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 家里的一段对话〔例文〕
家里的一段对话
爸爸喜欢抽烟,妈妈为了这件事不知生了多少气。一天晚上,我们全家聚在屋里聊天,爸爸又拿出一支烟,刚要抽,妈妈在一旁瞪了他一眼说:“还抽,还抽,你就不会戒了!”爸爸只是哈哈地笑。我趁机插话说:“有抽烟的钱,还不如给我买冰棍吃哩!”妈妈瞪了我一眼说:“别胡说!”我望着妈妈阴沉的面孔,吓得直吐舌头。“人家宋大爷原来不是抽烟吗?现在人家戒了,那才叫有志气呢!”妈妈一边低头织着毛线活,一边说。“烟草有毒。”我赶快改变了话头,顺着妈妈说,”报纸上常讲,烟草化学成分复杂,含有毒物质二十多种呢!”妈妈听了直点头。接着我和妈妈滔滔不绝,轮番作战。爸爸见自已孤立无援,只得把烟放进衣袋里。
〔评语〕
写对话时,还要注意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刻画。这样,可以使读者听其言,观其神,更富有感染力。这篇片段,写妈妈和“我”劝爸爸戒烟的一件事,对人物的神态,说话的声调,恰当地进行描写。笔墨不多,却使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来到老师家
“王老师,我上您家来玩了。”小勇一进门,便看见桌上那本《少年科学》,两眼直盯
着不放。
“是不是想看?”王老师微笑着。“这期《少年科学》确实很有趣。”
小勇点点头,又为难地说:“这期《少年科学》中有科学小实验,科学相声,还有您备课用得着的常识教材分析。等您用完之后再借给我看,行吗?”
“你带回去看吧,小勇。”
小勇的手不断地抚摸着桌上那本书的封面,断断续续地说:“王老师,您……看完了没有?”
“喏,你先拿去看吧!”王老师微笑着把书递给了小勇。
〔评语〕
写对话时还要注意人物的身份、表现和神态,读者只要阅读过文章,就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来。这篇对话,就是按照这样要求写的。一般描写人物说话神态表情的词有“温和”、“有礼貌”、“亲切”、“不安”等。你在写对话时,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小集邮迷
在报刊集邮门市部里,大家都在排队买纪念朱德爷爷的邮票。队伍前进得很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
“这大概是今年最后一套邮票了吧?”说话的是一位穿着棉袄,围着围巾的老太太。
“不,”一个小孩大声说,“今年还要发行一套邮票呢!”
“什么邮票?”
“中国古代体育,一套4张,7角8分。”那个男孩流利地说。
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排队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看了男孩一眼。
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不知明年发行一些什么邮票?”
话音刚落,小男孩便胸有成竹地说:“明年一共发行_套邮票。”
“都是些什么邮票呀?小朋友。”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好奇地问了一句。
“老爷爷,明年将要发行兔年邮票,敦煌壁画,西湖风光,以及古今名人的邮票……。”男孩回答得既流利又准确。
“古今名人都是谁呀?”一个青年人故意问,拿出了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式来。
“廖仲恺、何香凝、徐霞客、李四光、吴有训、竺可桢、华罗庚,就是这几位。”男孩回答得还是那么流利,那么有礼貌。
“看来你是个小集邮迷啊,哈哈……”
