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新技术
新技术有嵌入式计算机 网格计算和中间件技术
嵌入式计算机是作为一个信息处理部件,嵌入到应用系统之中的计算机。
网格计算是利用因特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组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是一个结点整个计算由千万个结点组成一张网格。这种计算叫网格计算。 中间件技术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
2 、指令串行执行和并行执行的特点和区别
并行数据常是8位、16位、32位为传输单位,一次传送一个字长的数据。它适合于外部设备与CPU之间近距离信息交换 而串行,信号线只有一根,没有串扰,所以传输频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区别:串行执行即在任何时候只能执行一条指令,并行执行可以执行多条指令。
3 、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的特点和区别
汇编语言特点:使用助记符来代替机器语言符号的语言,保持了编制质量高,占存储空间少,执行速度快的特点 高级语言特点:不用与计算机的硬件打交道,可以不必了解机器的指令系统提高了编程的效率。
区别:汇编语言是依赖于计算机的。高级语言是依靠软件来译为机器语言的。高级语言具有可移植性,而汇编语言不具有可移植性
4、 编译程序和翻译程序的特点与区别
解释程序对源程序进行翻译的方法相当于两种自然语言间的口译。解释程序对源程序的语句从头到尾逐句扫描、逐句翻译、并且翻译一句执行一句,因而这种翻译方式并不形成机器语言形式的目标程序。
编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解释的方法相当于笔译。在编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要对源程序扫描一遍或几遍,最终形成一个可在具体计算机上执行的目标程序。编译程序的实现算法较为复杂,但通过编译程序的处理可以产生高效运行的目标程序,并把它保存在磁盘上,以备多次执行。因此,编译程序更适合于翻译那些规模大、结构复杂、运行时间长的大的应用程序 解释的翻译工作可立即执行而编译的翻译工作不可立即装入机器执行。
5、 RAM,ROM,外存与cache (个人感觉必考)
ROM可读不可写、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RAM可读可写、断电后数据丢失。 内存是半导体存储器(主存):
它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ROM:只能读,不能用普通方法写入,通常由厂家生产时写入,写入后数据不容易丢失,也可以用特殊方法(如紫外线擦除(EPROM)或电擦除(EEPROM_)存储器); RAM:可读可写,断电后内容全部丢失;
Cache:因为CPU读写RAM的时间需要等待,为了减少等待时间,在RAM和CPU间需要设置高速缓存Cache,断电后其内容丢失。 外存:磁性存储器——软盘和硬盘;光电存储器——光盘,它们可以作为永久存器;
6 、总线的三种分类及各自功能 (个人感觉必考)
按总线的功能(传递信息的内容)分类,计算机中有三种类型的总线,即传送数据信息的数据总线、传送地址信息的地址总线和传送各种控制信息的控制总线。
1.数据总线
数据总线是CPU与存储器、CPU与I/O接口设备之间传送数据信息(各种指令数据信息)的总线,这些信号通过数据总线往返于CPU与存储器、CPU与I/O接口设备之间,因此,数据总线上的信息是双向传输的。 2.地址总线
地址总线上传送的是CPU向存储器、I/O接口设备发出的地址信息,寻址能力是CPU特有的功能,地址总线上传送的地址信息仅由CPU发出,因此,地址总线上的信息是单向传输的。 3.控制总线
控制总线传送的是各种控制信号,有CPU至存储器、I/O接口设备的控制信号,有I/O接口送向CPU的应答信号、请求信号,因此,控制总线是上的信息是双向传输的。控制信号包括时序信号、状态信号和命令信号(如读写信号、忙信号、中断信号)等。
1 / 7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 A班
7、进制之间的转换(二、十、十六)(个人感觉必考)
(101.101)2 进制 = 1*2的2次方+0*2的1次方+1*2的0次方+1*2的-1次方+0*2的-2次方+1*2的-3次方=(5.625)10进制
8 、原码、反码和补码之间的转换(个人感觉必考)
(1)原码:其数符位0表示正,1表示负;其数值部分就是X绝对值的二进制表示
[+1]原=0000 0001 [-1]原=1000 0001 [+127]原=0111 1111 [-127]原=1111 1111 [+0]原=0000 0000 [-0]原=1000 0000
(2)反码:对于正数,反码与原码相同;对于负数,数符位为1,期数值位X的绝对值取反 [+1]反=0000 0001 [-1]反=1111 1110 [+127]反=0111 1111 [-127]反=1000 0000 [+0]反=0000 0000 [-0]反=1111 1111
(3)补码:对于正数,补码和原码、反码相同,对于负数,符位位为1,其数值位X的绝对值取反最后加1,即为反码加1 [+1]补=0000 0001 [-1]补=1111 1111 [+127]补=0111 1111 [-127]补=1000 0001 [+0]补=0000 0000=[-0]补
原码11000011 反码10111100 补码10111101 有符号的整数 原码 反码 补码
47 00101111 00101111 00101111(正数补码和原码、反码相同) -47 10101111 11010000 11010001(负数补码是在反码上加1) -0.1101 1.1101 1.0010 1.0011 0.1101 0.1101 0.1101 0.1101 注:补码所表示的范围为 -128 -- +127
9 、程序、进程与线程(个人感觉必考)
一、程序只是一组指令的有序集合,它本身没有任何运行的含义,它只是一个静态的实体。
二、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三、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如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一个线程可以创建和撤销另一个线程; 一个进程肯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程序,而且只有一个。而一个程序有可能没有与之对应的进程(因为它没有执行),也有可能有多个进程与之对应(运行在几个不同的数据集上)。
10、 绝对路径与相对路径
绝对路径:从根目录开始,依序到改文件之前的名称 相对路径:从当前目录开始到某个文件之前的名称
11、FAT与FAT32文件格式的区别
FAT的文件分配表是16位的,FAT32的文件分配表是32位的
