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

2024-07-14 来源:意榕旅游网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例1。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准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物体、想象猜测、合理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和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交流水平。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和思维水平。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箱一个。

学具:学生每四人一组,每组学具一袋: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观察表一张;每人记录单一张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一间小药房,药品里面藏,房子涂绿色,这十字画中央。(打一日常用品)。学生独立思考,揭示谜底。(药箱)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视角

来观察药箱。(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质疑定目标。

1.出示一组药箱照片。同学们不但会观察,还要擅长思考。

通过看这两组照片,你有什么感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 2.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理解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准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活动交流,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

师:老师带来一个物体(拿出捐款箱)在哪儿见过? 生:(交流)

师:5.12大地震时,各大厂矿、机关、学校甚至街道上都设置了很多捐款箱,全国人民纷纷慷慨解囊,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个捐款箱里也有同学们的一份份爱心,其实也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今天咱们先对这个捐款箱实行仔细的观察。要观察这个捐款箱有个要领:把捐款箱放在桌子上不让它移动。

请小组长拿出捐款箱放在桌子中央,同学们确定一个位置实行观察,告诉你的同伴你看到了几个面。

小组活动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生(1):我看到了三个面: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

生(2):我看到了两个面:正面和左面(正面和右面,正面和上面) 生(3):我看到了一个面:正面(上面) 师:通过观察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生(1):最多只能看到捐款箱的三个面。 生(2):站在人以位置都不能看到所有的面。 2、从三个方向进一步观察

师:刚刚我们对捐款箱实行了整体观察,现在我们要对他的每个面实行仔细的观察。观察面又有新的要领:视线要与被观察的面垂直。

教师示范,学生示范

师:请小组内每个同学分别从他的正面、上面、左面去观察,把你看到的形

状告诉你的同伴,并完成记录单。

小组活动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分别说出从正面、上棉、左面看到的形状。(实物投影出示学生成果)

师:透过观察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板书) 3、观察其他物体

师:刚刚咱们观察的捐款箱时以前理解的什么立体图形,你还向观察那些立体图形?

生: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师:老师也正好准备列这些立体图形的实物,请同学们使用咱们刚刚观察物体的方法对这些物体实行观察,把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化在表格内。

小组活动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四、

巩固应用,简单推理

师:刚刚我们对那么多物体实行了仔细的观察,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观察的经验作出合理的推理

课件出示: 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请你说说可能是什么物体?

再出示 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请你说说可能是什么物体?

师:通过猜测、推理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1):不同的物体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生(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物体? 五、

总结归纳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收获。

解读教材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个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

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阶段,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进一步理解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准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但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 设计需要学生实行想象、猜测和推理实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水平。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和学具。同时在实行观察和拼搭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实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中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水平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点才能得到发展。不能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个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用的。

2. 通过观察实物,能准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能准确辨认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能根据已有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对应的立体图形,充分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和思维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选择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意识,提升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水平。 突破重难点

重点:理解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突破方法:提供相对应的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实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难点: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突破方法:提供相对应的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说一说自己从正面、侧面、上面这几个方向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引导学生借助实物的直观演示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究新知。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突破本课学习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

我在第一次作业中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让低年级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通过这么多天的学习,我感觉收获很多。

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导入部分我采用学生喜欢的动物导入,目的是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小猴吃桃子学生喜欢看。用数字来表示桃子的数量,和他们的生活联系很紧密,也能让他们产生兴趣。

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例如在设计相关0的加减法计算时,我采用的方法是把同一类题放在一起。例如:3-3= 4-4= 2-2= 这个组题,学生观察出规律之后就能很快掌握这个类型的题目。这样让他们参与课堂,动脑思考。能让他们在短的时间内掌握重点。让他们学有兴趣。

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协助学生建立空间观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无视的作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准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和观察水平,初步建立空间观点。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在实践与反思后,我觉得本节课有如下特点与缺乏: 一、在情境中激趣,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

本课教学,我从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和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情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课的开始,让学生闭上眼睛猜,不但立即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让学生初步感悟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使学生对全面准确地观察一个物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紧接着让学生对课题质疑,既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使学生带着释疑的心积极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正是创设了这样一个一个的情境,才使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快并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中,自主地思考探究,有序地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地设疑和点拨,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持续体验的气氛中,充分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学习的快乐。

二、在多层次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建立起空间观点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从个体体验到小组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形状的理解和感悟。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调控下进行得有条不紊,体现了空间观念建立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同时,在课后反思中也让我注意到本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地方:

一是本节课我的设计主要是“由物识图”,如果再多增设一些“由图识物”的内容,是否更有利于学生对观察物体的认识,更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建立。

二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些都有待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