小男孩举起了《集邮》月刊,十分认真地说:“这是我自已订的,一有空我就看它呢……”
〔评语〕
这篇习作的对话语言精练,说话得体,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习作中描述的小集邮迷,对集邮的事知道得很多,今年发行什么邮票,明年还发行什么邮票,连每套邮票什么内容,多少张,每套多少钱都了如指掌。通过他的谈话,把他这个酷爱集邮的特点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弟弟考我
一天晚饭后,弟弟拿起报纸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他忽然停下来,歪着头对我说:“姐姐,你知道法国的首都是哪么?”我随口答道:“巴黎。”他又问我:“叙利亚的首都呢?”我抬头看了看弟弟,没有马上回答,因为我看他那种愣神的样子,好像是有意在考我。“知道吗?是哪?”他是有意在向我进攻。“以为我不知道,”我不耐烦地说,“算了吧,就凭你那点知识还想考我!告诉你,叙利亚的首都是大马士革,在四年级就学过。你就老老实实看你的报吧!”弟弟还不罢休,又接着问道:“突尼斯的首都呢?”啊……这下可把我问住了,突尼斯的首都是哪呢?我真没注意过。但是在弟弟面前,我又不肯承认自己不知道,便摆出一副不屑一答的样子“哼”了一声,没有理他。“告诉你吧,突尼斯的首都叫突尼斯。老师说过,不懂就是不懂,不懂装懂不是好孩子。”
〔评语〕
作者以弟弟三次提问为序,记叙了事情的始末。文章着重写“把我问住了”以后,“我”
不懂装懂和弟弟对“我”的批评。文章通过姐弟俩的一问一答,既写了“我”“不懂”的心理活动,又写了“我”装懂的虚假表情,写得生动、真实。
生日礼物
我走到文具店门口时,正好林林从里边走出来。她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花杆铅笔。我高兴地跑上去,拉住她的手说:“林林,你过生日了,向你祝贺。”
“你怎么知道的?”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歪着脑袋问。
“嘿,是你妈妈告诉我的。”我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长颈鹿卷笔刀,放在她手上,“想望已久的卷笔刀,要不要?”
她高兴地一拍手掌,急急地说:“多好玩啊,头还会动呢!多少钱?卖给我行吗?”
“你急什么?我又不是在做买卖!这是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她一听,也立刻拿出两支花杆铅笔,塞到我手里:“给你!”
“你怎么送礼物给我啦?又不是我生日。”我拉住她的手,一定要还给她。
她使劲甩开我的手,边跑边回头喊:“朱诚,晚上来玩啊!”
〔评语〕
人物的对话,在作文里是很重要的。它会使文章活泼,情节具体、生动。精彩的对话还会使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本文作者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对话的形式,使读者对人物有了很直观、形象的认识。
售货员态度和蔼
“嘿,买巧克力酥在哪儿?”一个小伙子冲着柜台嚷着。
“在那边,这个柜台的后边。”一个年轻的女售货员应声回答。
“拿巧克力酥,嘿,快点!”那小伙子冲着后边柜台大声喊叫。
“对不起,现在没有货。”又一个售货员耐心和蔼地说。
“他_的,没货你他_的告诉我干什么?”那小伙子冲着售货员愣怔着眼说。
“同志,我告诉您是为了让您知道买巧克力酥的地方,以后有货时,请您再来买。您今天来的不巧,巧克力酥刚刚卖完,实在对不起!”显然,售货员并没有理会小伙子那刺耳的声音,仍用平静、柔和的语调回答。
小伙子有点不好意思了,红着脸支支吾吾,抱歉地说:“真对不起,我平时说话爱带‘脏’字,请原谅!”
