是其由弱渐强的锻炼过程,为成蝶后遨游自然界奠定基础。

总之,给材料作文在审题时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而对适于多角度分析的材料,在立意训练中力求“面面俱到”,是着眼于拓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但在具体写作中,多角度考虑立意的最终归宿是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命题者立意导向的点,“任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而这一“瓢”,应是多角度、多层面立意考虑中的最佳者。 (唐山市丰南区第二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