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2020-12-13 来源:意榕旅游网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鉴赏古诗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考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古诗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律:有些形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而有

些情感经常用某些特定的形象来表达。 总结这些规律,对帮助我们理解古诗的思想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总结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形象出发总结情感,二是由情感出发总结形象。下面是笔者做的整理。各种常见形象(一)由形象出发总结情感,各种常见形象(二)由情感出发总结形象。 各种常见形象(一) 形 象 柳

情 感 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 例 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柳永)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各种常见形象(一)

形 象 思乡 《月夜》(杜甫) 月亮 历史的见证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今昔沧桑感 《苏台览古》(李白)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雨霖铃》(柳永)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乌夜啼》(李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新感 《山居秋暝》(王维)

《水调歌头》(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刘禹锡) 思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孟浩然)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情 感 例 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 各种常见形象(二)

情 感 如:日暮(黄昏) 残照 哀愁、感伤 残月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落花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残叶 《八声甘州》(柳永) 秋风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霜风、晓风) 《雨霖铃》(柳永) 秋雨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风絮 《醉花阴》(李清照) 浮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羌笛 《过零丁洋》(文天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瑞龙吟》(周邦彦) 胡笳落泪曲,羌笛断肠歌。 《拟咏怀》(庾信)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形 象 残缺的,衰落的,寒冷的,给人压抑感的,飘泊不定的景物及悲凉的声音。 例 诗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宿建德江》(孟浩然)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各种常见形象(二)

情 感 形 象 鲜艳的,明净的,富有生机,蓬勃向 上的,易引发人产生喜悦之情的事 物。 喜悦 赞美 例 诗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如:朝阳、红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春风、花香 柔桑、细草 黄犊 人们喜爱的鸟 《忆江南》(白居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

各种常见形象(二)

情 感 淡泊名利 渴望归隐 形 象 自然宁静的景物, 朴实真挚的农夫, 怡然自乐的农家生活, 和尚、道士,其他隐者。 例 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孟浩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渭川田家》(王维)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张志和) 还有《山居秋暝》(王维) 《题李凝幽居》(贾岛)等诗。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

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

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