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德润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杜甫是唐朝诗人,笔下曾出现过贵族夫人、艺伎、劳动妇女的形象。这些女性的形象,代表着杜甫对于女性的审美观点。本文主要就杜甫对女性的描写,分析其对不同身份的女性不同的审美态度。
关键词:杜甫女性审美
中国分类号:I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4-0083-01杜甫是唐朝诗人,流传下来的诗作约一千四百首,描写女性的是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这与他所处的的时代不无关系。在他的诗歌中出现的女性有贵族夫人、艺伎、劳动妇女等,并各有侧重,体现了杜甫对不同的女性的审美态度不同。
1审丑的审美方式
杜甫对于贵妇人描写,多涉体貌及服饰。如果说女子的外貌是其自然本色的话,那么服饰的装饰和点缀则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在杜甫的这一类诗歌中,美好的外貌加上华丽的服饰发式,带来的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强烈讽刺。
5丽人行6和5虢国夫人6就是是这一类诗歌的代表。在诗中,杜甫对于贵族妇人的体态、衣着描写不吝笔墨、穷形尽相。从/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0的风神体貌到/绣罗裳0/金孔雀银麒麟0的华美服饰,从头上的/翠微渹叶0到/珠压腰0,再到她们所食用的/紫驼之峰0/水晶之盘0,极尽奢华。淋漓尽致的体貌描写,体现诗人的批评与不满,/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0,暗用胡太后与杨白华的之事,暗点出讽刺批判的态度和全文的主旨,达到了揭露腐朽、鞭挞邪恶的神圣使命,获得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05虢国夫人6更是用明褒实贬,她虽是有/蛾眉淡扫0,还/嫌脂粉污颜色0美貌,却品行不端,与唐明皇暗通款曲。美的外貌搭配丑的德行,有强烈的对比讽刺效果。
杜甫的主要目的不是对贵妇人的外貌和生活方式的进行审美欣赏,而是通过对美的外在描绘,揭露丑的本质,表达批判和讽谏。他以审丑的眼光在审美,贵妇人体貌越美,实则越丑恶。
伎的作品。公孙大娘当是艺伎之属,杜甫的描绘却不同于其它艺伎,不直言公孙大娘的服饰和形貌,而以比摹其舞姿所体现的阳刚美及观者的反应,然后/感时抚事0,忆及/先帝侍女八千人0,反观/五十年间0,/风尘倾动昏王室0后,/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0。公孙大娘的舞,是盛唐时期的阳刚之气和高亢之美,可令/天地为之久低昂0。安史之乱后,大唐日益衰微,昂扬之气不复存在的情况下而发。回忆公孙大娘的舞艺,已不仅是悦耳悦目,悦心悦意的眼前享受,更是对悦志悦神的盛唐之美的追忆与哀悼。追昔抚今,抒发无尽地沧桑之感。结语二句,/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0,浦起龙称之为/所谓对此茫茫,百端交集。行失其所注,止失其所居,作者,读者,俱皦然一哭0。
杜甫对公孙大娘舞技的敬仰和欣赏,是盛唐时期审美态度延续。从审美形态上讲,杜甫对公孙大娘舞技的描写,已经从形态的玩赏,上升到精神的赞美。这不是身体的个人审美,而是社会和集体的时代审美。
3怜悯的审美心理
杜甫的诗歌中还有一些满载着诗人的同情与怜悯的劳动妇女形象。
描写劳动妇女不幸遭遇的诗作主要有5负薪行6。/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0,负薪女粗服乱发,带有自然健康之美。但遭遇不幸,至老也未嫁出去,不是夔州女子样貌粗丑没有出嫁,/此处有昭君0,而是战争带给她们不幸:丧乱而嫁不售。读之油然心酸,朴实自然的外表下,掩藏着诗人原始审美。这些女子自尊自强,自力更生,/负盐出井此溪女0,是诗人的感慨赞美之辞,表达着诗人对她们的尊重敬佩以及同情怜悯。在其他的现实主义诗作中,对于劳动妇女的不幸也多有描绘:/彤廷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0,/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0。前者所织的布,被皇帝赏赐给大臣,鞭挞她们的夫家人,继续敛财;后者丈夫死于服役,做了寡妇已经苦不堪言,还有猛于虎的苛政,缴纳高昂的税金,因此空村里尽闻寡妇的嚎啕大哭。对于这些因为战争而不幸的劳动妇女,诗人没有过多地着笔于她们的形貌,而是通过她们不幸的遭遇,寄托对战争的深深厌恶,以及对因战争而不幸的劳动妇女们的深切同情。
杜甫单独描写女性的诗歌不多,有也是或批判贵族阶级的腐朽生活,或托以自况追昔抚今,或同情怜悯,或纯粹玩赏的身体审美,又有托/物0言其志趣态度。可见,杜甫对于不同身份的女性的审美,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能一言概之。
2玩赏的审美态度
对待艺伎的审美,杜甫多以玩赏的态度。唐时的艺伎,不但色美,而且才艺俱佳,她们以色示人,同时也以技艺娱人。一般官员饮酒作乐都会招来家妓、官妓作陪助兴,一时之间,/营妓咸集0。杜甫曾多次参加官员的宴游,也多有描写与宴的艺伎:/江青歌扇底,野旷舞衣前0,/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0,/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0,/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0,,莺莺燕燕,好不热闹。/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0,在宴席中的艺伎不但多,还/乐任主人为,曲尽妖姬媚态0。杜甫很欣赏这些艺伎,/愿携王赵两红颜,再聘肌肤如素练0。/王赵0乃使君家妓,此时杜甫远在百里之外,无怪乎仇兆鏊会戏谑说诗人是/百里携妓,势所不能,亦空想花容而已0。艺伎的仪容服饰、歌声舞姿的美,是一种审美符号,是悦耳悦目的审美形态,代表着诗人玩赏的审美心理。
5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浑脱并序6是一篇比较特殊的描写艺
参考文献:
[1]刘洋:5汉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6,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第5期
[2]浦起龙.读杜心解[M].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杜甫研究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61:229.
[3]仇兆鏊.杜诗详注[M].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杜甫研究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79:1221
(邓德润,汉族,女,重庆人,陕西师范大学2009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主攻唐宋方向)
文学界#8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