同FAT16相比FAT32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支持的磁盘大小达到2TB(2047GB),但是不能支持小于512MB的分区
12、常见的字处理软件和电子表格软件
Office ,WPS,excel
13、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特点
局域网分布范围小,投资少,配置简单等,具有如下特征:
a.传输速率高:一般为1Mbps--20Mbps,光纤高速网可达100Mbps、1000MbpS b.支持传输介质种类多。 c.通信处理一般由网卡完成。 d.传输质量好,误码率低。 e.有规则的拓扑结构。
2 / 7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 A班
城域网:
a.可扩展性 速率可扩至数十Gb/s,节点数目可远远超过传统SDH/SONET的16节点的极限; b.费用低 包括每Gb/s的费用、初期投资、运维费等;
c.业务多 支持下一代的各种业务,支持各种物理接口,支持以大量的、基于软件的QoS控制为基础的新业务生成,支持以强大的服务等级协议,支持基于IP协议的业务; d.支持话音业务
e.网管强大 网管必须提供全面的控制和监控工具,而且易于安装和操作,提供误配置保护; f.安全性有备份软件,支持环形拓扑和光纤保护或恢复。 广域网:
a.主要提供面向通信的服务,支持用户使用计算机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交换。 b.覆盖范围广,通信的距离远,需要考虑的因素增多。 c.线路的冗余、媒体带宽的利用和差错处理问题
d.由电信部门或公司负责组建、管理和维护,并向全社会提供面向通信的有偿服务,流量统计和计费问题。
14、网络协议
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至少包括三要素:
(1) 语义。语义是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什么样的响应。 (2) 语法。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据出现的顺序。 (3) 时序。时序是对事件发生顺序的详细说明。(也可称为“同步”)。
人们形象地把这三个要素描述为:语义表示要做什么,语法表示要怎么做,时序表示做的顺序。 常见的协议有:
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 协议等可划分
物理层:以太网 · 调制解调器 · 电力线通信(PLC) 数据链路层:Wi-Fi(IEEE 802.11)· ARP 网络层协议:IP (IPv4 · IPv6) · ICMP·等 传输层协议:TCP · UDP 等
应用层协议:DHCP · DNS · FTP · HTTP
15、OSI RM与TCP/IP的联系与区别 (个人感觉必考)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OSI/RM于TCP/IP结构的异同
(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
①OSI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而TCP/IP分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IP)、传输层(TCP)和应用层。严格讲,TCP/IP网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TCP/IP的一部分。 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将各种不同的系统互联在一起,后来认识到互联网协议的重要性,才在网络层划出一个子层来完成互联作用。而TCP/IP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联问题,并将互联网协议IP作为TCP/IP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OSI开始偏重于面向连接的服务,后来才开始制定无连接的服务标准,而TCP/IP一开始就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无连接
3 / 7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 A班
服务的数据报对于互联网中的数据传送以及分组话音通信都是十分方便的。
⑤OSI与TCP/IP对可靠性的强调也不相同。对OSI的面向连接服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运输层都要检测和处理错误,尤其在数据链路层采用校验、确认和超时重传等措施提供可靠性,而且网络和运输层也有类似技术。而TCP/IP则不然,TCP/IP认为可靠性是端到端的问题,应由运输层来解决,因此它允许单个的链路或机器丢失数据或数据出错,网络本身不进行错误恢复,丢失或出错数据的恢复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进行,由运输层完成。由于可靠性由主机完成,增加了主机的负担。但是,当应用程序对可靠性要求不高时,甚至连主机也不必进行可靠性处理,在这种情况下,TCP/IP网的效率最高。
⑥在两个体系结构中智能的位置也不相同。OSI网络层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将寻径、流控、顺序控制、内部确认、可靠性带有智能性的问题,都纳入网络服务,留给末端主机的事就不多了。相反,TCP/IP则要求主机参与几乎所有网络服务,所以对入网的主机要求很高。
⑦OSI开始未考虑网络管理问题,到后来才考虑这个问题,而TCP/IP有较好的网络管理
简单点说:(个人感觉必考)
联系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 对应关系
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对应TCP的应用层 OSI的传输层对应TCP的传输层, OSI的网络层对应TCP的网间网层
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对应TCP的网络接口层
ISORM模型分为7层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IP是采用4层 应用层、传输层、网间网层、和网络接口层。
16、 网卡、交换机与双绞线的作用
网卡 用于将计算机接入网络。分为有线网卡和无线网卡 交换机 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多台计算机间的通信
双绞线用于连接计算机和交换机。可分为UTP 和STP 有2个标准一个是ELA/TLA568A 一个是ELA/TLA568B
17、服务器与客户机的作用
客户机和服务器都是独立的计算机。
