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山岳型旅游景区战略创新研究

2022-05-17 来源:意榕旅游网
理论研t寸 学术论丛2008年第48期(总第507期)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山岳型旅游景区 战略创新研究 郑翔 (1.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武汉430070;2.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江西 庐山332900) [摘要】本文在已有旅游产业集群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集群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角度出发,结合山岳型景区的特 征,构建山岳型景区集群发展的战略创新模式,并提出山岳型景区实施集群发展战略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岳型景区;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1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1 14-03 白1990年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 国家竞争优 个统一的整体。一个完整的旅游产品必须包含这六大要 势 一一书中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以后,作为指导区域发展 素,否则,旅游产品会因缺少某类要素而丧失某种功能, 的新理论,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发 造成旅游消费的不完整性,影响顾客的体验价值,最终影 展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理论方法。国内从产业集群的 响该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角度来研究旅游产业还只是近些年的事睛。在关于旅游产业 本文在对旅游产业特殊性和旅游产品特性的认识基 集群是否存在方面,尹贻梅,刘志高分析了旅游业具备集群 础上,结合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对旅游产业集群定义 存在的两个先决条件:聚集和产业联系;在旅游产业集群相 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旅游相关企业为了共同的发展目 关理论研究方面,张梦对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进行了分析, 标,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由纵、横网络联结的战略统一 张建春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夏正超,谢春山从 体。通过这个统一体来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旅 旅游学角度分析旅游产业集群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有一些 游要素的完善和旅游产品质量的提高,形成整体竞争优 学者把旅游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的实 势,提升竞争力。 证研究,如王兆峰,何玉荣,卢剑鸿。相关的研究文献还有很 多,但是由于研究角度和对象的不同,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基 2 山岳型旅游景区特征分析 本理论还未达成共识,以及对旅游产业集群的特殊性没有足 够重视。为此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山岳型景区的特 中国山岳型风景区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制于中国的 征,构建山岳型景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战略创新模式,以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更与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华文 期提升山岳型景区的整体竞争力,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明史密切联系在一起,它有着与海滨型、草原型、河流型、 古村落型等类型风景区明显不同的特征。 1 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 第一,资源特征明显,景观具有优势。山岳型旅游景区 以自然风光资源为主,具有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资源、 从国内外目前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由于研究角度和 动植物资源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自然特性强的自然景 对象的不同,关于旅游产业集群及与此相关的概念,还没 观,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历史 有达成统一。旅游产业的集群理论不同于工业集群理论, 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许多山岳型旅游资源以其特有 也不同于一般的服务业集群理论,这是由旅游产业自身的 的资源特色被列为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旅游景观。游人观赏 特点所决定的。旅游产业除具有与其他服务产业相似的特 可获得多种美感,是人们领略美学艺术的集结点,是赏美、 点以外,还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空间限制以及产品价格 育美的理想之地。 的整体效应这些特点。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决定了各旅游企 第二,旅游空间有限,生态环境脆弱。虽然山岳型风 业在空间地域上的整合。旅游者要完成旅游活动的全过 景区面积较广,体积巨大,但是山岳内平地少,可供游客游 程,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业六大要素,就是一 览的空间和地域往往比较狭小。同时,山岳型风景区是对 [收稿日期]2008-10—10 [作者简介】郑翔(1960一),男,安徽泾县人,硕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管理学。 衄2008.12 郑翔: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山岳型旅游景区战略创新研究 理论研讨 生态环境依赖较大的一种风景区类型。旅游活动对风景区 且别具一格,增强吸引力,满足多样性需求。与此同时,在 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其生态系统脆弱,生态恢 山体周边城镇建设相应的旅游要素供应层的核心企业, 复比较困难。 使其产生集聚效应,从而吸引和带动其他相关配套企业向 第三,自然条件恶劣。