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水性与滨水空间的改造问题探讨
摘要:滨水地区孕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环境,历来是人们休闲的首选。但针对目前滨水地区使用率不高,活力不足,人气不旺的现象,本文从亲水角度出发,希望能提高滨水地区的活力,保持人气,设计出受人们欢迎的、亲切宜人的滨水环境。本文通过对亲水活动、亲水驳岸、水际线、视域、滨水交通组织等的设计,来改善人水关系。 关键词:滨水环境亲水
abstract: the waterfront region pregnant with the rich natural resources, beautiful environment, is always the first choice of people leisure. but according to the waterfront region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 energy shortage, the popularity of the slack phenomenon, 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the close water, hope to improve waterfront region’s energy, keep the popularity, designed by the people welcome, and friendly pleasant waterfront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close water activities, close water suzhou.luzhi, water line, the interstate, waterfront horizon of design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keywords: waterfront environment close water 中图分类号:tl94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滨水区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外城镇形态都围绕着以滨水区为纽带的城市公共空间为中心层层发散、逐级推进;从空间结构上讲,滨水区在城市空间组成体系中起着与人体“关节”相类似的承上启下,沟通整体经脉的作用,并且影响着城市发展的形态和走势。
滨水地区的亲水空间是指在滨水城市的线性水体与城市实体的过渡空间中,人们可以在近距离感知并接触到水体的空间区域,如开放式的堤岸、码头、河埠、桥梁、临水平台、临水集市,水岸公园等。
1.温州的亲水性调查
在对温州区块的现场调查中发现,区块内的最大问题是亲水性低。城市化进程使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很多地方是有水但没什么人亲近水。亲水性指人们在视觉上和行为上均可接近水面,可欣赏水边的景色。也可以在水上或水边从事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是滨水空间与其他城市空间不同的场所领域特征。现状滨水区内的掠夺破坏活动非常多,这些破坏活动把市民生活与水体隔离开来,极大地降低了亲水性,使滨水空间品质下降。究其原因大概有几点: 1. 水质差。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体浑浊不清,颜色呈现土黄色。比如温州的母亲河——南塘河以及支流,近年经过政府决心治理,相比以往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2. 运输功能的干扰。市区河道现在还有运煤和运沙石的简陋船只航行。水面常处于搅动的状态。还有城市快速交通干道的侵入。
由于河道两岸缺乏完整的城市支路系统,使滨河路承担了较大的车行交通压力,在地块上经常有城市快速干道横穿而过,繁忙的交通使人难以走进河岸。由于滨水车行道与步行道在有些地区分不清楚,而且无支路进入基地,行人要直接从快速车道上进入基地,使游人因道路危险不敢接近基地。如今提倡人车分流,例如在沿江景观带项目上,越靠近江边,道路等级越低,沿江的是大面积景观绿化带分隔了滨水空间和城市道路,使游人安心自在的步行在江边欣赏美景。
(龙湾段景观带东段和中段的设计效果图)
3. 滨水空间狭小。基地两边是密集的各类建筑压迫水面,有些地方甚至连绿化也没有,完全没有任何亲水设施。
4. 驳岸形式单调。即人工水泥硬制驳岸,乏味单调无变化,极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情况好点的地方还有护栏,更多的市区小河道是没有安全措施,危险性极大。
5. 噪音。船只的马达声、城市快速道上汽车的噪声扰乱了本来应该平静的滨水地带,使滨水区作为城市居民放松心情的功能完全丧失,无法吸引游人。更甚的是因为汽车的行驶带来的路面剧烈震动,让人一点安全感都没有。 6. 绿化缺乏,植物种类单一。 2.亲水活动分类
我们统计出了人们对滨水空间的一些亲水活动(表1),有助于有效地将活动要求和地区的特性反映出来,从而结合这两点进行功
能分区和具体的设计。
(表1)亲水活动的内容和行动的组合[1]
类型 活动的分类 活动的内容 行动及行动的组合 野外活动型 野营型 以野外宿营为中心的活动 烧烤、营火烟火晚会、聚餐、游泳、散步、郊游、捕鱼捉虫