当一台连入网络的计算机向其他计算机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如数据、文件的共享等)时,它就被叫做服务器。而那些用于访问服务器资料的计算机则被叫做客户机 另一种说法:
服务器:功能主要是执行共享资源的管理应用程序,主要承担连接和管理功能;
客户机:主要功能是执行用户一方的应用程序,提供GUI或OOUI,供用户与数据进行交互。
18、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的作用(个人感觉必考)
集线器的作用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所有端口共享集线器带宽。 交换机的做用是提高素具传输率通信效率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每个端口都是独立的。 路由器的作用是把多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网络彼此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网关的作用是对两个网络中使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进行互相的翻译和转换
集线器-------集线器也叫Hub,工作在物理层(最底层),没有相匹配的软件系统,是纯硬件设备。集线器主要用来连接计算机等网络终端。
交换机-------交换机Switch,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第二层),稍微高端一点的交换机都有一个操作系统来支持。和集线器一样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等网络终端设备
路由器-------路由器Router,工作在网络层(第三层),所有的路由器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来维持,并且需要人员调试,否则不能工作。路由器没有那么多接口,主要用来进行网络与网络的连接
网关-------网关(Gateway)又叫协议转换器,是一种复杂的网络连接设备,可以支持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实现不同协议网络之间的互连。网关具有对不兼容的高层协议进行转换的能力,为了实现异构设备之间的通信,网关需要对不同的链路层、专
4 / 7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 A班
用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协议进行翻译和转换。
集线器:纯硬件、用于连接网络终端、不能打破冲突域和广播域。
交换机:拥有软件系统、用于连接网络终端、能够打破冲突域,但是不能分割广播域。
路由器:拥有软件系统、用于连接网络、可以打破冲突域也可以分割广播域,是连接大型网络的比备设备 交换机速度最快,其次是路由器,集线器。
19、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个人感觉必考)
(1)总线型结构 (2)环形结构 (3)星形结构 (4)树形结构 (5)网状结构
1.总线型机构: 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到这一公共传输媒体上,该公共传输媒体即称为总线 2.环形机构环: 形拓扑网络由站点和连接站的链路组成一个闭合环
3.星型结构: 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到通信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
4.树形结构: 树形拓扑从总线拓扑演变而来,形状像一棵倒置的树,顶端是树根,树根以下带分支,每个分支还可再带子分支 5.网状结构: 每台计算机至少有两条连接其他计算机,网络中无中心设备。
20、物理拓扑结构与逻辑拓扑结构
物理拓扑结构:
物理拓扑图是根据网络设备的实际物理地址进行扫描而得出,所以它更加适合的是网络设备层管理,通过物理拓扑图,一旦网络中出现故障或者即将出现故障,物理拓扑图可以及时详细地告诉网络管理者是哪一台网络设备出了问题。
比如:当网络中某台交换机出现了故障,通过物理拓扑图,网管系统可以告诉管理者在网络里众多的交换设备中是哪一台交换机的那一个端口出现了问题,通过这个端口连接了那些的网络设备,便于网管人员进行维护。 逻辑拓扑:
逻辑拓扑更加注重的是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它反映的是实际应用的情况。
比方说某个网络是用来制成企业的OA系统的,那么,通过逻辑拓扑图可以模仿整个流程的运转情况,将每个节点的情况表现在一张图表里 另一种说法:
1.计算机网络物理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物理拓扑结构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位置关系,定义结构化网络布线时设备的连接结构,物理拓扑结构一般分为(1)总线型结构 (2)环形结构 (3)星形结构 (4)树形结构 (5)网状结构等形式。 2.计算机网络逻辑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逻辑拓扑结构用于描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逻辑拓扑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密切相关。计算机网络逻辑拓扑结构分为总线逻辑拓扑和令牌环逻辑拓扑两种形式。
21、CSMA/CD的工作过程
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网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这时,如果两个以上的站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这使发送的帧都成为无效帧,发送随即宣告失败。每个站必须有能力随时检测冲突是否发生,一旦发生冲突,则应停止发送,以免介质带宽因传送无效帧而被白白浪费,然后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发送帧。 另一种说法: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
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机制。在传统的共享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
