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 内容 《长城》 《颐和园》 《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包含了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这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的照片,展现了中华文化深刻内涵,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教 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文物的保护展开材 交流、以写导游词为内容进行习作练习;“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相关于中国的“世简 界遗产的”的资料。 析 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查等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 1.认识“崇、旋、殿、廊、誉、瞰”等32个生字,会写“隔、屯、柱栽”等32个生字。积累词语,要求会读写认26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 4.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目标 的方法。 5..培养学生根据课文的主题进行搜集相关的资料,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6.在体会课文所描写“世界遗产”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寻找游览名胜的顺序、抓住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表述出来。 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本单元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内容的能力,贯穿各部分的知识,系统联系在一起。 教学 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学生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重点 胜的思想意识和习惯。 难点 3、将口语表达的训练与写作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将自己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恰当的书面文字写出来。注意语言的交际与写作的转换,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的综合水平。 学习本组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教学 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措施 法。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的经历,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课时 安排 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宽带网”1课时。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2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双向细目表
学习目标 项目 序号 教学要点 识 理 应 分 综 评 行为样式 记 解 用 析 合 价 1 汉字 会写的生字:崇旋嘉砖岭旋修筑固 2 堡垒智慧凝殿廊柱栽阁朱堤雕 会认读并书写:崇山峻岭、嘉峪关、城砖、蜿蜒、垛子、盘旋、瞭望口、3 屯兵、堡垒、呼应、陡峭、智慧、长词语 廊、葱郁、掩映、金碧辉煌 重点理解:蜿蜒盘旋 屯兵、堡垒、4 呼应、葱郁、掩映、金碧辉煌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读句子,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7 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整篇 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一8 边朗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 √ √ √ 抓住重点句段,谈体会。 找出相关句段写出感受。 √ √ √ √ √ √ √ √ √ 联系上下文,教师适当讲解 说出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 √ 读词语时把字音读√ 准确,书写规范。 补充词语,形近字组词。 √ √ 会认的生字:崇峻嘉峪瞭屯垒魄颐耸 √ 读音正确,给划横线的会识记,理字选择正确解字义。 的读音。 认真书写工整,姿势正确,有一定速度 看拼音写词语 测试题型 检测方法 5 句子 6 √ √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理解句子,点句子,结体会感悟形合课文内象 容理解。 能够入情课堂上学生入境,有感进行感情朗情地朗读。 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游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