积极活动型 以大自然为对象的积极健身活动 浅溪涉水、摄影、野餐、划艇
自然观察型 观赏型 静静地欣赏自然风光 鸟类观察、野餐、摄影、写生、垂钓
郊游型 在自然中行走的活动 徒步旅行、摄影、野餐 身边自然接触型 小河戏水型 在浅溪等处戏水 戏水、捕鱼捉虫
堤岸游乐型 在堤岸空地上的活动 采摘花草、捕捉昆虫、 捕鱼、捉虫型 用网捕鱼、昆虫 垂钓、捉虫、休憩、 生物观察型 对身边的植物、鱼、鸟进行观察 摄影、写生、散步、给动物喂食、植物观赏
休闲散步型 健身型 以健身为目的的日常散步 长距离行走、自行车活动、慢跑
情侣约会型 约会 散步、坐、交谈、野餐
自然游览型 欣赏场所、时间被限定的景观 散步、交谈、聚会、摄影、写生、地方土特产
大型文化娱乐、纪念庆典活动型 传统活动型 传统活动 龙
舟比赛、放河灯、祭祀、捕鱼
大型文化娱乐、纪念庆典活动型 众人聚集的活动 焰火欣赏、赏花、风筝会、音乐会
休闲、运动型 游览、运动型 利用水面 坐船游览(日游,夜游)、水上交通艇、划船 水边利用型 利用水边 钓鱼 3.水际线设计
根据亲水活动的要求以及从生态角度出发。我们可对滨水区域的地形做改进,提高亲水性。 1. 梳理河流、湖泊的形态。
平直的岸线会带来单调的景观,客观上造成单一的游憩活动。结合游憩活动的特征来改造岸线,改造成如自然河流冲刷出来的不规则地形,不仅增加了临水边界的长度,增大水与土地的接触面,还创造了丰富的景观,并且在功能上具有了更好的适用性。 2. 开挖水面和水道。
在滨水空间腹地宽广的地方向内挖进一个有机形的凹水面,再连通向内凹的水面和河道,形成水系的循环。这样既增加了水的表面积,又使水渗透到基地里面,使人有更多的机会亲近水。当岸线向内部凹进的时候容易形成聚心的心理感觉,适宜设置滨水步行道和营造视觉和活动的中心点,如小广场和观景平台等。就面积而言池、湖是面积较小而具灵活多变的水体,水面较小的湖池通常风波不大,因而才显得平实幽静,更容易与人亲近。
4.亲水活动的交通可达性
可达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评价的首要标准,是场所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也是亲水空间之亲水性得以实现的根本。 1. 降低道路的等级。使汽车不能再在主干道上急弛。 2. 与外部的交通联系。在开挖的水道和河道的交汇口设置码头,成为游船停靠点。设置出水码头,提供游船到对岸或江河上游览的水上活动。客观上提高可达性,满足游憩者方便快速、全程顺畅地接近滨水区域的需求。将长时间停放的车位集中调整到滨水区边缘大型的停车场,景区内只保留若干临时停车位。
3. 内部交通联系。沿江河两岸设置连续的滨水步行道、自行车道,增强滨水步行空间的连续,以形成一条滨水景观长廊。内部低等级的道路按亲水活动要求设置。如表2。避免将主要道路环闭水体,这样会限制亲水区域的开发利用,要将主要道路远离水域,以尽端支路的方式接近水域,减少对滨水区游憩功能的影响。 (表2)亲水活动对道路的要求 类型 活动的分类 道路类型 水边(包括低水护岸) 堤岸 内部 野外活动型 野营型 引导性道路 积极活动型
自然观察型 观赏型 引导性道路(尽端式支路) 较直的散步道 草地、隐密的游步道
郊游型
身边自然接触型 小河戏水型 引导性道路(尽端式支路) 块石、石滩 较直的散步道 小广场、自然观察用小道 堤岸游乐型 捕鱼、捉虫型 生物观察型
休闲散步型 健身型 最小等级支路、缓斜坡护岸(供休息用空间)阶梯式护岸、水边踏步 较直的宽阔散步道 曲折变化的散步道
情侣约会型 自然游览型
大型文化娱乐、纪念庆典活动型 传统活动型 坡道、阶梯式护岸、自然缓斜坡护岸、出水平台 栈桥、引导性道路、散步道、 交通道为主、活动用空间 大型文化娱乐、纪念庆典活动型
休闲、运动型 游览、运动型 散步道、引导性道路,出水码头
栈桥、引导性道路 慢跑用跑道
自行车道、散步道、 交通道为主,、运动广场 水边利用型 5.水的边缘处理
结合不同高度的洪水淹没线,设置临水台地、可淹台地,结合现状防洪要求,通过设置亲水踏步、亲水平台、漫水桥、戏水桥、斜坡绿地等环境设施,为市民提供理想的亲水空间环境场所。[2]。 1. 亲水驳岸。采用生态驳岸方法,改造成天然状态下的岸滩、岸线。
生态驳岸的类型:(从使用的材料角度分类) (1)自然原型驳岸
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榛树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也可以运用滩涂的手法。 (2)自然型驳岸
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设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3)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要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如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则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
的草木。[3]
亲水活动类型和驳岸形式
活动类型 自然观赏型------自然原型驳岸
亲水设施 散步道、小道、休息处、观察用小屋、座椅 河道状况 水流不湍急,地势低平 横断面形式
注意点 允许潮涨时漫过部分的滩涂,做好提示 散步道环游形式