就这样,一场即将爆发的舌战,被售货员用和蔼的态度给平息了。
〔评语〕
多么好的售货员啊!面对顾客粗暴的态度,生硬的语言,她仍心平气和、满面春风地回答对方,致使“一场即将爆发的舌战平息了”。读后,使我们感到这位售货员阿姨,多么令人肃然起敬啊!小作者写对话,紧紧扣住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落笔着眼于刻画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另一方,也注意适当地描写:“对不起,我平常说话爱带‘脏’字,请原谅!”语言虽然不多,却画龙点睛地表明,小伙子已认识到自己的语言不美,反衬出售货员阿姨的态度和蔼。
吃西瓜
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们全家人在院里乘凉。这时妈妈抱出一个圆滚滚、碧绿的大西瓜。妈妈还没开口,我马上用命令的口吻说。“妈妈,我要半个(ku3i)着吃。”哥哥说:“你怎么老是这么霸道,这一回不能再惯着你了!”我听后一下子冲到了他面前,恨不得鼻尖对鼻尖地向他喊:“谁霸道,谁霸道,你都是中学生了,还不说让我一点!”妈妈说:“哥哥说得对,你也太……”话还没说完,姥姥便说:“得了,得了,哪有这么多话说,就算俺要半个瓜吧,赶紧切给他吧。”妈妈无可奈何地把半个西瓜递给了我。我拿过瓜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哥哥在一旁瞪了我一眼,随后便把一块瓜递给了姥姥。“还是老大孝顺。”姥姥夸赞着哥哥,我听了心里感到真不是滋味。
〔评语〕
写几个人之间的对话,一要注意层次清楚,二要注意人物的特征。这篇对话,写的是为吃西瓜引起的一场争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哥哥礼貌让人;弟弟专横跋扈;妈妈遇事迁就;
姥姥溺爱孙子。人物的性格特点,流露于字里行间。小作者所以写得这样真切,是由于自己对事物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路上遇到的一件事
中午,我到副食商店去买酱油,刚走出家门就看见一辆自行车飞驶过来,我心一惊,身一侧,那辆车就从身边擦过去,真险呀!我放眼一看,骑车的是一个身穿花格子的青年,后货架子上还坐着一个大个子。我正想走,忽然一声喊:“站住!”原来,一位老爷爷在招呼那两位骑车的人。这时,只见那老爷爷走上前去,说:“你俩下车,先别走!”花格子头一歪,神气地说:“你凭什么不让我们走!”“凭什么,就凭你们违反交通规则!”老爷爷理直气壮地说。“走!别理他!”大个子一声招呼,花格子又要推车走。老爷爷一把捏着车闸,说:“谁敢走!”两个年轻人见走不了,只好换了口气说:“大爷,我们有急事,就这么一回,下不为例。”“照你这么说,只要有急事,交通规则就可以作废了!”老爷爷激动地说。“这……”两个年轻人哑口无言了。大个子跳下车来,连连说:“我们错了。”他又转身告诉“花格子”:“你先走,我步行去!”临走时,两人还回头向老爷爷说了声:“谢谢!”这也许是老爷爷使他们懂得了交通规则的重要。
〔评语〕
用对话的方式叙述一件事情时,要注意交待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开头结尾的相互照应。本文叙述一位老爷爷制止一位青年人骑车带人、违反交通规则的一件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先写老爷爷发现骑车带人,连忙制止;紧接着写以理说服,批评教育;最后写青年人接受教育,勇于认错。从中使我们懂得,人物的对话,可以推动事情情节的展开,更好地表现中心思想。
老师教育学生
放学后,我和王敏同学吵得面红耳赤。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里。我涨红着脸,准备“挨训”。张老师望望我,喃喃地说:“怎么啦,一下课,你们就吵起来了。”老师的一句话勾起了我的伤心事。我气呼呼地说:“王敏把我的铅笔盒碰在地上,还说活该!”说着,眼圈里直转眼泪。“噢,原来就为这点事。”老师听了不住地抿嘴笑。“不!”我理直气壮地说,“王敏还说,我的铅笔盒放的不是地方。”我越说越激动,恨不得让老师好好评评理。没想到,张老师却转开话题,拿起一本连环画,让我看看。那上面画着雷锋叔叔在学开拖拉机时,老师傅错怪他压得地面质量不高,批评他。可是雷锋叔叔却虚心接受,利用工休时间,重新翻整地面。张老师抚摸着我的肩膀说:“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绝不能得理不让人。你看,雷锋叔叔做得多好!”老师的话,像把小锤一下敲在我的心上,简直不知说什么好。张老师又从我的书包里掏出铅笔盒,仔细地检查一遍,亲切地说:“你瞧,一点也没摔坏呀!”说着,还用抹布擦拭着铅笔盒。我不好意思地赶忙接过铅笔盒,连连说:“老师,我懂了!”张老师听了,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
