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单位:天津蓟县马伸桥镇宋家营中学 姓名: 田 义 民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应不断提高与优化、专业技能更应提高,所以学校不仅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舞台。面对如此形势,作为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应如何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我们在学校的管理与建设中,提出“创新机制,立足农村教育实际,以校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 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保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制度是保障,为有序的开展活动、引导教师成长,学校建章立制是必要的,所以我校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创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我校提出了“以人为本,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氛围,搭建教师成长的舞台”的办学理念,并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并且明确了实现目标的各项措施和各主管领导的具体任务。例如: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程制定了“帮交结对计划”,由主管教学主任亲自挂帅负责,以老带新,从而加快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了精益求精,我校又提出“校园名师工程” 我们努力争取各种机会,鼓励教师参与,让教师在各级公开课、校级交流课,带教示范课、校本培训等活动中展示、推介。同时创设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主持、评课发言、学习交流等环节中加以锤炼,凸显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教师的发展创设了民主、宽松、和谐、进取的成长氛围,激活了教师队伍成长的热情。使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整体提高。近三年来,我校有四名教师在县级“双优课”中荣获县级奖励,有两名教师被评为县级百名青年骨干教师,有多名教师成为县镇级骨干教师。
2
2、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
我校实行按需聘用、竞争择优、评聘分开,充分发挥“评”的导向、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为推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学校调整与完善了《教师综合评价方案》,建立《期中、期末考评制度》和《评优选举制度》,将工作业绩与评优、晋职相接轨,做到公平、公正。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满足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二、 完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提高教师的品德修养。 师德是立校之本,所以我校特别注重培养教师的执教理念,提高教师的品德修养。一是坚持政治学习不让步。利用自学和周三校会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使教师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爱自己;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二是坚持名师工程不让步。开展“十佳教师”、“三育人”、“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着力使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教师脱颖而出,引导和激励干部教师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三是坚持职业道德教育不松劲,学校把师德教育作为一项议事日程归入学校各项活动内容。规定了教师“忌语、忌事”,制定了教师劳动纪律,作到有章可循。同时举行“师德讲坛”等演讲活动,组织教师参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和“盘山烈士陵园”等,给教师以思想上的洗礼。让教师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都牢记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时时处处要做到为人师表。三年来我校有四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三育人”先进个人,三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师德标兵”,2008年我校被评为市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2009年我校被评为县级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三、 寻求活动新形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有了管理制度的保障,思想素质的提高,我们又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上。
3
1、 开辟交流空间,促进共同发展
学校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由此,构建学习化校园,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经过一阶段的学习思考与策划准备,结合课改要求与学校实际,尝试开展“每周论坛”活动,制定了《“每周论坛”活动细则》,确定了活动目标、内容、计划、形式与要求等。同时召开了校委、教研组长联合会议,认真选定了学期论坛的主题如: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根据学校大主题确定主讲话题,把每周一下午第三节作为交流探讨的时间。活动采用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形式,话题涉及教育热点、实践发现、学习反思、困惑对策等进行交流。在“每周论坛”活动中,还设臵了主持人、主讲人,这个设臵意味着一种责任的下放。责任感驱使主持人主讲人认真思考问题、捕捉信息、加强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的锤炼中展示了自我,从而感受到一种快乐和成就。
“每周论坛”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教师交流新平台,对构建学习化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现实的积极作用。2008年我校青年教师刘亚坤老师,在本市“青年教师论坛”上进行精彩的演讲,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2、 提高教研水平,确保教育质量。
我们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习——交流——行动研究”的校本研训模式。校本研训立足于教师参与学习、交流和实践,开辟具体的载体或平台,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教育,以此引导尝试行动研究,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
4
校本研训以 “学习”为基础,与“走近大师”教育阅读活动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教研交流相结合,与“教育教学反思”相结合,促进内化学习。
教研方面,各教研组固定每周有半天的教研时间,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大主题和本班实际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教师定期以公开课的形式就该课题研究情况向教研组做汇报,并为大家做本课题的专题讲座。教研组结合公开课的实施情况也向教师提出建议,以便更深入地做进一步的研究。学校从说课、集体备课、开课到评课,规范了教研活动流程,并围绕主题规范整理形成各环节文字材料。如围绕教研主题,结合课例,开课教师需要撰写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组织者则要整理教研记录、教研小结等各种材料。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合作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研水平的提高,确保了教学质量的上升。2007、2008两个学年我校八年级地理、生物,九年级政治学业考查合格率、优秀率位于全县前五名。2008年我校被评为县级教学质量先进校、市级义务教育完成率先进单位。
3、 撰写教学笔记,提倡反思教学
笔记是成功经验的积累和失败实践的反思。教师在笔记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获得体验,改变做法。为此,我们要求教师每周至少撰写1篇教学笔记,并作为学校常规月自查的一项内容。
四、 引领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转型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能只是教学者,而应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变。而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1、 身先士卒,引入课题
5
三年来,我与县教研室主动联系,主动承担并组织了多项课题,现已经有一项课题获市级奖励,六项课题获县级一等奖。一项国家级课题和两项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中。
2、 循序渐近,促进教师转型
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又存在理论不足和受时空制约的弊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校尝试了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引导教师专业成长,以问题攻关为主方向。我校先后尝试了“学习预习能力的培养”、“学困生的转化”等课题研究。行动研究的开展,不仅解决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而且使教师逐步由原先的“教书匠”心态向“研究者”的意识转型,提升了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的发展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支专业化突出的师资队伍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校将继续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