观察小屋(观察鸟类)不宜过于接近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 活动类型 休闲散步型-----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亲水设施 广场、草坪、散步道、座椅、亲水平台、植物栽植、服务点、自行车道、慢跑道、桥梁 河道状况 腹地窄,汛期水位涨速快 横断面形式
注意点 洪水位上的步行道在洪水期被漫过,做好安全措施。 最低水位上的驳岸种植浅水植物
活动类型 文化娱乐、纪念庆典型--------自然型驳岸 亲水设施 踏步、坡道、广场、草坪、散步道、座椅、亲水平台、植物栽植、服务点、栈桥 河道状况 水面平静、岸线多样 横断面形式
注意点 考虑到放河灯、划龙舟等大型文化娱乐活动以及上下
船、垂钓等日常需求,可在水边设置延伸到水中的踏步
2. 软化驳岸界面。绿化:在护坡上种草;在岸边种树。生态河堤上植有繁茂的绿树草丛,为鸟类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落入水中的植物枝叶为鱼类产卵,幼鱼避难,觅食提供了场所。同时,软式驳岸也为鱼类等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滨水植物包括湿生植物(如水杉、垂柳、菖蒲、水葱等)、挺水植物(如荷花、茭白等)、浮水植物(如睡莲、黄莲等)、漂浮植物(如萍蓬、凤眼莲等)、沉水植物(如苦草、水蕴草等)等,这些植物和各种驳岸形式组合,使各垂直高度的驳岸都绿色宜人,创造出生机勃勃的有生命力的驳岸。
3. 恢复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为各种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减少硬化堤防,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采用植树、植草、石笼、块石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育等活动创造条件。 6.人的心理特征
人对于水体虽具有天生的亲近感,人们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是“互动”的。人类喜欢体验和经历不同的东西,相对与平静的水面,人们更喜欢喷泉这类动态的水景,因为人们可以伸手去感触水,小孩子更喜欢跑到旱喷泉里,站在水下玩耍。人们为了获得种种体验和经历,会主动去寻找。针对这类心理,我们在特定的场所设置开展如放河灯、钓鱼、龙舟比赛、风筝会、音乐会、坐船游览(日游,夜游)、划船、水上快艇、汽艇拖板滑行等活动的设施。
为了增加人和水的互动性而设计的设施:
7.出水平台和水上喷泉:出水平台分为3种:①平台伸出水面②平台和岸线把水包进来③前两种的组合,平台不但出水还在水中再围出一块水面。各种的亲水性和作用不同。出水平台使水和陆地的边界消失,模糊了两者,使他们相互渗透。水上喷泉则是模糊了人工水和自然水的边界,是一个极为吸引人视线的设施。 8.视线处理
人类对环境的感受大部分依靠视觉,如果在朝向水面的视线中有遮挡视线的设施或建筑,人们就会感觉视线不通透,会导致亲水空间被忽略。反之如果看不到水的边界就会感觉水面辽阔,利用这点可以把原来不大的水面做得让人视觉上感觉辽阔。
1.视线的通畅性。在眼睛凝视某一固定点时.所看到的空间范围是有限的,这一范围被称为视野,在水平范围内能观察到120度的范围,滨水空间在这一范围内视线应该是没有遮档的。同时为了防止“峡谷效应”,如果建筑高度和建筑到水边的距离比超过1,就会让人感觉如同在深山峡谷里,没有开阔感。
2. 视线的感知性。人类的感知构成了亲水空间的尺度设定。人们往往对边界比较关心,当人在正常的姿态下无法找到水的边界,人就会低头向下看,源于高度和水体流动带来的眩晕都会使人产生恐惧。另外从垂直岸壁反射大部分波浪的能量,搅动水面。水拍打岸壁的声响和一阵阵掀起的水浪更加剧人的恐惧心理。这种垂直驳岸的断面虽然使人和水的实际距离最短,但却拉开了人与水的心理
距离.垂直的堤岸使人们对下到水边失去兴趣和信心。[4] 人的视线在垂直范围内能观察到130度的范围,向上为60度向下为70度,如果在视线向下70度的范围内看不到水,通常就会感觉水面不够宽阔,与水的距离较远。根据这个原理,驳岸和观水点的距离应该控制在70度的范围内。[5] 8.结语
亲水是人和水关系的详细处理,因此要研究人和水双方的特征,寻找共同点。亲水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根据亲水活动的功能分区、水际线设计、视线设计、驳岸设计等等都是在不同方面上改善现有的极度贫乏的亲水性,使人们乐意来这里游玩,喜欢在这里逗留,创造出宜人的城市滨水空间。
参考文献:
[1] [日]河川治理中心 编苏利英 译胡洪营 校滨水地区亲水设施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第31页
[2] 陈锋,注册规划师,柳州市规划局副总规划师创造人性化的城市边界— — 以柳州市河北半岛景观空间规划为例规划师 2004年第11期第20卷第66页
[3] 张谊,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0级研究生)论城市水景的生态驳岸处理 中国园林2003年1期第54页
[4] 徐永健,阎小培北美城市滨水区开发的经验及启示[j] 城市研究,2000年3期:第23—25页.
[5] 颜慧(湖南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城市滨水环境亲水性创造南方建筑-2004年1期第89-9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