〔评语〕
这篇片段,紧扣题意“教育”二字写人叙事,文章思路清晰。在写人物语言的同时,十分细腻地写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二者之间紧密结合,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中心。本文写老师的语言虽然不多,但寥寥几笔,直点了全文的主题。写“我”的心理活动和语言,表明了老师“教育”的效果,明辨了应该怎样对待同学之间的纠纷。
写大字
我趁他不在,用舌头把笔舔得尖尖的,学着爸爸以前告诉我的执笔方法,写了起来。可这哪像字啊!一点是个大墨团,一竖像根细木棍,一横是条小蚯蚓,一捺变成了大扫把。我看着自己的“成果”,难过得几乎要哭出来了。这时,爸爸来了,他开玩笑地说:“哟,这儿怎么坐了个会写字的大熊猫?”我一听,噗哧笑了,一照镜子,果真成了京剧里的大花脸。爸爸拿起笔,写着字做示范,又对我说:“写毛笔字嘛,得一横就是一横,一竖就是一竖,不要断断续续,也不能平均用力,因为毛笔字的粗细长短都是_毛笔的左右转折和提与压的力量。”我照爸爸的方法练,果然好了些。我又继续写,熟悉了一些笔锋运转,可还是不太好,我很不高兴,而爸爸却眉开眼笑地说:“因为你这是第一次写毛笔字啊!”
〔评语〕
描写人物的对话,可以展开故事的情节。这篇短文写的是爸爸教“我”写大字的一件事。作者不是平板地叙述事情的过程,而是通过父子间的对话,清楚地交待了应该怎样写好大字。阅读这篇短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而且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这是由于作者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和神态的结果。
送鱼
爸爸从武昌出差回来,带回来10条红嘴红鳃的武昌鱼,妈妈挑出6条又大又新鲜的,让我赶紧给姥姥送去。
姥姥家不远,过马路就到了。姥姥看我送的鱼,满脸的皱纹都乐开了,说:“给我送这么多,我怎么吃得了啊!”
“吃不了,您放冰箱里存着,什么时候想吃都成!”我给姥姥出主意。
“你看看,”姥姥拉开冰箱,指着塞得满满的冰箱说,“这鸡,是你大舅送的;这鸭是你二舅送的;这肉,是你二姨送的;你今天又送来了鱼。鸡、鸭、鱼、肉都全了!”
“您把他们拉扯大了,他们就应该孝敬您呀!等我长大了,要给您送更多更多好吃的!”我一边说一边比划着。
“你真是姥姥的好外孙,姥姥没白疼你!”姥姥摸着我的头,撩起衣襟,擦着眼睛。我分明看见,姥姥的眼睛湿润了,闪着晶莹的泪花。
〔评语〕
写对话,要灵活运用四种对话形式,特别是两人在场的情况下,更适宜运用这四种形式。还要通过对话,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篇作文,外孙子孝顺姥姥,姥姥的幸福、欢乐的感情,洋溢在对话的字里行间。
叔叔来到我的家
春节,王叔叔高高兴兴来到我的家。我连忙起身对王叔叔说:“叔叔您好!请您坐在沙发上!”我边说边把王叔叔让到沙发上坐好。因为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只好亲自拿出水果招待王叔叔。王叔叔把我拉到他的身边笑眯眯地问我:“明明,今年几岁了?在哪儿念书?上几年级?”我爽快地回答说:“我在实验小学读书,今年上五年级。”王叔叔又亲切地问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慢吞吞地说:“学习有进步!”王叔叔听了,高兴地说:“好好,有进步就好!再继续努力!”说着乐呵呵地抚摸着我的头。
〔评语〕
迎接客人,拉家常,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段对话写的是作者和客人之间的一段对话,写得朴素、自然。给人以真实的感受。在对话中,又写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说话的语气,就像人物在我们眼前一样传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