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区离中心城 旅游目的地集聚,使得本地的旅游产业链条得到加粗和延 市都比较远,自然条件通常比较恶劣,气候变化大,土地 长。通过建设,形成山上侧重景区独特性,山下侧重现代 瘠薄,北方的山岳型风景区还存在缺水的问题。由于地处 商业化的互动发展模式。 山区,与周边地区相比,在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往往 另一方面,加强对基础设施和辅助性公共服务机构 较低,大多是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 (如银行、通信、媒体、医疗等)的建设,加强旅游产品的 第四,利益关系复杂。由于面积和体积巨大,山岳型风 宣传,建立良好的区域旅游形象。通过培育后,山岳型景 景区涉及的行政区划比较复杂,有的风景区跨越几个县,有 区内可以形成多个各具特色的,以中心景区为核心,周边 的跨越几个乡镇,一般都跨越几十个村民委员会。复杂的行 景区、外围景区为次核心,山体周边城镇为辅助的旅游企 政区划、众多的管理和经营单位使得山岳型风景区内利益 业集聚,为整个景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奠定基础。 主体众多,各自权限难以清楚界定,关系非常复杂。 3.2完善阶段的线状模式 第五,旅游淡旺季差异过大。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结 这一阶段,随着小景区内旅游核心吸引物的形成及配 构,具有不同的需求时间弹性。一般地,以自然旅游资源 套旅游企业建设的完善,促进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逐渐 为基础开发的旅游产品,旅游客流季节集中强度大;以人 形成了旅游产业链。初期,往往旅游产业链的起点多为旅行 文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的旅游产品,客流季节集中强度较 社,并由旅行社包揽旅游过程中的全部服务,产业链起点单 小。大多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山岳型风景区,若产品结构 一,链条也较短。随着旅行社的功能的专业化,宾馆、饭店、 单一,同质性强,将会强化旅游客流的月季集中强度;若产 运输公司等均可以成为旅游产业链链条上的起点,核心企 品结构复合化,互补性强,空间布局合理,将会弱化旅游 业会把不关键的环节或竞争力相对弱小的环节转包出去, 客流月季集中强度。 同时随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完善,旅游要素的供 根据以上分析,山岳型景区在资源景观上具有优势, 应更完善、更开放,这样旅游产业链就会得到延长与扩展。 但是山岳型风景区在旅游空间,生态环境,地理行政界限 3.3成熟阶段的网络式模式 以及旅游淡旺季差异过大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随着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积累,山岳型景区各小景区都已具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旅游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 备了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的资本和能力,彼此的合作开发进 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利用山岳型景区独特的资源优势, 一步加强,使得旅游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各旅游要素之间 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无疑是提 形成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产业布局形态在空间上表现为 升山岳型景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网络状的产业联结。如图2所示。通过旅游产业集群的协 同效应和辐射效应,加强集群内外部的联系,促进产业集 3山岳型旅游景区产业集群战略创新模式 群链条的进一步延伸及产业链上各节点更加茁壮、成熟, 分析 使之错综交织,形成网络式旅游产业集群,从而提升山岳 型景区内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旅游产业集群一般要经过点、线、面三个阶段的形成 过程,这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结合山岳型旅游景区独 政府、协会、治理机构、本地行政机构 特的特征,构建山岳型旅游景区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过程的 金融业 战略创新模式。如图l所示: 剧边城 保险业 镇供应 通信业 层 点状阶段 线状阶段 面状阶段 (核心建设) —八 (专业化分工 (网络式发 发挥核心企业 — 协作) 展) 广告与 的带动作用 产业链形成并 协同效应、辐 基础设 媒体 不断延长扩展 射效应 施、设 图1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图 备 建筑业 房地产 园艺业 3.1 形成阶段的多核心点状模式 环保业 这个阶段是旅游产业各构成要素的形成与建设阶段。 一方面,应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使旅游资源 图2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 更加丰富、具有独特性。针对山岳型景区旅游资源密集度 大,组合优势突出的特点以及旅游产业布局及旅游企业微 4 山岳型景区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创新实施 观选址的基本原则,采取分小区域开发和建设,划分为中 对策 心景区,周边景区,外围景区,以发挥景观组合的优势、节 约空间成本及平衡冷热景点景区的环境承载量。进而根 4.1 体制创新营造山岳型景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 据各小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特征来规划、设计和建 环节 设相应的功能配套的旅游企业,使其能够展现多样特色, 由于山岳型景区各个旅游景点(区)分属于不同的行 2008.12呖 理论研讨 政区域,在开发过程中往往形成政策性的障碍,缺乏协 调。在景区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有意无意的“克隆现 象”,形成恶性竞争,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 此,必须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协调 各部门的工作。可以由各个行政区派员组成的旅游产业协 调机构,统筹规划、统一管理该区的旅游产业。促使山岳 型旅游景区资源更好地发挥其经济、社会与生态综合治理 效益。这样也容易为各方所接受,也能够为旅游产业集群 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而从大的方面看,政府加快地方 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进行体制创新、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 等,这些对一般企业发挥作用的措施,对旅游产业的发展 学术论丛2008年第48期(总第507期) 其次,需要确立发展旅游产业的大系统观念,克服 狭隘封闭、画地为牢的自缢性经营思想;建立和形成符合 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的新型的有机旅游产业链,打破各自为 政、恶性竞争的思维陋习。