CSMA/CD应用在 OSI 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它的工作原理是: 发送数据前 先侦听信道是否空闲 ,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若信道忙碌,则等待一段时间至信道中的信息传输结束后再发送数据;若在上一段信息发送结束后,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点都提出发送请求,则判定为冲突。若侦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 其原理简单总结为: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22 、数据库文件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5 / 7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 A班
文件系统把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性,但整体无结构;而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在文件系统中,数据冗余度大,浪费存储空间,容易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是面向整个系统,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共享使用,减少了数据冗余。
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为某一特定应用服务的,当要修改数据的逻辑结构时,必须修改应用程序,修改文件结构的定义,数据和程序之间缺乏独立性;数据库系统中,通过DBMS的两级映象实现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把数据的定义从程序中分离出去,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数据文件进行操作的一套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来查看修改数据文件。 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均可以长期保存数据,由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数据库系统是在文件系统基础上发展而来
23、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一、数据结构化
二、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三、数据独立性高
四.、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24、三种数据库模型
一、网络模型 二、层次模型 三、关系模型
25、数字音频采样频率、量化位数与声道数
数字音频采样频率及每秒钟的采样次数,如44.1KHZ表示将1S的声音用44100个采样点数据表示,采样率越高数字数音频质量就越高。
量化位数表示存放采样点振幅值的二进制位数,通常有8位16位32位等相同采样率下量化位数越多采样精度越高。 声道数是指声音通道的个数。单声道记录1个波形,双声道产生2个波形
26、无损压缩与有损压缩
无损压缩:是通过统计被压缩数据中重复数据的出现次数来进行编码的,无损压缩由于能确保解压后的数据不失真,一般用于文本数据、程序以及重要图片和图像的压缩2:1~5:1 winzip,winrar软件,行程编码、哈弗曼编码、算术编码
有损压缩:是以牺牲某些信息为代价,换取了较高的压缩比,有损压缩具有不可恢复性,也就是还原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存在差异。一般用于图像、视频和音频数据的压缩,压缩比高达几十到几百。
27、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信息被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法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识别控制。
保密性:保障信息仅仅被那些被授权使用的人所获得。 完整性:保护信息及其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用性:保障授权使用人在需要时可以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
28、病毒、木马与蠕虫
病毒 具有破坏作用的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主要有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可触发性的特点
木马 是一段计算机程序,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组成。会在计算机上打开一个多个端口利用后门进行窃取账号和密码等机密信息。还可以远程控制计算机 ,如修改注册表 删除文件等。
蠕虫 是一种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恶性病毒,能够通过网络不断传播自身的副本到其他的计算机消耗大量本机资源,而且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
(1)木马不会自动传染,病毒一定会自动传染;(2)木马是窃取资料的,病毒是破坏文件的,简单的木马只能盗取账号。密码,很多木马可以窃取对方计算机上的全部资料,已达到完全监视完全控制的目的,蠕虫通常是网络操作系统进行传播,目的是攻击服务器或子网,形成DDOS攻击,蠕虫会开启多个线程,大面积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占用宽带资源,从而达到攻击的目的,其实本身不对计算机没有太大的伤害。
29、防火墙的作用
6 / 7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 A班
用于监控进出内部网络或计算机的信息,保护内部网络或计算机的信息不被非法授权访问,非法窃取或破坏,过滤不安全的服务,提高企业内部网的安全,并记录内部网络或计算机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的安全日志,防止内部网络的重要数据外泄。
30、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 加密与解密的密钥相同,算法简单速度快,密钥在加密和解密之间传递和分发必须通脱安全通道进行。 非对称加密: 加密与解密的密钥不同,对应的公钥私钥对来对数据进行加密的方式。算法复杂,速度慢。密钥在加密和解密之间传递和分发不必通过安全通道进行。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