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两点间的距离教案

2020-03-18 来源:意榕旅游网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试讲教案

课 题:§3.3.2 两点间的距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2、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深对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的认识.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条理性,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感受数学的形式美和简洁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探究研讨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准备(教具):直尺,彩色粉笔.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大家回忆一下怎样求数轴 上两点间的距离.

问题1:如图,设数轴x上的两点分别为A、B,怎样求AB?

-0-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试讲教案

生:|AB|=|b-a|.

师:那么怎样求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在黑板上书写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首先我们在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两点,看看怎样求它们之间的距离.(师生研讨) 请同学们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C(4,3),D(4,0),

E(0,3)

如何求C、D间的距离|CD|,C、E间的距离|CE|及原点O与C的距离|OC|? (让学生思考一分钟,请学生回答) 生:|CD|=|3-0|=3 |CE|=|4-0|=4

在RtCDO中,用勾股定理解得:|OC|=3242=5 师:那么,同学们能否用以前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3:对于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两点P、P2(x2,y2),如何求P1(x1,y1)1、

P12? 1的距离PP从P1、P2这两点的位置来看,我们用以前所学知识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师:根据问题2中求原点O到C的距离|OC|,构造直角三角形,再用勾股定理计算的方法,我们想求解问题3是不是也可以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

PM 如右图,过点P1分别向轴x和y轴作垂线11和P1N1,垂足分别为M1(x1,0)和N1(0,y1),过点P2分别向轴x和y轴作垂线P2M2和P2N2,垂足为M2(x2,0)和

-1-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试讲教案

Q.,延长直线P则PQP在RtPQPN2(0,y2)1N1与P122M2相交于点12是直角三角形。

中,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到,PP和QP2的PQQP2.要求PP12,必须知道PQ1211值.为了计算PQ和QP2,就要求Q的坐标,而点Q的横坐标与P2的横坐标相同,1222纵坐标与P1的纵坐标相同,则Q的坐标为x2,y1.于是有:

=x2x1,QP2=y2y1,所以PPPQ12=x2x1y2y1,则 1PP12x2x1y2y1

22222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三)讲授新课

两点P、P2(x2,y2)间的距离公式: 1(x1,y1)

PP(x2x1)2(y2y1)2 12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很广泛,其中有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大家一定要注意,那就是

原点O(0,0)与任一点P(x,y)的距离:

OPx2y2

(四)基础练习

学习了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同学们应该能够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了吧?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几个求两点间距离的练习. 练习1 求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A(6,0),B(-2,0) (2)C(0,-4),D(0,-2) (3)P(6,0),Q(0,-2) (4)M(2,-1),N(5,-1) (由学生回答) 解:(1)AB (3)PQ2600062022228 (2)CD002(4)222

210 (4)MN523

(四)例题讲解

通过这几个练习,同学们应该已经很熟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了吧.我们再来看看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应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题.

-2-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试讲教案

例 已知点A(-1,2),B(2,7),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并求PA的值. (师生研讨)

分析:同学们看看这个例题,怎样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这个问题呢,首先把P点的坐标设为(x,0),然后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PA和PB,再由等式PAPB列出含x的方程,求出x,以就可得到P的坐标,再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就可以求出

PA的值.

解:设所求点为P(x,0),于是有 PA=

x12022=x22x5 PB=(x2)2(07)2x24x11

由PAPB 得

x22x5=x24x11 解之得 x1

所以,所求点为P(1,0) 且

PA=(11)2(02)2=22

(五)巩固练习

通过对这个例题的求解,同学们对两件距离公式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一个练习,看大家能不能做得又快又准.

练习2 已知A(1,2),B(5,2),若PA10,PB2,求点P的坐标. (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讲解)

对于这个问题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做一下?...同学很积极,我们请他来做一下,其他同学自己完成这道题.

分析:...同学已经完成了这道题,其他同学也做好了吗?同学们和...同学得到的结果相同吗?我们先来看看...同学是怎么做的.先设P点的坐标为(x,y).然后用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PA10和PB2,可以得到两个关于x,y的方程,联立方程

求解出x,y的值,P点的坐标就求出来了.他的做法很正确,非常好.

解:设点P的坐标为(x,y),则有:

-3-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试讲教案

22x1y210  22x5y22 解之得:x4,y1或3

所以,点P的坐标为(4,1)或(4,3) (六)课时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这些,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同学们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师生一起总结)

首先我们用勾股定理推导了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

(x2x1)2(y2y1)2 两点P、P2(x2,y2)间的距离公式:PP121(x1,y1)其次同学们要注意一种特殊的情况:

原点O(0,0)与任一点P(x1,x2)的距离:OPx2y2 同学们要学会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并要掌握它的一些应用. (七)课后作业

今天的作业如下: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2)必做:110页 A组 6、8题; (3)选做:110页 B组 6题;

(4)思考: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2)、(3,1)、(4,6),怎样求它的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板书设计

§3.3.2 两点间的距离 (讲授新课)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讲授新课) 例题讲解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基础练习 巩固练习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