要围绕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 经营和服务以及文化传统、休闲娱乐、艺术鉴赏、风情民 俗、古迹、探险等资源与经营项目,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构 建品牌价值链和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旅游产 业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生态系统,才能真正成为“永 远的朝阳产业”。 再次,需要树立合作共赢的经营观念,积极进行战略 联盟化的发展,与其他企业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一种 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4.2观念创新塑造山岳型景区整体竞争优势 目前,山岳型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者主要为各 行政区域地方政府部门、旅游主管部门及部分景区经营 者等。由于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和部分经营权多掌控在各行 政区域地方政府部门手中,所以行政部门都以自己的利益 为前提,对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建设项目的竞 争比较激烈。随着“大旅游,大系统”观念的逐渐深入,打 破行政界限将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综合”已经势在必行, 即在满足各利益主体共性问题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利益 主体自身特点,综合旅游资源优势、实行强强联合。积极 把山岳型景区的旅游产业集群融入周边更大的产业集群 之中,塑造既能形成区域整体优势,又能发挥个体潜能的 新型产业组织,力求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山岳 型风景区的整体发展。 4.3 网络链接促进山岳型景区旅游产业集群内外互动发展 信息网络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 加强对各个子系统信息化的建设力度。能够促进跨行业、 跨地区的旅游产业加强信息沟通,提高信息网络的综合服 务能力。从而通过虚拟网络为集群内企业提供各种服务, 引导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例如,通过建立中介机 构、协会、信息中心等提供各类培训、咨询和信息,或者有 目的地组织企业家交流聚会,推动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流 和协作,以及旅游企业协作联络网络的生成,通过业务衔 接、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形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整个 旅游产业的效率,产生l+1>2的经济外部效益。同时,在 这种信息自由交流的体制下促进创新的出现,以提高旅游 经济的技术进步率。各级旅游行业协会,应主动地运用产 业集群发展战略提升本地旅游产业竞争 。作为服务组 织,应积极担负起为行业内部企业及相关企业服务的职 能,动态收集集群相关信息,加强沟通与协调工作,促进 集群中不同利益主体问的互助合作。 4.4管理创新提升山岳型景区资源有效整合效率 首先,需要更新狭隘的旅游产业观,改变传统的发展 思路,充分认识到旅游产业集群对于促进地方旅游业和经 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 势,应用产业集群的理论考虑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意 识地提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培养旅游产业集群发 展的环境。 脏2008.12 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松散式网络化联盟,通过相互交换 互补资源形成合力优势,共同对付强大的竞争对手,促进 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4.5组建旅游企业集团为山岳型景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延 展和国际化发展提供途径 目前在国内正呈现一种旅游企业集团加速组建的趋 势,尤其是2004年以来中国旅游企业的集团化进程出现了 明显的加速,例如首旅、中旅、国旅等旅游企业在集团化 进程中纷纷惊现重大举措,引起了世人的极大注目。因为 随着旅游企业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一的旅游企业已经 很难再与国际旅游企业集团相抗衡,这就迫切需要中国旅 游企业进一步实行集团化,以便更有效地打入国际市场。 而国内外的大量事实表明,集团化是旅游企业进一步发 展、壮大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因为旅游企业集团比独 立经营的企业占有较大的优势,这些优势大都来自企业集 团所享有的规模经济。因此,山岳型景区旅游企业实行集 团化,是扩大企业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实力的必 由之路,符合山岳型景区旅游产业集群拓展的内在要求以 及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住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6):98-102. 【2】张梦.以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J1.财经科学, 2005(6):186-190. 【3】夏正超,谢舂山.对旅游产业集群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l 8(4):479-483. [4】王兆峰.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列J】_吉 首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27(2):1 22-125. 【5】何玉荣,卢剑鸿.旅游产业集群:提升黄山市旅游竞争力的 有效途径[J].黄山学院学报,2007,9(1):53-56. 【61杨国良.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2,25(1):94-98. 【7】张红雨.我国山岳型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 学,2008. [8]李娜.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 士论文,2007. [9】郭彩玲.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 讨f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3):56-59. [10】杨凯凯,曾伸,朱睿.国内山岳型旅游地规划研究综述[J]. 经济地理,2006(26):6-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